2022-2023学年辽宁省大连市普通高校对口单招生态学基础自考预测试题(含答案)_第1页
2022-2023学年辽宁省大连市普通高校对口单招生态学基础自考预测试题(含答案)_第2页
2022-2023学年辽宁省大连市普通高校对口单招生态学基础自考预测试题(含答案)_第3页
2022-2023学年辽宁省大连市普通高校对口单招生态学基础自考预测试题(含答案)_第4页
2022-2023学年辽宁省大连市普通高校对口单招生态学基础自考预测试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辽宁省大连市普通高校对口单招生态学基础自考预测试题(含答案)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

一、单选题(50题)1.群落外貌主要取决于()

A.优势种植物B.建群种植物C.伴生植物D.亚优势种植物

2.下列不属于森林群落物种组成成分的是()。A.动物B.植物C.微生物D.落叶

3.下列作物中,属于短日照植物的是()。A.油菜B.冬小麦C.水稻D.甜菜

4.关于热力学第一定律,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A.又称能量守恒定律B.能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时无损失C.又称能量衰变定律D.光合作用不适用于热力学第一定律

5.个体生态学研究的对象是()

A.生物种群B.生物群落C.生态系统D.生物个体

6.下列有关砂土类土壤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土壤中以粗砂和细砂为主B.土壤黏性大C.土壤孔隙多D.土壤通气透水性好

7.落叶阔叶林的纬度地带性分布区域是()。A.寒温带B.暖温带C.亚热带D.热带

8.R·H·Whittaker提出的群落顶极理论是()。A.单元顶极理论B.顶极格局假说C.多元顶极理论D.以上都是

9.氮循环中引起的环境问题有()。A.使土壤成分缺氮B.偏施氮肥,造成养分失衡C.气候变暖D.水污染

10.确定植物群落中优势种的综合指标是()。A.密度B.盖度C.频度D.重要值

11.下列哪种方式是生物为适应低温环境而采取的措施()。A.夏眠B.穴居C.迁移D.昼伏夜出

12.碳循环是一种()。

A.液相型循环B.沉积型循环C.气相型循环D.混合型循环

13.在热带旱地森林中,开花主要集中在()。

A.旱季B.雨季C.旱季和雨季D.旱季、雨季交替之时

14.鹿群繁殖季节在春季,促使雌鹿排卵的主要因素是()。

A.温度上升B.日照时间加长C.光照强度增强D.食物质量提高

15.逻辑斯谛方程中的r是()

A.内禀自然增长率B.周限增长率C.瞬时增长率D.相对增长率

16.生态学的发展概括起来,分为()

A.三个时期B.四个时期C.五个时期D.六个时期

17.草原的优势植物以______为主。()

A.禾本科B.豆科C.莎草科D.菊科

18.蜘蛛、蜗牛、青蛙等一般生活在森林的______中。()

A.乔木层B.灌木层C.草本层D.地被层

19.实验表明,有利于蛋白质合成的是()。A.蓝光B.青光C.紫光D.红光

20.下列属于人工辅助能的是()

A.种苗和有机肥料中的化学潜能B.风C.潮汐能D.太阳能

21.植物的密度效应指的是()

A.作为构件生物的植物本身构件间的相互影响

B.同一种群的植物邻接个体间的相互影响

C.不同种群的植物间的相互影响

D.植物种群不同集群间的相互影响

22.20世纪30年代首次提出“生态系统”概念的科学家是()。A.海克尔B.坦斯利C.马世骏D.竺可桢

23.群落演替在后期的成熟阶段()。A.总生产量与生物量的比值最高B.总生产量、净生产量达到最大C.总生产量大于总呼吸量D.总生产量与总呼吸量大体相等。

24.地衣的生活型是()。

A.内生植物B.一年生植物C.浮游植物D.高位芽植物

25.全球生态学研究的对象是()。A.景观B.生物圈C.种群D.群落

26.在一定范围内按不同密度播种的三叶草,其最终产量与播种密度无关,这是()

A.养分制约的结果B.空间制约的结果C.密度制约的结果D.人为影响的结果

27.当今人类和野生动物之间的关系是()

A.共生B.竞争C.捕食D.种内斗争

28.下列植物中,属于长日照植物的是()。A.水稻B.玉米C.大豆D.冬小麦

29.种群是指一个生态系统中()。A.同种生物所有个体的总和B.所有生物个体的总和C.所有植物个体的总和D.所有动物个体的总和

30.用“生物学的多层蛋糕”来形象地确定生态学在传统生命科学划分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的人是()

A.林德曼B.奥德姆C.坦斯利D.苏卡乔夫

31.领域的特性不包括()。A.更换性B.排他性C.伸缩性D.替代性

32.按控制演替的主导因素,将演替划分为()。

A.自养性演替和异养性演替B.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C.世纪演替和长期演替D.内因性演替和外因性演替

33.种群的生态出生率是指()。A.生理出生率B.最大出生率C.实际出生率D.理论出生率

34.研究生物个体发育、系统发育及其与环境关系的生态学分支称为。()

A.个体生态学B.种群生态学C.群落生态学D.景观生态学

35.经典生态学研究的最高层次是()。A.生物个体B.生物种群C.生物群落D.生态系统

36.池塘里浮萍在短期内大量增加的现象,从种群数量变动的角度来看属()。A.周期性波动B.种群爆发C.种群平衡D.季节性消长

37.我国东北大兴安岭地区森林群落优势种是()

A.蒙古标B.长白落叶松C.红松D.兴安落叶松

38.下列选项中是群落发育过程中良好发育这一阶段的主要标志的是()。A.优势种B.亚优势种C.建群种D.伴生种

39.生物群落的概念最早是由()提出的。A.谢尔福德B.达尔文C.奥德姆D.莫比乌斯

40.种群的个体数量在短期内异常迅速增长(如蝗虫大发生),这种现象称为()

A.种群平衡B.种群大爆发C.种群衰退D.周期性波动

41.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转化要遵循一定的定律,下列选项不属于这些定律的是()。A.热力学第一定律B.热力学第二定律C.能量守恒定律D.能量传递定律

42.下列能导致某一种群呈指数增长的条件之一是()。A.多个种群共存B.种群对环境适应性强C.环境资源不受限制D.环境资源是有限的

43.植物利用太阳能的效率一般只有千分之几,甚至万分之几,农作物平均也不过是()

A.5%~10%B.1%~2%C.10%~20%D.0.1%~0.2%

44.旱生植物的特点是()。A.根系发达,叶表面积较大B.根系发达,叶表面积较小C.根系不发达,叶表面积较小D.根系不发达,叶表面积较大

45.地球环境是指()

A.大气圈B.水圈C.岩石圈和生物圈D.以上各圈层所组成

46.生物群落的概念最早是由__________提出的。()

A.谢尔福德

B.达尔文

C.奥德姆

D.莫比乌斯

47.降雨对蝗虫的发生()。

A.影响很大B.影响较小C.无影响D.以上三种情况均可能发生

48.生态学的经典定义是

A.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B.研究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科学

C.研究环境问题发生规律及环境保护的科学

D.研究可持续发展的科学

49.“老年型人口”的国际通用标准是()。A.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5%以上,或60岁以下人口占总人口的10%以上

B.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7%以上,或60岁以下人口占总人口的10%以上

C.7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5%以上,或60岁以下人口占总人口的10%以上

D.7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7%以上,或60岁以下人口占总人口的10%以上

50.北方针叶林主要分布在()

A.热带B.亚热带C.暖温带D.寒温带

二、填空题(20题)51.我国东北草甸形成的______是最好的土壤。

52.马世骏在探讨了大约1000年的有关东亚飞蝗危害和气候关系后,指出是我国东亚飞蝗大发生的主要原因。

53.导致温室效应的最主要气体是______。

54.地形是通过对光照、温度、水分和养分等重新分配对生物生长产生影响,因而它是()生态因子。

55.反馈控制是生态系统的稳态机制之一,但只有______反馈才能控制种群密度过度增长。

56.生态系统的三个基本功能是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______。

57.森林群落的垂直结构通常包括乔木层、______、草本层和地被层四个层次。

58.自然资源可分为自然恒定资源、______和生物资源。

59.分解作用能够改善土壤物理性质,改造地球表面的惰性物质,降低______的危害程度。

60.从土壤质地组成来看,最适合作物生长的是______。

61.______既能在阳地生长,也能在较阴的地方生长,只是不同植物种类的耐阴性的程度不同而已。

62.我国在植物群落分类上采用______原则和方法。

63.广义的共物包括原始合作、偏利共生和__________。

64.竞争排斥原理又叫______。

65.从种群数量变动的角度看,沿海的“赤潮现象”属于______

66.土壤中某些真菌和高等植物根系形成共生体,称为______。

67.不同类型群落水平的集合体叫______。

68.一般来讲,土壤的质地可分为沙土、黏土和_______三大类。

69.生态系统的生物生产功能包括______存性生产和动物性生产两部分。

70.地球上两个最大的碳储存库为岩石圈和_______。

三、判断题(10题)71.生态优势种最显著的特征是生物个体最大。()

A.正确B.错误

72.植被垂直分布是植物水平分布的“缩影”,因而两者之间在外貌上是相似的,结构也是相同的。()

A.正确B.错误

73.随着生态演替的发展,正相互作用增加负相互作用减少。

A.正确B.错误

74.种群的三种内分布型中最常见的是均匀型分布。()

A.否B.是

75.r对策生物种群的基本增长型通常是S型。[]

A.正确B.错误

76.生态系统多样性是指生物圈内无机环境、生物群落和生态过程变化的多样性。()

77.现代生态学以人为研究中心,更加注重实践研究。()

A.正确B.错误

78.重要值是用来表示某个种在群落中地位和作用的综合数量指标。()

79.温度低于一定的数值,生物便会因低温而受害,这个数值称为临界温度。()

A.正确B.错误

80.

四、简答题(5题)81.描述种群数量特征的统计学指标有哪些?

82.简述生态因子的不可替代性和补偿作用。

83.什么是光周期现象?试举例说明光周期现象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84.典型旱生群落演替系列分哪几个阶段?

85.从湖泊裸底到森林的水生演替系列大体要经历哪些阶段?

五、论述题(2题)86.论述生态位的主要特征。

87.怎样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六、单选题(0题)88.高温引起生物()。

A.细胞膜系统渗透性改变B.细胞脱水、蛋白质沉淀C.细胞重量增加D.细胞内蛋白质凝固,酶系统失活

参考答案

1.B

2.D

3.C

4.C

5.D

6.D

7.B

8.B顶级格局假说是由R·H·Wjittaker(1953)提出的。

9.C

10.D

11.C

12.C

13.A

14.C

15.C

16.B

17.A

18.C

19.A蓝光有利于蛋白质的合成,红光有利于糖类的合成,蓝紫光与青光对植物伸长有抑制作用,使植物矮化。

20.A

21.D

22.B

23.D

24.A

25.B

26.C

27.A

28.D

29.A种群是同一物种占有一定空间和一定时间的个体的集合体。

30.B

31.A

32.D

33.C

34.A

35.D生态系统是生态学的一个主要结构和功能单位,属于经典生态学研究的最高层次。

36.B

37.D

38.C生物群落中的优势层的优势种起着构建群落的作用。

39.D

40.B

41.D

42.C

43.B

44.B旱生植物在形态结构上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减少水分丢失,另一方面是增加水分摄取。旱生植物可以分为少浆植物和多浆植物两类。少浆植物有发达的根系,增加水分摄取,植物叶面积很小,叶片特化成刺状、针状或鳞片状,且气孔下陷。

45.D

46.D

47.A解析:蝗虫适宜在干旱的环境下生长,一般蝗灾多发生在旱季、旱区,所以降雨对蝗虫的影响是很大的,故选A。

48.A

49.B“老年型人口”的国际通用标准是,年龄是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7%以上,或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0%以上,即为“老年型人口国家”。

50.D

51.草甸黑土

52.干旱干旱

53.CO2

54.间接间接

55.负

56.信息传递信息传递

57.灌木层灌木层

58.种群波动种群波动

59.污染物

60.壤土壤土

61.耐阴植物耐阴植物

62.群落生态群落生态

63.互利共生

64.高斯原理

65.种群爆发种群爆发

66.菌根菌根

67.景观景观

68.壤土壤土

69.植物(第一)

70.沉积岩沉积岩

71.B

72.B

73.A

74.N

75.B

76.Y

77.A

78.Y

79.A

80.Y

81.(1)种群密度。(2)种群的出生率与死亡率。(3)种群的迁入率和迁出率。(4)种群的年龄结构。(5)种群的性比。

82.(1)不同生态因子对生物的作用不同但都是必不可少的如果一个因子缺失会造成生物的死亡这是生态因子的不可替代性。(2)若某一生态因子的数量不足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由其他因子的加强而得到补偿结果仍可以得到相似的生态效应这是生态因子的补偿作用。(1)不同生态因子对生物的作用不同,但都是必不可少的,如果一个因子缺失会造成生物的死亡,这是生态因子的不可替代性。(2)若某一生态因子的数量不足,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由其他因子的加强而得到补偿,结果仍可以得到相似的生态效应,这是生态因子的补偿作用。

83.光周期是指每天光照(理论是指日照加上曙、暮光)和黑夜的交替一个交替称一个光周期。由于分布在地球各地上的动植物长期生活在各自的光周期环境中在自然选择和进化中形成了各类生物所特有的对日照长度的反应方式这就是生物中普遍存在的光周期现象。园艺工作者利用控制照光时间来满足某些花卉的需要达到控制开花时间的目的;养鸡场利用增加光照来增加产蛋量。光周期是指每天光照(理论是指日照加上曙、暮光)和黑夜的交替,一个交替称一个光周期。由于分布在地球各地上的动植物长期生活在各自的光周期环境中,在自然选择和进化中形成了各类生物所特有的对日照长度的反应方式,这就是生物中普遍存在的光周期现象。园艺工作者利用控制照光时间来满足某些花卉的需要,达到控制开花时间的目的;养鸡场利用增加光照来增加产蛋量。

84.旱生群落演替系列的顺序发展阶段可简单表示为:地衣植被阶段→苔藓植物阶段→草本群落阶段→灌木群落阶段→乔木群落阶段旱生群落演替系列的顺序发展阶段可简单表示为:地衣植被阶段→苔藓植物阶段→草本群落阶段→灌木群落阶段→乔木群落阶段

85.(1)沉水植物阶段;(2)浮叶根生植物阶段;(3)挺水植物阶段;(4)湿生草本阶段。(1)沉水植物阶段;(2)浮叶根生植物阶段;(3)挺水植物阶段;(4)湿生草本阶段。

86.生态位的主要特征是:(1)生态位的维数。从理论上讲影响生态位的因素很多生态位的维数应该是多维的。但一般把生态位的有效维数减少到3个即地点(空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