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品基础知识_第1页
油品基础知识_第2页
油品基础知识_第3页
油品基础知识_第4页
油品基础知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油品基础知识内容提要一、石油工业历史二、石油生产过程三、汽油四、柴油五、润滑油石油工业历史

19世纪中叶各国采用机械钻井开始算起.1895年,美国在宾夕法尼亚州打出第一口油井,至今有140年历史.19世纪后半叶到20世纪初灯油时期

20世纪初到20世纪中叶动力时期

20世纪后叶以后综合利用时期

我国从1878年起开始钻机打井.1904年至1948年,全国累积生产原油只有300万吨,天然原油仅为67.7万吨,大部分为人造石油.1914年至1916年,美孚公司在陕北及其周围地区进行勘查及钻探失败后,“中国贫油”论就传播了。但建国以后,李四光等地质学家创造性提出了陆相生油观点,发现了大庆、胜利等油田,结束了“洋油”时代。一、石油生产过程

1、石油的成因有机物成因假说:古代动植物遗体,随流水和泥沙聚集到低洼处,经过反复沉积变化成有机物和泥沙,相互混合形成有机淤泥。由于地壳的的不断运动把它们压在地层深处,在高温、高压以及缺氧的条件下,经历了几百万年的物理和化学变化,逐渐形成了石油。陆地上的盆地和沿海大陆架石油资源储藏丰富,对这种观点是有力的支持。各种原油的颜色、密度及凝点等性质各异。各种石油产品在储存和使用中也有不同的性质,其根本原因就在于石油及其产品本身的化学组成不同。因此,我们要认识石油,研究石油产品的特性,掌握石油的调运、储存、销售和使用中的变化规律,就必须了解石油的化学组成,以从本质上认识油品性质的变化规律,正确地管理和使用油品。

2、石油的生产过程勘探→钻井→油田建设→采油→输送→炼制加工→石油产品销售二、原油

1.原油的外观特征通常是一种流动或半流动的粘稠液体,其外观性质因产地不同而有所不同.从颜色上看,一般为褐色到黑色,少数为暗绿、浅黄色,甚至无色。原油带有特殊的气味,常与天然气并存。

2.原油的颜色和气味

原油之所以在外观性质上有差异,是由于其化学组成的不同.原油的颜色与原油中所含的胶质和沥青质的多少有关.胶质和沥青质含量多的颜色深,含量少的颜色浅.原油特殊气味与其中的有机硫含量有关,浓度大的气味重,浓度小的气味轻.3.原油的化学组成原油主要由碳和氢两种元素组成.它们占元素总量的96﹪-99﹪,其中碳占83﹪-87﹪,氢占11﹪-14﹪.此外,还含有氧、硫、氮等元素,总含量占重量的1﹪以下。除以上五种元素外,原油中还发现微量的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4.原油的烃类组成在化学上,我们把只有碳和氢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称为碳氢化合物,简称烃.原油是复杂的有机化合物的混合物,它既包括烃类,也包括碳氢与其他元素组成的非烃类。这些烃类和非烃类的结构和含量决定了原油及其产品的性质。5.原油的炼制加工处理主要有:预处理、一次加工、二次加工。原油的预处理:就是对从油井中开采出来的原油进行简单的处理,主要目的是脱去溶于原油中的气味、泥沙、盐类和水分,做好炼制前的准备。一次加工:指利用物理的方法,通过加温、加压等手段,对原油进行炼制。二次加工:原油的二次加工是指在一定的催化剂作用下,使原油中的烃分子发生一系列化学反应,而生产石油产品的过程。主要方法有催化裂化、加氢裂化、催化重整、烷基化、延迟焦化(五朵金花)等。二、石油产品1.石油产品的分类石油产品和种类很多,我国将石油产品分为六类,分别是:F:燃料;S:溶剂和化工原料;L:润滑剂和有关产品;W:蜡;B:沥青;C:焦.2.石油产品的自然特性石油产品具有易燃、易爆、易蒸发、易产生静电、具有一定的毒性等五大特性。三、汽油1.汽油的定义应用于点燃式发动机即汽油发动机中的专用燃料为汽油.按应用场合有航空汽油与车用汽油之分.加油站出售的汽油一般为车用汽油.2.汽油的外观特性汽油的颜色一般为透明水白色,比水轻,密度一般在0.71-0.75克/毫升之间,重量只相当于水的3/4左右,有特殊的汽油芳香味,摇动时产生气泡并随即消失,挥发性快,手摸有凉快的感觉,发涩.3.对车用汽油的性能要求车用汽油质量好坏主要决定于以下指标:

良好的抗爆性;

适当的蒸发性;

良好的抗氧化安定性;

良好的抗腐蚀性及一定的环保要求.4.车用汽油的抗爆性及评价指标车用汽油的抗爆性能是代表汽油质量等级的一个主要标志.汽油的抗爆性是指汽油在汽油机中燃烧时不发生爆震现象的性能.评价指标:辛烷值、抗爆指数等。5.辛烷值辛烷值是表示汽油抗爆性的指标,它是指和汽油抗爆性相同的标准燃料中所含异辛烷的体积百分数.6.车用汽油牌号划分及我国现有的车用汽油牌号我国车用汽油的牌号是以研究法辛烷值的大小为划分依据的,目前有90#、93#、95#、97#、98#。7.车用清洁汽油清洁汽油是汽油的一个新品种.它是以无铅汽油为基础油,按照一定比例加入一种多效汽油清洁添加剂而成.这种汽油既能为汽车提供有效的动力,又能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8.车用清洁汽油的优点减少污染清洁汽车部件省油改善行驶性能乘车感舒适减少维修费用,还有抗氧化、防锈、破乳化等特点。9.汽油的环保指标限制金属含量、限制硫含量、限制烯烃含量、限制芳烃含量、限制氧含量10.汽油的生产方法由原油经蒸馏所得的直馏汽油组分和二次加工汽油组分按适当比例调合而成,其中加有适量的抗氧剂及金属钝化剂.四、柴油1.柴油的定义应用于压燃式发动机即柴油机中的专用燃料为柴油.柴油又分为轻柴油与重柴油二种.轻柴油用于1000转/分以上的高速柴油机中的燃料,重柴油是用于1000转/分以下的低速柴油机中的燃料.一般加油站所销售的柴油均为轻柴油,简称柴油.2.柴油的外观特征柴油的颜色为茶黄色或棕褐色,表面发蓝,摇动气泡小,消失快,手摸手感光滑,手沾后有油感,挥发慢.柴油的由来柴油是指炼油厂炼制石油时,从蒸馏塔底部流出来的液体,属于轻质油,其挥发性比煤油低,燃点比煤油高。根据凝点和用途的不同,分为轻柴油、中柴油和重柴油。柴油的分类沸点范围有180~370℃和350~410℃两类。对石油及其加工产品,习惯上对沸点或沸点范围低的称为轻,相反成为重。故上述前者称为轻柴油,后者称为重柴油。商品柴油按凝固点分级,如10、-20等,表示低使用温度,柴油广泛用于大型车辆、船舰。由于高速柴油机(汽车用)比汽油机省油,柴油需求量增长速度大于汽油,一些小型汽车也改用柴油。对柴油质量要求是燃烧性能和流动性好。3.对柴油的性能要求由于柴油机与汽油机的工作过程有本质的区别,因此对燃料的质量要求也与汽油有所不同.柴油的性能要求是:

良好的燃烧性良好的低温流动性适当的蒸发性良好的安定性合适的粘度良好的抗腐蚀性4.柴油的燃烧性及评价指标柴油的燃烧性又叫发火性,它表示柴油的自燃能力.评价指标:十六烷值.五、润滑油1、润滑油的作用润滑油是用在各种类型机械上以减少摩擦,保护机械及加工件的液体润滑剂,主要起润滑、冷却、防锈、清洁、密封和缓冲等作用。润滑油占全部润滑材料的85%,种类牌号繁多,现在世界年用量约3800万吨。对润滑油总的要求是:

(1)减摩抗磨,降低摩擦阻力以节约能源,减少磨损以延长机械寿命,提高经济效益;

(2)冷却,要求随时将摩擦热排出机外;

(3)密封,要求防泄漏、防尘、防窜气;

(4)抗腐蚀防锈,要求保护摩擦表面不受油变质或外来侵蚀;

(5)清净冲洗,要求把摩擦面积垢清洗排除;

(6)应力分散缓冲,分散负荷和缓和冲击及减震;

(7)动能传递,液压系统和遥控马达及摩擦无级变速等。

2、润滑油的组成润滑油一般由基础油和添加剂两部分组成。基础油是润滑油的主要成分,决定着润滑油的基本性质,添加剂则可弥补和改善基础油性能方面的不足,赋予某些新的性能,是润滑油的重要组成部分。(1)润滑油基础油

润滑油基础油主要分矿物基础油及合成基础油两大类。矿物基础油应用广泛,用量很大(约95%以上),但有些应用场合则必须使用合成基础油调配的产品,因而使合成基础油得到迅速发展。

矿油基础油由原油提炼而成。润滑油基础油主要生产过程有:常减压蒸馏、溶剂脱沥青、溶剂精制、溶剂脱蜡、白土或加氢补充精制。矿物基础油的化学成分包括高沸点、高分子量烃类和非烃类混合物。其组成一般为烷烃(直链、支链、多支链)、环烷烃(单环、双环、多环)、芳烃(单环芳烃、多环芳烃)、环烷基芳烃以及含氧、含氮、含硫有机化合物和胶质、沥青质等非烃类化合物。(2)添加剂添加剂是近代高级润滑油的精髓,正确选用合理加入,可改善其物理化学性质,对润滑油赋予新的特殊性能,或加强其原来具有的某种性能,满足更高的要求。根据润滑油要求的质量和性能,对添加剂精心选择,仔细平衡,进行合理调配,是保证润滑油质量的关键。一般常用的添加剂有:粘度指数改进剂,倾点下降剂,抗氧化剂,清净分散剂,摩擦缓和剂,油性剂,极压剂,抗泡沫剂,金属钝化剂,乳化剂,防腐蚀剂,防锈剂,破乳化剂

六、石油产品常用的理化指标密度、粘度、馏程、辛烷值、十六烷值、实际胶质、诱导期、饱和蒸汽压、闪点、凝点、倾点、水分及机械杂质七、其他知识1.汽、柴油的储运特点易蒸发、易膨胀、易燃易爆、容易混入水杂2.降低油品蒸发的措施降低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