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确立_第1页
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确立_第2页
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确立_第3页
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确立_第4页
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确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确立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确立一、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开始二、社会主义道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三、有中国特色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一、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开始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确立一、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开始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即进入到由新民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如何?中国又是如何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呢?一、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开始(一)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为了终结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建立社会主义社会之间的一个过渡的阶段”,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中国社会向社会主义转变的一个过渡性的社会形态。一、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开始(一)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连接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未来的社会主义社会之间的一个过渡形态,它既不是资本主义社会,也不是社会主义社会。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既有社会主义的因素,又有资本主义的因素,而其中的社会主义因素在经济上、政治上、文化上都居于主导地位,是起决定的因素,不断增长并取得最后的胜利。资本主义因素虽然在一定时期内仍将存在,但其趋势是不断减弱并走向衰亡。一、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开始(一)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

因此,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凝固不变的、独立的社会形态,它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和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去的过渡性质的社会。一、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开始(一)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

为什么在民主革命胜利以后,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会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呢?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形态(五种经济成分):国营经济(社会主义性质)合作社经济(向集体经济过渡形式)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向国营经济过渡形式)私人资本主义经济个体经济(农民和小手工业)(一)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一、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开始一、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开始(一)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

与此相适应,新民主主义社会主要的也是三种基本的阶级力量,即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及其它小资产阶级、资产阶级。

在这中间由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是处于十字路口的经济,他们可以被引导着走向社会主义,也可以自发的走向资本主义,他们本身并不代表一种独立的发展方向。一、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开始(一)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因此,这三种经济和三个阶级之间的矛盾就集中的表现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工人阶级和和资产阶级两个阶级之间的矛盾。一、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开始(一)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

既然在新民主主义社会时期,社会主义因素与资本主义因素同时并存,那么代表这两种因素的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就必然要以本阶级的意志去影响中国经济和社会的走向,这就必然使过渡时期充满着矛盾和斗争。这种矛盾和斗争决定着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发展前途。一、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开始(一)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

所以,在民主革命的任务完成后,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转变为国内的主要矛盾,与此相适应,中国革命也应当由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只有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一、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开始(二)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

首先做的工作是解放全国领土,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人民解放军遵照中央军委的统一部署,继续向华南、西南进军。1951年10月26日,西藏获得和平解放。至此,全国除台湾及其附近岛屿外,全部国土获得解放。民主革命遗留任务和恢复国民经济任务的完成一、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开始(二)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地方政权亦不断建立和巩固。到1951年10月,即建国两周年时,有27个省、8个省级行署、146个市、2038个县召开了人民代表会议,其中有17个省、69个市、186个县的人民代表会议已代行了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通过民主选举产生了同级政权领导机关。民主革命遗留任务和恢复国民经济任务的完成一、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开始(二)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在党的领导下,人民政府还采取措施稳定了市场物价,统一了全国财经。结束了国民党统治时期长期恶性通货膨胀和物价飞涨的历史。民主革命遗留任务和恢复国民经济任务的完成与此同时,为了巩固政权,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我们党还领导进行了“三大运动”。即抗美援朝战争、土地改革运动、镇压反革命的运动。“三反”、“五反”与思想文化运动也相继开展。一、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开始(二)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第一,没收官僚资本,确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的领导地位。

没收官僚资本实际上是一场变革生产关系的革命,在中国,没收官僚资本具有两重性质:一方面,从反对外国帝国主义的附庸——中国的买办资产阶级的意义上看,它具有民主革命的性质;另一方面,从反对中国的大资产阶级的意义上看,它又具有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一、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开始(二)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没收官僚资本的工作到1952年基本完成。没收官僚资本使社会主义的国营经济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壮大,确立了其在国民经济中的领导地位,这就为全面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上海军管会没收国民党政府中央银行的命令南京军管会清查没收官僚资本及敌伪战犯财产的布告一、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开始(二)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第二,开始将私人资本主义纳入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

国家对私人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就已经起步。1950年,国家在合理调整工商业时,就以限制、利用等政策,以及加工、订货、统购、包销等形式,把私人资本主义经济不同程度地纳入到国家计划的轨道,使之成为在人民政府管理之下的、同社会主义经济相联系的、并受工人监督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它是我国对私人资本主义经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形式。一、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开始(二)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第二,开始将私人资本主义纳入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在1952年开展的“五反”运动中,在对不法资本家的违法活动进行打击的同时,进一步将私人资本主义工商业纳入到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到1952年,这种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已经占到私营工业产值的56%。这一段时间虽然私营经济在数量上是明显上升的,但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却下降了。一、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开始(二)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第三,引导个体农民在土地改革后逐步走上互助合作的道路。

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际上在土地改革进行的同时便已经开始。中共中央于1951年底制定的《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草案)》,要求在完成土地改革的地区试行。到1952年底,全国已有40%的农户参加了互助组,并建立了3600多个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这就为农业互助运动在全国的开展准备了条件。二、社会主义制度:历史和人民的选择第八章为进步和发展奠基二、社会主义制度: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一)工业化的任务和发展道路

工业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把中国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变为一个先进的工业国,实现国家的工业化,是近代已来中国无数仁人志士梦寐以求的理想。二、社会主义制度: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一)工业化的任务和发展道路

建国前夕,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提出:在民主革命的任务完成后,要解决建立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问题,使中国稳步的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一个伟大社会主义国家。二、社会主义制度: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一)工业化的任务和发展道路在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化水平的主要指标方面,中国与美国、甚至与印度相比,结果如下:中国许多重要工业产品的人均产量不仅远远落后于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美国,甚至落后于同为发展中国家的印度。

钢产量(人均),美国为538.3公斤,印度为4公斤,中国为2.37公斤;

发电量(人均),美国为2949度,印度为10.9度,中国为2.76度,不到美国的1/1068,也只有印度的1/4。二、社会主义制度: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一)工业化的任务和发展道路“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也不能造。”二、社会主义制度: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一)工业化的任务和发展道路中国的工业化应当选择怎样的发展道路呢?中国有没有可能走欧美式的资本主义工业化的道路呢?二、社会主义制度: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一)工业化的任务和发展道路

近代以来的历史表明,资本主义工业化的道路在中国是走不通的。中国民族工业从19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产生,经过八十多年的发展,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整个民族工业资本不过只有20.08亿人民币(1952年币值),还不到“一五”计划期间国家总投资额的1/38,重工业基础尤其薄弱,没有建立起完成独立的工业体系。二、社会主义制度: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一)工业化的任务和发展道路虽然在客观上,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然而如果选择走资本主义工业化道路的话,从当时的情况看,中国有可能成为外国垄断资本的加工厂和单纯的廉价原料、廉价劳动力的供应地,就像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许多国家和地区那样。二、社会主义制度: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一)工业化的任务和发展道路中国这样一个大国,企图主要靠外国提供资金和机器设备等来求得发展,特别是要想成为世界强国,是不可想象的。而且,由于经济上依赖外国,在政治上就挺不起腰杆,连已经争得的政治独立也可能丧失。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其经济可能会有一时的发展,但终究还是要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大国的附庸的。这样的道路是当时绝大多数中国人所不愿选择的。二、社会主义制度: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一)工业化的任务和发展道路相反前苏联走过的工业化道路却对我国具有极大的示范性。二、社会主义制度: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一)工业化的任务和发展道路十月革命前,俄国是欧洲的一个比较落后的国家,工业化的起点也比较低。由于实现了社会主义的工业化,苏联成了欧洲的第一强国、世界上最强大的两个国家之一。由于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对于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来说,通过社会主义道路实现国家工业化,无疑是最优选择。二、社会主义制度: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一)工业化的任务和发展道路为了在较短的时间里实现国家的工业化,中国只有走社会主义道路。因此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中国要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工业化,并且指出社会主义工业化有两个重要特点。一是将发展重工业作为工业化的中心环节;二是优先发展国营经济并逐步实现对其他经济成分的改造,保证国民经济中的社会主义比重不断增长。所以我国的工业化是社会主义的工业化,它的重点是发展国营经济。二、社会主义制度: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二)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性至于中国到底什么时候过渡到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设想:经过一段相当长的时间(估计至少要10年,多则15年或20年),工业发展了,国营经济壮大了,就可以采取“严重的社会主义的步骤”,一举实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国有化和个体农业的集体化。二、社会主义制度: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二)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性

1952年9月24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书记处会议上提出,我们要在“十到十五年,基本上完成社会主义,不是十年以后才过渡到社会主义”。刘少奇、周恩来等也都论述过“从现在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去”的设想。改变了过去在新民主主义下先实现工业化,再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设想,提出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设想。二、社会主义制度: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为什么党的认识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呢?(二)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性二、社会主义制度: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党的认识发生变化的原因(二)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性

一是随着民主革命遗留任务的彻底完成,国内的阶级关系和主要矛盾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工人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已经上升为国内主要矛盾,这在1952年的“五反”运动中已经表现得较为突出了,要解决这一矛盾只有经过社会主义革命。二、社会主义制度: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党的认识发生变化的原因(二)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性

二是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初步发展,中国社会的经济成分(即生产关系)发生了重要变化。这集中地表现在公私比例的变化上。以工业为例,1949年到1952年,国营经济从34.2%上升到56%,私营经济从62.7%下降到34%。这种变化表明“社会主义成分的比重一天一天增加,国营经济的领导地位一天一天加强”。二、社会主义制度: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二)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性总路线工业化三大改造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二、社会主义制度: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二)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性

1954年1月1日的《人民日报》社论中说:“在发展国民经济中,我们必须努力进一步建设社会主义的新工业,把现有的社会主义工业扩大起来,办得更好;我们必须努力对农业、手工业和私营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这两方面的任务必须紧密联系在一起。好比一只鸟,它要有一个主体,这就是发展社会主义工业;它又要有一双翅膀,这就是对农业、手工业和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要过渡到社会主义,没有主体当然不行,没有翅膀也不行。”二、社会主义制度: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二)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性第一,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富强的当然要求和必要条件。第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是实现国家工业化,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并解决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矛盾的必然要求。第三,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保证工业发展、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一个必要条件,也是发展农业生产,使广大农民走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二、社会主义制度: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二)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性

总之,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迅速发展国民经济,实现工业化,摆脱贫困,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烈愿望。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的最重要事件就是选择了社会主义。通过这一历史性选择,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三、有中国特色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第八章为进步和发展奠基

1951年9月,中共中央召开第一次互助合作会议,强调在实行合作化时,首先引导具有较高互助合作积极性的贫农和下中农分期分批地加入合作社。要以增产增收的优越性来吸引其他农民加入合作社。在合作化的过程中要反对强迫命令,侵犯农民利益的做法。政府向农民发放国家基金贷款政府贷款给王振堂互助组一批新式的农具三、有中国特色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一)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发展三、有中国特色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一)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发展

1953年12月通过的《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在总结互助合作运动经验的基础上,概括提出引导农民走向社会主义的几种过渡性经济组织形式。1、互助组2、初级社3、高级社三、有中国特色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一)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发展农民们成群结队报名入社的场面河北邯郸郊区农民报名入社新疆乌鲁木齐农民报名入社从1951年底到1954年底,互助组从400多万个发展到近1000万个;初级社从300多个发展到48万个。参加互助合作的农户,从2100万户增加到7000万户。当时80%以上的合作社都做到了增产增收。由于从互助合作中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中国农民自愿组织起来加入合作社。三、有中国特色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一)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发展中国农民正是因为办合作社能够增产受益,从而深深地体会到只有合作化、集体化才是走向共同富裕的真正出路,这是当时合作化运动能得到广大农民支持的根本原因,这也是中国农民选择社会主义的重要原因。三、有中国特色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一)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发展到1956年底,全国入社农户占总农户的96.3%,5亿多农民在党的领导下通过合作化,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入社农户96.3%全国入社农户比例图三、有中国特色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二)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按照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要求,党和毛泽东在领导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同时,抓紧了对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阐明和制定了手工业改造的基本理论和政策。

党和政府采取了“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第一步供销小组第二步供销合作社生产合作社第三步稳步稳步三、有中国特色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二)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生产经营方针是,为农业生产服务,为群众生活服务,为出口贸易服务。三、有中国特色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二)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福建闽侯县的手工业合作社工人在制造水车,为农业生产服务

生产经营方针是,为农业生产服务,为群众生活服务,为出口贸易服务。三、有中国特色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二)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手工业合作社正在生产杭州伞

生产经营方针是,为农业生产服务,为群众生活服务,为出口贸易服务。苏州刺绣手工业合作社精绣参加国际展览的展品三、有中国特色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二)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毛泽东和119岁的老艺人握手(二)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三、有中国特色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

到1956年,参加合作社的手工业已占其总数的91.7%,产值占全国手工业总产值的93%,全国基本上实现了手工业合作化。入社手工业产值93%全国手工业总产值比例图三、有中国特色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二)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三)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赎卖政策的实施三、有中国特色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

剥夺资产阶级的生产资料归全社会所有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基本任务,但剥夺的方式可以是暴力的,也可以是和平的。我国对资产阶级的两部分是分别对待的,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对于官僚资产阶级的官僚资本,采取了没收的政策。而对于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及他们所拥有的资本主义工商业,则采取了“赎买”的政策。(三)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赎卖政策的实施三、有中国特色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恩格斯在《法德农民问题》中提到:我们决不认为,赎买在任何情况下都是不允许的。马克思曾向我们讲过他的意见,假如我们能够运用赎买的方式,那对于我们是最便宜不过的事情了。(三)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赎卖政策的实施三、有中国特色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列宁认为:国家资本主义就是无产阶级国家能够加以限制,并规定其活动范围的资本主义。俄国十月革命后,列宁曾经打算对“文明的资本家”采取“最便宜不过”的做法,但由于遭到俄国资产阶级的反抗而没有成功。(三)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赎卖政策的实施三、有中国特色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

我国对民族资产阶级实行赎买政策,主要是基于民族资产阶级在新中国建立后仍然具有两面性:他们既有剥削工人取得利润的一面,又有拥护宪法、愿意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一面。(三)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赎卖政策的实施三、有中国特色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因此在1953年2月,毛泽东提出:“对民族资产阶级,可以采取赎买的办法。”同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两次召开扩大会议,确定经过国家资本主义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方针。(三)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赎卖政策的实施三、有中国特色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

国家对私人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就已经起步。1950年,在合理调整工商业时,国家就利用限制、利用等政策,以及加工、订货、统购、包销等形式,把私人资本主义经济不同程度地纳入到国家计划的轨道。到1952年,这种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已经占到私营工业产值的56%。(三)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赎卖政策的实施三、有中国特色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

1954年初至1955年秋,是重点发展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阶段。公方代表已经居于领导地位。企业利润采取“四马分肥”的办法。企业收益大部分归国家和工人。这种企业已经具有不同程度的社会主义性质。资本家红利企业公积金职工福利国家税收国家税收:34.5%职工福利:15%企业公积金:30%资本家红利:20.5%(三)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赎卖政策的实施三、有中国特色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

从1955年秋开始,进入全行业的公私合营阶段。这些企业基本上已经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除资本家领取定息外,不再拥有对企业生产资料的所有权、经营管理权和人事调配权,企业属国家所有,由国家统一管理,同国营企业已经没有原则的区别。上海工商界代表荣毅仁等带着申请书参加公私合营大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基本形式改造形式初级形式高级形式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委托经销代销个别行业公私合营全行业公私合营三、有中国特色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三)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赎卖政策的实施三、有中国特色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

1956年1月,北京市首先在全市范围内完成全行业公私合营。随后,上海、天津、广州、武汉等50多个大中城市中相继宣布实现全行业的公私合营。到1956年年底,全国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的工业户和商业户已经分别占到私营工业户的99%、私营商业户的82.2%,全行业公私合营顺利实现。(三)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赎卖政策的实施三、有中国特色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

在中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中,资产阶级中的绝大多数人公开表示接受,他们的这种态度也是资本主义工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