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实词推断方法_第1页
文言实词推断方法_第2页
文言实词推断方法_第3页
文言实词推断方法_第4页
文言实词推断方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言实词的推断方法1、形训推断法。即通过字形结构分析来解释词的本义。

A、君径造袁所寓之法华寺B、若少屈,冀得一归觐(1998年高考)

C、启听淮北取籴”A句“造”的义符为“辶”,联系下文“袁所寓之法华寺”,就可推测与处所关联的词义应是“到、去”的意思。B句“觐”为形声字,义符为“见”,联系下文推断为“拜见”之义。《谭嗣同》中有一句“至七月,乃扶病入觐”

C,“籴”,是一个比较陌生的字,可以根据字形,推断为会意字,跟粮食有关。2、声训推断法:(通假推断法)找到通假关系,用本义去解释借义。

A、甲兵顿弊而人民日以安于佚乐B、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C、颁白者不负戴于道D、众皆伏泰之义A句“顿”与“钝”读音相近通假,“钝”的含义是“不锋利”,那么“甲兵顿弊”就是“甲弊兵钝”,意思是“长期放弃战备,铠甲破弊,兵器也不锋利了。”B句“要”与“邀”同音通假,推断“要”的意思是“邀请”。

C句许多“颁”的义项都无法解释,原来“颁”通“斑”,这意思就非常明白了。D,从各种关系来看,“伏”通假成“服”是顺理成章的3,词性推断法:根据词语在文言句子中的位置,推知它的词性,根据词性进而推知它的实词词义。

A、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B、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C、变姓名,诡踪迹D、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

A句为对仗句,“据”对“拥”,“固”与“地”相对,“地”是地方的意思,名词,那么“固”也是名词,据此推断“固”为“险固的地方”之意。B中借助“良”推断“劲”应为形容词,进而解为“硬的、强有力的”。C句中借助“变”推断“诡”应为动词,解为“隐蔽”。D句中借助“戴”将“腰”解为“腰上佩戴着”。

4,语法结构推断法:根据汉语语法知识,主语、宾语多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多由动词、形容词充当,定语由名词、代词充当,状语由副词充当。由结构推断词性,进而推断词义。

A,楚王贪而信张仪B,信义著于四海在A句中“信张仪”是一个动宾结构,因而推断“信”作“相信”讲;在B句中“信义”是句中主语,推断“信”是名词,作“信用”讲。

5,联想推断法:通过课文中有关语句中的用法,互相比照,确定其实词的含义。

A,金人曳出,击之败面(1998年高考)B,使老弱女子乘城(2001年高考)

在A句中,我们联想到《口技》中“曳屋许许声”,《送东阳马生序》中“当余从师也,负箧曳屣”,还有成语“弃甲曳兵”中的“曳”都是“拖、拉”的意思,进而推断这句中的“曳”作“拉”讲,省略了宾语“之”。在B中,我们联想到《氓》中“乘彼诡垣,以望复关”,《涉江》中“乘鄂渚而反顾兮”,两句中的“乘”都是“登”的意思,进而推断此句的“乘”作“登”讲。6,句式推断法:借助对仗句和互文修辞推断词义。

A,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B,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C,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D,奉之弥繁,侵之愈急A句既是对仗句又是互文辞格,借助“用”推断出“以”也作“被任用”讲。B句依据“慎”推断出“敬”也作“谨慎”讲。C句借助“竭”推断出“殚”也作“尽、竭尽”讲。D句中借助“愈”推断出“弥”也作“越、更加”讲。

像这种现象在成语中更是比比皆是,如“文过饰非”中的“文”和“饰”、“过”和“非”,“寡廉鲜耻”中的“寡”和“鲜”,“怨天尤人”中的“怨”和“尤”等,意思几乎相同;又如“党同伐异”中的“同”和“异”相反,由此推测“党”和“伐”也相反,其他如“枉己正人”“革故鼎新”“否极泰来”“色厉内荏”等,都是这种情况。例:高考第18题“贤俊者自可赏爱,顽愚者亦当矜怜”,“顽愚”的意思是:A.愚笨而鲁莽;B.固执而粗鲁;C.顽皮而愚蠢;D.愚昧而愚蠢。孤立地看,似乎都讲得通,但根据相似的句式,要知道“顽愚”的意思,须得从“贤俊”入手,“贤俊”是指有德有才且才智出众的人,与它相反的意思,应该不涉及顽皮、固执、粗鲁的意思,至此答案D就被筛选出来了。7,语境推断法:(“因文定义”法)语境可分为内部和外部语境,有些句子中的实词义可借助这些语境来推断。

A,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B,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A句联系全篇及背景看,渔工水师虽知石中山命名的真正原因,但因文化水平低,不能用文字记载下来,因此这句中的“言”可推断为“记载”之义。B句中联系下文“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的事实和经验教训,就可推断出“人事”就是“人的作用、人的主观努力”之义。

例:高考题中“汝归勿遽言”,“遽”到底作“匆忙”讲还是“惊慌”讲呢?看下句:“令兄弟徐言之可也”,“徐言”就是对“遽言”最好的暗示了。因此,“遽”作“匆忙”讲。8,代入推断法:仅适用于选择题。把词义代入原文中去理解,通过比较考查,推断出词义的正确判断。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000年高考)A,威自京都省之省:探望

B,不审于何得此绢审:知道C,自放驴,取樵炊爨樵:打柴

D,后因他信,具以白质信:使者

可把各解释代入原文中,文意贯通,解释准确即为正确判断。A项把“省”释为“探望”,根据上下文意和平时的“省亲”类比,推断A正确。B项把“审”释为“知道”,根据上下文意和平时的“当局者迷,旁观者审”类比,推断B正确。D项把“信”释为“使者”,根据上下文意和平时的“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类比,推断D正确。C项把“樵”释为“打柴”,关键看是名词还是动词,从“取樵”这一动宾式看,“樵”应是名词“柴”,所以本题选C。9.借助本义引申义推测文言文中以单音词为主,单音词中一词多义的情况十分突出,通过本义来推测引申义,常常能起到很显著的作用。如“鄙”字有许多义项:①边疆,边远的地方。例“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②质朴,厚道。例“焚符破玺,而民朴鄙”。③庸俗,知识少。例“肉食者鄙,未能远谋”。④过分爱惜财物,鄙吝。例“今之争夺,非鄙也,财寡也”。⑤看不起,轻视。例“过我而不假道,鄙我也”。这五个意思,如果从本义到引申义的途径来把握,就会显得容易而正确。“鄙”本义是边疆,边远的地方。边远地方的人远离社会纷争,其民质朴,可以引申为质朴、厚道的意思;边疆地方的人远离社会文明,见识不广,可引申为庸俗、知识少;边疆地方物质文明程度不高,缺乏生活资料,过分爱惜财物,可引申为鄙吝;由“庸俗、浅陋”可以推出看不起、轻视之意等。这种词在文言文中可以说到处都是,因此明白本义和引申义之间的关系,对于掌握文言实词就显得非常重要。

10.利用成语俗语推测

文言文中有的词义现在还保存在一些成语和俗语之中,做题时可以借助成语俗语里的意思来推测文言实词的意思。如2001年高考第14题B项“惟恐他将之来,即墨残矣”中的“他”,试题里不作解释,只是当成一般的人称代词“他”而已,其实成语中“他”很常见,像“王顾左右而言他”的“他”就是。

如:1997年高考12题A项“善才绳之”,绳:捆绑。对吗?成语有“绳之以法”,“绳”为“制裁”的意思,用在此句中刚好吻合。又如高考题“世方雷同,毋以此贾祸”中的“贾祸”,试题里有意识地解释为“消除祸患”,如果知道成语“直言贾祸”,或者知道“余勇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