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机构医院放射性药物配备的核医学放射防护要求_第1页
医疗机构医院放射性药物配备的核医学放射防护要求_第2页
医疗机构医院放射性药物配备的核医学放射防护要求_第3页
医疗机构医院放射性药物配备的核医学放射防护要求_第4页
医疗机构医院放射性药物配备的核医学放射防护要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医疗机构医院放射性药物配备的核医学放射防护要求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医疗机构中核医学诊断、治疗、研究和放射性药物制备中有关人员以及工作场所的放射防护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医疗机构中核医学诊断、治疗、研究和放射性药物制备中使用放射性物质的实践。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4835.1辐射防护仪器β、X和γ辐射周围和/或定向剂量当量(率)仪和/或监测仪第1部分:便携式工作场所和环境测量仪与监测仪GB9133放射性废物的分类GB/T11713高纯锗γ能谱分析通用方法GB/T14056.1表面污染测定第一部分:β发射体(Eβmax>0.15 MeV)和α发射体GB/T14318辐射防护仪器:中子周围剂量当量(率)仪GB18871—2002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Z128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GBZ129职业性内照射个人监测规范WS/T184空气中放射性核素的γ能谱分析方法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清洁解控水平clearancelevel由审管部门规定的、以放射性核素的比活度或总活度表示的一种特定值,可以用来判断放射性废物是否可以免管。3.2免管废物exemptwaste因其中放射性核素的放射浓度或总活度低于或等于清洁解控水平,从而可以免除或解除其审管控制的废物。3.3控制区controlledarea在辐射工作场所划分的一种区域,在这种区域内要求或可能要求采取专门的防护手段和安全措施,以便:在正常工作条件下控制正常照射或防止污染扩散,以及防止潜在照射或限制其程度。3.4监督区supervisedarea未被确定为控制区、通常不需要采取专门防护手段和安全措施但要不断检查其职业照射条件的任何区域。3.5执业医师medicalpractitioner具备下列条件的人员: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被确认为具有相应的资格;在开具涉及医疗照射的检查申请单或治疗处方方面,满足国家规定的培训和经验要求;是一个注册者或许可证持有者,或者是一个已注册或许可的用人单位指定的可以开具涉及医疗照射的检查申请单位或治疗处方的人员。总则4.1通用要求4.1.1许可证持有者、执业医师等相关人员应按4.2的要求担负其相关责任。在核医学诊疗实践中,应保障放射工作人员、患者以及公众的放射防护安全与健康,并应符合GB18871的规定。4.1.2在实施核医学诊疗和新型核医学诊疗技术及方法使用前,均应按7.2的要求进行正当性判断。4.1.3遵从防护最优化的原则,核医学诊疗应按7.3的要求进行患者防护最优化,并按7.5的要求参考有关医疗照射指导水平。4.1.4应加强核医学工作人员与工作场所的各种放射防护检测,按照GB18871及相关标准做好放射防护评价,不断提高放射防护水平。进入控制区工作的有关工作人员应按GBZ128和GBZ129进行个人监测。各项监测结果应记录在案,妥善保存。4.1.5核医学诊疗使用的各种专用设备,除符合本标准要求外,还应符合设备其他有关放射防护标准和设备性能检测标准的要求;国家规定需要检定或校准的设备,如活度计和放射性表面污染监测仪,应进行检定或校准并取得合格和有效的检定或校准证书。4.2相关人员的责任要求4.2.1许可证持有者应对受检者或患者以及放射工作人员的防护与安全负责;有关执业医师、医技人员、物理师、辐射防护负责人和医疗照射设备供方等均应对保证受检者或患者的防护与安全承担相应的责任。4.2.2许可证持有者应保证:只有具有相应资格的执业医师才能开具核医学检查申请单和治疗处方;只能按开具的申请单和治疗处方对受检者或患者实施诊断性或治疗性医疗照射;制定人员培训准则和计划,以使相关的技术和管理人员受到相应的放射防护知识培训,并对他们的医疗照射正当性判断和患者防护最优化水平进行考核和档案记录;采取一切合理措施以预防设备故障和操作失误,并制定完善的质量保证大纲;为了应对可能发生的事件,制定相应的意外事故应急计划,并定期进行实际演练;按本标准的要求进行放射性药物活度测定及活度计校准或检定;建立明确的放射防护质量保证大纲和有关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至少包括附录A中A.1和A.2建议的内容),并且认真实施;按国家有关规定保存校准、活度测定和有关物理、临床参数定期核查结果;保存质量保证大纲有关的程序和结果的书面记录。4.2.3执业医师要为受检者或患者提供最有效的诊治,并保护受检者或患者免受不必要的医疗照射。4.2.4执业医师有责任与义务在开具放射性药物诊治处方时,对受检者或患者个人的医疗照射进行正当性判断,尤其应注意对育龄妇女、孕妇和哺乳期的妇女患者及儿童的正当性判断,严格掌握适应症,对临床诊疗敏感的患者应严格控制这类医疗照射。4.2.5在对受检者或患者个人的核医学诊疗实践中,执业医师及其他相关医技人员应对其采取最优化措施。4.2.6在临床核医学诊疗实施前,执业医师及其他相关医技人员有责任将可能的风险及相关的防护知识,以口头或书面形式告知患者或其家属。4.2.7执业医师及其相关的工作人员,除应具备相应专业技能外,还应接受核医学诊疗的防护知识等技术培训。4.2.8应设立放射防护和质量保证管理组织,各类医技人员应在各自的工作中严格遵循防护和安全要求以及质量控制要求,并承担相应的责任。4.2.9医疗照射设备供方及提供维护服务的单位对医疗照射负有特定的责任,为了适应这些责任,供方应:提供医疗照射所涉及的放射源、放射性药物、仪器设备生产和销售的许可证,并确保提供符合相关标准要求的产品;在放射源、放射性药物、设备和仪器供应之后保证备件的供给和提供技术援助;在放射源、放射性药物、设备运转出现异常或非计划的事件时提供技术援助;相关设备的设计、建造和安全均应符合国家有关规范和标准的要求。工作场所的放射防护要求5.1工作场所平面布局和分区在医疗机构内部区域选择核医学场址,应充分考虑周围场所的安全,尽可能做到相对独立布置或集中设置在建筑物的底端或一层,有单独出、入口;不得毗邻产科、儿科、食堂等部门。5.1.2核医学工作场所从功能设置可分为诊断工作场所和治疗工作场所,布局可参考附录B。其功能设置要求如下:对于单一的诊断工作场所应设置给药前患者候诊区、放射性药物贮存室、分装及(或)药物准备室、给药室(或注射室)、给药后患者候诊室、(质控或)样品测量室、控制室、机房、留观室、给药后患者卫生间和放射性废物储藏室等功能用房;对于单一的治疗工作场所应设置放射性药物贮存室、分装及药物准备室、给药室、病房(使用非密封源治疗患者)或给药后留观室、给药后患者专用卫生间、值班室和急救室等功能用房;诊断工作场所和治疗工作场所都需要设置清洁用品储存场所、员工休息室、护士站、更衣室、卫生间、去污淋浴间等辅助用房;并设置放射性废液衰变池;对于综合性的核医学工作场所,部分功能用房和辅助用房可以共同利用;正电子药物制备工作场所应包括4个功能区域:回旋加速器机房工作区、药物制备区、药物分装区及质控区等。5.1.3核医学工作场所应划分为控制区和监督区。控制区一般包括使用非密封源核素的房间(放射性药物贮存室、分装及(或)药物准备室、给药室等)、机房、给药后候诊室、样品测量室、放射性废物储藏室、病房(使用非密封源治疗患者)等;对于在非核医学科住院,施用放射性药物的患者,在使用治疗量发射γ射线的放射性药物后,患者床边1.5 m处区域或单人病房应划为临时控制区,除医务人员外,其他无关人员不得入内,患者也不应随便离开该区。监督区一般包括控制室、清洁用品储存场所、员工休息室、更衣室、医务人员卫生间、去污淋浴间等。应根据GB18871的有关规定,结合核医学科的具体情况,对控制区和监督区采取相应管理措施。5.1.4核医学工作场所平面布局设计应遵循如下原则:使工作场所的外照射水平和污染发生的概率达到尽可能小;保持影像设备工作场所内较低辐射水平以避免对影像质量的干扰;在核医学诊疗工作区域,控制区的入口和出口应设置门锁权限控制和单向门等安全措施,限制患者的随意流动,保证工作场所内的工作人员和公众免受不必要的照射;在核医学科患者和工作人员出口处应设计卫生通过间,并进行表面污染监测。5.1.5核医学工作场所的布局应有助于开展工作,避免无关人员通过。治疗区域和诊断区域应相对分开布置。根据使用放射性药物的种类、形态、特性和活度,确定核医学治疗区(病房)的位置及其放射防护要求,给药室应靠近病房,尽量减少放射性药物和已给药治疗的患者通过非放射性区域。5.1.6通过设计交通模式来控制辐射源(放射性药物、放射性废物、给药后患者)的活动,应设立工作人员、患者和放射性药物与废物双通道或三通道,患者通道和工作人员通道应尽量避免交叉,减少给药后患者对其他人员带来的照射。合理设置放射性物质运输通道,便于放射性药物、放射性废物的运送和处理;便于放射性污染的清理、清洗等工作的开展。5.1.7正电子药物制备场所,应合理规划工作流程,使放射性物质的传输运送最佳化,减少对工作人员的照射。回旋加速器室、药物制备室及分装区域的设置应便于放射性核素及药物的传输,并便于放射性药物从分装热室至注射室间的运送。5.1.8应通过工作场所平面布局的设计和屏蔽手段,避免附近的辐射源(核医学周边场所内的辐射装置、给药后患者)对诊断区设备成像、功能检测的影响。5.2放射防护措施要求5.2.1应依据计划操作最大量放射性核素的加权活度对开放性放射性核素工作场所进行分类管理,把工作场所分为Ⅰ、Ⅱ、Ⅲ三类。不同类别核医学工作场所用房室内表面及装备结构的基本放射防护要求见表1,核医学工作场所分类的加权活度计算方法参见附录C。5.2.2核医学工作场所的通风按表1要求。应保持核医学工作场所良好的通风条件,合理设置工作场所的气流组织,遵循自非放射区向监督区再向控制区的流向设计,保持含放射性核素场所负压以防止放射性气体交叉污染,保证工作场所的空气质量。合成和操作放射性药物所用的通风橱应有专用的排风装置,操作口风速不小于1 m/s,排气口应高于本建筑物屋顶。挥发性放射性核素的排风装置,并酌情设置活性炭或其它专用过滤装置,排出空气浓度不应超过有关法规标准规定的限值。5.2.3分装药物操作应采用自动分装方式,131I给药操作宜采用自动或遥控给药方式。不同类别潜在风险核医学工作场所用房室内表面及装备结构的基本放射防护要求种类分类ⅠⅡⅢ结构屏蔽需要需要不需要地面与墙壁接缝无缝隙与墙壁接缝无缝隙易清洗表面易清洗易清洗易清洗分装柜a需要需要不需要通风特殊的强制通风良好通风一般自然通风管道特殊的管道b普通管道普通管道盥洗与去污洗手盆和去污设备洗手盆和去污设备洗手盆a仅指实验室。b下水道宜短,大水流管道应有标记以便维修检测。5.2.4核医学工作场所应设有放射性废液衰变池,以存放放射性污水直至符合排放要求时方可排放。放射性污水衰变池的容积应充分考虑事故应急时的清洗需要。暴露于地面的污水管道应做好防护设计。废原液和高污染的放射性废液应专门收集存放。5.2.5控制区的入口应设置规范的电离辐射警告标志及表明控制区的标志;在监督区入口处的适当地点设立标明监督区的标志。5.2.6控制区的入口和出口应设置单向门禁措施,场所中相应位置应有明确的患者导向标识或导向提示。5.2.7给药后患者候诊室、扫描室应配备监视设施或观察窗和对讲装置。回旋加速器机房内应装备应急对外通讯设施。5.2.8应为放射性物质内部运输配备有足够屏蔽的储存、转运等容器。容器表面应设置电离辐射标志。5.2.9机房外防护门上方应设置工作状态指示灯。5.2.10回旋加速器机房内、药物制备室应安装固定式剂量率报警仪。5.2.11回旋加速器机房应设置门机联锁装置,机房内应设置紧急停机开关和紧急开门按键。5.2.12回旋加速器机房的建造应避免采用富含铁矿物质的混凝土,避免混凝土中采用重晶石或铁作为骨料。不带自屏蔽的回旋加速器机房的特殊防护措施:在靶区周围采用“局部屏蔽”的方法,吸收中子以避免中子活化机房墙壁;机房墙壁内表面设置可更换的衬层;c)选择不易活化的混凝土材料;在混凝土中添加含硼物质。5.2.13回旋加速器机房电缆、管道等应采用S型或折型穿过墙壁;在地沟中水沟和电缆沟应分开。不带自屏蔽的回旋加速器应有单独的设备间。5.3工作场所的防护水平要求5.3.1核医学工作场所控制区的用房,应根据使用的核素种类、能量和最大使用量,给予足够的屏蔽防护,在距机房屏蔽体外表面0.3 m处的周围剂量当量率控制目标值应不大于2.5 μSv/h。核医学工作场所的分装柜或生物安全柜,应采取一定的屏蔽防护,以保证柜体外表面5 cm处的周围剂量当量率控制目标值应不大于10 μSv/h。屏蔽计算中所涉及的常用放射性药物理化特性见附录D。PET相关房间的辐射屏蔽计算方法和示例参见附录E。自屏蔽回旋加速器机房的屏蔽计算方法由回旋加速器在所有工作条件下所产生中子的最大通量(取决于加速器的类型、能量、粒子类型以及使用的靶等)决定。5.3.2应根据使用核素的特点、操作方式以及潜在照射的可能性与大小,做好工作场所监测,包括场所周围剂量当量率水平、表面污染水平或空气中放射性核素浓度等内容。核医学使用单位应在每天放射性药物操作后进行剂量率水平和表面污染水平的自主监测,每年应委托有相应资质的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状态检测。核医学工作场所的放射性表面污染控制水平见表2。核医学工作场所的放射性表面污染控制水平单位为贝可每平方厘米表面类型α放射性物质β放射性物质极毒性其他工作台、设备、墙壁、地面控制区a44×104×10监督区4×10-144工作服、手套、工作鞋控制区监督区4×10-14×10-14手、皮肤、内衣、工作袜4×10-24×10-24×10-1a该区内的高污染子区除外。操作中的放射防护要求6.1个人防护用品、辅助用品及去污用品配备6.1.1个人防护用品开展核医学工作的单位应根据工作内容,为工作人员配备合适的防护用品,对普通核医学和SPECT场所配备铅帽、铅眼镜、铅围脖、铅衣、铅围裙和放射性污染防护服等个人防护用品,其数量应满足开展工作需要。对陪检者应至少配备铅防护衣;对于患者,在不影响诊断和治疗的前提下,尽可能的为其甲状腺、性腺和眼晶体部位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当使用的99mTc活度大于800 MBq时,防护用品的铅当量应不小于0.5 mmPb;对操作68Ga、18F等正电子放射性药物和131I的场所,此时应考虑其他的防护措施,如:穿戴放射性污染防护服、熟练操作技能、缩短工作时间、使用注射器防护套和先留置注射器留置针等措施。6.1.2辅助用品根据工作内容及实际需要,合理选择使用移动铅屏风、注射器屏蔽套、带有屏蔽的容器、托盘、镊子、钳子、分装柜或生物安全柜、屏蔽运输容器/放射性废物桶等辅助用品。6.1.3去污用品主要包括下列物品:一次性手套、口罩、安全眼镜、衣服、胶鞋、去污剂和/或喷雾(至少为加入清洗洗涤剂和硫代硫酸钠的水);小刷子、一次性吸水毛巾或吸水纸、毡头标记笔(水溶性油墨)、不同大小的塑料袋、酒精湿巾、电离辐射警告标志、胶带、标签、不透水的塑料涂层、一次性镊子。6.2放射性药物操作的放射防护要求6.2.1操作放射性药物应有专门场所,如临床诊疗需要在非专门场所给药时则需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放射性药物使用前应有恰当屏蔽。6.2.2装有放射性药物的给药注射器,应有适当屏蔽。6.2.3操作放射性药物时工作人员应穿戴个人防护用品。6.2.4操作放射性碘化物等挥发性或放射性气体应在通风柜内进行。通风柜保持良好通风,并按操作情况进行气体或气溶胶放射性浓度的常规监测以及必要的特殊监测;操作放射性碘化物等挥发性或放射性气体的工作人员宜使用过滤式口罩。6.2.5控制区内不得进食、饮水、吸烟、化妆,也不得进行无关工作及存放无关物品。6.2.6操作放射性核素的工作人员,在离开放射性工作场所前应洗手和进行表面污染检测,如其污染水平超过表2规定值,应采取相应去污措施。6.2.7从控制区取出任何物品都应进行表面污染检测,以杜绝超过表2规定的表面污染控制水平的物品被带出控制区。6.2.8为体外放射免疫分析目的而使用含3H、14C、125I等核素的放射免疫分析试剂盒可在一般化学实验室进行。6.2.9放射性物质的贮存容器或保险箱应有适当屏蔽。放射性物质的放置应合理有序、易于取放,每次取放的放射性物质应只限于需用的部分。6.2.10放射性物质贮存室应定期进行放射防护监测,无关人员不得入内。6.2.11贮存和运输放射性物质时应使用专门容器,取放容器中内容物时,不应污染容器。容器在运输时应有适当的固定措施。6.2.12贮存的放射性物质应及时登记建档,登记内容包括生产单位、到货日期、核素种类、理化性质、活度和容器表面放射性污染擦拭试验结果等。6.2.13所有放射性物质不再使用时,要立即送回原地安全储存。6.2.14当发生放射性物质溢出、散漏事故时,应根据单位制定的放射事故处置应急预案,参照使用6.1.2和6.1.3所列用品,及时控制、消除放射性污染;当人员皮肤、伤口被污染时,应迅速去污并给予医学处理。6.2.15核医学场所中操作γ和X射线放射核素的工作人员应按GBZ128的要求进行外照射个人监测,同时对于近距离操作放射性药物的工作人员,宜进行手部剂量和眼晶体剂量监测,保证眼晶体剂量不超过每年20 mSv;操作大量气态和挥发性物质的工作人员,例如近距离操作131I的工作人员,应按照GBZ129的要求进行内照射个人监测。患者防护7.1一般要求7.1.1临床核医学执业医师审查放射性药物诊疗申请及处方时,应采用以下措施,使患者接受的剂量尽可能的低:根据不同患者的身体特点选用适当的放射性药物及其施用活度,特别要注意儿童与器官功能损害的患者;对非检查器官应尽量使用阻断放射性药物吸收的方法,并使其加速排除;注意采用适当的图像采集和处理技术;要充分应用已有的信息,避免一切不必要的重复照射;应参考附录F中相应的医疗照射指导水平。7.1.2应有对放射性药物诊疗申请及处方进行验证的程序。7.1.3应对已施用放射性药物的患者提供书面和口头的指导,以便他们在出院后能有效的减少对家庭成员、护理人员和公众所受的照射,特别是未成年人和孕妇。7.1.4每天应使用活度计对外购的放射性药物的放射性活度进行抽样检测(抽样率应不小于10%且数量不小于3只,总数小于5只的应全部检测),活度实测值与期望值的偏差应不大于±10%,其中粒籽源活度偏差应不大于±5%。7.2正当性要求7.2.1通用要求7.2.1.1所有新型临床核医学诊疗技术和方法,使用前都应通过正当性判断;已判断为正当的技术和方法,当取得新的或重要的证据并需要重新判断时,应对其重新进行正当性判断。7.2.1.2每一项医疗照射实践,应根据核医学的诊疗目的和受照人员特征对其进行正当性判断;如果某一项医疗照射被判定为非正当性,在特殊情况下又需要使用它时,应逐例进行正当性判断。7.2.1.3临床核医学医师应掌握各种核医学诊疗技术的特点及其适应症,使用时应严格控制其适应症范围。新技术和方法即使已做过正当性判断,在用于新的适应症前,还应另行进行正当性判断。7.2.1.4执业医师在开具放射性药物诊疗申请及放射性药物处方前,应注意查阅以往患者检查资料,尽量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检查。7.2.1.5为了避免对胎儿、胚胎和婴儿造成意外辐射照射,应对患者是否怀孕或哺乳进行询问,并将有关咨询说明张贴在临床核医学部门醒目位置处,特别是入口处、预约登记处和候诊区。7.2.1.6出于生物医学和医学研究目的的志愿人员的医疗照射也应进行正当性判断,志愿人员对所进行的研究应是事先知情并同意的,健康儿童不应作为生物或医学研究计划的受试者。7.2.1.7特别注意不能从医疗照射中得到直接健康利益的人员的正当性判断,特别是因法医目的而受照的人员。7.2.1.8不宜用核医学体内诊断技术进行正常人群和职业人群的群体检查。7.2.1.9如果某一项医疗照射未被判为正当,应严格禁止实施。7.2.2诊断中的正当性判断7.2.2.1除有临床指征并必须使用放射药物诊断技术外,应尽量避免对怀孕和可能怀孕的妇女使用诊断性放射性药物;若必须使用时,应告知患者胎儿可能存在潜在风险。7.2.2.2除有临床指征并必须使用放射药物诊断技术的外,应尽量避免并对哺乳期妇女使用放射性药物;若必须使用时,应建议患者按附录G的建议适当停止哺乳。7.2.2.3除有临床指征并应使用放射药物诊断技术的外,通常不宜对儿童实施放射性核素显像检查,若需对儿童进行这种检查,应按附录H的建议减少放射性药物施用量,而且应选择短半衰期的放射性核素。7.2.3治疗中的正当性判断7.2.3.1除非是挽救生命的情况,对怀孕和可能怀孕的妇女不应实施放射性药物的治疗,特别是含131I和32P的放射性药物。为挽救生命而进行放射性药物治疗时,应按附录I的方法对胎儿接受剂量进行评估,并告知患者胎儿可能存在潜在风险。7.2.3.2除非是挽救生命的情况外,宜尽量避免并对哺乳期妇女进行放射性药物治疗;若必须使用时,应建议患者按附录G的建议适当停止哺乳。7.3最优化要求7.3.1诊断中的最优化要求7.3.1.1对患者进行临床核医学诊断中应注意和采取如下最优化措施:a)使用放射诊断药物之前,应有确定患者身份、施药前患者的准备和施药程序等有关信息的程序;b)对每个诊断程序,应适当考虑与该程序有关的医疗照射指导水平(见附录F);c)应正确详细记录患者的相关信息;d)应选择适当的数据采集条件,以便能在达到必要的诊断预期目标下,患者接受的剂量最低。例如:为获取最佳品质影像,应适当选择准直器、能量窗、矩阵尺度、采集时间和放大因子等,以及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SPECT)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的有关参数和放大因子;e)采用动态分析时,为获取最佳品质影像,也应适当选取帧的数量、时间间隔等参数;f)应确保准直器表面或其他部位不受到放射性污染;g)在实施诊断后,尤其是在检查后的短时间内,应鼓励患者(特别是儿童)多饮水、多排泄,以加快肾脏排出放射性药物。7.3.1.2采用99mTcm及其放射性药物进行核医学诊断时,可直接采用较小的施用药量和XX成像时间来进行优化,此时通常不需要估算胎儿受照剂量;放射性碘等放射性核素易于穿过胎盘屏障、从而引起胎儿摄入,应按照附录I对胎儿受照剂量进行评估,以避免造成事故性照射。7.3.2治疗中的最优化要求7.3.2.1对已接受放射性药物治疗的妇女,应按附录J的建议在一段时期内避免怀孕。7.3.2.2已接受131I、磷酸盐(含32P)或氯化锶(含89Sr)治疗的男性采取避孕措施4个月。7.3.2.3在对患者进行核医学治疗采取最优化措施时,应注意以下方面内容:a)在使用放射治疗药物之前,应有确定患者身份、患者施药前的准备和施药等有关信息的过程;b)住院患者的病历中应该有显著的辐射标签(标签上应含有患者施用活度、时间、核素类型等内容);c)在给妇女使用放射性药物前,应确认患者是否怀孕或哺乳;d)要特别注意防止由于患者的呕吐物和排泄物造成的放射性污染。7.4患者剂量管理7.4.1应确保给每例患者施用的放射性药物活度与处方量一致,并在服药时记录。7.4.2在治疗程序中,宜由具备专门知识的人员对治疗所致患者辐射剂量进行评估并予以记录,特别是核素治疗所致的婴儿和胎儿剂量。7.4.3需要进行剂量评估时,应按附录I建议的方法进行。7.5医疗照射指导水平7.5.1执业医师应参照医疗照射指导水平(见附录F),以保证放射性药物施用活度的合理性。7.5.2使用指导水平的原则如下:a)当患者剂量或施用活度显著低于相应的指导水平,又不能提供有用的诊断信息或给患者带来预期的医疗利益时,应按需要采取纠正行动;b)当患者剂量或施用活度显著超出相应的指导水平时,应考虑指导水平是否未达到辐射防护优化,或医学实践活动是否保持在适当良好水平;这些指导水平是对一般而言的,仅具参考作用,实施诊断检查的医师,应根据患者的体质、病理条件、身体大小和年龄等具体情况,确定合理的施用量。7.6怀孕妇女、哺乳妇女和儿童等人群的防护要求7.6.1哺乳和怀孕妇女施用诊断性放射性药物,应特别注意进行正当性判断。因特别需要对怀孕妇女进行影像检查时,应对其胎儿所受吸收剂量进行评估,由提出该项诊断或治疗的医师进行评估,当该医疗机构无能力进行该项评估时,可委托相关技术机构协助进行。7.6.2除非是挽救生命的情况,孕妇不应接受放射性药物的治疗,特别是含131I和32P的放射性药物。放射性药物的治疗,通常应在结束怀孕和哺乳期后进行。为挽救生命而进行放射性药物治疗时,若胎儿接受剂量不超过100 mGy,可以不终止怀孕。7.6.3为了避免对胎儿和胎盘造成意外辐射照射,应对患者是否怀孕进行询问、检查和评估。并将有关咨询说明张贴在核医学部门有关的场所,特别是入口处和给药前候诊处。7.6.4仅当有明显的临床指征时,才可以对儿童实施放射性核素显像检查,并应根据患儿的体重、身体表面积或其它适用的准则尽可能减少放射性药物施用量,选择半衰期尽可能短的放射性核素。7.7患者出院的管理要求7.7.1接受131I治疗的患者,应在其体内的放射性活度降至400 MBq或距离患者体表1米处的周围剂量当量率不大于25 μSv/h方可出院,以控制该患者家庭与公众成员可能受到的照射。对接受其他放射性药物治疗的患者仅当患者体内放射性活度低于附录K中K.2要求时才能出院。患者体内活度检测控制应按K.3推荐的方法进行。7.7.2接受除131I之外其他放射性药物检查的患者,在检查结束并排尿后,其在院内或离开医院的活动可不加以限制。7.7.3对甲亢和甲状腺癌患者,出院时应按附录K中K.4给出接触同事和亲属及到公众场所的合理限制和有关防护措施(限制接触时间及距离等)的书面建议。7.8探视者和家属的防护管理要求7.8.1核医学单位应按照GB18871规定的要求,向探视者和家庭成员提供有关的辐射防护措施(例如限定接触或接近患者的时间等)及其相应的书面指导,用附录K中K.1给出的剂量控制参考值对其所受剂量加以约束,使其在患者诊断或治疗期间所受的剂量不得超过5 mSv。探视已施用放射性药物的患者的婴儿和儿童所受剂量应不超过1 mSv。7.8.2对接受放射性药物治疗的患者,应对其家庭成员提供辐射防护的书面指导。对接受放射性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仅当其家庭成员中的成人所受剂量不能超过5 mSv、其家庭成员中的婴儿以及其他公众所受剂量不能超过1 mSv,才能允许患者出院。探视者和家庭成员所受剂量的估算方法以及与剂量约束相对应的放射性药物施用量可参见附录K中的方法。7.9放射事件的调查处理7.9.1医疗机构发生下列放射事件情形之一的,应当及时进行调查处理,如实记录,并按照有关规定及时报告卫生行政部门和有关部门:a)人员误照或误用放射性药物;b)放射性物质丢失、被盗。7.9.2以下事件和事故情况为异常医疗照射:任何放射性核素治疗中,出现患者或靶组织辨识错误,或使用的药物、剂量,或剂量的分次给予情况与执业医师处方有实质性不同。7.9.3针对上述异常医疗照射,核医学单位应进行以下调查与处理:a)估计患者受到的剂量;b)制定为防止同类事件再次发生所需的纠正措施,并立即组织实施;c)调查后应尽快向监管机构提交书面报告,说明事件的原因,以及上述a)和b)的内容;d)应将事件情况告知患者及其医生。7.9.4使用放射性物质的单位应对上述可能出现的情况,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医用放射性废物的卫生防护管理8.1一般要求8.1.1根据GB18871中的原则要求,确定各类放射性废物的处理或处置管理方法。8.1.2放射性废物分类,应根据医学实践中产生废物的形态及其中的放射性核素种类、半衰期、活度水平和理化性质等,将放射性废物按GB9133进行分类收集和分别处理。医学常用放射性核素参见附录C。8.1.3按照清洁解控原则,应区分放射性废物与免管废物,不可混同处理。应力求控制和减少放射性废物产生量。8.1.4如果经审管部门确认或批准,凡放射性核素活度浓度小于或等于附录L所示清洁解控水平推荐值的放射性废物,按免管废物处理。8.1.5放射性废物含多种核素时,按式(1)来判断该废物是否容许被免管。QUOTEj=1nCjCj,h≤1QUOTE………(1)式中:Cj——放射性核素j在该废物中的活度浓度,单位为贝可每克(Bq/g);Cj,h——附录L所示放射性核素j的清洁解控水平推荐值,单位为贝可每克(Bq/g);n——该废物中所含放射性核素的种类数。8.2液体废物的管理8.2.1放射性废液8.2.1.1使用放射性核素日等效最大操作量大于2×107 Bq的临床核医学单位和医学科研机构,应设置有放射性废液衰变池,存放放射性废水,直至符合排放要求时方可排放。放射性废液衰变池应合理选址,池底和池壁应坚固、耐酸碱腐蚀和无渗透性,并有防泄漏措施。8.2.1.2不可设置(或没有)放射性废液衰变池的单位,应将仅含短半衰期核素的废液注入专用容器中通常存放10个半衰期后,经审管部门审核准许,可作普通废液处理。对含长半衰期核素的废液,应专门收集存放。8.2.1.3经审管部门确认的下列低放射性废液可直接排入普通下水道,普通下水道流量应大于废液流量的10倍:每月排放总活度或每一次排放活度不超过GB18871-2002中8.6.2规定的限制要求,且每次排放后用不少于3倍排放量的水进行冲洗,每次排放应作记录并存档。8.2.1.4含放射性核素的有机闪烁废液,应存放在不锈钢或玻璃钢容器内。含放射性核素的有机闪烁液,其活度浓度大于或等于37 Bq/L,应按放射性废液处理。8.2.2注射或服用过放射性药物的患者排泄物8.2.2.1开展放射性药物治疗的临床核医学单位,应为住院治疗患者提供有防护标志的专用厕所,对患者排泄物实施统一收集和管理。规定患者住院期间不得使用其他厕所。8.2.2.2专用厕所应具备使患者排泄物迅速全部冲入专用化粪池的条件,而且随时保持便池周围清洁。8.2.2.3专用化粪池应具备使患者排泄物在储存衰变后,经审管部门审核准许后方可排入下水道系统。池内沉渣如难于排出,可进行酸化预处理后再排入下水道系统。8.2.2.4对可不设置专用厕所和专用化粪池的单位,应为注射或服用放射性药物(如131I、32P等)的住院治疗患者提供具有辐射防护性能的尿液、粪便收集器和呕吐物收集器。收集含131I患者排泄物时,应同时加入NaOH或10%KI溶液后密闭存放待处理收集器内的排泄物在储存衰变后,经审管部门批准可作免管废物处理。8.2.2.5对同时含有病原体的患者排泄物应使用专用容器单独收集,在存放衰变、杀菌和消毒处理后,经审管部门批准可排入下水道系统。8.2.2.6注射或服用放射性药物的门诊患者和符合出院条件的患者排泄物不需要统一管理。8.3固体废物的管理8.3.1废物收集8.3.1.1按8.1.2放射性废物分类,按照废物的可燃与不可燃、可压实与不可压实、有无病原体毒性,分开收集。8.3.1.2供收集废物的污物桶应具有外防护层和电离辐射警示标志。污物桶放置点应避开工作人员工作和经常走动的区域。8.3.1.3污物桶内应放置专用塑料袋直接收纳废物,装满后的废物袋应密封,不破漏,及时转送存储室,放入专用容器中存储。8.3.1.4对注射器和碎玻璃器皿等含尖刺及棱角的放射性废物,应先装入利器盒中,然后再装入专用塑料袋内。8.3.1.5每袋废物的表面剂量率应不超过0.1 mSv/h,重量不超过20 kg。8.3.2废物临时储存8.3.2.1产生少量放射性废物的非密封型放射性核素应用单位,经审管部门批准可以将其废物临时储存在许可的场所和专门容器中。储存时间和总活度不得超过审管部门批准的限制要求。8.3.2.2储存场所具有自然通风或安装通风设备,出入处设电离辐射警告标志。8.3.2.3废物袋、废物桶及其他存放废物的容器必须安全可靠,并在显著位置标有废物类型、核素种类,比活度水平和存放日期等说明。8.3.2.4废物包装体外表面的污染控制水平:β<0.4 Bq/cm2。8.3.3废物处理8.3.3.1焚烧可燃性固体废物必须在具备焚烧放射性废物条件的焚化炉内进行。8.3.3.2对有病原体污染的固体废弃物,如可以焚烧的,直接焚烧处理;不可以焚烧的,应当消毒、灭菌后处理或处置。8.3.3.3未知核素的废物在其活度小于或者等于2×104 Bq/kg时,或废物中的核素已知且其活度浓度符合8.1.4或者8.1.5时,可作为免管固体废物处理。8.4气体废物的管理操作放射性碘化物等具有挥发性的放射性物质时,应在备有活性炭过滤或其他专用过滤装置的通风厨内进行。8.5含放射性核素尸体的管理 8.5.1实验动物尸体的管理8.5.1.1含有短半衰期核素的动物尸体可采用放置衰变的办法,待放射性物质衰变到清洁解控水平,径检测后,报审管部门批准,作非放射性废物处理。8.5.1.2含有长半衰期核素的动物尸体,应先固化,然后按固体放射性废物处理。8.5.1.3含有较高放射性的动物尸体一般不应进行防腐处理,而应及时作焚化处理。焚化后残渣按固体放射性废物处理。8.5.2核医学治疗患者死后尸体的管理近期接受过放射性药物治疗量的死亡患者,其尸体的处理应遵循如下原则:a)没有超过附录M列出的放射性核素上限值时不需要特殊防护措施;b)尸检应尽可能推迟到尸体体内放射性活度降低到可接受水平不需要放射防护时再作;c)进行尸检的医师及其他人员应佩戴个人剂量计;d)对尸检后的房间应进行放射防护监测和去污,对覆盖物等其他物件也应进行放射防护监测,无法去污或没必要去污时作放射性废物处理。8.6废物管理制度8.6.1医疗机构应配备有专(或兼)职人员负责管理废物的分类收集、存放和处理。废物管理人员应熟悉国家有关放射性废物管理法律法规,具备掌握放射防护和剂量监测专业技术的安全文化素养。8.6.2应具有预防发生废物丢失、被盗、容器破损和灾害事故的安全措施。储存容器的显著位置应设有电离辐射警示标志。8.6.3设废物储存登记表,记录废物主要特性和处理过程,并存档备案。8.6.4医用密封源应按国家有关法规和标准的要求废弃和处理,不得按本标准有关固体废物的要求废弃和处理。8.6.5接触放射性废物的工作人员应使用个人防护用具或屏蔽防护设施,并佩戴个人剂量计。9其他核医学场所的放射防护要求9.1核医学工作场所放射防护检测方法见附录N。9.2放射性核素敷贴治疗器的卫生防护要求见附录O。9.3粒籽源植入放射防护要求见附录P。

(规范性附录)

质量保证大纲、有关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A.1医疗照射质量保证大纲医疗照射质量保证大纲至少应包括以下的内容:对新或维修过的显像器件和辐照装置,使用前应测量其相关的物理参数,并且以后对其进行定期测量;患者诊断或治疗中使用的相关的物理参数和临床方法;书面记录和操作的规范化程序(例如患者的病史和体征、诊断摘要、适应症和禁忌症等);确认使用的放射性药物及其使用程序与执业医师开具的处方相一致的验证程序;剂量测定和监测仪器的校准或检定及工作条件的验证程序;对已制定的质量保证大纲进行定期听证及审查的程序。A.2管理制度和操作流程管理制度和操作流程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诊疗申请及处方程序(包括患者的病史和体征、诊断摘要、调查的适合性和禁忌症等内容);放射药物使用程序(包括可靠的施药程序及药物施用量质控、患者信息及身份识别等内容);临床工作程序(包括放射性药物制备及转运、临床环境、患者的运送和准备、设备性能、采购规程和废物处理等内容);技术培训及经验收集程序(包括所有相关人员的培训和经验收集等内容);数据分析和处理程序(包括处理规程、设备性能、数据精确度和完整性等内容);结果报告程序(包括数据和图像分析、结果和进一步的建议等内容)。A.3放射药物施用量质控检测应用活度计对放射药物施用量进行抽样质控检测。除定期按国家相关规定对其校准外,每周还应对活度计的稳定性检查一次。

(资料性附录)

核医学工作场所平面布局示意图参考操作台阅片、打片处卫生间办公室抢救室值班室配电间登记处卫生间卫生间入口B.1无放射性药物治疗的核医学诊疗场所平面布局示意图见图B.1。操作台阅片、打片处卫生间办公室抢救室值班室配电间登记处卫生间卫生间入口物流路线工作人员路线患者路线注射后候诊室PET扫描室注射窗SPECT注射后候诊室PET注射后候诊室卫生间留观室卫生间注射室分装室废物室储源室清洁间缓冲间病人出口SPECT扫描室操作台候诊大厅物流路线工作人员路线患者路线注射后候诊室PET扫描室注射窗SPECT注射后候诊室PET注射后候诊室卫生间留观室卫生间注射室分装室废物室储源室清洁间缓冲间病人出口SPECT扫描室操作台候诊大厅图B.1无放射性药物治疗的核医学诊疗场所平面布局示意图甲癌病房甲癌病人入口诊断病人入口废物间99Tcm分装、注射室131I分装室PET注射后候诊室室18F分装室缓冲间卫生间医生办公室技师办公室护士值班休息室服药口卫生间卫生间卫生间卫生间甲癌病房甲癌病房甲癌病人入口诊断病人入口废物间99Tcm分装、注射室131I分装室PET注射后候诊室室18F分装室缓冲间卫生间医生办公室技师办公室护士值班休息室服药口卫生间卫生间卫生间卫生间甲癌病房甲癌病房卫生间卫生间预约、登记处医生诊室医生诊室抢救室阅片、打片室卫生间卫生间示教室清洁间物流路线工作人员路线诊断病人入口甲癌病人路线卫生间卫生间甲癌病人出口储源室18F注射室工作人员操作走廊工作人员操作走廊SPECT扫描室留观室SPECT扫描室PET扫描室PET注射后候诊室室PET注射清洁间物流路线工作人员路线诊断病人入口甲癌病人路线卫生间卫生间甲癌病人出口储源室18F注射室工作人员操作走廊工作人员操作走廊SPECT扫描室留观室SPECT扫描室PET扫描室PET注射后候诊室室PET注射后候诊室室PET扫描室PET扫描室仓库会议室图B.2综合性核医学工作场所平面布局示意图B.3PET工作场所布局示意图见图B.3。患者入口放射性废物注射后候诊室注射后候诊室注射后候诊室厕所厕所厕所注射室注射准备室注射前候诊区预约问诊办公室卫生间办公室仓库保洁留观室辅助设备间PET扫描室操作间报告室患者入口放射性废物注射后候诊室注射后候诊室注射后候诊室厕所厕所厕所注射室注射准备室注射前候诊区预约问诊办公室卫生间办公室仓库保洁留观室辅助设备间PET扫描室操作间报告室办公室办公室设备间图B.3典型的PET工作场所布局示意图B.4正电子药物制备工作场所布局示意图见图B.4。更衣室加速器控制室准固体靶准备室固体靶准备室放射化学实验室固体靶处理室放射性物品库空调机房弱电机房强电机房更衣室加速器控制室准固体靶准备室固体靶准备室放射化学实验室固体靶处理室放射性物品库空调机房弱电机房强电机房非放射性库房淋浴室药物质控室分装室合成室加速器机房辅助设备间气瓶间图B.4典型的正电子药物制备工作场所布局示意图图B.4典型的正电子药物制备工作场所布局示意图

(规范性附录)

核医学工作场所分类的计算方法C.1临床核医学工作场所分类见表C.1。表C.1临床核医学工作场所分类一览表分类日操作最大量放射性核素的加权活度MBqⅠ>50000Ⅱ50~50000Ⅲ<50C.2加权活度计算方法见式(C.1):…(C.SEQ公式\*ARABIC1)C.3核医学常用放射性核素的毒性权重因子相关参数见表C.2,不同操作性质的修正因子取值见表C.3。表C.2核医学常用放射性核素的毒性权重因子类别放射性核素核素的毒性权重因子A75Se、89Sr、125I、131I、32P、90Y、99Mo、153Sm100B11C、13N、15O、18F、51Cr、67Ga、99Tcm、123I、111In、113mIn、201TI1C14C、3H、81mKr、127Xe、133Xe0.01表C.3不同操作性质的修正因子操作方式和地区操作性质修正因子贮存100废物处理闪烁法计数和显像候诊区及诊断病床区10配药、分装以及施给药简单放射性药物制备治疗病床区1复杂放射性药物制备0.1注:数据来源自INTERNATIONALATOMICENERGYAGENCY,NuclearMedicineResourcesManual,IAEA,Vienna(2006)。

(资料性附录)医学常用放射性核素参数临床核医学常用放射性药理化特性一览表见表D.1。表D.1临床核医学常用放射性药理化特性一览表核素名称半衰期衰变模式毒性分组主要辐射类型能量MeV物理性状周围剂量当量率常数μSvm2/MBq·h18F109.8minβ正衰变低毒γ0.511液态0.14311C20.4minβ正衰变低毒γ0.511气态0.14899Tcm6.01h同质异能跃迁低毒γ0.140液态0.0303131I8.02dβ负衰变中毒γ0.360液态0.0583β0.19232P14.26dβ负衰变中毒β0.695液态—89Sr50.53dβ负衰变中毒β0.585液态—153Sm46.50hβ负衰变中毒γ0.103液态0.012β0.200、0.226125I59.4d电子俘获中毒γ0.036固态1.65×10-268Ga68.4min电子俘获β正衰变低毒γ0.511液态0.134数据来源自AAPM,2006.AmericanAssociationofPhysicistsinMedicine,AAPMTaskGroup108:PETandPET/CTShieldingRequirementsMed.Phys.33,1,GBZ/T261-2015《外照射辐射事故中受照人员器官剂量重建规范》,2006和潘自强.辐射安全手册[M].XX:科学出版社,2011。

(资料性附录)PET工作场所屏蔽计算方法及常用相关参数E.1辐射屏蔽的一般考虑PET常用的正电子发射核素的物理特性见表E.1。表E.1PET常用正电子发射核素的物理特性核素半衰期衰变模式正电子最大能量MeV发射光子能量keV光子个数/衰变周围剂量当量率常数μSvm2/MBq·h11C20.4minβ+0.965112.000.14813N10minβ+1.195112.000.14815O2.0minβ+1.725112.000.14818F109.8minβ+,EC0.635111.930.14364Cu12.7hβ-,β+,EC0.65511,13460.38,0.0050.02968Ga68.4minβ+,EC1.95111.840.13482Ru76sβ+,EC3.35511,7761.90,0.130.159124I4.2dβ+,EC1.54,2.17511,603,16930.5,0.62,0.30.185数据来源自AAPM108号出版物。注射室、给药后患者候诊室、扫描室等工作场所的屏蔽设计可主要考虑18F的放射防护。18F放射性药物的用量取决于患者的体重、服药时间以及采集模式等。屏蔽计算时应采用可能应用的最大活度。E.2注射室符合瞬时剂量率目标要求的注射室屏蔽厚度的计算,见式(E.1): (E.seq附录公式\r11)式中:——511keVγ射线的十分之一值层厚度,单位为毫米(mm);对铅、钢和混凝土分别为16.6mm,65mm,176mm;——单个患者所用放射源的最大活度,单位为兆贝可(MBq);——距源1m处的周围剂量当量率常数,单位为μSv·m2/MBq·h,对18F裸源为0.143μSv·m2/MBq·h;——屏蔽墙外30cm关注点剂量率控制值,单位为微希沃特每小时(μSv/h);——参考点与靶点间的距离,单位为米(m);E.3给药后患者候诊室和扫描室E.3.1瞬时剂量率计算方法偏保守,不考虑各种衰减,参照E.2给出的方法进行计算。E.3.2年剂量计算方法E.3.2.1计算所涉及的参数说明如下:患者衰减:患者的吸收因子取0.36,18F裸源剂量率常数为0.143 μSv·m2/MBq·h,则给药后患者的瞬间剂量率为0.143×0.64=0.092 μSv·m2/MBq·h;扫描室的屏蔽计算时,忽略扫描设备的机架和探测器的衰减;扫描前患者需要排空,大约排泄掉给药活度的15%,排泄导致的衰减校正因子为0.85。E.3.2.2计算方法如下:给药后候诊期间或扫描期间的衰减校正因子:正电子核素的半衰期较短,在一段时间内的辐射剂量,小于初始剂量率与时间的乘积,见式(E.2): (E.seq附录公式2)式中:——ln2的近似值;——距离患者1 m处t时间内总的剂量,单位为微希沃特(μSv);——初始时刻,距离患者1 m处的剂量率,等于患者剂量率常数与给药活度A(MBq)的乘积,单位为微希沃特每小时(μSv/h);——核素的半衰期,单位为小时(h);——工作场所内居留的时间,单位为小时(h)。经计算,18F对应时间30 min,60 min和90 min,分别等于0.91,0.83和0.76。注射药物后患者体内核素自然衰变的校正因子,见式(E.3): (E.seq附录公式3)式中:——ln2的近似值; ——服药后的时间,单位为小时(h);——核素的半衰期,单位为小时(h)。患者服药(h)后,无屏蔽时,距患者r(m)处的候诊室外关注点的剂量,见式(E.4)。 (E.seq附录公式4)式中:——距离患者d(m)处的休息室外关注点的剂量,单位为微希沃特(μSv);——患者剂量率常数与服药活度A(MBq)的乘积,单位为微希沃特每小时(μSv/h);  ——衰减校正因子; ——核素自然衰变校正因子。考虑服药后整个时间阶段的衰减、患者排泄导致的衰减(取0.85)等因素,无屏蔽时,距离患者r(m)处的扫描室外关注点的剂量,见式(E.5): (E.seq附录公式5)式中:——距离患者d(m)处的扫描室外关注点的剂量,单位为微希沃特(μSv); ——患者剂量率常数与服药活度A(MBq)的乘积,单位为微希沃特每小时(μSv/h);ti ——扫描时间,单位为小时(h);Rti——扫描时间的衰减校正因子;0.85——扫描前患者需要排空,大约排泄掉给药活度的15%,因此取排泄导致的衰减校正因子为0.85;Fu——服药时间的衰减校正因子。屏蔽墙的最大允许透射因子B,由屏蔽墙外年剂量(上述c)、d)中计算得到的剂量乘以年工作负荷)、年剂量限值和相应位置的居留因子计算得到,见式(E.6): (E.seq附录公式6)式中:B——透射因子; ——关注点年剂量控制值,单位为微希沃特(μSv);D  ——单个患者所致关注点的剂量,单位为微希沃特(μSv);W ——年工作负荷;T  ——关注点的居留因子。所需要屏蔽墙体厚度x,可根据透射因子B查表E.2求得,也可由式(E.7)计算得到。 (E.seq附录公式7)式中:x  ——所需要屏蔽厚度,单位为毫米(mm);B——透射因子;α、β、γ ——透射拟合参数,见表E.3。表E.2511keV宽束光子在铅、混凝土、钢中的透射因子厚度(铅:mm;混凝土、钢:cm)透射因子铅混凝土(密度2.35g/cm3)钢01.00001.00001.000010.89120.95830.748420.78730.90880.532530.69050.85190.361440.60210.78890.235350.52270.72180.147960.45220.65280.090570.39030.58420.054280.33620.51800.031990.28920.45580.0186100.24850.39870.0107120.18310.30080.0035140.13470.22430.0011160.09900.16620.0004180.07280.12270.0001200.05350.0904—250.02470.0419—300.01140.0194—400.00240.0042—500.00050.0009—注:数据来源自AAPMTaskGroup108-2009。表E.3511keV宽束光子透射数据拟合参数屏蔽材料αcm-1βcm-1γ铅1.543-0.44082.136混凝土0.1539-0.11612.0752钢0.5704-0.30630.6326注:数据来源自AAPM108号出版物。E.4给药后候诊室和扫描室屏蔽估算示例E.4.1给药后候诊室屏蔽估算示例患者注射后休息室靠近接待室,接待室配备一名工作人员。每周工作量50人次,每位患者18F最大用量555 MBq,给药后1h接受检查,距离接待室工作人员的距离为4 m。则:患者注射18F后的剂量率常数采用0.092μSv·m2/MBq·h,1小时衰减校正因子Rtu=0.83,距离患者d米处关注点的总剂量根据式(E.4)计算:0.092×555×1×=2.65 μSv…………(E.8)每周工作量50 人次,该关注点的年剂量为2.65 μSv×50×52=6890 μSv=6.89 mSv。假设接待室工作人员为非放射工作人员,居留因子100%,年剂量管理目标值为0.3 mSv/a,则透射因子B根据式(E.9)计算:………………(E.9)根据式(E.7)计算所需要屏蔽墙体厚度x:22 mm铅或者25 cm混凝土。E.4.2PET扫描室屏蔽举例PET扫描室,距离控制室3 m。每周工作量50 人次,每位患者18F最大用量555 MBq,给药后1 h进行扫描,平均扫描时间30 min。给药到扫描时的活度衰减根据式(E.3)计算:扫描前患者需要排空,衰减校正因子0.85;扫描期间18F衰减的剂量衰减校正因子根据式(E.2)计算,扫描时间30 min,等于0.91。每位患者扫描所致距离患者3 m远处关注点的总的剂量根据式(E.5)计算:0.092×555×0.5×0.91×0.85×0.69/9=1.514 μSv每周工作量50 人次,该关注点的年剂量为1.514 μSv×50×52=3936 μSv=3.94 mSv。假设控制室为放射工作人员,居留因子100%,年剂量管理目标值为1 mSv/a,则透射因子B根据式(E.6)计算:B==0.25根据式(E.7)计算所需要屏蔽墙体厚度x:10 mm铅或者13.3 cm混凝土。E.5自屏蔽回旋加速器机房的屏蔽估算方法回旋加速器屏蔽室外的剂量率可采用生产厂家提供的泄漏辐射剂量等高线,采用近似方法估算。估算公式见式(E.8)。 (E.8)式中:——回旋加速器室外关注点剂量率,单位为微希沃特每小时(μSv/h);——参考点距靶心的距离,单位为米(m);——屏蔽墙外30cm关注点距靶心的距离,单位为米(m);——参考点处的中子剂量率,单位为微希沃特每小时(μSv/h),查生产厂家提供的泄漏辐射剂量等高线;——中子射线的十分之一减弱层厚度,单位为厘米(cm);——参考点处的γ射线剂量率,单位为微希沃特每小时(μSv/h),查生产厂家提供的泄漏辐射剂量等高线;  ——屏蔽墙厚度,单位为厘米(cm);——γ射线的十分之一减弱层厚度,单位为厘米(cm)。对11MeV回旋加速器泄漏辐射γ射线的能量约为8 MeV,中子的能量约为5 MeV,相应不同屏蔽材料的TVL值见表E.4。表E.411MeV回旋加速器泄漏辐射不同屏蔽材料的TVL值材料名称密度g/cm3(8MeV)cm(5MeV)cm混凝土2.353843重晶石混凝土3.22443铅11.3547.8聚乙烯0.978024铁7.851037注:数据来源自NCRP.RadiationProtectionDesignGuidelinesfor0.1-100-MeVParticleAcceleratorFacilities.NCRPReportNo.51,Washington,DC,March1977。

(规范性附录)

医疗照射指导水平F.1成人的医疗照射指导水平表F.1给出了典型成年受检者各种常用放射药物施用量的指导水平。表F.1典型成年患者核医学诊断过程放射药物施用量的指导水平部位检查放射性核素化学形态每次检查常用最大活度MBq骨骨显像99TcmMDP(亚甲基二膦酸盐和磷酸盐化合物)600骨断层显像99TcmMDP和磷酸盐化合物800骨髓显像99Tcm标记的硫化胶体400脑脑显像(静态的)99TcmTcO4-500DTPA(二乙三胺五乙酸),葡萄糖酸盐和葡庚糖酸盐500脑断层显像99TcmECD(双半胱氨酸乙酯)80099TcmDTPA(二乙三胺五乙酸),葡萄糖酸盐和葡庚糖酸盐80099TcmHM-PAO(六甲基丙二胺肟)500脑血流99TcmHM—PAO(六甲基丙二胺肟),ECD(双半胱氨酸乙酯)500脑池造影111InDTPA(二乙三胺五乙酸)40甲状腺甲状腺显像99TcmTcO4-200131I碘化钠20甲状腺癌转移灶(癌切除后)131I碘化钠400甲状旁腺显像201T1氯化亚铊8099TcmMIBI(甲氧基异丁基异腈)740肺肺通气显像81mKr气体6000a99TcmDTPA(二乙三胺五乙酸)-气溶胶80肺灌注显像81mKr水溶液6000a99TcmHAM(人血清白蛋白)100肺灌注显像99TcmMAA(大颗粒聚集白蛋白)185肺断层显像99TcmMAA(大颗粒聚集白蛋白)200肝和脾肝和脾显像99Tcm标记的硫化胶体150胆道系统功能显像99TcmEHIDA(二乙基乙酰苯胺亚氨二醋酸)185脾显像99Tcm标记的变性红细胞100肝断层显像99Tcm标记的硫化胶体200表F.1(续)部位检查放射性核素化学形态每次检查常见的最大活度MBq泪腺泪引流99TcmTcO4-4心血管首次通过血流检查99TcmTcO4--(高锝酸盐)80099TcmDTPA(二乙三胺五乙酸)560心血池显像99TcmHAM(人血白蛋白微球)800心和血管显像99Tcm标记的正常红细胞800心肌显像99TcmPYP(焦磷酸盐)600心肌断层显像99TcmMIBI(甲氧基异丁基异腈)600201T1氯化亚铊10099Tcm膦酸盐和磷酸盐化合物80099Tcm标记的正常红细胞400a胃,胃肠道食管通过和胃—食管反流99Tcm标记的硫化胶体40胃排空99Tcm标记的硫化胶体12胃/唾液腺显像99TcmTcO4-40美克耳氏憩室显像99TcmTcO4-400胃肠道出血99Tcm标记的硫化胶体40099Tcm标记的正常红细胞400肾、泌尿系统肾皮质显像99TcmDMSA(二巯基丁二酸)16099Tcm葡庚糖酸盐200肾血流、功能显像99TcmDTPA(二乙三胺五乙酸)30099TcmMAG3(巯基乙酰基三甘氨酸)30099TcmEC(双半胱氨酸)300肾上腺显像75Se硒基-去甲胆甾醇8a其他肿瘤或脓肿显像67Ga柠檬酸盐300201T1氯化物100肿瘤显像99TcmDMSA(二巯基丁二酸),MIBI400神经外胚层肿瘤显像123IMIBG(间碘苄基胍)400131IMIBG(间碘苄基胍)40淋巴结显像99Tcm标记的硫化锑胶体370脓肿显像99TcmHM-PAO(六甲基丙二胺肟)标记的白细胞400下肢深静脉显像99Tcm标记的正常红细胞每侧18599Tcm大分子右旋醣酐每侧185注:本表资料来自IAEA第40号安全报告的附录Ⅵ。

F.2儿童的医疗照射指导水平原则上,儿童的施用量指导水平可以用成人的指导水平乘以成人施用量用于儿童的分数f(附录H表H.1)得到,因此,儿童的指导水平随体重而变化。表F.2是一个儿童的指导水平的举例,资料来自2010NorthAmericanConsensusGuidelines。表F.2儿童受检者部分放射诊断药物施用量的指导水平放射性药物建议施用活度(仅考虑了体重)MBq/kg最小用量MBq最大用量MBq125I-MIBG5.23737099Tcm-MDP9.337—18F-FDG全身a3.7~5.237—18F-FDG脑3.737—99Tcm-DMSA1.8518.5—99Tcm-MAG3(不要血流显像)3.73714899Tcm-MAG3(要血流显像)5.553714899Tcm-亚氨基二乙酸(IDA)1.8518.5—99Tcm-MAA(有99Tcm通气检查)2.5914.8—99Tcm-MAA(无99Tcm通气检查)1.1114.8—99Tcm-高锝酸盐Meckel憩室显像1.859.25—8F-氟化钠2.2218.5—注:施用量范围低端应考虑较小的患者。施用量取值可以考虑患者的质量和PET扫描时间。

(规范性附录)

有关患者适当停止哺乳的建议施用不同类型放射性药物后,需要妇女哺乳中断及其中断时期的建议列在表G.1。表G.1施用不同类型放射性药物一定活度后对中断哺乳的建议放射性药物施用活度MBq(mCi)对中断哺乳的建议67Ga柠檬酸盐≥185(5)中断99Tcm大聚体白蛋白≥148(4)中断12 h99Tcm高锝酸盐≥185(5)中断4 h131INaI≥5550(150)中断99Tcm体内标记RBCs≥740(20)中断12 h123INaI≥14.8(0.4)中断123I间碘苄胍≥370(10)中断48 h201Tl≥111(3)中断96 h99Tcm白细胞≥185(5)中断48 h注:此处采用的建议值来自2005年IAEA40号安全报告附录Ⅳ的表17~19。

(规范性附录)

有关儿童减少放射性药物施用量的建议对儿童施用放射药物时,其施用量用式(H.1)计算。……(H.1)式中:A儿——儿童放射药物施用量,单位为兆贝可(MBq);F——成人施用量施用于儿童的分数,其值列于表H.1;A成——成人放射药物施用量,单位为兆贝可(MBq)。表H.1成人施用量施用于儿童的分数建议年龄段f年龄段f初生~1个月1/18~1/144岁~6岁1/3~2/51个月~6个月1/14~1/76岁~9岁2/5~1/26个月~1岁1/7~1/59岁~14岁1/2~2/31岁~2岁1/5~1/414岁~18岁2/3~全量2岁~4岁1/4~1/3——注:以上资料基于《中国药典》1995年版。表H.1中f值是一个范围值,具体取值可参看表H.2中,单位施用量引起的不同年龄有效剂量取值,即引起非成年人剂量大的f值应向小的方向取值。表H.2施用不同放射性药物所致不同年龄的有效剂量比放射性药物新生儿1岁5岁10岁15岁成年18FFDG21.54.752.701.751.201.0067Ga柠檬酸11.64.93.02.001.201.0099TcmDTPA气溶胶8.73.82.171.501.331.0099TcmDMSA(二巯基丁二酸)9.64.12.441.671.221.0099TcmDTPA(二乙三胺五乙酸)4.32.01.711.501.291.0099TcmHIDA/DISIDA12.25.33.01.941.281.0099TcmHMPAO(六甲基丙二胺肟)10.94.92.911.731.271.0099TcmMAA(大颗粒聚集白蛋白)14.25.73.12.001.421.0099TcmMAG3(巯基乙酰基三甘氨酸)2.701.301.301.301.301.0099TcmMIBI(甲氧基异丁基异腈)10.75.03.22.001.311.0099TcmMDP(亚甲基二膦酸盐和磷酸盐化合物)13.15.42.921.881.231.0099Tcm锝11.75.22.921.831.331.0099Tcm体内红细胞11.75.22.832.001.321.00表H.2(续)放射性药物新生儿1岁5岁10岁15岁成年99Tcm体外红细胞11.65.12.791.971.311.0099TcmSC(双半胱氨酸)11.65.32.882.001.251.0099Tcm白细胞15.45.73.01.921.311.00111In喷曲肽11.04.752.631.881.381.00123I碘化物13.59.55.02.351.601.00123IMIBG(间碘苄基胍)8.83.822.291.531.241.00131I碘化物15.411.25.82.561.651.00131IMIBG(间碘苄基胍)12.34.72.271.671.331.00201Tl氯化物22.813.08.46.31.631.00注:资料来自IAEA,NuclearMedicineResourcesManual,2006。

(规范性附录)

临床核医学中患者接受剂量的估算方法I.1临床核医学中患者接受剂量的估算服用放射药物患者接受剂量按如下方法计算:a)临床核医学诊疗中,用放射性活度施用量()与单位施用量的患者不同器官所接受的吸收剂量()的乘积来估算患者不同器官的剂量(),即:…………(I.1)式中:   ——患者T器官所受的吸收剂量,单位为毫戈(mGy);——放射性活度施用量,单位为兆贝可(MBq);——单位施用量下患者T器官所接受的的吸收剂量,单位为毫戈每兆贝可(mGy/MBq)。b)在核医学患者剂量估算中,用有效剂量对全身接受剂量进行综合评价,有效剂量用式(I.2)进行计算:…………(I.2)式中:——有效剂量,单位为毫戈(mGy);——放射性活度施用量,单位为兆贝可(MBq);——单位施用量引起的患者的有效剂量,单位为毫希每兆贝可(mSv/MBq)。在ICRPPublication53、CRPPublication80和ICRPPublication106中分别列出了成人(>14 岁)、少儿(≤14 岁且>8 岁)、幼儿(≤8 岁且>3 岁)和婴儿(≤3 岁)患者的和的值。在进行核医学患者剂量估算时,应该用ICRP53、ICRP80和ICRP106号出版物的方法及参数,不应使用GB18871-2002附录B中表B3的e(g),后者是连续摄入模式的估算,它仅用于职业照射。I.2临床核医学中胎儿接受剂量的估算服用放射药物的怀孕母亲所致的胎儿的有效剂量,用式(I.3)估算:………………(I.3)式中:——放射性活度施用量,单位为兆贝可(MBq);——怀孕母亲服每MBq放射性药物致使胎儿的有效剂量值,单位为毫希每兆贝可(mSv/MBq),其值列在表I.1中。当用式(I.3)估算的胎儿剂量超过100 mGy时,应建议患者终止怀孕或避免怀孕。表I.1怀孕母亲服每MBq放射性药物致使胎儿的有效剂量值放射性药物mSv/MBq放射性药物mSv/MBq18F-FDG0.02799Tcm锝0.01167Ga柠檬酸0.09399Tcm体内红细胞0.00699TcmDTPA气溶胶0.00699Tcm体外红细胞0.00799TcmDMSA(二巯基丁二酸)0.00599TcmSC(双半胱氨酸)0.00299TcmDTPA(二乙三胺五乙酸)0.01299Tcm白细胞0.00499TcmHIDA/DISIDA0.0013111In喷曲肽0.08299TcmHMPAO(六甲基丙二胺肟)0.0087123I碘化物0.02099TcmMAA(大颗粒聚集白蛋白)0.003123IMIBG(间碘苄基胍)0.01899TcmMAG3(巯基乙酰基三甘氨酸)0.018131I碘化物0.07299TcmMIBI(甲氧基异丁基异腈)0.015131IMIBG(间碘苄基胍)0.11099TcmMDP(亚甲基二膦酸盐和磷酸盐化合物)0.0061201Tl氯化物0.097注:资料来自IAEA,NuclearMedicineResourcesManual,2006。

(规范性附录)

接受放射性药物治疗的妇女在一段时期内避免怀孕的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