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行路难-课件_第1页
拟行路难-课件_第2页
拟行路难-课件_第3页
拟行路难-课件_第4页
拟行路难-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拟行路难鲍照心非木石:比喻人有知觉、有感情。吞声:声将发又止。踟蹰(zhízhú):徘徊不进的样子。珍馐:名贵的菜肴。垂钓碧溪:姜尚曾在渭水之滨直钩垂钓,以观文王。乘舟梦日:伊尹梦见自己乘船而过日月,后受商汤礼聘。长风破浪:叔父宗炳问宗悫之志,悫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宗悫,南朝宋大将军。字词预习

行路难

汉乐府杂曲,原为民间歌谣,其辞不存。《乐府解题》说:“《行路难》备言世路艰难及离别悲伤之意。”《续晋阳秋》说:“袁山松善音乐,北人旧歌有《行路难》曲,辞颇疏质,山松好之,乃为文其章句,婉其节制。每因酒酣从而歌之,听者莫不流涕。”有些学习汉魏乐府的作品的题前多冠一“代”或“拟”字。拟,摹仿。释题阅读与探究1.阅读并梳理鲍照的《拟行路难》、李白的

《行路难》。2.赏析鲍照的《拟行路难》、李白的《行路难》。(内容或手法)3.鉴赏鲍诗、李诗的异同。阅读、赏析鲍照的《拟行路难》。阅读与探究一阅读诗歌整体感知拟行路难(其四)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鲍照倾倒水于平地,水向四处分流。

人生是即定的,怎么能成天自怨自哀?

喝点酒来宽慰自己,歌唱《行路难》,歌唱声因举杯饮酒俞益悲愁而中断。

人心又不是草木,怎么会没有感情?欲说还休,欲行又止,不再多说什么。诗意理解阅读诗歌整体感知全诗突出了一个什么字?结合诗的内容加以分析。“愁”知人论世

——悲愤亦有因南北朝时期,是门阀制度发展的顶峰。大地主、大豪强控制了国家的大部分,时候皇帝也不得不受控于他们。他们在国家的经济、政治都占据着统治地位,这也造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森严的等级制度。门第制度阻塞了寒士的仕进之路。钟嵘《诗品》中说鲍照:“才秀人微,故取湮当代。”鲍照出身寒微,自称“家世贫贱”,是“负锸下农”(《谢秣陵令表》)。资料

但门阀制度只是鲍照悲剧形成的前提,决定性因素是他个人的抱负和志向。

鲍照是一个性格和人生欲望都非常强烈的人,毫不掩饰自己对富贵荣华、及时享乐、建功立业等种种目标的追求,并且认为以自己的才华理应得到这一切。他不顾一切地要以自己的才能实现个人的价值,而当他的努力受到社会现实的压制、世俗偏见的阻碍时,心灵中就激起冲腾不息的波澜,表现出愤世疾俗的深沉忧愤。这种忧愤的情感发于作品之中,形成他诗歌独特风格。丈夫生世能几时,安能蹀躞垂羽翼?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

明确:运用了比兴的表现手法。说明了

像水依照高下不同的地势流向各方一样,人的遭际也是被家庭门第的高低贵贱决定的。这是古代的血统论。

这起首两句,通过泻水的寻常现象的描写,形象地揭示出了现实社会里门阀制度的不合理性。诗人借水“泻”和“流”的动态描绘,造成了一种令人惊疑的气势。正如沈德潜所说:“起手万端下,如黄河落天走东海也。”这正曲折地表达了诗人由于激愤不平而一泻无余的心情。①第一二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说明了什么道理?②第三四句中的“命”是指什么?结合全诗

看,作者对此有怎样的看法?

“命”指门第决定人生,有什么样的门第就有什么样的遭遇。作者认为非常不公平,但没法改变,只能发出愤怒的控诉。同时还含有反讽的语气,作者越是说人生有命是正常的,越能显示这一现实的荒唐;越是平静地说“安能行叹复坐愁”,就越是透露出精神上无可解脱的痛苦,让我们感受到一颗被压抑的心灵。

明确:以非常精练的笔法,生动形象地刻画出诗人悲怆难抑的情态。

酌酒原为排遣愁绪,然而满怀郁结的悲愁岂是区区杯酒能驱散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平添的几分酒意反而更激起了愁海的狂澜,诗人趁着酒意击节高歌,唱起了悲怆的《行路难》,将一腔悲愤倾泻出来。长歌当哭,

这是何等悲烈景况。读者从这举杯驱愁却

大放悲声的情节中,亦可想见其悲其愁的

沉郁了。③第五、六句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④第七、八句写出了什么情感?心并非无知无觉的木石,理的劝喻,酒的麻醉,都不能使心如槁木,用反问的句式,冲决了自我克制的堤防,使全诗的情感达到了高潮。表达了诗人的抗争。第八句表达的是作者心中的无奈,“岂无感”越是激昂,“不敢言”的痛苦就越是深沉。两句构成了一种鲜明的对照,将诗人忍辱负重、矛盾痛苦的精神状况表现得淋漓尽致。全诗中诗人的情感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变化发展过程?平静恬淡——开始自我安慰——发展借酒浇愁——转折倾泻悲愤——高潮

全诗突出一个“愁”字,所叹者愁,酌酒为消愁,悲歌为断愁,不敢言者更添愁。正如沈德潜所说,此诗“妙在不曾说破,读之自然生愁”。

怀才被抑的愤懑不平是《拟行路难》最核心的情感。这诗强烈地表现了寒士备遭压抑的痛苦,充满了对门阀社会的不满。“不敢言”三字蕴藏无穷悲慨。愈是不敢言说,愈见其感愤深切。“心非木石”而有感,却“不敢言”,一纵一收,把诗人内心难抑的悲愤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了。点评鲍照的艺术成就1、创造以七言体为主的歌行体,变逐句押韵为隔句押韵,同时还可以自由换韵。2、模仿学习汉乐府和南朝民歌,形成凌厉的气势和豪放的魅力。本文写诗人在门阀制度重压下的怀才不遇,抒发愁苦的感叹,表达了深感世路艰难激发起的愤慨不平之情。本诗小结:结合全诗,理解标题:“行路难”字面意思是什么?又有什么深沉的象征意味?道路难行。人生之路(仕途)艰险坎坷,才华埋没,壮志难酬。阅读与探究二阅读、赏析李白的《行路难》。

行路难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是一曲不甘沉沦的歌唱。从内容看,李白的《行路难》应写在天宝三年李白离开长安时。别筵上,他端杯又放下,他举筷又撂下;他拔剑却迟疑,他举目却茫然。停、投、拔、顾四个动作,形象地显示了诗人情感的苦闷和激荡。姜尚、伊尹的遇合,固然增添了对前路的信心,但现实的人生道路却很是艰难。诗人积极用世以实现抱负的愿望始终是强烈的。在考问了人生歧路本来就多之后,终于发出了“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呐喊。点评鉴赏鲍诗、李诗的异、同。阅读与探究三内容上,都写了怀才不遇而郁愤难平的感情。语言上,都受到汉乐府的影响,质朴而生动。手法上,都有传统的表现形式,如比、兴等。内容上,鲍诗表现门阀制度给寒士带来抑郁难伸的沉沦命运,情感上更为屈抑、困顿;李诗表现权臣当道使志士难以施展抱负的艰难处境,情感上还有一种理想追求,更为积极和乐观。手法上,鲍诗主要有起兴、直抒胸臆等;李诗主要有描摹、用典、虚实结合等。相同处:相异处:比较鲍、李的《行路难》写作缘由情感语言风格鲍照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抒悲愤深受乐府影响,语言清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