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语文试卷分析及2023年中考复习建议_第1页
2023年中考语文试卷分析及2023年中考复习建议_第2页
2023年中考语文试卷分析及2023年中考复习建议_第3页
2023年中考语文试卷分析及2023年中考复习建议_第4页
2023年中考语文试卷分析及2023年中考复习建议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中考语文试卷分析及2023年中考复习建议

随着根底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今年,全国初中毕业学生全部进入新中考。纵观各

地中考语文试题,都是根据?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

知?(教基(2002)26号)和?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和进一步完善中考改革的意见?(教基

(2023)6号)精神并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命制的,几乎每一份试卷都很好地反映了九年

义务教育新课程改革以来所提倡的命题原那么、学科试题评价标准,并在稳固新课程改

革和中考改革所取得的成果的根底之上,命题不断成熟、不断开展、不断完善,充分

表达了“稳中求新、稳中求变、稳中求进"的命题改革意识。试题的学科性、导向性、文

本性鲜明,同时各地试题的区域性特色不断增强。既注重了考查学生的语文根本素养、

根底知识、根本能力,又加强了考查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既表达了毕业学

业水平考试的功能,又充分表达了中考的选拔功能。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进一步推进

新课程改革和中学语文教学改革起到了良好的导向作用。

一、2023年各地中考试题特点

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推进,在“守正〃与“创新”之间,各地试题都在努力表达新课

程的考试评价理念,做出了大量有益的探索,可以说是百花齐放,异彩纷呈。但在考试

的内容和形式方面,大体形成了共同的特征:

1.依据课标,淡化教材,能力立意,区域性特色鲜明

新课程实施后,“一标多本”已成为现行中学教学的特色,即在国家?语文课程标准?

的统领下,实施了多种教材并举的现象。因此各地中考命题既要考虑初中毕业生学业水

平的达标要求,又要兼顾高中阶段学校选拔的需要。针对这种情况,在遵循教育部?命

题指导?的根本精神,突出"两考合一”的考试性质,命题时都是努力表达?语文课程标

准?的根本要求,并不拘泥于教材,而是在全面考查学生语文素养的根底上,重视对根

本能力的考查。语文根本能力从形式上表达为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又分为六个层

级:识记、理解、分析综合、表达应用、鉴赏评价探究,六个能力层级在试卷中都有不

同考查。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给各地的教育教学赋予了更多的自主性,随之各地的中考试题

的地方区域色彩也更加鲜明。主要表达在考查目标的定位上更具有区域教育开展的特

色,试题的题源和题料也更具有较浓的地方文化特色,不少试题取材于当地的人文材料

或文学作品。这对培养学生“知家乡、爱家乡”的意识有很好的导向作用。

2.注重知识的覆盖面,突出主干知识考查,试卷结构合理

各地试题根本上兼顾了水平考试和选拔考试两种功能,既注重了考查的知识覆盖面

宽,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根本能力,涵盖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七

至九年级的根本知识和根本能力要求,知识的覆盖面在80%左右;同时突出主干知识和

核心能力的考查。试题量逐渐减少,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便于学生发挥创造性能力。

试卷结构出现相对稳定,板块日趋相近的趋势,大体分为“积累与运用”"阅读理解”“综

合性学习"(或"表达与交际")"应用与写作”四大板块。试题难度适宜,梯度设计科学,

容易题、稍难题和较难题,根本维持在7:2:1。试题编排注重人文关心,既方便考生

答题,又便于阅卷。

题型相对稳定,以主观题为主,单纯的客观选择题所占比例逐渐减少,一般在10%

以下,着重考查学生对语言文化的积累和对语言的理解、感悟和表达,较好地表达了语

文学科的特点。以常规题型为主,同时新题型也不断涌现,新题型题量与分值设置恰当。

“综合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是新题型的实验田,也是落实新课程要求的新中考的鲜

明特色

3.注重积累,落实根底,强调语感,突出考查语言运用能力

试题的积累局部主要考查语文根底知识和根本素养,包括识记常用字的读音、识记

常用汉字(词语)的书写、古诗文的默写、文学文化常识的积累等,甚至包括汉字的标准

书写,考查的覆盖面宽,形式多样。值得关注的是,各地试题都加大了对古诗文名句的

默写考查力度,分值为全卷的8%左右;考查方式已由简单的默写,开展到在具体语境

中运用;考查的范围都在课程标准规定之内,一方面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精华的

积累和热爱,同时又有利于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对中学语文教学起到了良好的导向作用。

语言表达与运用方面的试题,题型丰富多样,角度新颖,强调学生的语感,对语言

文字的理解与表达能力,尤其注重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考查学生实际运用的能力。试题

材料的选择更加贴近中学生生活,让学生感到语文既亲切平易,同时又认识到需要扎实

的语文根底和语文素养才能表达好。考查的知识点和能力涉及面宽,包括正确使用词语、

标准使用标点符号、辨析和修改常见的病句、辨析和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选择和运用

不同的句式、压缩语段和扩写语段等等,这类试题又常常是取材常见,考点明晰,却着

重考查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以主观试题为主,既防止了学生语言机械操作,又给学生

以发挥特长和张扬个性的空间,更容易考查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4.注重阅读欣赏,强调整体感知,着眼语言品味,彰现个性解读

阅读以课外文字材料为主,注重学生对文章整体的感知、理解和领悟能力的考查。

无论是文言文阅读还是现代文阅读,试题的选文典范,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充满

时代气息。命题注重文本的理解,从词句理解、内容概括到文章分析,问题的设计意在

引导学生读懂文本,尊重文本,强调个性的理解和感悟,同时为学生个性化解读提供充

分的表达空间,有利于引导学生发表独到的见解,有利于考查学生的探究能力。

古诗文阅读试题的选材经典而浅易,短小精悍而具有一定的意趣。着重考查课本中

所学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句式的迁移理解,立足于读懂文意,对文章内容、章

法分析不需作太高要求,比拟符合中学语文文言文教学实际。

现代文阅读试题的选材比拟广泛,兼顾不同文体的文章,阅读量有逐渐加大的趋势。

设题立足文本的整体阅读和理解,强调对文中重要词语和句子的语境理解赏析,不少试

题需要学生联系自己对人生、社会的感悟和认识紧密地联系起来理解,有利引导学生积

极探究,培养人文精神。

5.注重综合与探究,增强了语文实践性,有利于学生发挥创造性

加强语文综合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是语文新课程区别传统语文课程的一个重要方

面,也是新课程的一个亮点。许多地方的语文试题都关注到了语文的综合性学习或探究

性学习,在这方面的命题做了大胆积极的探索,题型丰富多样,异彩纷呈。命题紧密联

系社会实际和学生的生活体验,着重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语文知识、掌握的语文根本

技能理解和表达生活中的语文现象,解决生活中语文运用的实际问题。设题开放性强,

尊重学生的个性,为学生提供充分的答题空间,有利于引导学生发表独到的见解,为学

生有创意的表达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这类试题能较好地表达新课程的理念,逐渐成为

近年来中考语文试题的亮点

6.作文淡化审题,强调真情实感,引导追求真、善、美

纵观各地中考作文试题,根本上都没有设置审题障碍,淡化了文体要求,鼓励学生

写真情实感,着重考查学生的正确运用语言表达思想情感的能力和根本的写作能力。有

的中考试题还给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题目供学生选择,给学生比拟宽松的选择余地,兼

顾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生活积累,有利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张扬个性,激发创造

性。作文命题的形式丰富多样,明显改变了以往话题作文一统天下的格局,命题作文、

半命题作文、材料作文各显身手。选题大多围绕如何正确对待人生,正确看待身边的人

和事,主题积极健康,着重引导学生要善于观察生活、积累生活和感悟生活。

7.命题材料紧扣时代脉搏,时事热点入题鲜明,引导学生关注社会

新课程标准要求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在生活中运用语文。冰灾、震灾、股灾、环保、

奥运等热点题材都在2023年各地中考语文试题中或多或少得到了表达。这提示我们语

文学习必需跳出“小课本""小课堂”,树立"大语文”观,在生活中活学活用语文,才是

语文学习的魅力所在。

二、2023年中考备考建议

每年教育部都要对各地中考试题进行分析评价,一方面加强了对各地中考试卷命题

的指导,另一方面也加强了交流,使各地中考命题互相借鉴,共同提高,相信2023年

的各地的中考命题将在2023年中考试卷的根底上“稳中求新、稳中求变、稳中求进",

不断完善,进一步贯彻?国家课程标准?的精神,积极有力推动新课程改革和语文教学改

革。

通过对2023年各地中考语文试题的分析,我们在2023年中考语文备考过程中,

值得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进一步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和各地中考命题说明,做到备考有的放矢

?中考考试说明?源于?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是编写课本、学习、考试、评价的“法

规",?中考考试说明?又从考试的角度作了一些规定。中考命题是遵纲守本的,必须逐

步学习,明晰、准确地把握中考语文考试的范围和内容,减少盲目性。中考试卷的总体

布局已根本趋于稳定,各个试题的测试目标、立意、设问角度以及答案、评分标准等等,

都是专家们精心设计的。一份中考试卷涉及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学习要点、学习方法

以及测量评价等诸多领域,犹如一座“微缩景园",值得我们认真地加以研究。

2.学会分类整理,形成科学的知识网络

语文学科不同其他学科,我们所学的知识都散见于每一篇课文中和每一堂语文课

上,平时应加强语文学科知识积累和能力培养,要注重对中学语文的根底知识、读写根

本技能进行全面的归纳整理。这样做至少有两个好处:一方面使自己在中考前能做到心

中有数;另一方面,语文知识是语文能力的根底,没有知识,就无法提取应用;只有形

成完整的、系统的语文知识网络,才能更好地进行应考能力训练。

3.要重视语文知识的积累,强调语言的运用

打好语文根底的关键在积累与运用。积累,包括字词的积累、名篇名著的阅读积累、

文化常识的积累等等,这是语文素养形成与开展的根底,必须认真地抓紧抓实;而运用,

是积累的目的。备考中要注意在生活中学语文,联系生活实际运用语言,要注重语言表

达的标准训练。像字音识别、别字辨析、名句默写、文言文中常见的实词和虚词等,要

学会化整为零,日积月累。对语言运用要在平常生活中加强语言积累和训练。

4.树立大语文观,扩大阅读面,提高语文能力

要用好课本。“课本”是学习知识、训练能力、进行思想修养、陶冶审美情操的重

要“载体",必须真正认识这一点,才能实现“用课本学",提高阅读和写作的能力;然

后再把这些知识和能力迁移运用到课外的阅读和写作中。这样,语文成绩自然就会大大

提高。用课内学过的知识和能力与中考题相对照,就会发现中考试题与课本或直接或间

接都有某种程度的联系。综观各地中考语文阅读考查题,少数地方的试题取材课内;绝

大多数地方的试题取材课外,但也是题在课外,答案在课内。因此要注意梳理课文,整

合知识,适当拓展。现代文阅读复习要加强文体阅读意识,掌握阅读规律,加强词句理

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探讨研究等方面的训练,要注意加强分析综合能力和语言概

括、表述能力的训练,尤其要注重方法的总结和归纳。文言文阅读更要注意将教材出现

的常见实词、虚词的用法进行归类整理,并牢固地背记下来。在记准词义的根底上,再

抓句子的翻译和思想感情的理解。在掌握课内文言文的根底上,结合练习,向课外文言

文延伸。当然,中考试卷中还有大量内容是不能单靠课内外“对照”解决的,这就需要在

平时阅读中,培养语言的感知能力,做到能读会写,有了过硬的本领,才可以做到以不

变应万变。

5.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学会在生活中学习和运用语文

“生活作文'’“个性作文”,是近年来呈现出新的中考作文取向。即引导学生关注现

实生活,认识生活中的现象,抒写生活的感悟。从今年各地总分值作文来看,但凡有真

情实感、语言表达能力好的作文往往得到阅卷老师的青睐。因此要注意写作根本功的训

练,培养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加强文字表达能力的训练。平时可多进行一

些片断写作训练,也可根据中考作文在立意、内容、语言上的要求,可以进行一些单项

性训练。如语言训练,可以对作文进行补充修饰语的修改,变换句式的修改,运用修辞

方法的修改,使作文的语言更灵动。在抓好写作根本功的根底上,要关心生活、体验生

活、感悟生活,善于挖掘、提炼生活的“动情点”,"力求有创意的表达",才能抒写具

有真情实感的好作文。

6.有效地使用练习,强化训练应试能力

(1)多做“精典”的题目。所谓“精典",是指在老师的指导下在练习题的汪洋大海中

进行精选;要选择那些典型的、知识含量大、能力训练强的题目,让“练习题'’服从复习

方案,而不是以练习代替复习方案,这是有效使用练习题的关键。

(2)多做分类练习,少做综合练习。分类练习具有一定的阶段性,更好配合复习方案。

做题时多做分类练习,一类问题一类问题地解决,把握知识链,实现“举一反三”,务必

落到实处,抓住根本,以提高能力。而综合练习,看似全面,但作为平时训练那么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