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健康与职业安全》教学案例_第1页
《职业健康与职业安全》教学案例_第2页
《职业健康与职业安全》教学案例_第3页
《职业健康与职业安全》教学案例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案例【案例一】患者肖××,男性,35岁,于1988年以来常感头痛、头晕、失眠、记忆力减退、全身乏力,关节酸痛、食欲不振,近二年来上述症状加重,并出现经常性的脐周、下腹部无固定的绞痛,用手压腹部可使其缓解,于1993年入院。体查:神志清楚,一般情况尚可,体温37.2℃,脉搏72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20/70mmHg,心肺(-),肝脾不大,腹软,脐周有轻微压痛,无反跳痛,四肢痛触觉未见异常,未引出病理反射,血、尿常规正常;肝功能、心电图正常。胸部X线照片未见异常改变。【案例二】某造纸厂因生产需要,必需修复已停产一个多月(正常生产时,纸浆只停放1d~2d)的贮浆池,该池深度3m,直径3m,内存纸浆约2m深。工人检修抽浆泵,马达和管道完毕,即开泵抽取贮浆池的纸浆,几分钟后,泵的橡皮管道破裂,纸浆从管内喷出,立即停泵。工人李××马上顺着铁梯子下到池内修理,突然摔倒在池内。张××认为李××是触电摔倒,即刻切断电源,下去抢救,也昏倒在池内。【案例三】患者张××,女性,36岁,某皮鞋厂仓库保管员。因头痛、头昏、乏力、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月经过多、牙龈出血而入院。入院检查:神志清楚,呈贫血面容,皮肤粘膜无淤点,体温37℃,呼吸21次/min,血压110/65mmHg,心肺(-),腹部平软,肝在肋下1.5cm,血象检查:白细胞计数2.5×109/L,中性粒细胞1.3×109/L,血小板50×109/L,红细胞3×1012/L,血红蛋白60g/L;尿常规检查(-);肝功能检查正常。骨髓检查诊断为再生障碍性贫血。【案例四】周某是某县建筑工程公司辅助工。2015年3月5日上午,周某在某工厂改扩建工程施工工地清理现场时,未听安全监护人员劝告,擅自进入施工禁区内清理夹头。此时该队另一名工人曹某正在15m高的平台上寻找工具,不慎碰动一块小铜模板从15m高平台的预留孔中滑下,正好击中周某未戴安全帽的头部,经抢救无效,周某于3月12日死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规定,职工在享受劳动保护权利的同时还须承担相应义务: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及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必须按规定正确使用各种防护用品;劳动过程中,应听从生产指挥,不得随意行动;发现不安全因素或危及健康安全的险情时,应向管理人员报告。【案例五】某油漆厂一位制造红丹(四氧化三铅)的工人,突然发生急性腹绞痛,到某医院外科急诊。当时这位工人因为没有把他的职业接触史向医生说明,竟然被误诊为急性阑尾炎。实际上这位患者是慢性铅中毒急性发作。[病例二]某化工厂发生火警,一位消防队员用四氯化碳灭火剂救火。第二天,他感到咳嗽、胸闷、气急。到医院门诊时未说明情况,医生诊断为“支气管炎”,给他开了止咳药就让他回家了。实际上,这位病员是在救火时,接触了由四氯化碳分解成剧毒的光气而造成的急性光气中毒。这两起误诊事例都是由于没有把职业接触史告诉医生所造成的。就医时,一定要让医生详细了解自己的职业状况,从而方便医生的判断,以免造成误诊。【案例六】某厂一位司炉工,近两年来感到胸闷、气急,后来经过体格检查,照了X射线胸片,发现两肺有散在的结节状阴影。医生误诊为肺结核。后来了解到,这位病员早在16年前就开始从事某私营石粉厂的矿石磨粉工作。经最后诊断,他患的是职业病——硅肺病。[病例二]某染料厂间苯二胺车间一名操作工,工龄3年。近一年来,经常头昏、头痛、无力,曾在厂内或在厂外昏倒过几次。发病急骤,人事不省,抽搐,口吐白沫。经体格检查,未发现同他职业因素有关的病史。后来,再经神经科检查和反复观察,确诊为癫痫(俗称“羊角风”),而不属于职业病。【案例七】某农药厂一位临时工,在清理场地时误踏入一只盛放含“酚”废料的缸内,两小腿腿部引起化学烧伤,立即送至某化工职业病防治所急诊。医生根据她提供的接触“酚”的病史,按酚引起的化学烧伤做了治疗处理,患者住进病房约4h后,突然面色青紫,呼吸困难,经抢救后转危为安。后到现场调查,并将该含“酚”废液做了化学分析,原来这种废液中还含有38%的对硝基氯苯。也就是说,她不仅仅是化学烧伤,还存在对硝基氯苯的急性中毒。【案例八】老王勤劳能干,性格温和。2010年,老王所在村里的碾米厂竞标,他通过竞争成为碾米厂的新主人。每天为乡亲碾米,几年下来,他觉得自己的耳朵常常会出现“嗡嗡嗡”的耳鸣声,年复一年,他的耳鸣现象越来越严重,渐渐地就不太听得见别人说话了。2015年,老王来到当地职业病防治机构,医生最终确诊老王为职业性噪声聋。【案例九】夏季的一天,老李冒着酷暑在田间进行劳动,当天太阳很大,老李虽然戴着草帽,但一段时间后,老李还是感到头痛、头晕、眼花、恶心、呕吐,最后竟晕倒在地。【案例十】小李刚参加工作被分配在冷冻库当工人,工作很积极,经常长时间坚持在冷冻库内工作,但几个月后,小李经常出现肌痛和腰痛等病症。【案例十一】2014年11月28日,在威海市海域从事沉船打捞作业的一名工作人员,当潜到34米深的海水里时,突然感觉呼吸罩没有氧气。他不得不急速扔掉缠在身上用于下沉的铅块,猛力向上划水,船上的工友赶忙将他拉出水面。这名作业人员当即出现浑身疼痛等减压病症状。单位将他送到医院进行高压氧舱治疗后,仍旧四肢麻木、疼痛,后转院治疗一段时间才逐渐好转。【案例十二】2014年3月,东莞某五金塑胶制品有限公司二厂的26名打磨工陆续收到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寄来的“职业病诊断证明书”。其中,49岁的王某,在东莞某五金塑胶厂已做了10年的打磨工,他右手关节几乎变形。经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诊断,他被确诊为职业性中度手臂振动病。同时,同厂的26名打磨工全部被确诊为职业病。在生产过程中,由于设备运转、撞击或运输工具行驶等产生的振动称为生产性振动。从事这些作业的人员,均不同程度受到生产性振动的危害。【案例十三】在广州某医院放射科工作的梁小姐,工作一年后就发现患了白血病,有关部门事后对该医院放射科所有工作人员进行体检,发现半数以上医务人员的验血结果都出现了异常,放射科有关指标的检测也严重超标。对于医疗辐射,很多医生本身都没有足够的认识,医院也没有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医务人员短期接触大剂量的射线,会发生急性皮肤烧伤、坏死、放射性皮炎、眼球晶体浑浊继发的白内障;长期低剂量的辐射,发病则一般在几年甚至十几年后,可能发生白血病、其他肿瘤、胎儿的畸变等。【案例十四】某化肥厂造气车间1号煤气发生炉条风帽掉落,堵塞了灰斗下灰口。由于有关人员未执行“检修工作票”规定,也未达到抢修前必须排净灰渣的要求,在未采取任何措施的情况下,让电焊工进入炉内切割,炉外人员又将灰箱圆门打开,空气抽入炉内,造成死灰复燃,致炉内窒息性气体和其他有害气体大量增加,使炉内电焊工昏倒。在抢救电焊工过程中手忙脚乱,又使多人昏倒在炉内,造成多人中毒。【案例十五】《广州日报》报道,2011年12月30日起,广州市安监局陆续接到报告,截至2012年1月19日,广州市共有37例患者发生疑似职业性急性二氯乙烷中毒。据介绍,这些患者多为鞋厂和皮包厂的工人,他们的症状相似:目光呆滞,大小便失禁,双手发抖,记忆模糊。最终,这些工人均被确诊为二氯乙烷中毒。二氯乙烷是胶水的主要成分。其为无色液体,有毒,具有潜在致癌性,可经呼吸道、消化道及皮肤吸收,进入人体,引起中毒,主要造成神经系统、肝脏和肾脏的损害,还可引起中毒性脑病。【案例十六】2014年,某大厦3名设备机修人员对大厦污水处理池加药泵阀门进行维修,打开处理池顶盖时,3名机修工人相继落入处理池内,送往医院后经抢救无效死亡。事故发生25h后,有关人员对现场进行了硫化氢浓度测定,其浓度测定为2000mg/m3,超过国家容许浓度(10mg/m3)199倍。本次事故是由加药泵房污水处理池顶盖打开后蓄积的高浓度硫化氢气体逸出所致。维修工从事这项工作时缺乏预防硫化氢中毒的知识,未严格执行操作规程,进入现场未佩戴空气呼吸器,职业安全生产意识淡薄。当泵房的门打开后,室内无新鲜空气流通,立即打开污水处理池顶盖,在缺乏机械通风和送风情况下,个人又无任何防护措施是导致本次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案例十七】2011年6月1日上午,某鞋厂有8名工人因头晕、乏力、皮下瘀斑等表现到当地卫生院留医,当地卫生防疫站接报后到现场调查发现:该厂使用和接触的有害化学物为标签为“甲苯”的清洁剂、黄胶、白乳胶和快干剂。取该厂一直使用的“甲苯”清洁剂和黄胶样品送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进行挥发物成分测定,结果显示:“甲苯”清洁剂的挥发成分主要是苯(含82.5%),而甲苯含14.5%;黄胶中苯含量为66.8%。车间空气监测:8个监测点有6个点的苯和甲苯浓度超过国家卫生标准。该中毒事故的原因是该厂使用的“甲苯”清洁剂和胶水中含苯量高,车间劳动卫生防护设施未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投产,生产车间布局不合理,通风不良,导致苯浓度严重超标所致。【案例十八】2014年19日上午,某市工业园区的宁夏西部聚氯乙烯有限公司发生氯气泄漏事故,64名中毒人员被送往医院接受治疗。据分析,事故原因可能是由于聚氯乙烯装置管道内气体过大,冲开阀门间的垫片后造成外溢。【案例十九】2010年年底召开的全国煤矿职业安全健康经验交流会,暨全国煤矿尘肺病防治现场上公布的数据显示:全国煤矿有265万接尘人员,据测算,每年有57万人患上尘肺病,因尘肺病死亡的则有6000余人,是安全生产事故死亡人数的两倍。【案例二十】杨某48岁,因劳动能力减退,多方就诊,最终医院临床诊断为疑似尘肺病。据调查,患者刚进某石料厂从事的是运输工、杂务工、带班组长等工作,后从事拆脚工兼安全员、深挖机手、点炮员、爆破工等工作,工龄长达10年。根据职业史、现场调查以及临床检查资料,当地职业病诊断组对该患者作出了尘肺Ⅱ期的诊断。对此诊断,厂方认为杨某不接触粉尘,不可能患尘肺病,向省职业病诊断鉴定组提请了鉴定。省职业病诊断鉴定组经过鉴定,作出了维持原诊断的鉴定结论。有些企业在组织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人员进行职业健康检查时,为减少体检费用,往往只安排部分或只安排接触最严重的人员进行体检。本案例中,企业忽视了石料企业内粉尘无处不在的事实,企业也不组织或偶尔组织他们进行职业体检,导致患者的病情迟迟未被发现。【案例二十一】杨某为某汽修厂电焊工。在电焊时,不慎被电光刺伤双眼,当时还未引起重视,大约过了1h左右,两只眼眼红痛、流泪,不能睁眼,工友扶其至医院就医,医院诊断为电光性眼炎,经治疗后,眼能睁开,磨痛情况好转,3天后,杨某才继续上班。电光性眼炎是做电焊工作的人易得的职业病,只不过有轻有重。电光性眼炎在眼睛受到紫外线的照射4~8h会发作,会造成对眼皮、结膜、角膜浅表组织的伤害,双眼会有剧痛、眼皮红肿、紧闭、怕光、流泪等症状。在工作时,电焊工要注意眼睛的保护,千万不要因为好奇而去观看电焊光,这样也有可能导致电光性眼炎。一旦出现紧急情况,应采取相应措施,严重者立刻到医院就医。【案例二十二】李医生在医院从事放射工作近30年,在做胃钡餐检查或肢体骨折X射线复位时,经常不戴防护手套。2009年6月以来,他的双手出现皮肤干燥、色素沉着、粗糙、指甲灰暗、皮肤皲裂或萎缩变薄、毛细血管扩张、指甲增厚变形、角质突起、指端角化融合、肌腱挛缩、关节变形、功能障碍等症状。经湖南省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所诊断,他被确诊为放射性皮肤病。受到慢性放射性损伤,皮肤可发生扁平或疣状角质增生,或形成顽固性溃疡,可继发基底细胞癌或鳞癌。【案例二十三】在某建筑工地,起降机钢丝绳突然断裂,几吨重的起降机从天而降,工人穆师傅的左脚也被脱落的钢丝绳切断。幸运的是,断脚与腿分离10h后,终被奇迹般地接活。后来,穆师傅感叹:“如果我穿上‘大头鞋’,这幕悲剧就不会发生了!”【案例二十四】014年6月3日上午,某中职学校的多名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数控加工操作练习。突然一声尖叫,大家朝尖叫方向看去,只见一名男生用手捂着眼睛,痛苦地呻吟着,手指间还流着血。原来该同学因铁屑扎入左眼,使得左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