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拉嘎煤矿事故应急救援预案_第1页
黑拉嘎煤矿事故应急救援预案_第2页
黑拉嘎煤矿事故应急救援预案_第3页
黑拉嘎煤矿事故应急救援预案_第4页
黑拉嘎煤矿事故应急救援预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③有足够能量的点火源。瓦斯爆炸危险有害因素存在的场所主要有:各掘进工作面及其回风巷道,巷道冒高处,排放瓦斯地点,井下机电硐室,微风巷道,盲巷,密闭前等。黑拉嘎煤矿设立了通风瓦斯部。总工程师负责“一通三防”技术管理,按规定配备了瓦斯检查员,矿井已经安设KJl01矿井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各煤巷、半煤岩巷、岩巷掘进工作面均安设了瓦斯传感器。各掘进工作面供电实现了“风电、瓦斯电闭锁”和供风采用双风机电源自动切换装置;在矿井主要回风巷安设了风速传感器。对各工种配备了便携式瓦斯检测仪,光干涉瓦斯检测仪,设置了专门监测人员,配置了打印机。⑵矿井瓦斯危险源的评估采掘工作面、采空区、密闭、其它瓦斯聚积地点,瓦斯突出采掘工作面,在管理不到位的情况下,会造成重大伤亡及系统严重破坏的灾难性事故。黑拉嘎煤矿在基建期间以下情况下可能导致瓦斯燃烧、爆炸或突出事故:a矿井巷道断面局部过小;漏风严重,造成矿井风量不足,风速低,易形成瓦斯聚积,并达到瓦斯爆炸界限。b通风系统不合理、通风设施不符合要求,出现角联风路,造成瓦斯聚积。c瓦斯检查不到位,没有及时发现瓦斯超限或瓦斯超限未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d对瓦斯超限没有采取措施进行处理。e无计划停风或矿井突然停风后,安全措施不到位。f未实现“风电、瓦斯电闭锁”或瓦斯监控系统损坏。g“一通三防”责任制不落实,管理制度和措施落实不到位。h瓦斯超限作业或违章排放瓦斯。i电气设备、矿灯失爆产生火花。j电缆选择不符合要求。k井口附近有明火、井下违章进行明火作业或井下吸烟。l违章放炮或使用不合格的炸药、雷管。m产生摩擦火花或撞击火花。n入井人员穿化纤衣服或使用非矿用塑料制品等产生静电。o入井的管线、轨道等未装设防雷装置等。p煤层具有突出危险性,“四位一体”防突管理工作不到位。瓦斯燃烧、爆炸、突出的危险程度是灾难性的,会造成矿井重大伤亡及系统严重破坏的灾难性事故,必须予以果断排除并进行重点防范。因此,必须健全通风和瓦斯治理机构,配齐必需的人员和装备,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加强矿井通风管理,严格瓦斯管理,坚持使用好瓦斯监测装置,加强电器设备的防爆管理和其它引爆火源管理。⑶矿井瓦斯危险源的监控措施a建立瓦斯超限分析制度和制定防范措施,及时处理瓦斯超限。b严格执行“一炮三检”制度和“三人连锁”放炮制。c配齐、配足各种瓦斯监控、监测设施、仪表。d按规定对瓦斯检定器、瓦斯传感器进行检测、校正,确保准确性。e加强地质工作,摸清地质变化,采取针对性措施防止瓦斯大量涌出。f加强通风工作,合理调整通风系统,确保掘进工作面及其回风巷有足够的风量,严格实行分区通风、杜绝串联风、角联风、循环风、采空区通风。对瓦斯涌出量较大的区域采用通风方法难以处理时,应采取瓦斯抽放。对容易引起瓦斯爆炸的掘进工作面通风局扇选型应合理,严禁任意停开局扇,风筒接头必须严密,“三专两闭锁”和局部通风机自动切换装置保持完好。g采取果断措施及时处理瓦斯聚积。处理巷道冒高处瓦斯用黄土进行充填填实。处理临时停风的掘进工作面瓦斯,首先应检查瓦斯浓度,当瓦斯浓度在1%以下时,启动局部通风机将瓦斯稀释后排出;经检查瓦斯浓度大于1%,而小于3%时,必须采取措施控制送风量,将瓦斯稀释到1%以下后排出;当瓦斯浓度大于3%时,则必须制定专门的排放瓦斯措施由救护队员进行排放瓦斯。h防止引燃瓦斯,首先应严格明火管理。井下使用电焊、气焊时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规程》有关规定,经常性检查和维修井下使用的机械和电气设备,确保完好;严禁井下打开矿灯,使用与矿井瓦斯等级相当的爆破材料爆破,严禁放明炮和糊炮。i加强井口检身工作,严禁穿化纤衣服入井和携带烟火入井。j加强瓦斯检查和监测,严格执行瓦斯检查制度,瓦检员严格按照规定对每个工作地点进行认真检查;加强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管理,传感器设置合理,线路检查维护工作必须到位。k防止瓦斯爆炸事故范围扩大。合理采掘部署,必须实行独立通风,禁止不合理的串联风,通风部门要加强对风门、密闭等通风设施的管理;加强全员培训,使每名入井人员熟悉瓦斯爆炸时避灾路线,熟悉自救器的使用方法,不佩戴自救器不得入井。l对突出煤层,要严格执行好“四位一体”防突措施,落实好瓦斯考察、瓦斯抽放、效果检验及安全防护措施。4.1.2煤尘⑴矿井粉尘危险源的检测煤粉尘量超过60~85%,均有爆炸危险。a防尘水池在一采区风井一座200m3水池供井下掘进工作面,用水泵加压后通过管路提至各风井1000m3的消防水池,然后采取静压供水方式向井下各个用水点供水;在主井建一个500m3水池,用水泵将河流水加压后通过管路提至500m3的水池,然后采取静压供水方式向主、副斜井各用水地点供水。b防尘管路井下均布置完善的防尘管路。风井1000m3的消防水池;然后采取静压方式从各风井1000m3的消防水池均采用φ108mm铁管铺设,进入各掘进工作面采用φ50mm的铁管铺设,并且在主平硐、副平硐、一采区轨道井、一采区回风井各个巷道等管路上每隔50m安设一个分管接口,以便定期清洗粉尘和防灭火用。c防尘设备主场区、一采区回风井各安设水泵两台,一台运转,一台备用,其型号为100D3x45,电机功率为75kw;各风井加压泵一台,井下各地点按规定配置了一定数量的消防器材,并在井上、下设置了专门的消防材料库;主要大巷及工作面进回风巷及刮板运输机、皮带转载点安设喷雾洒水装置进行喷雾降尘。⑵矿井粉尘危险源的评估采掘工作面、运输转载地点、煤炭运输系统,回风巷道、其它生尘地点,因矿井所采煤层具有爆炸性,故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人员伤亡及系统损坏,且矿井粉尘浓度过高,会导致工人煤矽肺等职业病。导致粉尘危险的主要原因有:a没有按规定对粉尘中的Si02含量进行测定。b粉尘测定制度不完善,没有定期测定各作业场所的全尘浓度和呼吸性粉尘浓度。c采掘工作面及各个运输转载点没有安设洒水灭尘设施或没有正常使用。d没有在矿井主要进回风巷安设风流净化水幕装置对风流进行净化。e矿井供水水压不够、水量不足、净化水幕雾化效果不好。f没有采取湿式打眼、炮前炮后洒水灭尘、冲洗巷道、放炮使用水炮泥、煤层注水等综合粉尘措施。g供风不足,不能及时将粉尘排出矿井或风速过高扬起煤尘。h没有进行湿式喷射混凝土。i地面砂石场、储煤场、锅炉房等场所没有安设防尘设施。j没有使用个体防护装置等。k综掘工作面掘进机的内外喷雾装置失效。粉尘危害的危险程度是临界的,处于事故的边缘状态,暂时还不至于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系统损坏或卫生条件降低系统性能,但应予以排除或采取控制措施。⑶矿井粉尘危险源的监控措施a对主平硐、副平硐、一采区轨道井、一采区回风井各掘进工作面回风流中粉尘定期检测。b对主平硐、副平硐、一采区轨道井、一采区回风井每半月进行冲洗清扫一次。c在主要运输大巷,采掘工作面各转载点安设喷雾装置并正常使用。d掘进面放炮采用洒水降尘,湿式打眼,冲洗巷壁,加强个人防护。e各用风地点风量进行合理分配,控制最高风速。f定期对防尘系统进行维修、检查。g采取煤层注水措施。h进行粉尘浓度的监测监控。i综掘工作面掘进机的内外喷雾装置必须保持正常使用。⑷井下发生瓦斯(煤尘)爆炸事故、煤与瓦斯突出事故时,现场人员应立即报告各自项目部调度室及项目部值班领导,同时按避灾路线撤离。由事故单位向公司调度室报告。公司调度室立即通知救护队到指定地点待命,并启动本应急预案,并按汇报程序立即进行汇报。通知工程部门、应急中心总指挥和相关单位(部门)、人员到位,责成救护队探明下述情况:a瓦斯爆炸具体地点、强度。b通风系统及设施破坏情况。c灾区人数。⑸通风瓦斯部负责人除派人随救护队参与现场处置外,还必须根据现场救护队员反馈回来的情况,尽快拿出恢复通风及营救灾区人员方案供应急总指挥决策,其余部门协助处理相关问题。发生瓦斯(煤尘)爆炸事故的应急救援处理措施:a根据公司的生产布局,各掘进工作面以及凡可能发生瓦斯爆炸的地点,一旦发生瓦斯爆炸事故时,灾区及受威胁区域内的人员应在现场负责人的带领下,迅速打开自救器,快速撤退到安全地点。b灾区内的人员发现不能立即撤出灾区或所配自救器不能满足撤出灾区时,应立即就近进入避灾硐室,关好硐室门,打开通风自救系统,在硐室内用电话通知调度室,在硐室内等待救援。c发生瓦斯(煤尘)爆炸事故时,井下压风系统必须保持正常供风,同时立即关闭通往爆炸中心的通风管道,以防造成二次爆炸事故。d发生爆炸事故时,应立即切断爆炸区内的所有电源。e发生瓦斯(煤尘)爆炸,进入灾区抢险救灾的人员不得随意调整通风系统,应保持原存在状态。f发生爆炸事故时,要立即通知驻矿救护队进行抢险救灾工作,救护队务必按要求携带装备迅速进入灾区抢险。g驻矿救护队进入灾区后,要立即探明事故地点、范围及气体成分,发现明火立即扑灭,切断电源,以防止二次爆炸的发生。h驻矿救护队进入灾区后,发现有遇险人员时要立即进行救助,并快速将遇险人员救出灾区。被破坏的巷道和通风设施,恢复正常通风能力,排除烟雾。4.1.3火灾⑴矿井火灾危险源的检测外因火灾危险,根据地质报告的煤层自燃性鉴定结果,黑拉嘎煤矿开采煤层为二类自燃煤层。设计采取的综合治理措施为:采取合理的巷道布置,束管监测,及时封闭采空区,喷洒注阻化剂(或采用注氮)。外因火灾危险,有害因素存在的场所主要有:掘进工作面以及回风巷,井下机电硐室,变电所、炸药库、压风机房、通风机房、地面变电站、瓦斯抽放站、机修间,矿灯房及为矿井安全生产服务的各种建筑物内等。矿井有与防尘洒水系统共用的消防供水管路系统,在巷道内每50米安设1个三通和闸阀。井口设有检身工,专职对所有入井人员进行检身,严防烟火进入井下。⑵矿井火灾危险源的评估掘进工作面、井下其它地点、机电碉室、库房、地面建筑物是矿井外在火灾地点。加强消防工作,严格防火管理制度,完善消防设施,消灭电器设备失爆,严禁违章用火,是预防外因火灾的根本。矿井外因火灾危险程度是危险的,会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系统损坏要立即采取防范对策措施。产生外因火灾的原因有:a没有按规程要求,制定井上下防火措施和规章制度,或措施制度不符合国家有关防火规定。b管理混乱、防火措施和防火制度没有得到贯彻和落实。c入井人员带烟火入井或在井下吸烟。d井下违章使用明火作业。e放明炮、糊炮或使用变质失效的火药进行爆破。f井上、下消防设施不健全或品种、数量不能满足要求。g消防设施质量差,发生火灾时,不能有效发挥作用。h消防水压不够,水量不足,没有按规程要求设置水池,灭火栓和供应水量。i井下地面建筑设施没有按规定设置防火门、消防栓建筑材料不符合规定,防火间距不符合有关规定。j井下使用可燃物如木支柱等,没有制定专门的防火措施,没有对可燃物进行有效的监管。k违反规定使用油料及其它可燃物。l对机械运转或使用金属工具时,没有采取防止摩擦、碰撞产生火花的具体措施。m井下电器不符合煤矿要求,没有“MA”标志。n电缆与电压等级不相匹配,电缆不符合煤矿井下使用要求。o电器过负荷操作,没有设自动保护装置。p电缆连接、电缆选择、电缆敷设不符规程要求。q井下人员不熟悉避灾路线。矿井外因火灾的危险程度是是灾难性的,会造成矿井重大伤亡及系统严重破坏的灾难性事故,必须予以果断排除并进行重点防范。⑶矿井火灾危险源的监控措施预防外因火灾的措施有:a防止井下发生明火。严禁使用明火,严禁吸烟;严禁使用电焊,确需使用时,必须制定安全措施报批;井口房和通风机房附近20m内,不得有烟火和使用火炉取暖。b防止井下出现电火。井下电器设备防火性能好。电缆敷设符合规定;过流、接地、检测装置等保护齐全,井下严禁使用灯泡或电炉取暖。c每个机电碉室必须配备2台以上灭火器材,砂箱和铁锹。贮存油脂的容器要放在固定位置,并按规定带进带出,出井交油脂库房。d防止井下出现爆破火。爆破器材符合要求;不准放明炮、糊炮,不准用明火或动力线进行爆破,炮眼封泥符合要求,并使用水炮泥,严格按规定装药、连线、起爆。⑷井下发生火灾时,除立即启动基本应急程序外,现场人员必须迅速用不燃性材料覆盖灭火或用灭火器等方式进行灭火处理,同时将具体情况报告项目部调度室。项目部调度室立即将具体情况向公司调度室报告。公司调度室接到报告后,立即通知各部门及救护队,并尽快将下述情况弄清楚:a火灾地点及原因。b火势。c灾区人员数量。弄清上述情况前,由救护队控制进入火灾地点的风量,切断火灾区内电源,在人员全部撤离后,切断灾区进风,封闭火灾地点,找出事故原因及对策后,方可启封。⑸火灾应急救援处理措施a井下发生火灾时,所有人员不应惊慌,首先应各自携带自救器,判明火灾性质,灾区通风情况和瓦斯情况,在现场区队主要管理人员或工长、班组长的指挥下按照应急救援的规定,将所有可能受火灾威胁(火灾瓦斯流经的地区,由于火风压造成火灾瓦斯逆流的地区以及可能发生瓦斯爆炸的地区)的人员撤至安全区域。在可能采取直接灭火的措施时务必组织人员利用现场的一切工具和器材,采取一切正确的方式直接灭火,控制火势。b在掘进工作面,因放炮引起火灾事故时,首先要切断通往灾区的电源,现场负责人指派专人检查瓦斯等气体,在确认无爆炸危险后,可采取一切方法进行灭火,在用水来灭火时,不得直接射向火源中心,应由外围向中心逐层进行,并且必须确保有足够的水量。c在抢救因电器设备引起的火灾时,应先切断电器设备电源,再进行灭火。切断电流前只能采用不导电的灭火材料进行灭火。d在直接灭火过程中,不得随意改变通风系统及状态,若风流中有CO并有上升态势时,所有人员必须立即使用自救器,在现场有爆炸危险时应立即撤出人员至安全地点,采取其他措施处理事故。e不得用水来扑灭带电的设备及油类火灾事故。f直接灭火无效时,应采取隔绝灭火法,对火区进行封闭,封闭火区时应采取措施防止爆炸。g在进风井口,井筒内及井底车场发生火灾时,可采用反风方式或迫使风流短路等措施,反风区内或风流短路区内的人员必须撤到安全地点。h其他地点发生火灾时,可根据发生地点实际情况采取措施进行处理。i在采取措施灭火过程中,应加强瓦斯的检查,防止瓦斯积聚、煤尘飞扬等引发瓦斯事故,以危及人员生命安全。4.1.4顶板⑴矿井顶板的检测黑拉嘎煤矿2014年有掘进工作面。掘进工作面分别为:主平硐、副平硐联络巷、一采区轨道上山、一采区下部车场、121运输石门、121运输石门车场、121瓦斯抽采进风巷、121瓦斯抽采进风联络巷、一采区总运输石门、总回风联络平巷、121回风石门车场、121回风石门、121石门联络巷、121轨道石门121轨道石门偏口、121瓦斯抽采回风巷。井下各巷道表土段采用砼碹支护、基岩段采用锚喷支护、特殊地段(如围岩破碎带、褶皱、老巷等)采用U型支架等柔性支护加强支护。根据井下生产实际情况,其冒顶片帮存在的主要场所:掘进工作面过断层、过老巷、过顶板破碎带、过褶皱时支护质量较差、背帮背顶不好的地段。掘进工作面超前支护不到位时、巷道开口及其透口处、煤巷掘进时煤层松软的地段、矿山压力集中地段等。⑵矿井冒顶片帮危险源的评估根据该矿井煤层顶、底板岩性和支护材料、支护形式,采掘工作面、巷道维修地点等处片帮冒顶会造成人员伤亡,要采取防范措施、对策措施加强工程质量管理,合理选择支护材料和支护方式,搞好矿压观测及时处理冒顶,是控制顶板的关键。以下因素可导致冒顶片帮危险发生:a顶板支护不及时;b支架支护强度不够;c支护形式不符合岩性特点,支护效果较差;d临时支护时间较长,永久支护未及时跟上;e支护设备失效,没有及时检修;f支护质量没有达到设计要求;g管理制度不完善,或执行不严,没有执行敲帮问顶制度;h没有按照规程、措施要求及有关规定进行作业;i过断层、老巷、岩石破碎带等地质构造带、应力集中区、采空区悬顶面积过大未采取针对性安全技术措施等。冒顶片帮的危险程度是危险的,会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系统损坏,要及时采取防范对策措施。⑶矿井冒顶片帮危险源监控措施a加强地质调查工作,搞好矿山压力观测及活动规律,特别是要搞好断层褶曲等地质构造调查工作,并采取针对性措施。b根据煤层赋存条件和顶底板岩石的物理性质,正确地选择采煤方法,制订具有针对性的作业规程,并严格执行。c加强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时的支护工作,保证支护质量,按规程规定支护好上下出口,采用特殊支架进行支护。d掘进巷道永久支架和临时支护按规定进行架设,做到不空帮空顶。e坚持正规循环作业,加快工作面掘进进度,尽量减少顶板暴露时间。f及时敲帮问顶。g回收、更换支柱、支架时,必须先进行加固周围的支护或打临时支护,严禁违反回收程序。4.1.5矿井水灾危险源的检测矿井采用平硐开拓,井下主要巷道采用水泵排水,小窑采空区及采掘工作面前方含水层、断层、导水钻孔、地表水、岩溶水、老空地段是矿井水灾事故隐患存在的主要场所。⑴矿井水危险源的评估矿井周边小窑老空积水、地表水、采空区积水,会造成重大伤亡及系统严重破坏。留设矿井隔水煤柱,严格执行探放水措施,保证矿井有足够的排水能力,制定并落实好“雨季三防”措施,是解决好矿井水的根本。造成黑拉嘎煤矿水灾主要原因有:a矿井之间保护煤柱设计不符合要求或煤柱被破坏。b井田范围内的老窑没有调查清楚,或对积水情况不明,在采掘过程中误穿老窑。c与井田范围内的老窑之间的保护煤柱留设不符合规程要求。d与井田范围内的老窑之间的保护煤柱在开采过程中被破坏。e开采水平之间,开采区与采空区之间的保护煤柱设计不符合规程要求或在开采过程中被破坏。f对断层研究不深,对断层的导水性、储水量等不清楚,揭穿断层时没有采取防水安全措施。g没有执行“预测预报、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原则。h探放水制度执行不到位,探放水安全措施不健全。i工人素质差,安全管理混乱,在作业过程中不能识别透水预兆。j防水安全设施、设备不健全或施工质量差,不能有效防水。k发现透水预兆,没有应急预案,不能及时采取果断的安全措施。l主平硐及风井口未设置挡水沟渠,雨水季节易被洪水倒灌。m采空区引起地表陷混,大量地表水渗入井下。矿井水灾害的危险程度是是灾难性的,会造成矿井重大伤亡及系统严重破坏的灾难性事故,必须予以果断排除并进行重点防范。⑵矿井水危险源的监控措施a积极作好地面的防洪排涝工作,疏散矿区内大面积积水,填堵漏水区。b查明地质水文资料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如矿区内冲击层情况,断层、裂隙情况;隔水层数量、厚度、充水性能情况;涌水量、渗透性情况;老窑、小煤矿开采的情况;矿井开采后导水裂隙带高度、水量变化情况。c认真做好水灾地质工作,弄清地面水和地下水的分布、水量、来源和补给关系。d探放水,采掘工作面接近水体时,必须采取“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原则。如接近溶洞、含水层、有积水的小窑、采空区以及其他可疑水点都必须利用探水设备进行探放水。4.1.6矿井机械⑴矿井机械伤害危险源的检测矿井主要机械有电锯、电动机、通风机、绞车、皮带等机械。在使用过程中,不严格按照规定程序操作会导致机械伤害发生。⑵矿井机械伤害危险源评估。以下原因等可能导致机械伤害或其他伤害事故。a设施、设备及机械等损坏后,没有及时检修或设施、设备及机械等不是处于完好状态。b设施、设备及机械不合格,或不符合行业、专业的要求。c操作程序不合理,或没有按照规定程序进行操作。d巷道断面小,设备运行时与人员的安全距离不够。e操作人员失误或没有按照规定着装等。f斜巷发生跑车。g人员违章行走,扒车等。机械伤害的危险程度是危险的,会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系统损坏要立即采取防范对策和措施。⑶机械伤害危险源的监控措施。a井下、地面设施设备工具必须符合煤矿要求。b井下、地面设施设备应按规定定期检修,损坏后及时维修完好。c设施设备的操作人员经过培训合格;建立健全设施设备的操作规程。d操作人员按规定着装上岗,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机械设备的安全防护装置、设施齐全。e要严格执行提升运输安全技术措施。4.1.7提升运输事故⑴预防运输事故的措施:a加强职工培训教育,严禁“扒、蹬、跳”,斜井提升坚持“行车不行人,行人不行车”制度,完善信号装置。b加强日常检修维护,钢丝绳磨损超限必须更换,无保险绳不得提升。c大型设备提升由机电科派专人监督检查,物体必须捆扎牢固。d严禁超提超挂,矿车必须保持完好,坏车不得提升。e斜井必须健全“一坡三挡”,严防跑车。f加强轨道日常管理,及时清理道面,防止提升掉道。g严禁人员乘坐皮带或利用皮带运送材料,皮带机头、机尾防护栏应完善。h在更换皮带部件时,必须指派人员站岗,防止其他人员启动皮带。i使用溜槽运输时,大块必须敲掉,不得使用溜槽运送物件。j人力推车时,一次只准推一辆车,同时推车时保持足够的间距,并及时发出警告,严禁放飞车。⑵发生运输事故,现场人员要立即报告项目部调度室,同时启动基本应急程序,并通知公司及相关单位,同时救护队立即赶至现场处理,将伤亡人员转移出井,事故单位及机电运输部派人到事故现场,查清(①事故原因;②遇险人数)情况,并提出恢复生产的方案供应急总指挥参考,后勤保障部、综合办公室等部门负责伤亡人员的善后处理工作。4.1.8供电⑴矿井触电危险源的检测矿井供电线路采用了由郎岱降压站专门架设的专用供电线路,井下和地面供电分开,局扇和其它采掘设备分开,井下运输皮带、煤电钻等按规定使用了综合保护装置。井上、下所有带电的机电设备、敷设电缆的采掘工作面、巷道、碉室都是机电事故隐患的主要场所。⑵矿井触电危险源的评估矿井变电所、供电线路、用电设备等若存在隐患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要严格加强电器管理,加强供电线路、电器设备的检查、维修,完善电器设备的各种保护。矿井可能发生触电伤害事故的主要原因有:a电气设备的工作环境属于爆炸和水灾危险环境,属于粉尘、潮湿和腐蚀环境,在这些环境中,电气设备不能满足相应要求。b电气设备没有国家指定机构的安全认证标志即煤安标志“MA”,特别是防爆电器的防爆等级不符合要求。c使用的电气设备为国家颁布的淘汰产品。d用电负荷等级与电气装置不相匹配。e自动控制系统的可靠性不够,如无不间断电源、冗余装置等。f变配电站等不符合规程规定。g电气、电缆接头不合格、产生放电。h触电保护、漏电保护、短路保护、过载保护、绝缘、电气隔离、屏护、电气安全距离等不可靠。i安全电压值和设施不符合规程规定。j防静电、防雷击等电气连结措施不可靠。k管理制度不完善,或措施不到位。l事故状态下的照明,消防、疏散用电及应急措施用电不可靠。m井下没有采用中性点不接地的系统;对地电容、电流不符合安全要求。n检修时带电操作,没有按规定操作。o电气设备损坏,或出现故障,没有及时维修。p电气设备没有按规定进行定时检修。q电气设备入井前没有按规定进行检查。r不合格的电气设备带病入井,如失爆、漏电等。s非电工人员,擅自打开电气设备。t电工没有经过培训,没有取得电工资格证书。u电气设备没有挂警示牌,或警示牌不醒目。v电缆破损后,没有及时更换,或修补。w变电站没有按规定修建,行人通道不符合要求。x变电工不具备操作资格。y变电站管理制度不健全不到位。z电气设备的安装、搬迁、移动等,没有采取安全措施,或措施规程规定不相符合。z1电缆连接、电缆敷设、电缆悬挂等不符合规程规定。z2电缆选择与电压等级、电缆用途等不相符合,没有使用专用电缆。z3停电检修时,没有悬挂警示牌,没有把送电开关打上闭锁或加锁。触电伤害的危险程度是危险的,会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系统损坏等,要立即采取防范对策措施。⑶矿井触电危险源的防范措施。①触电事故的防治。a人不能触及或接近带电体。首先,将人体能触及的电器设备的带电部份全部封闭在外壳内,并设置闭锁装置。对无法用外壳封闭的电器设备的带电部分要采用栅栏隔离,并设置闭锁机构。b设置保护接地。c在井下以及高、低压供电系统中,装设漏电保护装置,防止供电系统漏电造成人员触电。d照明、信号、监控、通讯和手持式煤电钻等除加强手柄的绝缘外,还必须采用较低的电压等。e维修电器设备时必须使用保安工具。②电网漏电防治。a规范电线悬挂。要避免电线、电气设备浸泡在水中,防止电缆受挤压、碰撞、过度弯曲、划伤等机械损伤。b导线连接要牢固,无毛刺,防松脱。c维修电器设备时要按规程操作,严禁将工具和材料等导体遗留在电气设备中。d不在电器设备中增加额外部件,若必须增加时,要符合有关规定的要求。e设置保护接地装置。f对电网对地电容电流进行补偿。g设置漏电保护装置。发生机电事故,现场人员立即报告项目部调度室,并启动基本应急程序,应急中心通知救护队立即赶赴现场,抢救伤亡人员,同时通知公司及相关单位,根据现场情况,尽快拿出方案,如系触电事故,立即切断事故区电源,如系机械事故,要尽快查明原因,制订出处理方案供应急总指挥决策。4.1.9爆炸物品。⑴矿井火药爆炸危险源储装运的检测黑拉嘎煤矿地面建有临时爆破材料库,炸药储存量为2000kg,雷管数量10000发,从炸药生产厂家采用专用汽车运输到黑拉嘎煤矿,然后由专人监护运至地面炸药库保存,再由爆破工领取后人工运到井下采掘工作面和其它使用地点后分别装箱存放。⑵矿井爆炸物品危险源储装运的评估爆炸材料装运、运输、储存、发放、使用时,爆破过程中,以及失效爆破材料的销毁时,会造成重大的伤亡及系统严重破坏的灾害性事故,必须予以果断排除并进行重点防范。矿井爆破物品危险源储装运的评估如下:a库房通风不良,温度高,未采取降温措施。b库房照明达不到有关规定要求。c库房防静电装置不起作用。d开箱时使用能产生火花的工具。e在不符合要求的工作台上发放雷管,雷管坠落爆炸。f库房人员穿戴能产生静电的衣服。g库房附近有杂散电流。h管理不善,明火引爆。i爆破材料的堆放不符合规定。j没有使用专用运输车辆运送炸药、雷管。k装卸爆破材料时,发生坠落、撞击等。矿井火药爆炸的危险程度是是灾难性的,会造成矿井重大伤亡及系统严重破坏的灾难性事故,必须予以果断排除并进行重点防范。⑶矿井火药爆炸危险源储装运的监控措施a井下库房必须保持通风良好,温度高应采取降温措施。b照明符合有关规定要求。c库房人员严禁穿戴会产生静电的衣服,开箱时应使用不产生火花的工具;发放雷管必须在工作台上进行,防止雷管坠落爆炸。d爆破材料的堆放必须符合规定,防止库房附近有杂散电流。e火药库必须有专人值班,严格管理。f运送炸药、雷管必须使用专用运输车辆,并有专人押运。g装卸爆破材料时,必须轻拿轻放,防止发生坠落、撞击等。4.1.10中毒和窒息⑴矿井中毒和窒息危险源检测矿井为高瓦斯矿井,但在采空区、密闭前、穿老空、石门揭煤、过断层、局部通风不到位、风量不足等,不采取安全措施或措施不当,会发生中毒和窒息。⑵矿井中毒和窒息危险源评估以下因素可导致中毒和窒息:a随意打开密闭而不采取安全措施,或措施不到位不合理。b排放瓦斯不采取安全措施,或措施不到位不合理。c揭穿老空不采取安全措施,或措施不到位不合理。d进入盲巷不采取安全措施,或措施不到位不合理。e无风作业或微风作业。f矿井内有有毒有害气体,且浓度超过规定。g对有毒有害气体失控,发生泄漏。h检测仪器仪表失准等。i没有采取防突安全措施,或措施不到位、不合理、不科学、不符合该矿井实际情况。j打抽放钻、探水钻时没有采取安全措施,或措施不到位,如打钻时瓦斯喷出等。k排放瓦斯时没有采取安全措施,或措施不到位不合理。l没有采取个体防护措施。m井下人员缺乏救护知识。n入井人员不熟悉避灾路线,发生事故时,没有按规定路线避灾。o井下巷道没有按规定标示和设立路标。p井下盲巷、无风或微风区、有毒有害气体积聚区等,没有设置栅栏、设立警示牌等,致使人员误入。q避灾救灾系统与设施不全,如井下没有设避灾硐室,没有设压风自救系统,或自救系统不完好、能力不够。r通风系统与通风设施不可靠、不稳定、不完善,通风系统抗灾能力差等。中毒和窒息的危险程度是危险的,会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等,要立即采取防范对策措施。⑶中毒和窒息危险源的监控措施a启封密闭、排放瓦斯、揭穿煤层、过老空等必须采取安全措施,并抓好落实。b、及时封闭盲巷,临时停风地点必须设置栅栏、设立警标。c临时停工地点不得停风。d严禁无风作业、微风作业,严禁有毒有害气体浓度超过规定进行作业。e打探水钻孔必须采取安全措施,防止瓦斯突然涌出等。f完善避灾救灾系统与设施,如井下设避难硐室等。g通风系统与通风设施可靠、稳定、完善,通风系统抗灾能力好等。h采取个体防护措施,对井下人员进行救护及防灾知识培训。i井下巷道按规定标示和设立路标;j入井人员必须按要求携带自救器,且会使用。k入井人员必须熟悉避灾路线,发生事故时,按规定路线避灾。4.1.11高空作业及高压设备⑴高空作业、高压设备及装置危险源检测起重机械在起重作业时发生挤压、坠落、物体打击、触电,采用锅炉及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和登高装置等措施不当、失灵而发生事故。⑵高空作业、高压设备及装置危险源评估a起重机械在起重作业时,由于基础不牢、超机械工作能力范围运行和运行时碰到障碍物等原因造成翻倒。b起重机械在起重作业时超过工作载荷、超过运行半径。c起重机械在起重作业时与建筑物、电缆线等相撞。d起重机械在起重作业时基础损坏。e起重机械在起重作业时操作失灵。f起重机械在起重作业时负荷失落。g锅炉压力容器内具有一定温度的带压工作介质失控、承压元件的失效、安全保护装置失效等。h登高装置自身结构方面的设计缺陷。i登高装置支撑基础下沉或毁坏。j使用登高装置时不恰当地选择了不够安全的作业方法。k登高装置悬挂系统结构失效。l使用登高装置时因承载超重而使结构毁坏。m登高装置因安装、检查、维护不当而造成结构失效。n使用登高装置时因不平衡而造成结构失效。o使用登高装置时所选设施的高度及臂长不能满足要求而超限使用。。p使用登高装置时由于使用错误或者理解错误而造成的不稳。q使用登高装置时负载爬高。r使用登高装置时攀登方式不对或脚上穿着物不合适、不清洁造成跌落。s登高装置未经批准使用或更改作业设备。t登高装置与障碍物相撞。u登高装置电动、液压系统失灵。v、登高装置运作部件卡住。⑶高空作业、高压设备及装置危险源的监控措施a使用起重机械在起重作业时,设备本身质量性能应良好,材料坚固,具有足够的强度而且没有明显的缺陷。b使用起重机械在起重作业时,所有的设备必须经过测试,而且进行例行检查,以保证其完整性。c使用起重机械在起重作业时,基础必须牢固、严禁超机械工作能力范围运行和运行时碰到障碍物。d使用起重机械在起重作业时严禁超过工作载荷、超过运行半径。e使用起重机械在起重作业时,起重司机必须精力集中。f锅炉压力容器内具有一定温度的带压工作介质必须完好、承压元件的有效、安全保护装置灵敏可靠。g登高装置自身结构方面的无设计缺陷。h登高装置支撑基础牢固可靠。i使用登高装置时要恰当地选择具有足够安全的作业方法。j登高装置悬挂系统结构必须灵敏可靠,严禁承载超重。k必须对登高装置安装规定安装、加强检查、维护,确保结构灵敏可靠。l使用登高装置时所选设施的高度及臂长必须满足要求,严禁超限使用。m必须正确使用登高装置并熟练掌握,严禁超过负载爬高;攀登方式要对或脚上穿着物要合适、清洁。n未经批准严禁使用登高装置或更改作业设备。严禁与障碍物相撞。o登高装置电动、液压系统必须灵敏可靠。4.1.12高速运转设备及装置⑴高速运转设备及装置危险源检测皮带运输机、刮板运输机、瓦斯抽放泵、通风机、压风机、绞车、采煤机、掘进机、加工机械高速运转及其安全防护装置失灵等将造成严重的事故。⑵高速运转设备及装置危险源评估a设备本身不能满足工艺要求。b设备不具备相应的安全附件或安全防护装置。c设备不具备指示性安全技术措施。d设备不具备紧急停车装置。e设备不具备检修时不能自动运行、不能自动反向运转的安全装置。f设备不具备足够的强度。g设备密封性能不可靠。h设备安全保护装置不配套。i设备不适用。j设备质量不符合相关的质量标准。⑶高速运转设备及装置危险源的监控措施a设备本身必须满足工艺要求。必须由具备资质的专业厂家制造。特种设备的设计、生产、安装、使用必须具备相应的资质和许可证。b设备必须具备相应的安全附件或安全防护装置,如安全阀、压力表、温度计、液压计、阻火计、防爆阀等。c设备必须具备指示性安全技术措施,如超限报警、故障报警、状态异常报警等。d设备必须具备紧急停车装置。e设备必须具备检修时不能自动运行,不能自动反向运转的安全装置。f设备必须具备足够的强度。g设备密封性能必须可靠。h设备安全保护装置必须配套。i设备必须适用。j设备质量必须符合相关的质量标准。4.1.13硫酸、乙炔、油脂等易燃、易爆、有毒化学物品⑴硫酸、乙炔、油脂等易燃易爆、有毒物资储、装、运危险源检测硫酸(腐蚀性)、乙炔(易燃易爆性)、油脂(易燃性)等易燃易爆、有毒物品储、装、运过程中由于方法不当,管理不严、安全防护设施不符合规定将会造成严重的后果。⑵硫酸、乙炔、油脂等易燃易爆、有毒物品储、装、运危险源评估a库房通风不良,温度高,未采取降温措施。b库房布置位置及安全防护设施不符合规定。c库房防雷装置不起作用或者电线从库房内穿过。d开箱时使用能产生火花的工具,而引燃引爆乙炔。e在不符合要求的工作台上发放。f管理制度不完善或者未严格执行。g装卸、使用方法不当,使硫酸、乙炔、油脂等发生泄漏。h管理不善,明火引燃引爆乙炔。i使用时未按规定佩戴劳保用品。j没有使用专用运输车辆运送硫酸、乙炔、油脂等易燃易爆、有毒物品。k储存地点无安全警示标志。⑶硫酸、乙炔、油脂等易燃易爆、有毒物品储、装、运危险源的监控措施a库房通风必须良好,采取措施使温度合适。b库房布置位置及安全防护设施必须符合规定。c库房防雷装置必须符合要求,严禁电线从库房内穿过。d开箱时严禁使用能产生火花的工具,预防引燃引爆乙炔。e必须在符合要求的工作台上发放。f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g装卸、使用时方法必须恰当,严禁硫酸、乙炔、油脂等发生泄漏。h加强管理,严禁明火引燃引爆乙炔。i使用时必须按规定佩戴劳保用品。j必须使用专用运输车辆运送硫酸、乙炔、油脂等易燃易爆、有毒物品。k储存地点必须有安全警示标志。4.1.14其它危险源⑴地灾事故:矿区地表为山区地貌,受采动影响,可能会造成地表塌陷、滑坡事故的发生,需采取搬迁等措施。⑵环境污染事故:环境工作管理不当,可能会造成环境污染事故。⑶地面交通:公司由于大量材料运送,货物采购,人员外出都需动用车辆,如果运输工具存在缺陷,或机司违章操作等,可能会造成交通事故。⑷食品中毒事故等:食品管理不善,或采购劣质食品,职工食入后可能会造成食品中毒事故。4.2预警行动4.2.1事故预警的条件我矿可能发生的安全生产事故主要表现以下几种情况:一是水灾事故;二是为火灾事故;三是瓦斯(煤尘)爆炸事故;四是顶板事故;五是提升运输事故;六是机电事故;七是其它事故。各施工单位及其安全责任部门,要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完善预测机制,开展风险分析,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根据预测分析结果,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趋势,一般分为四级:Ⅰ级(特别重大)、Ⅱ(重大)、Ⅲ(较大)、Ⅳ(一般);并依次用红色、橙色、黄色、篮色表示。一旦出现隐患,立即启动事故预警,由调度室进行发布。预警信息内容:预警级别、起始时间、可能影响范围、警示事项、应采取的措施和发布机关等。预警信息的发布、调整,可通过通信、信息网络、警报器等方式进行。4.3信息的报告与处置4.3.1信息发布程序:24小时应急值守电话设在调度室,电话号码为0858--5808989(外线),调度员为24小时应急值守人员。调度员接到事故信息后,应立即向指挥部汇报,并按照指挥部命令向集团公司总调度室及上级安全监察部门汇报。4.3.2信息报告与处置公司调度室(矿山应急救援办公室)负责信息收集报告工作。事故发生后,事故单位立即将事故报告公司调度室,12小时内填报《伤亡事故报表》和《伤亡事故伤亡人员报表》。报告的内容主要包括事故发生的单位、时间、地点;事故的性质、类别;事故的简要经过和伤亡情况;事故的发展趋势和应急救援措施,报告人姓名和联系电话等。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事故信息逐级上报,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都不得瞒报、迟报、谎报安全生产事故信息。4.3.3信息报告与通知指挥部在确认事故发生后,必须在1小时内向六枝工矿(集团)公司总调度室、上级煤矿安全监管部门及地方人民政府汇报。事故应急救援通知(汇报)顺序如下:事故地点(知情者)→事故单位→公司调度室,公司调度室依次通知驻矿救护队→值班领导→总经理→总工程师→分管领导→各部门负责人→医院→集团公司总调度室→煤矿安全监管部门→地方人民政府。对煤与瓦斯突出事故、瓦斯燃烧事故、瓦斯(煤尘)爆炸事故、水灾事故、火灾事故、等确认超出本单位救援能力的事故,要立即向六枝工矿(集团)公司报告请求六枝救护大队等外部支援。4.3.4信息上报指挥部在确认事故发生后,必须在1小时内向六枝工矿(集团)公司总调度室、上级煤矿安全监管部门及地方人民政府报告。4.3.5信息传递事故发生后指挥部必须按照规定时间以电话、传真等方式逐级向上级有关部门及政府汇报。第五章、应急响应5.1响应分级按照事故危害程度、影响范围、和单位控制事态的能力,将事故分为以下等级:特别重大事故(I级):发生煤与瓦斯突出、瓦斯燃烧、瓦斯爆炸、火灾、水灾、地质灾害、煤尘爆炸等,造成或可能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造成100人以上中毒、重伤,或造成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或特别重大社会影响等。必须立即报告六枝工矿(集团)公司、上级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地方人民政府。重大事故(II级):发生事故,造成或可能造成10~29人死亡,或造成50~99人中毒、重伤,或造成5000~10000万元直接经济损失,或重大社会影响等,必须立即报告六枝工矿(集团)公司、上级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地方人民政府的事故。较大事故(III级):发生事故,造成或可能造成3~9人死亡,或造成30~49人中毒、重伤,或直接经济损失较大、或较大社会影响等,必须立即报告六枝工矿(集团)公司、上级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地方人民政府的事故。一般事故(IV级):发生事故,造成或可能造成1~2人死亡,或造成30人以下中毒、重伤,或有一定社会影响等。必须立即报告六枝工矿(集团)公司、上级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地方人民政府的事故。5.2响应程序5.2.1发生事故,应根据事故危害程度、影响范围和单位控制事态的能力,按照事故响应分级启动应急救援预案。5.2.2处理事故的原则⑴处理事故的原则是:采取有力措施,最大限度地缩小事故范围,迅速而安全地消灭事故危害。⑵事故发生后,所有人员不要惊慌,并设法采用最快最有效的办法通知调度室,调度室立即通知公司救灾指挥部,指挥部根据事故级别确定向上级汇报事宜。⑶发生事故后现场以最高职务者为临时指挥长,所有人员要服从指挥。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要组织好救援工作,控制次生灾害发生,若情况紧急不能开展救援工作,要迅速组织撤退工作,按作业规程规定的避灾路线向安全地点撤退。若不能按作业规程规定的路线撤退时,立即确定路线,若都不可行时,立即组织自救,千方百计设法与外界取得联系,以争取得到外援,并利用一切有利条件进行自我保护。⑷要立即控制井口,准确统计入井人数与留在井下人数。地面人员要立即设法组织力量及时救援,准备好所需要的设备、材料、工具、人力等,按救护规程规定要求派救护队员进行抢险和救护,救护队员要熟知抢救路线和撤退路线。⑸所有接到救灾指挥部所发指令的单位和个人,必须立即按所发指令的要求迅速组织开展工作,并把工作的完成情况及时向发出指令者汇报。若无法完成时,要汇报清楚不能完成的原因及所需要的办法与措施。5.2.3井下发生火灾时,采取的措施⑴迅速查明火灾区和受威胁区域的情况,并组织撤出火灾区和受威胁区域的人员,积极组织救护队员抢救遇难人员。同时探明火区地点、范围和发生原因,并采取措施,防止火灾、有毒气体向有人员的巷道蔓延。⑵立即切断火区电源。⑶根据已探明的火区地点和范围,确定井下通风办法。其中:①火灾发生在进风井口、井筒内时,在进风侧人员已全部撤出的情况下,可采取反风或使风流短路的措施;②在掘进巷道发生火灾时,不得随意改变原有的通风状态,需进入盲巷侦查或直接灭火时,必须有安全可靠的措施,防止事故扩大;③在其它地点发生火灾时,应保持以前的风流方向,控制火区通风量;5.2.4无论是正常通风或增减风量、反风、风流短路等,都必须做到:⑴不使瓦斯积聚、煤尘飞扬而造成爆炸;⑵不致危及井下人员的安全;⑶不使超限瓦斯通过火源或不使火势蔓延到瓦斯集聚的地点;⑷有利于防止火灾扩大、抑制火势、接近火源;⑸火灾初期,火灾范围不大时,应立即组织人力物力控制火势,直接灭火。直接灭火无效时,应采用隔绝灭火法封闭火区,并规定封闭位置和施工顺序,采取措施防止瓦斯爆炸。5.2.5矿井发生瓦斯突出及瓦斯、煤尘爆炸时,采取的措施⑴迅速组织受威胁区域的人员按避灾路线进行撤退,抢救遇难人员,组织救护队员探明事故地点、范围和气体成分,突出地点、突出严重程度、影响范围,发现火源立即扑灭并切断灾区和受影响区的电源,但应在远距离断电,防止产生电火花引起爆炸。⑵在确认无二次爆炸的可能后,迅速修复被破坏的巷道和通风设施,恢复正常通风,排除烟雾,清理巷道。5.2.6发生水灾时采取的措施⑴立即组织灾区人员和受水灾威胁区域的人员,按避灾路线撤到安全地点。⑵立即组织救护队员和其它人力、物力抢救被困人员。⑶抢救人员时应查清水量、被困人数及被困位置,注意防止再次透水。防止人员被困地点瓦斯聚集,强行疏导或强行排除被困人员所在地点的积水淤泥。⑷在有瓦斯从水淹区域涌出危险时,应采取排除瓦斯的措施。5.2.7发生顶板事故时采取的措施⑴探明事故地点被埋与被堵截人员的数量和位置,立即研究具体的抢救方案与措施,组织进行抢救。⑵积极恢复冒顶区正常通风,无法通风时,要利用水管、压风管等为被埋压与被堵截的人员输送新鲜空气。⑶处理时要坚持由外向里的原则,加强支护,防止二次冒顶,并设专人观察顶板情况,发现异常,暂停抢救,撤出抢救人员,待压力稳定后再接着处理,必要时,可另开巷道或开帮处理。⑷在有大块石头威胁人员或阻碍救援时,可用千斤顶等工具轻轻移开,但要防止再次冒顶。5.2.8发生瓦斯动力现象或煤与瓦斯突出时采取的措施⑴迅速撤出灾区人员和抢救遇难人员。⑵立即切断通向灾区的电源。⑶采取有效措施排出高浓度的瓦斯,将高浓度瓦斯直接引入回风巷道中排出矿井。⑷排出高浓度瓦斯时,排放风井口附近必须严格清除烟火和切断电源,严禁人员通行。⑸迅速恢复正常通风,并按实际情况,准备好所需的设备、材料。⑹入井人员应配戴自救器,并掌握正确使用方法。⑺掘进工作面及回采工作面的机风巷严格按规定安装压风自救装置,并指派专人进行维护,确保正常使用。(8)发生运输事故、机械事故、高空作业事故、高压设备事故,现场人员要立即组织对受伤人员进行抢救,并防止再次对人员造成伤害。(9)发生触电事故,要立即切断电源并对受伤人员进行抢救。(10)发生气体中毒和窒息事故,人员要撤出危险区域,并立即通知救护队员佩带呼吸器进行救护。(11)发生爆破物品事故、硫酸、乙炔、油脂等易燃、易爆、腐蚀、有毒化学物品事故:要立即将人员撤至安全地点,并设警戒区,由专业人员进行救护。(12)发生地面交通事故,要立即组织对受伤人员进行抢救,并通知交通管理部门进行现场调查处理。(13)发生地质灾害事故,要按照地质灾害救援预案规定,配合地方政府部组织进行营救,同时防止再次滑坡造成危害。(14)发生环境污染事故,要将受威胁区域人员撤至安全地点,并按照环境污染应急预案要求,通知当地环保部门组织救援。(15)发生食品中毒事故:要立即组织对中毒人员送往医院抢救。5.2.9发生地震事故时采取的措施⑴无论任何人接到或得到准确的地震即将发生或已发生的通知或信息后,必须立即向调度室汇报。⑵调度室接到汇报后,立即按照信息的报告与处置程序通知(汇报)。⑶总指挥、副总指挥、应急组织领导机构成员及各部门等接到通知后,立即各施其职,作好人员疏散工作,将井下所有人员全部撤到地面安全地点、将地面建筑物内的所有人员全部撤到安全地点,同时,作好救援准备工作。⑷所有人员接到疏散通知后,必须立即撤离井下及地面建筑物,找一远离建筑物、高大设施、陡坡、高山的较平坦地点进行待命。⑸所有人员必须听从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的指挥,有序地参加救援活动,严禁慌乱及擅自行动。⑹井下人员全部撤离后,立即安排人员在各个井口站岗警戒,严禁人员入井,同时,停掉所有井下动力电源。5.2.10井下避灾规定⑴按工作面作业规程及措施规定路线撤人。⑵避灾原则:①水灾:本着“水向低处流,人往高处走”的原则,尽快脱离灾区,但必须注意不要进入老空和盲巷。②火灾、瓦斯、煤尘爆炸等:本着“顶风走”的原则,即迎着新鲜风流方向撤出。5.2.11若事故有扩大可能,则在实施救援的过程中,要提高事故相应级别。5.2.12救援人员的安全防护在抢险救灾过程中,专业或辅助救援人员,根据矿山事故的类别、性质,要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严格控制进入灾区人员的数量。所有应急救援工作人员必须佩戴安全防护装备,才能进入事故救援区域实施应急救援工作。所有应急救援工作地点都要安排专人检测气体成分、风向和温度等,保证工作地点的安全,防止事故扩大。5.3应急结束事故现场得以控制,环境符合有关标准,导致次生、衍生事故隐患消除后,经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确认和批准,现场应急处置工作结束,应急救援队伍撤离现场。矿山事故灾难善后处置工作完成后,必须将事故应急救援情况总结向六枝工矿(集团)公司、上级安全监察部门报告,经批准后,由事故现场应急指挥部宣布应急工作结束。第六章、信息发布事故信息由事故现场指挥部向六枝工矿(集团)公司、上级安全监察部门报告及向新闻媒体实事求是通报。第七章、后期处置7.1善后处置应救援指部负责组织善后处置工作,包括遇难人员亲属的安置、补偿,征用物资补偿,救援费用的支付,灾后重建,污染物收集、清理与处理等事项。尽快恢复正常秩序,消除事故后果和影响,安抚受害和受影响人员,确保社会稳定。应急救援工作结束后,参加救援的部门和单位应认真核对参加应急救援人数,清点救援装备、器材;核算救灾发生的费用,整理应急救援记录、图纸,写出救灾报告。应认真分析事故原因,吸取事故教训,加强安全管理,加大安全投入,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在恢复生产过程中制定安全措施,防止事故发生。7.2保险事故灾难发生后,要及时通知保险机构派员开展相关的保险受理和赔付工作。7.3工作总结与评估应急响应结束后,应认真分析事故原因,制定防范措施,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防止类似事故发生。收集、整理应急救援工作记录、方案、文件等资料,组织人员对应急救援过程和应急救援保障等工作进行总结和评估,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第八章、保障措施8.1通信与信息保障通信工作采取电话、广播、人工传话等方式进行。井下主要采用矿井程控交换电话;地面通信采用移动电话、固定座机、程控交换电话、广播、人工传话等方式。对矿井程控电话、固定电话、广播等通信设备,必须作好维护管理工作,确保通信24小时畅通。对涉及灾害应急救援预案的所有单位及人员,手机必须24小时处于开机状态,确保随叫随到。信息传递可采取电话、书面资料、摄像等方式进行。附:灾害应急救援联系电话号码表8.2应急队伍保障8.2.1专业应急队伍驻矿救护队:24小时驻矿待命。六枝救护大队:根据应急救援需要随时向六枝工矿(集团)公司申请支援。8.2.2兼职应急队伍:所有外委施工单位等与生产辅助单位,根据应急需要随时调遣,但必须在应急救援指挥部的统一安排下进行。8.2.3其它社会力量:根据救援需要向上级部门及政府申请支援。8.3应急物资装备保障应急物资和装备:根据需要可以随时向六枝工矿(集团)物资供应公司、六枝救护大队及其它煤矿单位调用。8.4经费保障经费来源:从本单位财务中列支。使用范围:用于矿井灾害事故应急救援所发生的有关费用。数量:根据需要随时调用,以能满足应急救援需要为准。管理:根据部门职责提出使用申请,由财务建帐管理。8.5其它保障交通保障:驻矿救护队配置救护车1辆,作为应急救援专用车,其它车辆可以根据需要随时调用。治安保障:由公司综合办公室负责,必要时可申请当地公安部门支援。医疗保障:本着就近安排原则,可以向郎岱镇人民医院、六枝特区人民医院、水矿集团医院、六盘水市第二人民医院,根据治疗需要随时请求支援。后勤保障:由公司后勤部负责。第九章、培训与演练9.1应急救援培训公司所有员工及外委单位员工,都必须对本预案及相关救灾知识进行学习培训。9.2应急救援演练公司每年要组织至少一次井下应急救灾演习,演习结束后要对演习情况进行评估总结,写出总结报告,根据演习情况对本预案进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