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的分子基础高三复习_第1页
遗传的分子基础高三复习_第2页
遗传的分子基础高三复习_第3页
遗传的分子基础高三复习_第4页
遗传的分子基础高三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遗传的分子基础复习学习要求:第一节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基本要求1.通过“活动:资料分析——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概述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体会实验方法与技术的多样性。2.概述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感悟实验的严密性和逻辑的严谨性。3.简述烟草花叶病毒的感染和重建实验,认同模型是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4.阅读经典实验研究的资料,感悟科学家实验设计的优美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感受科学家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执着与奉献精神,增强热爱生命科学、学习生命科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发展要求学习要求:第一节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说明“小资料:DNA是遗传物质的间接证据”和“课外读:核酸的发现和研究”只作为背景材料供学生阅读,不要求学生记忆或掌握具体的内容。

思一思: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方法和设计思路是什么?答案:①实验方法: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或同位素示踪法)。②实验思路:用不同的放射性同位素分别标记DNA和蛋白质,直接地、单独地去观察它们的作用。想一想:如何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用搅拌器搅拌的目的是什么?答案:①先标记细菌,用35S、32P的培养基分别培养未标记的细菌,得到含35S、32P的细菌。②再标记噬菌体:用含35S、32P的细菌分别和未标记的噬菌体混合培养,分别得到含35S、32P的噬菌体,这样标记完成。③本实验中的搅拌器的搅拌是为了使细菌外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便于后面的离心和检测。【拓展提升】(1)培养含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噬菌体不能用培养基直接培养,因为病毒专营寄生生活,故应先培养细菌,再用细菌培养噬菌体。(2)因放射性检测时只能检测到部位,不能确定是何种元素的放射性,故35S(标记蛋白质)和32P(标记DNA)不能同时标记在同一噬菌体上,应将二者分别标记,即把实验分成两组。(3)因为P几乎都存在于DNA中,仅蛋白质分子中含有硫,所以用32P标记DNA,用35S标记蛋白质;因为DNA和蛋白质中都含有C、H、O、N元素,所以此实验不能标记C、H、O、N元素。(4)噬菌体增殖场所是大肠杆菌细胞内,除噬菌体的DNA做模板起指导作用外,其余的原料——脱氧核苷酸和氨基酸、合成蛋白质的场所核糖体、ATP和相关酶全由大肠杆菌提供。思考: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为什么两组实验的上清液和沉淀物中都有放射性?若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上清液含少量的放射性,原因有二:一是如果保温时间过短,有一部分噬菌体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细胞内,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使上清液出现放射性;二是从噬菌体和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到用离心机分离,这一段保温时间如果过长,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增殖后释放子代,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也会使上清液的放射性升高。若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中,沉淀物中有少量的放射性,则可能由于搅拌不充分,有少量35S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吸附在细菌表面,随细菌离心到沉淀物中,使沉淀物中出现较低的放射性。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结论分析(1)本实验能说明DNA是遗传物质,但不能说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2)间接证明的问题①DNA能够自我复制,使前后代保持一定的连续性,维持遗传性状的稳定性;②DNA能控制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从而能够控制新陈代谢的过程和性状。但本实验不能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3)本实验不能证明DNA分子产生可遗传的变异例、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和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均不能证明的是A、DNA可以产生可遗传的变异B、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C、DNA可以控制生物的性状D、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思考:为何S型细菌会致病,而R型细菌不能致病?由于S型细菌有荚膜,进入机体后,受荚膜的保护,能抵抗吞噬细胞的吞噬和消化,从而能迅速增殖、扩散,引起机体发生疾病;而R型细菌无荚膜,则能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所以不能使机体患病。思考:R型肺炎双球菌如何转化为S型肺炎双球菌?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其蛋白质变性失活。DNA在加热过程中,双螺旋解开,氢键断裂,但缓慢冷却时,其结构可恢复。并且在后继的培养中被一些R型细菌所摄取,进入R型细菌的细胞中,整合进入R型细菌的基因组中,使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可见,转化后形成的S型细菌内含有两种DNA(R型和S型)。体内转化实验体外转化实验实验者

格里菲思

埃弗里及其同事

培养细菌

用小鼠(体内)

用培养基(体外)

实验结论S型细菌体内有“转化因子”

S型细菌的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等其它物质不是遗传物质

联系

(1)所用材料相同,都是R型和S型肺炎双球(2)两实验都遵循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肺炎双球菌体内体外转化实验的比较思考:如何区分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的实验组和对照组

在体内转化实验中,①②③之间形成相互对照,每一组既是实验组,又是其他组别的对照组。在体外转化实验中,该实验所研究的实验因素为DNA,故用DNA处理的①组为实验组,而蛋白质或多糖虽然是实验所实施的处理因素,但与实验因素(DNA)无关,故①②③组之间形成条件对照,其中①组为实验组,②③组为对照组;而①组和④组之间形成空白对照,其中①组为实验组,④为对照组。例、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中,设置了以下几组:

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该实验设计的关键是将细菌的各组分分离开来分别进行实验B.①②③组之间形成条件对照,其中①②组为对照组,③组为实验组C.③和④组之间形成空白对照,其中③组为实验组,④为对照组D.实验成功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但不能证明蛋白质和多糖不是D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与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比较相同点①均使DNA和蛋白质分开,单独处理,观察它们各自的作用,但两类实验中DNA与蛋白质分开的方式不同②都遵循了对照原则③都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但不能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不同点方法不同艾弗里实验直接分离:分离S型活细菌的DNA、多糖、蛋白质等,分别与R型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同位素标记法:分别标记DNA和蛋白质的特征元素(32P和35S)思考:在生物的遗传物质探究实验中,为什么一般都选用病毒或细菌作为实验材料?提醒:学习要求:第二节DNA的分子结构和特点基本要求1.简述核酸的分子组成。2.概述DNA分子结构及其特点,认识到多学科合作研究的重要性。3.在进行“活动: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时,运用建构模型的科学方法,感悟DNA双螺旋结构对称、简洁、和谐的科学美。

发展要求说明1.“课外读:DNA与RNA的化学成分比较”作课堂资料分析。2.“课外读: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发现”只作为背景材料供学生阅读,不要求学生记忆或掌握具体的内容。学习要求:第三节遗传信息的传递基本要求1.概述DNA分子的复制。2.通过“活动:探究DNA的复制过程”,感悟科学实验中蕴含的理性精神与求真意识、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逐步领悟科学的本质特征。发展要求说明1.“活动:探究DNA的复制过程”只作课堂资料分析。2.“小资料:DNA半保留复制的观察”不作要求。区分核酸、脱氧核糖核酸、核糖核酸、核苷酸、脱氧核苷酸、核糖核苷酸、核苷、脱氧核苷、核糖核苷等名称学习要求:第四节遗传信息的表达——RNA和蛋白质的合成基本要求1.列举DNA的功能。2.比较DNA与RNA的异同。3.概述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的过程。4.说明遗传密码和中心法则,养成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辩证观点。5.概述基因的概念。

发展要求比较复制、转录、翻译。

说明20种氨基酸的密码子不要求记忆

[判断正误]1.DNA以自身为模板,通过半保留复制,保持遗传信息的稳定性。2.根据DNA所储存的遗传信息决定蛋白质的结构。3.DNA具有携带遗传信息和表达遗传信息的双重功能。4.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代表遗传信息。5.密码子位于mRNA上,是由三个相邻碱基组成的6.密码子与氨基酸是一一对应关系。

7.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有64种。

8.每种氨基酸都对应两个以上的遗传密码

9.终止密码不编码氨基酸,是翻译终止的信号。(√)(√)(√)(√)(√)

(×)

(×)

(×)(√)11.基因是遗传的一个基本功能单位,可控制生物的性状。12.染色体是基因的唯一载体。13.基因是一段有遗传信息单位的有功能的核酸分子片段。14.噬菌体中基因则是一段有功能的RNA。(√)

(×)(√)

(×)知识梳理遗传信息的表达——RNA和蛋白质的合成一、DNA的功能二、遗传信息的表达三、遗传密码四、中心法则五、基因与性状的关系思考:DNA与RNA有哪些异同点?转录的过程怎样?需要什么条件?转录的单位是什么?RNA有哪些种类?各自有什么功能?tRNA只有三个碱其吗?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转录过程有不同之处?转录思考:翻译的过程怎样?需要什么条件?为什么少量的mRNA就能翻译出许多蛋白质?核糖体内的mRNA有几个tRNA的结合位点?基因(DNA)、mRNA和多肽中的氨基酸之间的数量有着怎样的对应关系?过程模板原料碱基互补产物DNA复制DNA→DNADNA的两条链A、T、C、G四种脱氧核苷酸A—T、T—A

C—G

、G—C

DNADNA转录DNA→RNADNA的一条链A、U、C、G四种核糖核苷酸A—U、T—AC—G

、G—CRN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