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1中国植物景观审美与实践_第1页
(1.1)-01中国植物景观审美与实践_第2页
(1.1)-01中国植物景观审美与实践_第3页
(1.1)-01中国植物景观审美与实践_第4页
(1.1)-01中国植物景观审美与实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植物景观审美与实践中国植物景观审美与实践1.中国古代自然美学思想自然审美观念天人合一2.古典园林中的山水田园景观隐逸生活的崇尚,对自然山水审美意识的觉醒山林景观田园景观3.园林植物景观审美意境的生成一、比德状兴二、愿望象征三、是利用诗文典故四、是再现著名风景五、运用声音、色彩、光影、姿态、气味、四季4.中国古代园林著作中的有关园林种植设计第一节中国古代自然美学思想一、自然审美观念的萌芽泰山秦始皇封禅泰山“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如竹苞矣,如松茂矣。”——《小雅ꞏ斯干》“园有桃,其实之殽。心之忧矣,我歌且谣。不知我者,谓我“士”也骄。……园有棘,其实之食……”——《诗经ꞏ魏风ꞏ园有桃》“刻意尚行,离世异俗,……此山谷之士、非世之人……就薮泽,处闲旷,钓鱼闲处,无为而已矣。此江海之士,避世之人,闲暇者之所好也”——《庄子》外篇《刻意》二、中国古代生态美学观天人合一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先秦、西汉初年和宋明时期。“天人合一”是中国文化史上长期占主导地位的思想,引自文献:张世英.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J].求是,2007(07):34-37+62.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先秦的“天人合一”思想“天人合一”的思想可以溯源于商代的占卜。“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殷人把有意志的神(“帝”或“天帝”)看成是天地万物的主宰,万事求卜,凡遇征战、田猎、疾病、行止等等,都要求卜于神,以测吉凶祸福。殷人与神之间基本上采取了一种无所作为、盲目屈从于神的形式。西周时期的天命观明显地赋予神(即周人的“天”)以“敬德保民”的道德属性:“天”之好恶与人之好恶一致,“天命”与“人事”息息相通。周公提出的“以德配天”,是指君主的权力是“天”授予的,是“天命”但不是固定不变的,只有有德者才可承受天命,失德就会失去天命。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从开始起,就与道德的问题紧密联系在一起。春秋时期,出现了一种人为“神之主”

的观点。周内史叔兴说过:“吉凶由人。”这意味着,先前的具有人格神意义的“天”遭到了质疑。到后来,郑国子产更进一步说:

“天道远,人道迩[ěr,近],非所及也,何以知之?”这显然是一种贬天命、重人生的思想,但讲得极其朴素简单。这就说明,大体上从春秋时期起,天人关系的重心已不是讲人与有意志的人格神之间的关系,“天”已经开始从超验的神的地位下降到了现实世界。这种由“远”及“迩”的转化,在中国传统的本土文化中表现为儒家和道家两种不同的“天人合一”观。儒家所讲的“天”一直保存了西周时期“天”的道德含义,“天”具有道德属性。儒家的“天人合一”大体上就是讲的人与义理之天、道德之天的合一。道家所讲的“天”则是指自然,不具有道德含义。道家的“天人合一”就是讲人与自然之天的合一。孔子所讲的道德的核心是“仁”,他在讲“仁”的根源时,却很少把“仁”的根源归之于人格神意义的“天”。相反,他所强调的是,孝悌之类的自然感情是“为仁之本”。孔子建构了完整的“德道”思想体系:在个体层面主张“仁、礼”之德性与德行。礼治孔子的“天人合一”思想已由“远”及“迩”

。孟子:人心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四者,人皆有之,称为“四端”,人心有四端,所以人性本善。人之善性既“天之所与我者”,是天给的,又是“我固有之”者,是我本身固有的,所以天与人合一。这样孟子就明确地奠定了儒家“天人合一”思想的核心。如果说孔子强调“爱有差等”,那么,孟子则主张人性中皆有仁义、人皆可以为圣人。孟子从道德层面上肯定人格上的平等,这是儒家伦理道德思想中的进步因素。“天人合一”思想在老子这里表现为与“道”为一,与道为一则“无为”,“无为”即听任万物之自然。人能顺乎“道”,顺乎自然之常就是“无为”,而“无为”就能做到“无不为”。老子庄子在老子道论的基础上,更多地讲人的精神境界。“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精神境界,就是他所明确界定的一种“天人合一”境界。这里的“天”就是指自然,人与天地万物之自然合为一体,人与我、人与物的分别,都已经不存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深厚的审美意蕴主要源于庄子的“天人合一”思想。知鱼之乐庄子与惠子在濠水桥上游玩。庄子说:“白鱼从容游动,这鱼真快乐啊!。”惠子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庄子道:“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惠子道:“我不是你,所以不了解你;你也不是鱼,本来也不了解鱼。”庄子又道:“请你从最初的话题说起。你说:‘你哪里知道鱼儿的快乐?’你这么问,说明你已经承认我知道鱼的快乐,所以才会问我怎么知道的。我是在濠水岸边,知道鱼是快乐的。”“濠濮间想”在《世说新语·言语》中有这样的记载:“简文帝入华林园,顾谓左右曰:会心处不必在远,翳然林木,便自有濠、濮间想也,觉鸟兽禽鱼自来亲人。”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使劳累)矣!”庄子持杆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sì,谓以巾包裹,藏入箱箧)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这里,庄子通过巧妙的问答,表达自己的人生旨趣,不在庙堂,而在山林。曳尾于涂,方有无上快乐。明代,王阳明,心学(新儒家)中国哲学史上“天人合一”说之集大成者。他认为人与天地万物一气流通,“原是一体”,天地万物的“发窍之最精处”即是“人心一点灵明”人心即是天地万物之心,是人心使天地万物“发窍”而具有意义,离开了人心,天地万物虽然存在,却没有开窍,没有意义。王阳明的“天人合一”思想使人与天地万物之间达到更加融合无间的地步。在他看来,这“天地万物与人原是一体”之“一体”,是靠“心之仁”联系起来的有机整体,这就是王阳明所说的“一体之仁”。没有这“一体之仁”,人与天地万物之间彼此就会麻木不仁、痛痒无关。正是有了这“一体之仁”,才使“大人者”能“视天下犹一家,中国犹一人焉”。此“一体之仁也,虽小人之心,亦必有之”,故一般的人也能“见孺子之入井,而必有怵惕恻隐之心”,甚至见自然之物,亦“必有不忍之心”、“悯恤之心”、“顾惜之心”。三、自然审美观念的形成“山水以形媚道,而仁者乐”——宗炳《画山水序》“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论语》“贤者避世,其次避地”——《论语》踯躅欲安之,幽人在浚谷。朝采南涧藻,夕息西山足。轻条象云构,密叶成翠幄。激楚伫兰林,回芳薄秀木。——魏晋·陆机《招隐诗》京华游侠窟,山林隐遁栖。

朱门何足荣?未若托蓬莱。

临源挹清波,陵冈掇丹荑。

灵溪可潜盘,安事登云梯。——东晋·郭璞《游仙诗·京华游侠窟》简文入华林园,顾谓左右曰:会心处不必在远,翳然林水,便自有濠、濮间想也,觉鸟兽禽鱼,自来亲人。”——《世说新语》第二节古典园林中的山水田园景观一、山林景观“顾长康从会稽还,人问山川之美,顾云:‘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兴霞蔚。’”——《世说新语》“余少慕老庄之道,仰其风流久矣。却感于陵贤妻之言,怅然悟之。乃经始东山,建五亩之宅。带长阜,倚茂林,孰与坐华幕、击钟鼓者,同年而语其乐哉”——东晋·孙绰《遂初赋》“选自然之神丽,尽高楼之意得。”——南朝·宋·谢灵运《山居赋》“余别业在辋川山谷,其游止有孟城坳、华子冈、文杏馆、斤竹岭、鹿柴、木兰柴、茱萸沜、宫槐陌、……”——王维《辋川集序》“伦造景阳山,有若自然。其中重岩复岭,嵚崟相属;深蹊洞壑,逦递连接。高林巨树,足使日月蔽亏;悬葛垂萝,能令风烟出入。崎岖石路,似壅而通;峥嵘涧道,盘纡复直。是以山情野兴之士,游以忘归”——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地方十七亩,居室三之一,水五之一,竹九之一,而岛树桥道间之…”——白居易

《池上篇序》《池上篇》

——白居易十亩之宅,五亩之园。有水一池,有竹千竿。勿谓土狭,勿谓地偏。足以容膝,足以息肩。有堂有庭,有桥有船。有书有酒,有歌有弦。有叟在中,白须飘然。识分知足,外无求焉。如鸟择木,姑务巢安。如龟居坎,不知海宽。灵鹤怪石,紫菱白莲。皆吾所好,尽在吾前。时饮一杯,或吟一篇。妻孥熙熙,鸡犬闲闲。优哉游哉,吾将终老乎其间。“草堂西南有土而高者,谓之‘西丘’。其木则松桧、栝柏、黄杨、冬青、椅桐、柽柳之类,柯叶相蟠,与风飘扬,高或参云,大或合抱,或直如绳,或曲如钩,或蔓如附,或偃如傲,或参如鼎足,或并如钗股,或圆如盖,或深如幄,或如蜕虬卧,或如惊蛇走,名不可以尽记,状不可以殚书也。虽雪霜之所摧压,颷霆之所击撼,槎牙摧折,而气象不衰。其花卉则春蘩秋孤,冬晔夏蒨,珍藤幽蘤,高下相映,兰菊猗猗,兼葭苍苍,碧藓覆岸,慈筠列砌,药录所收,雅记所名,得之不为不多。桑柘可蚕,麻纻可缉,时果分蹊,嘉蔬满畦,摽梅沉李,剥瓜断壶,以娱宾友,以约亲属,此其所有也。”——宋·朱长文《乐圃记》杜甫草堂慈筠列砌沧浪亭“觞而浩歌,踞而仰啸,野老不至,鱼鸟共乐。”——苏舜钦《沧浪亭记》“游陈氏安澜园,地占百亩,重楼复阁,夹道回廊。池甚广,桥作六曲形;石满藤萝,凿痕全掩。古木千章,皆有参天之势;鸟啼花落,如入深山。此人工而归于天然者。余所历平地之假石园亭,此为第一。”——清沈复《浮生六记》拙政园中部湖山“叠石成山,小峰嵌窦,黄山松数株,扶疏掩映,幽兰被壑,芳杜匝阶,杜鹃两树,花开弥月,又有蜡梅、木瓜、樱桃、荼蘼周布左右”——清高士奇《江村草堂记》“中庭亦须稍广,可种花木,列盆景……庭际沃以饭渖,雨渍苔生,绿褥可爱。绕砌可种翠芸草令遍,茂则春葱欲浮。前垣宜矮,有取薜荔根瘗墙下,洒鱼腥水于墙上以引蔓者,虽有幽致然不如粉壁为佳”。——明文震亨《长物志・山斋》“……大中见小者,散漫处植易长之竹,编易茂之梅以屏之。小中见大者,窄院之墙宜凹凸其形,饰以绿色,引以藤蔓,嵌大石,凿字作碑记形,推窗如临石壁,便觉峻峭无穷”。——明沈复《浮生六记》网师园殿春簃庭院网师园梯云室前院曲折一角庭院角隅围墙隐约于萝间艺圃草香居水院“……挂长缨于朱阙,反素褐于丘园。靡闲风于林下,镜洋流之清澜。仰浊酒以箕踞,闲丝竹而晤言。”——东晋湛方生《七欢》二、田园景观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将仲子兮,无逾我墙,无折我树桑。……将仲子兮,无逾我园,无折我树檀。……

——《诗经·郑风・将仲子》(一)经济实用的田园

“古人为园以树果,为圃以种菜。诗三百篇言园者日,有桃有棘,有树檀,非以侈游观之美也……”——清钱大昕

《网师园记》“于是乎卢橘夏熟,黄甘橙楱,枇杷橪柿,亭柰厚朴,梬枣杨梅,樱桃蒲陶,隐夫薁棣,答沓离支,罗乎后宫,列乎北园。……”——西汉司马相如《上林赋》积雨辋川庄作——王维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二)田园景观的美学内涵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多稼如云坡有桃,沼有莲。月地花天,虹梁云栋。杏花春馆山亭逦迤,矮屋疏篱,东西参错。环植文杏,春深花发,烂然如霞。(三)田园景观的设置“古之乐田园者,居于畎亩之中;今耽丘壑者,选村庄之胜,团团篱落,处处桑麻;凿水为濠,挑堤种柳;门楼知稼,廊庑连芸。约十亩之基,须开池者三,曲折有情,疏源正可;余七分之地,为垒土者四,高卑无论,栽竹相宜。堂虚绿野犹开,花隐重门若掩。掇石莫知山假,到桥若谓津通。桃李成蹊,楼台入画。”——明计成

《园治・相地・村庄地》今拙政园东部田园景观第三节

园林植物景观审美意境的生成拙政园雪香云蔚亭拙政园-与谁同坐轩扬州个园

苏州网师园“万卷堂”大厅,厅南小院东西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