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糖尿病患者教育大课堂6月篇口服降糖药_第1页
月糖尿病患者教育大课堂6月篇口服降糖药_第2页
月糖尿病患者教育大课堂6月篇口服降糖药_第3页
月糖尿病患者教育大课堂6月篇口服降糖药_第4页
月糖尿病患者教育大课堂6月篇口服降糖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端午粽飘香,初夏护理有妙方12型糖尿病的核心缺陷2降糖药物分类3药物的作用机制、特点及安全性4用药原则介绍5联合用药的优势本文档共42页;当前第1页;编辑于星期一\16点11分胰岛素分泌不足、胰岛素作用缺陷或二者同时存在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共同作用血糖升高为特征各种器官并发症慢性全身性代谢疾病IDFDiabetesAltas,4thedition.InternationalDiabetesFederation,2009本文档共42页;当前第2页;编辑于星期一\16点11分促胰岛素分泌剂(磺脲类、格列奈类、DPP-4抑制剂)非促胰岛素分泌剂(双胍类、噻唑烷二酮类、α-糖苷酶抑制剂)口服降糖药:第1代:动物胰岛素(补充外源性胰岛素-控制血糖)第2代:人胰岛素(改善了免疫原性-减少过敏反应)第3代:胰岛素类似物(更好的模拟生理-更安全、更方便)胰岛素:GLP-1受体激动剂,如人GLP-1类似物GLP-1受体激动剂: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本文档共42页;当前第3页;编辑于星期一\16点11分药物不同,作用机制各异本文档共42页;当前第4页;编辑于星期一\16点11分双胍类本文档共42页;当前第5页;编辑于星期一\16点11分双胍类减少肝脏葡萄糖的输出改善外周胰岛素抵抗作用机理:糖化血红蛋白下降1~2%,可使体重下降可减少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和死亡率是2型糖尿病患者控制高血糖的一线用药,联合用药中的基础用药降糖特点:盐酸二甲双胍代表药: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本文档共42页;当前第6页;编辑于星期一\16点11分二甲双胍单独使用不会导致低血糖与胰岛素或促胰岛素分泌剂联合使用时可增加低血糖发生的危险性主要副作用为胃肠道反应罕见的严重副作用为诱发乳酸酸中毒禁用于肝肾功能不全、严重感染、缺氧或接受大手术的患者安全性: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本文档共42页;当前第7页;编辑于星期一\16点11分磺脲类本文档共42页;当前第8页;编辑于星期一\16点11分磺脲类属于促胰岛素分泌剂,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作用机理:糖化血红蛋白下降1~2%是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高血糖的主要用药降糖特点:格列本脲、格列美脲、格列齐特、格列吡嗪和格列喹酮代表药: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本文档共42页;当前第9页;编辑于星期一\16点11分磺脲类2型糖尿病患者,特别是针对老年患者和肝、肾功能不全者,使用不当可能导致低血糖发生可导致体重增加安全性:特别提醒:各种磺脲类药物在体内作用强度和时间不同,请遵医嘱,不要自行选药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本文档共42页;当前第10页;编辑于星期一\16点11分噻唑烷二酮类本文档共42页;当前第11页;编辑于星期一\16点11分噻唑烷二酮类通过增加靶细胞对胰岛素作用的敏感性而降低血糖作用机理:糖化血红蛋白下降1~1.5%降糖特点:马来酸罗格列酮和盐酸吡格列酮代表药: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本文档共42页;当前第12页;编辑于星期一\16点11分噻唑烷二酮类单独使用时不会导致低血糖,但与胰岛素或促胰岛素分泌剂联合使用时可能增加发生低血糖的风险常见副作用是体重增加及水肿可能增加骨折和心衰发生的风险因罗格列酮的安全性问题尚存在争议,在我国受到了较严格的限制安全性: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本文档共42页;当前第13页;编辑于星期一\16点11分格列奈类本文档共42页;当前第14页;编辑于星期一\16点11分格列奈类通过刺激胰岛素的早期分泌而降低餐后血糖作用机理:糖化血红蛋白下降0.3~1.5%吸收快、起效快、作用时间短餐前即刻服用,可单独使用或与其它降糖药物联合应用(磺脲类除外)降糖特点:瑞格列奈,那格列奈和米格列奈代表药: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本文档共42页;当前第15页;编辑于星期一\16点11分格列奈类常见副作用是低血糖和体重增加,但低血糖的发生频率和程度较磺脲类药物轻安全性:格列奈类是我国指南推荐的2型糖尿病的一线用药,其中瑞格列奈与二甲双胍合用具有协同作用。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本文档共42页;当前第16页;编辑于星期一\16点11分瑞格列奈安全性、耐受性良好低血糖不良反应罕见(药品书明书:低血糖发生率0.01-0.1%)肾脏安全性良好(FDA/EMEA/SFDA批准无任何肾脏禁忌症)不增加体重(低血糖相关进食↓+不形成高胰岛素血症)胃肠道不良反应罕见(FDA药品数据库:其发生率与安慰剂相当)本文档共42页;当前第17页;编辑于星期一\16点11分α-糖苷酶抑制剂本文档共42页;当前第18页;编辑于星期一\16点11分α-糖苷酶抑制剂通过抑制碳水化合物在小肠上部的吸收而降低餐后血糖作用机理:降糖特点: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和米格列醇糖化血红蛋白下降0.5~0.8%,适用于以碳水化合物为主要食物成分和餐后血糖升高的患者不会增加体重,且有使体重下降的趋势可与磺脲类、双胍类、噻唑烷二酮类或胰岛素合用代表药: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本文档共42页;当前第19页;编辑于星期一\16点11分α-糖苷酶抑制剂常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服药时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是减少不良反应的有效方法单独服用本类药物通常不会发生低血糖合用α-糖苷酶抑制剂如果出现低血糖,治疗时需使用葡萄糖或蜂蜜,而食用蔗糖或淀粉类食物纠正低血糖的效果差安全性:和第一口饭一同嚼碎后服用效果最佳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本文档共42页;当前第20页;编辑于星期一\16点11分DPP-4抑制剂本文档共42页;当前第21页;编辑于星期一\16点11分DPP-4抑制剂通过抑制DPP-4而减少GLP-1在体内的失活,增加GLP-1在体内的水平。GLP-1以葡萄糖浓度依赖的方式增强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作用机理:降糖特点:西格列汀、沙格列汀和维格列汀糖化血红蛋白下降1.0%不增加体重代表药: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本文档共42页;当前第22页;编辑于星期一\16点11分DPP-4抑制剂单独使用不增加低血糖发生的风险在有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中使用时应注意遵医嘱减少药物的剂量安全性: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本文档共42页;当前第23页;编辑于星期一\16点11分GLP-1受体激动剂本文档共42页;当前第24页;编辑于星期一\16点11分GLP-1受体激动剂通过激动GLP-1受体而发挥降低血糖的作用以葡萄糖浓度依赖的方式增强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并能延缓胃排空,通过中枢性的抑制食欲而减少进食量。作用机理:利拉鲁肽和艾塞那肽代表药: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本文档共42页;当前第25页;编辑于星期一\16点11分GLP-1受体激动剂单独使用不明显增加低血糖发生的风险常见胃肠道不良反应如恶心,多为轻到中度,主要见于初始治疗时,随治疗时间延长逐渐减轻有胰腺炎病史的患者禁用安全性:降糖特点:利拉鲁肽可使糖化血红蛋白下降1~2%,艾塞那肽使糖化血红蛋白下降0.8%可单独使用或与其他口服降糖药联合使用有显著降低体重和收缩压的作用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本文档共42页;当前第26页;编辑于星期一\16点11分口服降糖药用药原则本文档共42页;当前第27页;编辑于星期一\16点11分中国2型糖尿病治疗方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本文档共42页;当前第28页;编辑于星期一\16点11分口服降糖药物(单用或联合应用)用药原则1β细胞功能时间(年)诊断

注意:遵医嘱,医生会根据您的情况选择适合您的治疗方案生活方式干预多次胰岛素强化治疗基础-餐时胰岛素等启动胰岛素治疗基础胰岛素或预混胰岛素随着β细胞功能的减退不断调整治疗方案本文档共42页;当前第29页;编辑于星期一\16点11分用药原则2无体重增加+糖化血红蛋白<7.0%+无低血糖(轻度或重度)平衡收益和风险本文档共42页;当前第30页;编辑于星期一\16点11分联合用药有优势本文档共42页;当前第31页;编辑于星期一\16点11分单用一种药物治疗,HbA1C控制在7%以下的患者比率:3年25-53%6年12-39%9年9-28%单一药物治疗,血糖控制率逐年下降早期联合治疗对强化血糖控制、延缓β细胞功能衰竭至关重要!单一药物不能长期理想控制血糖UKPDS49.JAMA.1999,281:2005-2012本文档共42页;当前第32页;编辑于星期一\16点11分针对中国人的特点,采用中国的治疗模式全面改善β细胞分泌功能缺陷尤其是餐时胰岛素分泌缺陷重视降低餐后血糖胰岛素促泌剂、预混胰岛素:同时改善餐时和基础胰岛素分泌不足格列奈类、预混胰岛素:良好降低餐后血糖β细胞PPG血糖异常分布以餐后血糖升高更为突出β细胞功能减退严重,早时相胰岛素分泌缺陷更为突出腹型肥胖明显低于西方人群东方人饮食结构以碳水化合物为主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的特点大血管病变风险降低微血管病变风险降低33本文档共42页;当前第33页;编辑于星期一\16点11分口服降糖药联合的优势单一药物降糖有限,联合可增强降糖能力优势互补,兼顾空腹和餐后减少单药加量副反应作用机制不同的药物联用有助于延缓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潘长玉主译.Joslin糖尿病学.第14版,*一定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联合用药,不要自行选药瑞格列奈与二甲双胍合用具有协同作用本文档共42页;当前第34页;编辑于星期一\16点11分口服药不能替代胰岛素*更多胰岛素内容,请关注7月“胰岛素”专题胰岛β细胞有一定的分泌功能协助自身分泌胰岛素,而不能起替代作用随着胰岛β细胞功能的逐渐衰竭,最终要靠补充外源性胰岛素来控制血糖前提功效原则本文档共42页;当前第35页;编辑于星期一\16点11分安全服药小贴士每天在同一时间服药一日三餐按时吃,否则容易出现低血糖根据药物种类,合理安排服药与用餐的时间切忌擅自停药出现药物副反应时,要及时告诉医生每次就诊时,带上正在服用的药物清单或药瓶本文档共42页;当前第36页;编辑于星期一\16点11分按时服药的技巧利用分格的专用药盒,把一周要吃的药提前装好做服药日记,记录服药情况,也可设置手机提醒每天上班的患者可以把药物放在衣兜里,或在家里、单位各放一份,防止遗忘。让家人提醒按时服药

本文档共42页;当前第37页;编辑于星期一\16点11分2型糖尿病的核心缺陷是什么?

2型糖尿病的核心缺陷为:胰岛素分泌不足、作用缺陷或二者同时存在降糖药的作用机制是否相同?各类药物针对不同的机制发挥不同的降糖作用用药的原则是什么?随着β细胞功能减退应不断调整治疗方案,平衡收益和风险联合用药的优势有哪些?

单一药物不能长期理想控制血糖,联合用药可优势互补,降低副作用2型糖尿病最终要靠那种药物治疗?随着β细胞功能逐渐衰竭,最终要靠补充外源性胰岛素来控制血糖本文档共42页;当前第38页;编辑于星期一\16点11分端午粽飘香,初夏护理有妙方本文档共42页;当前第39页;编辑于星期一\16点11分适合糖友吃的粽子主料:糯米和黑糯米,比例5:1,

约10克辅料:(任选其一)红豆、绿豆、豌豆等豆类瘦猪肉、鱼肉、鸡胸肉、虾米等冬菇、木耳等菌类食物薯类如地瓜、山药等不要添加肥猪肉、五花肉、咸肉、咸蛋黄、花生、核桃等高脂类食物,红枣、果酱、甜豆沙等含糖较高的食物也不适合糖友食用。本文档共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