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3.2-氧化和燃烧-过关检测_第1页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3.2-氧化和燃烧-过关检测_第2页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3.2-氧化和燃烧-过关检测_第3页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3.2-氧化和燃烧-过关检测_第4页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3.2-氧化和燃烧-过关检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节氧化和燃烧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烧柴禾时,通常把柴禾架空一些才能燃烧更旺,这是因为()A.柴禾是可燃物B.散热的速度快C.柴禾和空气能充分接触D.可以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2.下列对有关燃烧及灭火事例的解释错误的是()A.用扇子扇煤炉,炉火越扇越旺——给煤燃烧提供充足的氧气B.用嘴吹燃着的蜡烛,蜡烛熄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C.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隔绝了空气D.酒精洒到实验台上着火,用湿布覆盖——隔绝空气又降低了温度3.为了安全,在加油站、纺织厂和矿井内等场地,都标有“严禁烟火”字样或图标。下列图标与燃烧和爆炸无关的是()4.今年5月12日是第十一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高层楼房着火乘电梯逃生B.火灾逃生时弯腰前行C.燃气泄漏时点火检查D.加油站内拨打或接听电话5.下列图标表示“禁止燃放鞭炮”的是()6.下列图标中表示禁止吸烟的是()7.家庭用煤经过从“煤球”到“蜂窝煤”的变化,其目的是()A.增大可燃物的热值B.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C.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8.比较、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方法,以下是根据一些反应事实推导出的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其中推理不合理的是()序号化学反应事实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A铁丝在空气中很难燃烧,而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反应物浓度B碳在常温下不与氧气发生反应,而在点燃时能与氧气反应反应条件C双氧水在常温下较难分解,而在加入二氧化锰后迅速分解催化剂D铜片在空气中很难燃烧,铜粉在空气中较易燃烧反应物的种类A.AB.BC.CD.D9.人们常在可燃物建筑材料中添加阻燃剂以防止火灾。Mg(OH)2是一种常见的阻燃剂,在380℃时分解成水蒸气和耐高温的MgO,并吸收大量的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Mg(OH)2分解吸热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B.Mg(OH)2分解吸热能降低可燃物的温度C.Mg(OH)2分解的产物能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D.MgCO3比CaCO3易分解,也可作阻燃剂10.下列做法错误的是()A.扑灭森林火灾时,砍伐出隔离带B.发生一氧化碳中毒,立即转移到通风处C.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D.实验桌上酒精着火,迅速用水冲灭11.如图所示的课本实验说明燃烧的条件是()A.有可燃物B.有助燃剂C.可燃物要与火焰直接接触D.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12.下列做法存在安全隐患的是()A.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B.厨房内闻到较浓的燃气味,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C.电器着火用水扑灭D.手持燃着的蜡烛进入深洞游览,发现浊光变弱或熄灭立即退出13.为了避免火灾,加油站采取的下列措施中不合理的是()A.严禁烟火B.禁止使用手机C.架高顶棚加强通风D.降低燃料着火点14.下列有关标志中,与燃烧或爆炸无关的是()ABCD15.近期发生的火灾和爆炸事件恰人们敲响了安全警钟,下列说法或做法不正确的是()A.对发生的火灾,首先要尝试用水扑灭,同时考虑其它办法B.只要控制好燃烧和爆炸的条件,就能使之为我所用,造福人类C.加油站、加气站内拨打电话可能引发燃烧或爆炸D.明火附近避免喷洒空气清新剂或杀虫剂,以免引发火灾二、填空题16.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1)由该实验得,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①;②.(2)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实验中使用铜片,是利用了铜的.17.小明在生活中观察到:点燃的小木棒燃烧端朝上,往往没燃尽就熄灭,而燃烧端朝下,往往不易熄灭。从燃烧的条件来看,你认为燃烧端朝上的小木棒,没燃尽就熄灭的最主要原因是,若将小木棒事先涂油,燃烧端朝上也不易熄灭,请说明原因。18.近年来,多次发生煤矿瓦斯爆炸事件。瓦斯已成为导致我国煤矿特大恶性事故的“头号杀手”。(1)瓦斯存在于煤层及周围岩层中,是井下有害气体的总称。瓦斯属于(选填“纯净物”或“混合物”)。(2)当瓦斯爆炸时,下列自救措施不当的是。A.站在原地不动B.背对爆炸地点迅速卧倒C.若眼前有水,应俯卧或侧卧于水中,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D.选择合适通道迅速逃生(3)煤矿瓦斯爆炸有三个必须条件:瓦斯纯度达到爆炸极限、足够的和。对任何一个条件的有效控制都可避免瓦斯爆炸。这类事故的发生也提醒我们的实验时应注意(任写一点)。19.酒精灯是实验室中常用的加热仪器,某小组同学对酒精灯火焰温度进行探究。取一根火柴梗,拿一端迅速平放酒精灯火焰中,3秒后取出,观察到位于外焰的部分明显变焦,位于内焰的部分几乎不变(如右图)。(1)由该实验可知,使用酒精灯加热物体时,物体应放在酒精灯火焰的位置是;(2)如不慎将酒精灯里的酒精洒出,并在桌上燃烧,应立即用湿毛巾扑灭,其灭火的主要原理是。20.小华同学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用了两种不同的方法点燃铁丝.请分析回答:(1)把铁丝放在酒精灯外焰上加热,当铁丝发红时,把铁丝移入盛有氧气和少量水的集气瓶内,铁丝并不能燃烧(如图甲所示),这是因为将发红的铁丝移至集气瓶内时,;(2)改用火柴引燃铁丝,铁丝在盛有氧气和少量水的集气瓶内发生剧烈燃烧,火星四射,并生成一种黑色固体(如图乙所示).请写出这种黑色固体的化学式.21.小柯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制得的氧气来探究白磷燃烧的条件。(1)指出图甲装置中存在的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乙中的白磷不燃烧,丙中的白磷燃烧,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实验探究题22.同学们学习氧气后发现,许多物质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如:蜡烛在氧气中燃烧且有明亮的火焰;铁丝也能在氧气中燃烧,但是没有火焰。针对这些问题同学们进行实验请你参与他们的实验探究。(1)写出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同学们对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进行了改进,用适量10%的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代替原实验集气瓶中的水(如图所示),其优点是实验简便且保证安全,还有____;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2)点燃蜡烛,用坩埚钳夹持一根尖嘴玻璃管,将其末端插入燃着的蜡烛烛心附近,一段时间后用火柴在玻璃管尖嘴处点燃,有火焰产生(如右图所示)由此可知,蜡烛燃烧产生的火焰是由_____(选填“固态”或者“气态”)石蜡燃烧形成的。要使该实验成功,同学们认为尖嘴玻璃管不宜过长,原因是__交流反思:控制反应条件可以促进或抑制化学反应,请写出促进可燃物燃烧的两种方法_____23.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来探究燃烧的条件:(1)用镊子分别夹取一根小木条和一块小石子,放在火焰上点燃。(2)用镊子分别夹取一个蘸有水的小棉团和一个干燥的小棉团,放在火焰上片刻。(3)分别点燃两支小蜡烛,将其中一支蜡烛用瓶子罩住。请你将同学们的实验报告填写完整:实验步骤设计意图实验现象实验结论(1)燃烧与物质的关系小木条燃烧,小石子不燃烧可燃物才能燃烧(2)燃烧与温度的关系干燥棉团燃烧,蘸水的棉团不燃烧温度达到着火点才能燃烧(3)燃烧与氧气的关系瓶内蜡烛熄灭,瓶外蜡烛仍燃烧燃烧需要充足的氧气由此得出结论:燃烧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某科学活动小组在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时,用一个集气瓶罩住燃着的小蜡烛,小蜡烛一会儿就熄灭了。它为什么会熄灭呢?每个人都提出了不同的猜想。小李猜想:蜡烛燃烧耗尽了瓶内的氧气,所以它熄灭了;小张猜想:蜡烛燃烧后瓶内二氧化碳浓度过高导致了蜡烛熄灭;小王猜想:小李和小张都只看到了问题的一个方面,他认为小李和小张都有道理;小龙猜想:。大家激烈地讨论,很难达成一致。于是,小龙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并进行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提示:生石灰和水反应能放热)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分析实验结论(1)取一小块白磷(着火点为40oC),放在一铝箔制的小盒中,然后放入装有生石灰的集气瓶内。点燃蜡烛,塞紧胶塞,观察现象。燃烧的蜡烛一会儿就熄灭了。根据可燃物燃烧的两个条件可推断,蜡烛熄灭后的集气瓶中仍然具有。小龙的猜想是正确的。(2)待冷却后,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向集气瓶中注入少量水,立即关闭活塞,观察现象。铝盒中的白磷燃烧,产生。四、解答题25.2019年3月30日,四川凉山森林火灾;2019年4月15日,法国巴黎圣母院烧毁。火灾的频繁发生,对社会造成了无法估量的损失。针对以下灭火方式,写出相应的灭火原理。(1)将森林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其灭火原理是;(2)油罐着火时用水喷淋灭火,其灭火原理是;(3)野炊时用沙土将火堆掩埋,其灭火原理是。26.在点燃蜡烛时,小红发现有一根烛芯沾有食盐的蜡烛比普通蜡烛燃烧的时间长一些.请你与小红一起探究,并回答相关问题.[提出问题]食盐是否会影响蜡烛的燃烧?[猜想]可能会影响蜡烛的燃烧时间和稳定性.[实验探究]实验方案:取6支不同的蜡烛,在其中5支的烛芯周围分别放入不同质量的食盐,另1支作对照实验,分别测定它们的燃烧时间,并观看蜡烛燃烧的稳定性.实验结果:食盐质量(g)00.10.50.70.91燃烧时间(分钟)101518232527燃烧稳定性正常正常正常正常正常正常实验结论:(1)从所得实验结果可初步分析得出结论:①;②.实验反思:(2)此实验方案还存在一些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如(至少写出一点):(3)你认为此实验结果有什么实际应用价值?.第2节同步练习(参考答案)一、选择题题号12345678910答案CBCBDDDDAD题号1112131415答案DCD、AA二、填空题16.(1)氧气(O2或空气)(1分)温度达到着火点(1分)(2)4P+5O22P2O5(2分)(3)导热性(1分)17.小木棒温度不易达到着火点着火点较低的油燃烧产生的热量,使小木棒温度较易达到着火点18.(1)混合物(2)A(3)氧气火源(温度达到着火点或密闭也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