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区域差异时空演变_第1页
浅谈中国区域差异时空演变_第2页
浅谈中国区域差异时空演变_第3页
浅谈中国区域差异时空演变_第4页
浅谈中国区域差异时空演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中国区域差异时空演变

区域经济差异一直是学术界的研究重点之一,对八大经济区的区域差异研究,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国家区域差异与区域协调发展问题。我国八大经济区2000-2008年间的区域经济差异经历了倒“U”形的先增大又缩小的过程,拐点出现在2006年。造成八大经济区区域差异的因素主要有:区域要素禀赋差异、政策供给、制度、市场意识等。八大经济区的区域差异在未来是扩大抑或是缩小,取决于各区域能否采取适当的措施,实施积极的政策来缩小差异,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关键词:八大经济区;区域差异;基尼系数;变异系数

1引言

区域经济差异是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种经济现象。区域要素禀赋差异、政策供给、制度、市场意识等诸多综合影响因素都作用于区域经济增长。随着时间的积累,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反映在空间上[1]。20世纪70年代后期,众多经济学家开始关注中国经济发展差异的研究,杨伟民采用基尼系数进行分析,认为20世纪80年代三大地带之间收入水平的总体差异是缩小的;杨开忠认为省际差异的变化以1978年为转折,大致呈倒“U”型变动;魏后凯等认为,1978-1992年间中西部同东部的差异在不断扩大。

国内地区间的经济差异一直是地理学界的研究热点,也是区域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有关中国的区域经济收敛性研究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入手,成果也比较多,研究单元为东、中、西三大地带或以省或县为研究单元,另外还有学者从东、中、西和南、北的角度入手。但目前以八大经济区为研究单元来分析中国经济的区域差异及趋势的还比较少。

2资料来源及研究方法1研究单元

八大经济区以“十一五”中国区域的规划中四大板块为基础,进一步将中国划分为:东北综合经济区、北部沿海综合经济区、东部沿海综合经济区、南部沿海经济区、黄河中游综合经济区、长江中游综合经济区、大西南综合经济区和大西北综合经济区八大板块。东北区包括辽、沈、黑;北部沿海区包括京、津、冀、鲁,东部沿海区包括沪、苏、浙,南部沿海区包括皖、粤、海南,黄河中游区包括陕、晋、豫、蒙,长江中游区包括鄂、湘、赣、徽,大西南区包括滇、贵、川、渝、桂,大西北区包括甘、青、宁、藏、新。2数据来源及处理

本文采用人均GDP作为指标数据来分析区域差异。文中数据均来自《中国统计年鉴》。为扣除物价波动因素,反映欠发达地区经济总量的真实情况,将各地区每年GDP数据都做了除以GDP平减指数的变换。3研究方法

基尼系数是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实证研究中广泛采用的一种度量方法,反映了区域间的绝对差异。计算公式为

式中G为基尼系数,Pi为每一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Wi为每组指标占总指标比重,Qi为从第一组到第i组的累计数据比重。基尼系数越大,表明区域之间的差异越大。

变异系数可以衡量地区的相对经济差距,可以用于比较两个或者多个不同水平或不同水平总体的变异度,区域经济差异的变异系数以人均GDP的波动情况来判别。变异系数的有两种计算方法,一种是普通人均GDP变异系数,公式为:

式中的Cv表示变异系数,S表示对样本进行无偏估计,Xi表示各i区域的人均GDP,X表示平均人均GDP。

另一种是人口加权人均GDP的变异系数,计算公式为:

式中n为地域单元总数,xi和pi分别表示第i地区的人均GDP和人口数,p为全国人口总数,x为用各区的人口数pi对xi加权平均得到的全国人均GDP,即:

3八大经济区区域差异时空特点实证分析1八大经济区的人均GDP的基尼系数与变异系数分析

通过实证结果可以看到,八大经济区域间的经济绝对差距自2000年至2003年在逐年扩大,2003年达到最大差异,2004年开始八大经济区间的差异在逐渐减小,以2003年为分界点,整体上呈倒“U”型,趋势比较平缓,2007年区域差异相对2006年扩大趋势,但是2008年区域差异明显又缩小了,这与我国现实经济状况一致,近几年中部及西北、西南的发展速度赶上了全国的速度,差异在逐渐减小,但由于东部地区间的GDP基础大,发展更快,所以地区间的经济差异还是存在的。

可以看出,八大经济区间的相对差异变化的趋势也很明显,2000年到2003年区域相对差异持续增大,在2003年达到最高点,区域间的经济差异开始缩小。这正好反映了2000-2003年新一轮经济周期上升的过程中,随着经济增速的提高,各地区间的经济差异出现了扩大,但随着国家开发西部等政策作用的体现,地区间的相对差异开始缩小。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发现,目前八大经济区之间的绝对差距和相对差距均已经开始趋于减小,但是变异系数的值仍比较大,也就是说八大经济区之间的经济发展还存在一定的差异。2八大经济区间经济差异趋势分析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均收入增长速度与其人均收入的初始水平负相关,才会出现经济增长的趋同,即落后的地区应该有更高的发展速度,地区间的经济差异才会最终收敛。各经济区的经济发展速度差异经历了先增大后缩小的过程,各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逐渐接近全国平均水平,但除黄河中游地区经济发展提速较明显,八大经济区间的差距主要还是表现在东西部之间。各区人均GDP与全国平均水平的比值有收敛的趋势,比较明显。这反映国家所提出的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以及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发挥了实际作用,可以预测今后几年各经济区间的经济绝对差异还会存在但是会有减小的趋势。表现为全国各地发展速度逐渐接近,但距离实现落后地区有更快的发展从而最终实现各经济区之间协调发展还是有一定差距的。

4八大经济区区域经济差异因素分析

区域经济结构的形成和变动受到资源条件、要素投入水平、市场发育程度以及国家区域经济政策等多方面的因素影响,主要影响因素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自然资源禀赋与区位因素

东部地区具有明显的资源禀赋与区位优势,地理位置优越,有丰富的海洋资源,铁路、公路、航空网密布,交通网络等级较高,配套设施完善,对经济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2政策与制度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制定了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战略,优先发展东部地区,并给予一系列优惠政策,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形成了一定的刺激、激励机制。同时,由于东部地区的高经济效益和高投资回报率,吸引了中西部大量的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西部地区的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

另外,制度变迁与创新是导致区域经济发展差距进一步拉大的深层根源。

中西部地区缺乏一种优越的制度环境,制度框架尚不完善,现存制度结构的运行效率不高,缺乏激励性制度安排和有效的制度保障。3市场意识因素

东部地区在市场化过程中,改革开放的思想观念相对超前,市场意识较为浓厚。中西部地区传统保守的思想影响很大,市场意识淡薄,制约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

5结语

八大经济区间的经济差异在2003~2006年间是趋于收敛,这种趋势还能不能持续下去是值得关注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需要市场机制和政府机制共同作用,在市场机制发挥失灵的时候,政府应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通过各种手段,形成结构完善、功能健全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立良好的市场秩序,规范市场主体的行为,在达到经济增长的同时,缩小地区间差异到理想的范围内,以实现经济的长远协调发展。

[1]栾贵勤.区域经济增长[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2001.

杨伟民.地区间收入差距变动的实证分[J].经济研究,1992:70-75.

杨开忠.中国区域经济差异变动研究[J].经济研究,1994:28-34.

魏后凯.中国地区间居民收入差异及其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