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场现形记》中的官员形象分析_第1页
《官场现形记》中的官员形象分析_第2页
《官场现形记》中的官员形象分析_第3页
《官场现形记》中的官员形象分析_第4页
《官场现形记》中的官员形象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官场现形记》是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小说刻画了假官、伪官、贪官、庸官、酷官等晚清官员群像,各色官员在官场中的丑陋言行在交织碰撞中呈现出官场百态,突显出不同官员的品质特征。小说借官场人物,暴露他们的生活,揭露他们的丑恶思想,进而向我们展示了晚清腐败黑暗的官场、混乱动荡的社会和不幸困苦的人民,从中折射出作者对于千百年来做官文化的变质、异化,对晚清官僚制度及堕落扭曲人性的批判。本文还从晚清社会背景、时代特征和作者因素对晚清官员形象做了进一步的分析。关键词:官员形象;批判精神;时代特征;作者因素AbstractThenovel"ExposureoftheOfficialWorld"isoneofthefourcondemnationsnovelsinthelateQingdynasty.ItdepictedgroupimagesofofficialsinthelateQingdynasty,suchasfalseofficials,pseudoofficials,corruptofficials,incompetentofficialsandcoolofficials.Novelofficialdom,exposetheirlives,exposingtheirugly,thenshowusthecorruptionofthedarkofficialdominlateQingdynasty,theturmoilofthesocialandunfortunatelythepoorpeople,anditreflectstheauthorsinonethousandtoafewculturalmetamorphism,alienation,inlateQingDynastybureaucracyandtwistedintosexualdegeneratecriticism.ThispaperalsomakesafurtheranalysisoftheofficialimageinthelateQingdynastyfromthesocialbackground,thecharacteristicsofTheTimesandtheauthor'sfactors.Keywords:officialimage;Criticalspirit;CharacteristicsofTheTimes;Theauthorfactors目录一、引言………………………1二、《官场现形记》中的官员形象……………2(一)卖官鬻爵之人……………2(二)昏聩无能、残暴狠辣之人………………3(三)投机取巧、汲汲钻营之人………………3(四)虚伪为民、沽名钓誉之人………………4(五)媚洋惧洋、卑躬屈膝之人………………5三、官员形象蕴藏的批判精神…………………6(一)对官文化的异化的批判…………………7(二)对晚清官僚制度及官场的批判…………9(三)对人性丑恶的批判………11四、官员形象的创作因素………12(一)时代特征…………………13(二)作者因素…………………14五、结语…………16注文…………………16参考文献……………16致谢…………………18《官场现形记》中的官员形象分析引言《官场现形记》全书共六十回,达到六十七万多字,描写了上至朝廷下至地方佐杂小官不下百人,几乎是涵盖了各个官职。小说中的官员有分文官群体和武官群体,所列有名有姓的文官近百人,涉及到的官职有军机大臣、内务总管、户部尚书、礼部尚书、钦差、总督、巡抚、布政使、道台、知府、知州、知县等;而相较于文官群体,对武官的描写则较少,所涉及的官职有统领、军门、参将、管带等。然而无论是朝中要臣还是地方小官,他们都有着相似的表现,有的利欲熏心、聚敛无厌,有的为博清正之名不折手段,有的不惜以严苛残暴的刑罚残害百姓,不顾国家危亡,自私麻木。二、《官场现形记》中的官员形象在《官场现形记》中,官员形象贯穿于小说始终,从会试落榜进而走上捐官之路的下层士子赵温写起,进而由点到面,一步步推移出去,将上至军机、钦差大臣下至无数佐杂胥吏等形形色色的官僚展露出来。全书所描写的大大小小官僚胥吏,为升官进爵而极尽钻营、媚上欺下、蒙混倾轧,无所不用其极。透过这样一批批卑鄙无耻、昏聩无能、残暴狠毒的晚清官员,我们可以窥知一百多年前晚晴官场的污浊与黑暗,清政府的腐败与懦弱,晚晴社会的各种矛盾交织,底层百姓的生活状态乃至当时当日的中国与世界。作者对于小说中的官员始终抱着谴责与批判的态度,他把这种态度融会贯通于小说中的人物性格、处事经历和故事情节的发展过程中,使得人物形象得以丰满。本文对小说中的官员形象进行分析归纳,大致将其分为五类。(一)卖官鬻爵之人《官场现形记》中的官员多是明目张胆卖官位、卖功劳之徒。晚清官场贪污腐败的不良之风已是人尽皆知的现象,可以说作品中的大小官员都视钱如命到几近痴狂的地步。“千里为官只为财”,为发财而做官,填补自己的欲望窟窿,做了官更是利用手中的私权把自己的贪欲无限扩大,以至于买官卖官成为当时官员敛财致富的重要手段。最典型的例子是,第二十五回贾大少爷不惜花重金买缺,用银钱开路,上下拉拢,在黄胖姑的牵引之下,买古董借径谒权门。这位权贵之人,乃是军机要人,深得圣恩的华中堂,暗地里却出资并勾结刘厚守经营一个古董铺,让其招揽买卖,公然卖官,若想求的一官半职者必先到古董铺挑选两样孝敬。贾大少爷先是报效了一对烟壶,但华中堂并不满足又使人传消息要贾大少爷再报效一对。可见,上至军机大臣的腐败已经到了何种地步,打着古董铺的幌子,实则兜卖官职,恬不知耻,肆意敛财。而在这回当中,也借黄胖姑之言,将官职比作货物,更是一语中的:一分行钱一分货。你拼的出大价钱,他肯拿行货给你吗!再说我们经手这种买卖也不止一次了,如果是骗人,怎还望别人来上钩。注文注文李伯元.官场现形记[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288.这其中还分好缺坏缺,好缺报效多些,坏缺则少些。将买卖官职作为谋财之道,致使出钱买缺,标价卖官已是当今通行之事,极具讽刺意味。(二)昏聩无能、残暴狠辣之人小说中也不乏胸无点墨却刚愎无情、残暴狠毒、杀民以冒功之辈。昏官酷吏在晚清官场中不枚胜数,表现为愚昧无知、素质低下,没有任何实际才能,却大多杀人成性、诬陷好人、无恶不作。小说第十二回中的胡统领便是典型的空肚肠狠心肠之人,小说这样描写到:胡华若这个统领,本是弄了京里甚么大帽子信得来的,胸中既无韬略,平时又无纪律。太平无事时尚且优游自在,一旦地方上有灾有祸需平定,便不答腔不做声,直到上头分派了下来,把他急的心慌意乱、魂不守舍。李伯元.官场现形记[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116.身为武官,平时好逸恶劳,没有半点军事才能,且不说出兵打仗,只要听到土匪的消息便面如土色,犹如大祸临头。后依戴大理之计,事成,功劳归自己,一旦失败,就嫁祸于人,这位胡统领才肯领命剿匪。虽受命连夜前去剿办土匪,军情紧急,刻不容缓,但他竟只顾吃喝玩乐,雇花船,招妓女,优哉游哉。一旦听到严州传来消息,便吓得魂不附体,后来听闻土匪并不十分厉害,而且枪炮不灵,他这才壮起胆子,洋洋得意,与前判若两人。到了严州明知道地面上一个土匪也没有了,便拿腔作势,为了将来得以开保,怕师出无名,不惜无中生有、安营扎寨,虚张声势。途径村庄,以踏勘之名,将村民当做土匪,纵容手下兵丁大肆烧杀抢掠、奸淫妇女、无所不为。胡统领见无一人前来抵敌,自以为打了胜仗,洋洋得意。 可见昏庸至极,残忍至极,实在是令人异常震惊!身为大清官员其残暴狠毒更甚于土匪,更说明了晚晴官场本身就是由众多无能之辈,苟且之徒组成的鬼魅世界。(三)投机取巧、汲汲钻营之人小说塑造了一系列挖空心思专门向上巴结,靠着自己的一点小聪明见缝就钻讨好上司、坑蒙拐骗、汲汲钻营是常用的手段。小说第三十回冒的官为了停息自己冒名顶替做官的丑事,把自己的亲生女儿献给羊统领做第九姨太。冒的官,顾名思义即冒名顶替而获得的官职。他偶遇一名潦倒落魄的军官,买下他的饬知与礼札,此后便冒充此人参军,竟然得到护军右营管带一职。后被人揭破底细,为了保住自己的官职竟不知羞耻地威逼自己的亲生女儿给羊统领做小老婆。小说这样描写到:冒的官一见女儿应允,心上暗暗欢喜,便做出假欲呕吐之状,吊了几个干恶心,吐出了些白痰。太太、小姐忙着替他揉胸捶背,一面问他怎么样。只见他连连点头道:“好了,好了。如今一齐吐了出来,大约不妨事了。”又忙爬下替女儿磕了一个头,说:“我这条老命全亏是你救的!将来我老两口有了好处,决计不忘记你的!”李伯元.官场现形记[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350.尽管女儿万般不愿也禁不住冒的官的连哄带骗与苦肉计相逼,只能忿恨走入冒的官设的计策之中,之后果然冒的官的差事得以保全。这件事将冒的官的卑劣龌龊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投机耍滑,汲汲钻营者在小说中不在少数,他们之中有身居要职者,也有无名之辈想要获得一官半职者,便将大把时间花在找门路,斗心思,不惜采取一切可用手段、鞠躬屈膝低贱地讨好上级的官员,以求自己获得差使,保住官爵。小说揭开了这帮无耻卑劣之徒最后的道德遮羞布,并进行无情的批判、痛斥与谴责。(四)虚伪为民、沽名钓誉之人小说对于一类欺压百姓、虚伪做作,表面上同情民生疾苦,实际上是专注表面文章、沽名钓誉、品行卑劣的假清官形象塑造得也较为成功。小说第十五回的建德县知县庄大老爷便是这一典型代表,他表面上公正无私、同情被胡统领手下迫害的村民,张贴告示要严办兵勇。实则,以权宜之计安抚乡民,暗地里与胡统领沆瀣一气,略施小计,就叫无辜乡民忍气吞声、不告状不伸冤,而且还称颂庄大老爷清廉为民,并在大老爷的指使下送胡统领万民伞,感恩戴德。从此,即便铁证如山,亦永不得昭雪,这便是所谓的“清官”!小说第十九回,对浙江巡抚傅理堂这样一位一心塑造清廉形象的伪君子的揭露和讽刺也十分彻底。表面上,崇尚简朴与清廉,实则里面的“孝敬”不能少。小说中对他的“崇节俭”这样描写到:孔夫子有句话,叫做‘节用而爱人’。甚么叫做‘节用’?就是说为人在世,不可浪费。又说道:‘与其奢也宁俭。’这件这‘俭朴’二字,最是人生之美德。没有德行的人,是断断不肯省俭的,一天到晚,只讲究穿的阔,吃的阔,于政事上毫不讲究。试问他这些钱是从哪里来的呢?无非是敲剥百姓而来。所以这种人,他的存心竟同强盗一样!李伯元.官场现形记[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210.表面上讲究节用、爱人、勤俭,常常教训下属要穿着简朴,致使浙江官场瞬间刮起一股“简朴”之风。实际上完全都是形式主义,而从小说二掌柜的口中我们得知傅理堂简朴是假,见钱眼开是真:现在的这位中丞,面子上虽然清廉,骨底子也是个见钱眼开的人。前个月里放钦差下来,都是小号一家经手,替他汇进京的足有五十多万。后来奉旨署任,又把银子追转回来,现在存在小号里。李伯元.官场现形记[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214.小说描写了傅理堂除了维持“节俭”之风,还披着理学的外衣欺世盗名。他私生活混乱,致使妓女携子上门寻父,而傅理堂非但不认儿子,还巧用手段,让下属出钱替他摆平此事。无一贬词,但傅理堂这个沽名钓誉的伪君子本性毫无保留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五)媚洋惧洋、卑躬屈膝之人崇洋媚外,专怕洋人的官员,是整个晚清社会背景下官员的共有特征。自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趁虚而入,强力侵入中国本土,国家内忧外患、兵连祸结。致使晚清统治阶级以及上上下下的大小官员都产生了媚洋惧洋的思想。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身居要职的朝中大臣,更多体现为一种毫无尊严可言的一味妥协与屈服。小说第五十八回,山东巡抚窦世豪,原只是一个佐杂小官,但前后不到十年功夫,竟做到了封疆大吏。晋升如此之快,自然有他的“秘诀”:他练就的一套功夫是什么?就是上文张大军机所说的“默许”的一个秘诀:凡是洋人来讲一件事情,如果是遵条约的固然无甚说得;倘若不遵条约的,面子上一样同人家争争,到后来洋人生气,或者拿出强项手段来办事,他亦听那洋人去干,决不过问。后来洋人摸着了他的脾气,凡百事总要同他言语一声,他允也罢,不允也罢,洋人自己去干他自己的。李伯元.官场现形记[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708.专靠这一身“默许”的本事,竟从一名无名小卒一路做到天朝显臣,可见清政府自身的积弊之深,官场上对洋人卑躬屈膝、逢迎拍马的不良风气也就不难理解。另一类是无名小官为求得升官或保职,在面对洋人时,则是把卑下与奴性发挥到了极致。小说第五十五回萧长贵奉命去接洋官,工于心思设计礼节:非但要跪接,而且要报名,等他喊‘起去’,我们才好站起来。虽然外国礼信不作兴磕头,但是咱的官同人家的官比起来,本来用不着人家还礼。依兄弟的意思,还是一上船就磕头,磕头起来再打个千为是。李伯元.官场现形记[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665.上了船便战战兢兢、毫无骨气可言,见了人便请安,哪怕是外国叫花子,也必跪而逢迎。小说充分暴露了这类官员毫无气节、阿谀奉承的丑陋嘴脸,也反映了中国被打开国门之后,沦为半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而影响并导致官员奴颜媚骨、卑躬屈膝的思想和心态。综上,《官场现形记》中的官员丑态尽露、荒诞无耻、臭名远扬,他们毫无官员的职业道德,不问政事、贪图享乐、自私麻木,只懂得自身眼前的利益,根本不在乎国家危在旦夕,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作者通过对这些官形象的描摹,将否定态度伸向人性之丑,透过这些丑态,使得我们对于晚清官僚这一特殊群体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三、官员形象蕴藏的批判精神李伯元把他关于现实的深思熟虑浸透入《官场现形记》中,在行文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强烈的批判态度。由官这一多棱镜,折射出列强入侵,加重晚清社会的衰败,暴露清政府腐败的制度与官场,显现出末世迹象。作者的批判精神贯穿全书始末,晚清腐败的官场文化、建立在金钱基础之上的扭曲人性、官僚体制以及末世官场都是作者痛斥与批判所在。官员形象是晚晴社会的缩影,透过现象才能看见本质,理解作者的批判精神,进而看到中国社会真正的弊病。(一)对官文化的异化的批判儒家文化占据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地位,所谓“孔孟之道”就是儒家所倡导的文化,而治国安邦正是“孔孟之道”的思想核心。如何实现治国安邦,《礼记·大学》中说道: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其其家;欲其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格物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礼记·大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54.学习儒家经典,提高自身素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由内而外,逐渐向高层次发展,对中国封建士大夫为人为政有极大的影响,规范其思想行为并树立最高的理想人格。“修身”是人的一种综合修养的过程,是人品质的全面养成。作为一个官员,修身是最基本的道德要。修身既关乎于官僚群体自身的人格品质,更关乎于从事治民进而关系到国家兴亡。修身的主要任务是修德,孔子认为道德修养的主要内容是“仁”与“礼”,其中“礼”为道德规范,“仁”为最高道德准则,即“仁者,爱人也”。除此之外,还要求做到既“孝”且“忠”。儒家对官员的自我修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为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对官员为学为人为政为国为民产生重大的影响,所以要求官员内外兼修、品德高尚。在《官场现形记》的官员形象中,我们看到的不是道德崇高、清正廉洁的国家栋梁,而恰恰相反,晚清的大小官员对金钱利益的痴狂态度致使其做官理念发生了巨大变化。孔夫子所创立的儒家道统,所提倡的纯正无邪的为官之道早已被破坏的满目疮痍,那些作为精神指引的优秀精神食粮,在《官场现形记》中几乎荡然无存。首先表现在“千里为官只为财”的反动丑恶的做官动机,从政为官不再是为了治国安民的崇高理想,而是对金钱与地位的狂热追求。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官本位思想,统治者赋予官员政治权利,官员就是权利的象征,百姓与官员更是一种明显的尊卑、上下的等级关系,是时代赋予了官员无可比拟和目中无人的优越感。当然,在这样的条件下,做官的好处显露无疑,小说第一回便借道貌岸然的王仁之口道出:拉了翰林就有官做,做了官就有钱赚,还要坐堂打人;出起门来,开锣喝道。阿唷唷,这些好处,不念书,不中举,要从哪里来。李伯元.官场现形记[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3.一朝为官,身价百倍,再利用手中的权利搜刮敛财、名利双收,毫无责任感可言,致使国贫而官富,国弱而官强。其次,表现在银钱开路、自私麻木的办事原则。背离儒家道统为官理念的晚清大小官员,他们一旦走马上任,对国家政事、百姓疾苦一概不听、不闻、不看,而热衷于自身的升迁加爵,混迹官场也摸索出一套办事“秘诀”。第一个秘诀是:善于钻营,投其所好。无论是为官者还是求官者,无论大事小事,无论是升迁还是消灾,都逃不开一个“钱”字,官员们终日忙忙碌碌,一门心思来研究上司的喜恶,送古董白银美女以疏通门路。小说第四十八回安徽候补知府刁迈彭便是极善于钻营之人,他当差时,就是历任上司跟前的红人,然而蒋中丞却不以为意,在他调任之后故意轻视、为难刁迈彭,使得刁迈彭“日夜钻谋笼络抚宪的法子。心想:‘凡是面子上的巴结,人人都做得到,不必去做。总要晓得抚台内里的情形,或者有什么隐事,人家不能知道的,我独知道,或者他要办一件事,未曾出口,我先办到,那时候方能显得我的本领’。”李伯元.官场现形记李伯元.官场现形记[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566.第二个秘诀是:“一紧,二慢,三罢休”,美名其曰“官人七字秘诀”。小说第四十回夏口厅对这七字做了详细的阐述:各式事情到手,先给人家一个老虎势,一来叫人家害怕,二来叫上司瞧着我们办事还认真:这便叫做‘一紧’。等到人家怕了我们,自然会生出后文无数文章。上司见我们紧在前头,决不至再疑心我们有什么,自然把这事缓了下来,好等人家来打点:这叫做‘二慢’。‘千里为官只为财’,只要这个到手。无论原告怎么来催,我们只是给他一个不理。百姓见我们不理,他们自然不来告状:这就叫‘三罢休’。李伯元.官场现形记[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473.晚清官员奉这“七字真言”为办事的总原则,不去寻求什么真理,不去探寻事情的真相,而是先造声势,进而张开血盆大口收受贿赂,有钱的拿钱消灾,没钱的等着参官罢职,更有甚者,丢掉性命也石沉大海,亦不了了之。第三个秘诀是:“救生不救死”,这是《官场现形记》官员的判案标准。晚清官场本没有什么真理可言,致使有很多冤案惨案不能得以平反、昭雪。主审官员不在乎是否有冤屈,是否公平合法,只在乎是否出得起银子,背后有没有靠山,从而保全活着的人。小说第十六回文七爷丢了银子,昏官放纵真凶,断送了兰仙一条鲜活的性命。官场上官官相护屡见不鲜,判案只能将错就错,草草了事。从庄大老爷与文七爷的对话揭开了这层道理:庄大老爷道:“老弟,那死的婊子也顾他不得了,如今我们且说话的。”文七爷道:“人命官司,救生不救死,这是我们做州县官的秘诀。李伯元.官场现形记[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168.官员之间官官相为、认钱不认人的潜规则,无比荒唐的判案标准无异于给腐败昏聩的晚清吏治以重重的一击,无疑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清朝的灭亡。综上,对晚清儒家道统做官文化的背离和变异淋漓尽致地体现在做官动机和办事原则上,行文中暗藏作者的批判精神,使我们看到几千年的优良传统,指引着人们向上的精神指标,早已消失殆尽。晚清官场文化的黑暗、腐败与丑陋展现在我们面前,我们痛惜儒家文化在晚清官场中被曲解和异化,并成为那些虎狼官员为非作歹的道德外衣,使得官场风气大乱,秩序混乱,清政府的封建统治面临巨大危机。(二)对晚清官僚制度及官场的批判李伯元笔下的官员以丑为纲,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有贪官、庸官、酷官等等多种类型,描写了大小官员不下百人。作者笔力惊人,他将批判的锋芒透过这些官员形象而剑指晚清官僚制度本身,可以说是晚清腐朽的官僚制度直接产生出这一系列官员形象,并且通过官场真实地展现出来。首先,我国科举选士制度产生于隋朝,作为封建时代最为先进的选士制度,从隋唐到宋朝,积极作用较为明显,而到了明清时期,逐渐显露其弊端。与明代基本相同,清朝依旧沿用八股取士。八股文是一种命题作文,题目一般出自于四书五经,文体有固定的格式,模仿古人文章,掌握其写作的基本技巧,毫无自己的独立见解,内容空疏,形式主义严重。八股文作为科举考试的科考内容严重禁锢了士人的思想,缺乏独创精神和应对时务能力。作者批判了那些专注研究“制艺”之道、应试法则的科举狂热之徒。小说第一回王乡绅满嘴掉文,与老侄王孝廉讨论教学制艺之道:这位史老先生虽说是个老贡生,下过十三场没有中举,一部《仁在堂文稿》,他却是滚瓜烂熟记在肚里。我还记得,我一开手,他叫我读的就是《制艺引全》,是引人入门的法子,一天只叫我读半篇。因我记性不好,先生就把这篇文章裁了下来,用浆子糊在桌上,叫我低着头念,偏偏念死念不熟。为这上头,也不知捱了多少打,罚了多少跪,到如今才挣得这两榜进士。唉!虽然吃了多少苦,也还不算冤枉。李伯元.官场现形记[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7.可谓是深中科举制度之害,但却毫不自知将这作为神圣之事,并自告奋勇引导更多年轻人跳入科举深渊。晚晴科举制度弊病日益显现,科场舞弊丛生,积重难返。其次,捐官制度的盛行直接导致官僚群体只有一身铜臭气而不识半字、素质低下、举止失措等等整体特征。清朝康熙年间已有捐官制度,到了咸丰时期,清政府对内要平定叛军,对外要赔偿巨款,陷入窘境,便打着平定内乱,救济灾民,重振民族的旗号而大开捐纳。《官场现形记》所写的就是这种制度最为盛行的时期,小说第二十回借署院之口对捐官人员做了详细的介绍:凡是捐官出来做的人有三等:头一等是大员子弟,世受国恩,自己又有材干,不肯暴弃,总想着出来报效国家,而又屡试不售,不得正途,于是才走了这捐班一路,这是头一等。第二等是生意买卖人,或是当商,或是盐商,平时报效国家已经不少,奖叙得个把功名,出来阅历阅历,一来显亲扬名,二来也免受人家欺负,这种人也还可恕。第三等最是不堪的了,是自己一无本事,仗着老人家里有几个臭钱,书既不读,文章亦不会做,写起字来,白字连篇。在老子任上当少爷的时候,一派纨绔习七。老子死了,渐渐把家业败完了,没有事干了,然后出来做官,不是府,就是道。你们列位想想看,这种人出来做了官,这吏治怎么会有起色呢?李伯元.官场现形记[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223.可见,捐官制度让官职成为一种商品,捐官人士三六九等、鱼龙混杂,用金钱“选拔”出来的官员,素质极难保证。清政府大力鼓舞买官,是一条抱薪救火的救穷措施,将自己一步步推向灭亡。最后,从某种意义上,与其说《官场现形记》所描写的对象是一个个贪官脏官,不如说是他们的整合——官场。晚清的官场是用金钱、各种人际关系堆砌起来的官场,大小官员有关系的靠关系,没有关系就用钱买关系,费尽心思,拉拢巴结,官员们之间相互利用,为钱、为权、为职应有尽有。所谓“朝中无人莫做官”说的就是这层意思,想在朝中做官就要上下拉拢,小官找大官做靠山,由此,形成官官相护、钱权勾结、混乱无序的官场。小说第二十七回徐大军机因贾大少爷不曾“孝敬”过他,而大发雷霆与华中堂的对话中揭示了官场上所谓的师生关系:甚么财主门生不财主门生!门生不财主,岂不是要老师一齐喝了西北方吗?李伯元.官场现形记[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304.显然晚清的官场就是一个巨大且有来无回的“名利场”,在这张巨大的关系网上,折射出晚清官场的混乱无序与腐败。综上,晚清官僚体制的腐败与官场的黑暗是作者主要批判和谴责的对象,赤裸裸地揭露了科举制度、捐官制度的危害,将丑陋的官场,社会阴暗面展露在读者面前。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内忧外患,国家积贫积弱,面对如此危机,清政府全方位地暴露出自身的落后与衰弱,国家、社会漆黑一片,没世情绪笼罩着全国上下,这种情绪与影响着作者,表现出沉重的暴露与谴责。(三)对人性丑恶的批判李伯元笔下的官员无一好官,都是一个个被扭曲了人性而不自知的悲剧形象,他们空有一副躯壳,游荡在人间,却给晚清社会带来巨大而弥久的危害。通读全书,作者给出了很清晰的答案。首先,官场的风气影响着每一个做官的人,而形形色色的官员又是促成官场风气的主要力量。在晚清官场污浊腐败的习气下,每一个官员都在逐渐地显露出人性的丑恶和阴暗面来,并毫不掩饰,大张旗鼓地展露在大众面前,进一步地影响着其他官员,环环紧扣,不停息地循环下去,致使官场腐败风气逐渐加重,而每一个官员在这个深渊中越陷越深,丝毫不见人性的曙光。小说第二十回,傅抚院虚伪做作,表面清廉,衣着破旧,大开形式主义之风,一时之间官场风气大变,没有一个官员不遵从他的号令,没有一个官员不遵从他的号令,没有一个官员不在相互攀比谁穿的更加破烂。小说这样写到:但从此以后,浙江官场风气为之大变。官厅子上,大大小小官员,每日总得好两百人进出,不是拖一爿,就是挂一块,赛如一群叫花子似的。从前的风气,无论一靴一帽,以及穿的衣服花头、颜色,大家都要比赛谁比谁的时样。事到如今,谁比谁穿的破烂,那个穿的顶顶破烂的人,大家都朝他恭喜,说:“老哥不久一定要得差得缺的了!”大家都得了这个捷径,索性于公事上全不过问,但一心一意穿破衣服。李伯元.官场现形记[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218.官场风气的瞬间转变由高官的一己私欲随意把控,而底下官员趋之若鹜,纷纷模仿,无非是为了升迁发财,在虚假荒谬的官场风气的笼罩下,各个官员“大显神通”,暴露出曲意逢迎、弄虚作假、崇官敛财的人性之丑恶。其次,官与官之间人性恶的相互影响。在晚清官场中,最为讲究人际关系,或是上下级的关系,或是亲属关系,或是师生关系等等。每个人在这种关系中相互影响,在这样的情况下,每个官员都没有自主意识,他的决策就是上级的决策,不可更易。每个官员都死死地遵守着既有的官场潜规则。作者揭露出这种人身依附关系,官员们在人性恶的指导下相互影响,使得人性恶进一步发展,官员想在这样的影响下独善其身已是万不可能,没有人能打破这种上承下接的人性恶局面。综上,作者对于人性丑恶的批判,围绕着它产生的既定场所——官场,以及官与官之间相互交叉影响而展露在读者面前,可以说,《官场现形记》这部小说,囊括了人性之丑的方方面面,以及通过人性恶的场所,我们可以预知人性的发展趋向。四、官员形象的创作因素《官场现形记》中的官员是在一个民族面临危机,社会动荡不安的背景下产生的,在这些官员身上反映出整个时代的苦难。(一)时代特征两千多年漫长的封建统治禁锢住了晚清中国,使它不肯睁开眼睛去看清楚世界的发展,自以为是“天朝大国”,而不知西方已开展工业革命,随着西方国家的迅速崛起,他们将利剑指向东方,对中国“垂涎欲滴”。终于,西方列强用武力打开了中国的国门,清朝政府内部腐败无能,毫无御敌之策。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国遭遇“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给晚清社会带来了沉痛深刻的一击,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特征:国家内忧外患,社会动荡不安。鸦片战争前夕,封建统治已摇摇欲坠,社会骚动不安,弥漫着末世的氛围,而列强的炮火更激发了清朝统治的危机。从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到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西方列强对中国虎视眈眈,大肆发动战争,丝毫不给中国喘息机会,并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国经济陷入低谷,国家政权形同虚设,中华帝国丧失其独立地位,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不但如此,清政府既要面对列强的凌逼又要面对农民革命的冲击,1851年开始的太平天国农民革命风暴严重动摇了清政府的统治,封建政治和经济结构因此有所松动。此后的二十年里,各地起义军揭竿而起,1900年爆发义和团运动,继而武昌起义爆发,推翻清政府的革命已势不可挡。比年的战役和巨额的赔款,致使人民颠沛流离、苦不堪言,整个社会贫困化,严重冲击了社会生产力。西方文明的全面渗透。早在16世纪初,欧洲发现了通往亚洲的新航线,欧亚之间首先开始商务来往,并有传教士随船队来华进行布道传教活动。明末清初的“西学东渐”,是一种缺乏自觉的被动输入,但是它毕竟为中西文化交流提供了机会和渠道。直至18世纪初、中叶,特别是清雍正皇帝即位后,便切断了交流渠道,实行闭关政策,这种局面一直延续到鸦片战争。一个世纪以后,西文明又一次潮水般地涌向中国,但此时的中西态势已非前一个世纪可比了。鸦片战争后,中国被动地开放了许多通商口岸,在中国的土地上,西洋人和西洋商品日益增多,随之西方文化也全面侵入中国,传统封建社会强调等级、上下尊卑、单调乏味的生活被打破。其次,它揭露了当时人们奉为经典的义理学说、词文章句等学问,在国家面临内忧外患之际,是多么地陈腐不堪、一无所用。最后,它打乱了中国社会自始至终走着一条自己发展自己,不追赶也不创新的道路。中方文化内敛、安分守己而西方文化“意欲向前”,导致西方文化的入侵使得中国社会秩序混乱。中国内部的自我变革。身处这样一个危机四伏的动荡时代,经历过民族灾难的一些开明官吏和知识分子先行觉醒,他们痛心疾首,关心国家命运和民族存亡,开始睁眼看世界,率先发出要求变革和向西方学习的呼声,而部分封建统治者在与农民革命和列强战争中也增强了改革意识。以龚自珍、魏源等为代表的一批的知识分子率先成为时代的先行者,以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为先导,提出引进西方人才,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他们的思想在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的洋务运动中得以实现。但是好景不长,中国在甲午战争中彻底失败,清政府与日本签订割地赔款、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洋务运动也宣告失败,从此逐渐让位于资产阶级改良派发起的维新变法运动。然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守旧势力固步自封、鼠目寸光联合绞杀具有爱国救亡思想的维新运动,中国社会又陷入黑暗之中。直到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后,清政府不得不下诏变法,开始了清末最后十年所谓的“新政”时期。每一次变革都是对传统思想文化的严重冲击,造成社会震荡。综上,就是这样一个动荡的时代催生了《官场现形记》中的官员形象。通过官员这样的一个特殊群体,围绕着官场内所发生的是是非非,暴露了晚清政府的无能与腐朽、官场的黑暗和社会的动荡。《官场现形记》从全方位着笔,揭露了晚清封建专制体制在内忧外患之下的不堪一击,国家和民族身陷囹圄,难以自拔,在文化的冲击之下,官场文化的堕落与失败,表达了当时知识分子对黑暗社会和丑恶现实的厌恶,爆发出难以抑制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积极探索拯救国家之路。(二)作者因素《官场现形记》史无前例地暴露了一大批官员形象,与作者的关系密不可分。小说作者李宝嘉,字伯元,别号南亭亭长,出生于1867年,江苏武进人。深入研究作者层面的原因,对我们理解《官场现形记》有莫大的帮助,总共可以归纳为以下几方面:作者所处的社会生活环境因素。李伯元出生于世官之家,但自幼丧父,由堂伯父抚养了近二十几年,在伯父伯母的管教下,李伯元自幼就受到了良好的儒家传统文化教育且学业精进、触类旁通,为以后的写作打下坚实基础。而这位堂伯父本身就是官场中人,有资料记载:李念仔历任过山东济阳、肥城、黄县的知县,胶州知府,兖州同知,后升东昌府知府、山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