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空间作业管理制度_第1页
有限空间作业管理制度_第2页
有限空间作业管理制度_第3页
有限空间作业管理制度_第4页
有限空间作业管理制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DB37/T1933-2011PAGE10PAGE28有限空间作业管理规定一、目的为加强进入有限、密闭空间作业的安全管理,规范有限、密闭空间作业,防止发生缺氧、触电、火灾等事故,保证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特制定本制度。二、定义有限空间:是指封闭或者部分封闭,与外界相对隔离,出入口较为狭窄,作业人员不能长时间在内工作,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者氧含量不足的空间。公司生产区域内的除尘器内部、料仓内部、压力容器内部、烟道内部、冷却塔、各类井(电缆井、阀门井、污水井等)、池(冷水池、污水池、化粪池等)、电缆沟、地沟、暗沟、坑道、下水道、地下室、油罐内部等所有在有限空间的作业都称为有限空间作业。三、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在本公司内进入有限空间作业的所有单位及外委施工单位。四、基本要求1、基本要求(1)对有限空间作业应做到“先准备、后检测、再作业”的原则。(2)有限空间作业区必须办理《有限空间安全作业证》(以下简称《作业证》,见附录A)。(3)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前,应对作业环境危害状况进行风险分析,辨识危害因素,制定消除、控制危害的措施,编制安全施工方案和应急救援预案,确保整个作业期间处于安全受控状态。(安全施工方案制定见附录B,应急救援预案制定见附表C)(4)进入有限空间作业时,应将相关的《作业证》、安全施工方案、应急预案、检测记录等文件经车间主任及厂长(科长)确认并存放在现场。2、有限空间确认与标识(1)各单位应对每个装置或作业区域进行辨识,确定有限空间的数量、位置、建立有限空间台账(见附录D)并根据作业环境、工艺设备变更等情况保持更新,更新后需及时报公司安管处备案。(2)对于需用钥匙、工具打开或有实物障碍的有限空间应在进入点显著位置设置警示标识。除上述外的有限空间,应设置足够数量且固定的警示标识。所有警示标识应包括提醒有危险存在和须经授权才允许进入等内容。五、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责任制度1、主要负责人职责总经理是公司安全生产主要负责人,应加强有限空间组员的安全管理,应履行以下职责:(1)建立健全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有限空间作业现场负责人、作业人员、监护人员职责;(2)组织制定安全操作规程、应急预案等安全制度;(3)保障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投入,提供符合要求的通风、检测、防护等安全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4)督促检查本单位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生产工作,落实有限空间作业要求;(5)提供应急救援保障,做好应急救援工作;(6)及时、如实报告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事故;(7)督促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培训。2、作业负责人的职责(1)对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负全面责任。(2)在有限空间作业环境、安全施工方案和防护设施及用品达到安全要求后,可安排人员进入有限空间作业。(3)在有限空间及其附近发生异常情况时,应停止作业。(4)检查、确认应急准备情况,核实内外联络及呼叫方法。(5)对未经允许试图进入或已经进入有限空间者进行劝阻或责令退出。3、监护人员的职责(1)对有限空间作业人员的安全负有监督和保护的责任。(2)了解可能面临的危害,对作业人员出现的异常行为能够及时警觉并做出判断。与作业人员保持联系和交流,观察作业人员的状况。(3)当发现异常时,立即向作业人员发出撤离警报,并帮助作业人员从有限空间逃生,同时立即呼叫紧急救援。(4)掌握应急救援的基本知识。4、作业人员的职责(1)应在做好安全准备的前提下进入有限空间实施作业任务。作业前应了解作业的内容、地点、时间、要求,熟知作业中的危险有害因素和应采取的安全措施。(2)确认安全防护措施落实情况。(3)遵守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操作规程,正确使用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设施与个体防护用品。(4)应与监护人员进行必要的、有效的安全、报警、撤离等双向信息交流。(5)服从作业监护人的指挥,如发现作业监护人员不履行职责时,应停止作业并撤出有限空间。(6)在作业中如出现异常情况或感到不适或呼吸困难时,应立即向作业监护人发出信号,迅速撤离现场。5、审批人员的职责(1)审查《作业证》的办理是否符合要求。(2)到现场了解有限空间内外情况。(3)督促检查各项安全措施的落实情况。六、有限空间作业审批制度1、《作业证》所列项目应逐项填写,安全措施栏应填写具体的安全措施。2、《作业证》应由有限空间所在分厂厂长(科长)审批。3、一处有限空间、同一作业内容办理一张《作业证》,当有限空间工艺条件、作业环境条件改变时,应重新办理《作业证》。4、《作业证》一式三联,作业时分别由作业负责人、监护人和工作许可人随身携带,作业完毕后统一交至安技科,《作业证》保存期限至少为1年。5、进入有限空间安全作业证的有效期限一般不得超过一个班次。作业期限需要延长的,延长后总的作业期限不能超过24小时。6、作业结束后,应清理作业现场,解除相关隔离设施,确认无任何隐患,并经申请人与批准人或其授权人签字确认,方可停止安全作业证。七、有限空间作业现场管理制度1、进入准备(1)隔离进入有限空间前应事先隔离相关能源和物料的外部来源,并逐项核查隔离措施。(2)气体及有害物质检测1)有限空间有害物质浓度检测指标包括氧浓度值、有害物质浓度值、易燃易爆物质(可燃性气体、爆炸性粉尘)浓度值等。2)凡是有可能存在缺氧、有毒有害气体、易燃易爆气体、粉尘等有限空间,事前应进行气体检测,在《作业证》中注明检测时间和结果;3)取样和检测应由培训合格的人员进行。检测仪器应定期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检测,每次使用前后应检查。4)取样应有代表性,应特别注重人员可能工作的区域,取样点应包括空间顶端、中部和底部,取样时应停止任何气体吹扫;5)当取样人员在有限空间外无法完成足够取样,需进入有限空间内进行初始取样时,应制定特别的控制措施,获得进入有限空间作业许可;6)进入有限空间期间,气体环境可能发生变化时,应进行气体监测。气体监测宜优先选择连续监测方式,若采用间断性监测,间隔不应超过2h,如监测分析结果有明显变化,则应加大监测频率。连续监测仪器应安装在工作位置附近,且便于监护人、作业人员看见或听见。7)作业中断超过30分钟应重新进行监测分析,对可能释放有害物质的有限空间或在有限空间涂刷具有挥发性溶剂的涂料时,应连续监测分析,并采取强制通风措施。情况异常时应立即停止作业,撤离人员。经对现场处理并取样分析合格后方可恢复作业。(3)气体及有害物质检测指标应符合以下要求:1)有限空间的作业场所空气中的氧含量应为19.5%~23.5%;若空气中含氧量低于19.5%,应有报警信号。2)有限空间的作业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应为0。3)不论是否有焊接、敲击等情形发生,有限空间内易燃易爆气体或液体挥发物的浓度都应满足以下条件:——当爆炸下限≥4%时,浓度<0.5%(体积);——当爆炸下限<4%时,浓度<0.2%(体积)。同时还应考虑用于作业的设备是否存在易燃易爆气体或挥发性气体。4)有限空间内有毒、有害物质浓度超过国家规定的接触限值时,不得进入或应立即停止作业。作业前30分钟,应对有限空间内含氧量和有害物质浓度采样,经分析合格且办理《作业证》后,方可进入有限空间。如作业中断,再次进入有限空间前应重新进行有毒有害物质检测。施工作业中涉及到其他危险作业时应办理相关审批手续。2、安全与防护(1)监护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应指定专人监护。不得在无监护人的情况下作业,作业监护人员不得离开现场或做与监护无关的事情。监护人员和作业人员应明确联络方式并始终保持有效的沟通。进入特别狭小空间作业,作业人员应系安全可靠的保护绳,监护人可通过系在作业人员身上的保护绳进行沟通联络。(2)通风1)实施有限空间作业前和作业过程中,应保持有限空间空气流通,确保作业场所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和有害物质含量符合相关规范要求。2)可打开人孔、手孔、料孔、风门、烟门进行自然通风,必要时应采取强制通风,严禁向有限空间充氧气或富氧空气。管道送风前,应确保风源清洁,进入期间的通风不能代替进入之前的吹扫工作。3)机械通风可设置岗位局部排风,辅以全面通风。当操作岗位不固定时,则可采用移动式局部排风或全面排风。4)有限空间的排放口应设置在下部。当存在与空气密度相同或小于空气密度的有毒有害物质时,还应在顶部增设排风口。5)对由于防爆、防氧化不能采用通风换气措施或受作业环境限制不易充分通风换气的场所,作业人员必须配备并使用空气呼吸器或软管面具等隔离式呼吸保护器具。佩戴软管面具时,应仔细检查气密性,并防止通气管被挤压;严禁使用过滤式面具。3、有限空间内设备对有限空间内阻碍人员移动、对作业人员造成危害,影响救援的设备,应采取固定措施,必要时应移出有限空间。4、防坠落、防滑跌有限空间内可能会出现坠落或滑跌,应特别注意有限空间中的工作面和到达工作面的路径,并制定防坠落或滑跌的安全措施。5、个人防护装备根据作业中存在的风险种类和风险程度,依据相关防护标准,配备个人防护装备并确保正确佩戴。6、静电防护为防止静电危害,应对有限空间内或其周围的设备接地,并进行检测。7、人员、工具和材料清点作业前后应清点作业人员和作业工具、材料。作业结束后应再次核查和清点作业人员和作业工具、材料,以防作业人员、作业工具和使用剩余的材料遗留在作业现场。8、电气设备与照明安全(1)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应有足够的照明。固定照明灯具安装高度距地面2.4m及以下时,宜使用安全电压。在潮湿环境等场所使用的移动式照明灯具,其安装高度距地面2.4m及以下时,额定电压不应超过12V。使用手持电动工具应有漏电保护装置。(2)存在可燃性气体和爆炸性粉尘的有限空间,所有的电气设备设施及照明应符合安全规定,实现整体电气防爆和防静电措施。(3)进入储气罐、管道等金属容器的有限空间时,所有的电气设备设施及照明灯具的使用应符合下列要求。①作业时使用的照明灯具额定电压不应超过12V。手提行灯应有绝缘手柄和金属护罩,照明灯具的带电部位不准外露。②照明灯具使用的变压器,应采用隔离变压器,设置在有限空间之外,不得放在金属容器内和特别潮湿的地方,绝缘电阻应不小于2MΩ,并定期检测。③在潮湿容器中,作业人员应站在绝缘板上,同时保证金属容器接地可靠。9、其他要求(1)保持有限空间出入口畅通;(2)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和警示说明;(3)作业前清点作业人员和工器具;(4)作业人员与外部有可靠的通讯联络;(5)监护人员不得离开作业现场,并与作业人员保持联系;(6)存在交叉作业时,采取避免互相伤害的措施。八、有限空间相关人员培训制度1、各分厂、车间应当对从事有限空间作业的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员、作业人员、应急救援人员进行专项安全培训。专项安全培训应当包括下列内容:(1)有限空间作业的危险有害因素和安全防范措施;(2)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操作规程;(3)检测仪器、劳动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4)紧急情况下的应急处置措施。2、各单位应至少每半年组织有限空间作业人员进行一次培训,并做好培训记录。3、在每次进入有限空间作业之前,必须将有限空间作业方案和现场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控制危害措施进行一次相应培训,确保作业安全。九、有限空间作业应急管理制度1、生产管理部门应制定有限空间作业应急救援预案,明确救援人员及职责,落实救援设备器材,掌握事故处置程序,提高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预案每半年至少进行一次演练,并不断进行修改完善。2、有限空间发生事故时,监护者应及时报警,救援人员应做好自身防护,配备必要的呼吸器具、救援器材,严禁盲目施救,导致事故扩大。事故发生后,现场人员应立即强制向有限空间通风,不具备条件时,现场应急指挥负责人和应急救援人员应首先对事故情况进行初始评估,根据观察到的情况,初步分析事故范围和扩展的可能性;使用检测仪器对有限空间有毒有害气体浓度和氧气的含量进行检测,检测不合格禁止随意施救;3、发现有限空间有受伤人员,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使受伤者迅速撤离现场,转移至有新鲜空气的通风处;4、若为单纯的窒息,可根据呼吸和心跳情况迅速采用心肺复苏法进行救护;5、根据受伤者的状态,及时拨打120急救电话;在抢救的同时,应及时汇报相关干部;十、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操作规程(一)除尘器、烟道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操作规程1.主题内容及适用范围本规程规定了在除尘器箱体、烟道、净化风机等有限空间进行检修、清理作业的一般安全技术要求。本规程适用于公司除尘器箱体内、烟道、净化风机内有限空间作业。2.术语2.1有限空间:仅有1-2个人孔,及进出口受限制的密闭、狭窄,通风不良的空间。2.2检修清理作业:指维修、更换配件及清理物料的作业。3.有限空间作业一般安全操作规程3.1作业前准备3.1.1应备有检测仪器并设置相应的通风设备及防尘口罩、护目镜等个人防护用品。3.1.2将该有限空间内进出口风门关闭,并设专在外监护,严禁关闭通向大气的阀门,保持足够通风。3.1.3有限空间外敞面周围应有便于采取急救措施的通道。3.1.4高处作业时,必须设置脚手架,并应固定牢固或佩戴安全带。3.2作业的安全卫生3.2.1必须对有限空间内空气中含氧量及有害气体(HF)进行检测。在大气压条件下,有限空间的空气中含量应为18%~21%,若空气中含氧量低于18%,应有报警讯号。3.2.2作业时,有限空间空气条件,有害物质浓度应符合TJ36规定。3.2.3根据作业环境和有害物质(氟化物)情况,应分别采用头部、眼睛、皮肤及呼吸系统的防护用具。3.3照明安全3.3.1有限空间内照明使用电压不大于12V。3.3.2严禁在有限空间内使用明火照明。3.4通风及其布局3.4.1有限空间必须设置机械通风,使之符合3.2.1、3.2.2、3.2.3条的规定。3.4.2有限空间的通风口应放置在底部,当存在和空气一样重或比空气轻的污染物质时,还应在顶部增设吸风口。4.检修、清理作业安全4.1检修作业安全4.1.1检修前处理作业:进入密封空间作业前应先对作业环境进行测定,以确定空间内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浓度,只有当可燃气体浓度低于其下限25%,氧气含量在19.5~23.5%之间,才允许操作人员进入作业。4.1.2当在有限空间作业区域内测知可燃气体浓度高于其爆炸下限的25%,操作人员应离开作业现场,并应立即进行强制通风。4.1.3有限空间前处理作业应采用防爆照明,照明电压应不大于12V;在无照明条件下,不允许进入作业,严禁携入一切火种进入有限空间。4.1.4进入有限空间内作业的操作人员一般至少要有2人,在进口处外面设置标志,并应有专人负责安全监护,随时与有限空间内操作人员保持联系。4.1.5检修作业的警戒在有限空间外敞面,根据具体要求应设置警戒区,警戒线和警戒标志,未经允许,不得入内,严禁火种或可燃物落入有限空间。警戒线区内设置灭火器材,专职安全员应在警戒区内定时巡回检查监护安全生产。检修作业完毕后,经检查清理无遗留物符合后方可拆除警戒。4.1.6在有限空间内进行检修作业时,场外应设专人监护,,遇有紧急情况,应立即发出呼救信号。4.1.7检修作业完毕后,剩余的配件、工具等物。必须全部清理出有限空间。4.2清理作业4.2.2在进入有限空间内进行清理作业应采用轮换工作制度及监护措施。4.2.6在有限空间进行热工作业时,必须选择有效的吸尘排风装置,以排除烟雾和粉尘。4.2.8清理作业人员必须佩戴防尘口罩及护目镜等安全防护用品。5.安全管理5.1作业管理5.1.1从事有限空间作业负责人、监护人员必须经过安全知识培训,并经过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使用的监测仪器必须经校验合格,使用的防护用具及电器照明设备必须并符合国家标准。5.1.2进入有限空间的人员携带物品均应逐个清点,完成作业后查明无遗留物,无火种,方可撤离和封孔。5.2作业过程管理5.2.1作业前应由工作负责人对有限空间作业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防控措施进行告知、培训学习。5.2.2在作业过程中,对有害物质必须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及应急救护措施。5.2.3在作业过程中,必须设专人对作业现场进行监护,作业监护者不准离开岗位,当监护范围内遇有紧急情况,作业人员和监护负责人,应立即发营救信号,组织营救。5.2.4监护者发现有作业人员有反常情况或违章操作,应立即纠正,并撤离有限空间。5.2.5作业安全管理人员对每班的作业进行记录。(二)化粪池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操作规程1.主题内容及适用范围本规程规定了在化粪池有限空间进行清理、检查作业的一般安全技术要求。本规程适用于公司各单位所有大小化粪池清理及检查等有限空间作业。2.术语2.1有限空间:仅有1-2个人孔,及进出口受限制的密闭、狭窄,通风不良的空间。3.有限空间作业一般安全操作规程3.1作业前准备3.1.1清理化粪池前,应先设立警示标志,排除地面障碍物,保证道路通畅,配备好个人防护用品,揭开池盖前,应疏散非操作人员。3.1.2将有限空间盖板或开口打开,进行通风置换,严禁私自封堵通风开口。3.1.3必须将有限空间内液体、固体沉积物及时清除处理,且保持足够通风。将易挥发的气体排出有限空间,或采用其他适当介质进行清洗、置换。3.1.4有限空间外敞面周围应有便于采取急救措施的通道。3.1.5用电机抽排污水,应先检查电机、电源、线路、刀闸等是否漏电,以免发生触电事故。3.2作业的安全卫生3.2.1必须对有限空间内空气中含氧量进行检测。在大气压条件下,有限空间的空气中含量应为18%~21%,若空气中含氧量低于18%,应有报警讯号。3.2.2作业时,有限空间空气条件,有害物质浓度应符合TJ36规定。3.2.3必须进行测爆。有限空间空气中可燃性气体浓度应不低于爆炸下限的25%。3.2.4当有限空间内存在可燃气体和粉尘时,严禁带入能产生烟气、明火、电火花的器具。3.2.5根据作业环境和有害物质情况,应分别采用头部、眼睛、皮肤及呼吸系统的防护用具。3.3照明安全3.3.1有限空间内照明使用电压不大于12V。3.3.2严禁在有限空间内使用明火照明。3.4通风及其布局3.4.1作业人员下池清淤前,应用风机通风或利用自然通风,排放出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硫化氢、甲烷等有害气体,并利用仪器等进行测试,确定无害、安全后,方可下池清淤4.安全管理4.1作业管理4.1.1化粪池揭盖严禁使用钢钎,铁钎等硬撬盖板以免产生火花,引起燃烧,爆炸。4.1.2从事有限空间作业负责人、监护人员、防腐及热工作业人员必须经过安全、消防安全知识培训,并取得安全资格证和消防专业知识培训合格证。做到持证操作,使用的监测仪器必须经校验合格,使用的防护用具及电器照明设备必须并符合国家标准。4.1.3进入有限空间的人员携带物品均应逐个清点,完成作业后查明无遗留物,无火种,方可撤离和封孔。4.1.4下池操作人员,应穿防静电衣物,严禁带钥匙等硬金属物下池,应系好安全带,带好安全帽。4.2作业过程管理4.2.1作业前应由工作负责人对有限空间作业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防控措施进行告知、培训学习。4.2.2在作业过程中,对有害物质必须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及应急救护措施。4.2.3池面操作人员应手持安全带,随时与池下人员保持联系。4.2.4在作业过程中,必须设专人对作业现场进行监护,作业监护者不准离开岗位,当监护范围内遇有紧急情况,作业人员和监护负责人,应立即发营救信号,组织营救。4.2.5池面操作人员应手持安全带,随时与池下人员保持联系。4.2.6监护者发现有作业人员有反常情况或违章操作,应立即纠正,并撤离有限空间。4.2.7作业安全管理人员对每班的作业进行记录。4.2.8清掏完毕后,及时将池盖、沟盖复原或修缮,做到三通二无一净。4.2.9化粪池清掏完毕后,应更换滤料盖好活动盖板及其它封闭物,将盖板之间间隙堵牢,如当日不能完工的应设警示标志或设置保护围栏。(三)(电缆沟、阀门井、皮带地沟、事故油池、油罐等)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操作规程1.主题内容及适用范围本规程规定了在电缆沟、阀门井、皮带地沟、事故油池、油罐等有限空间进行检查及维护作业的一般安全技术要求。本规程适用于公司内电缆沟、阀门井、皮带地沟、事故油池、油罐等有限空间作业2.术语2.1有限空间:仅有1-2个人孔,及进出口受限制的密闭、狭窄,通风不良的空间。3.有限空间作业一般安全操作规程3.1危险特性:此类空间外观呈半封闭状态,作业场地狭小、通风不畅、照明不良、人员进出困难且与外界联系不便。主要危险因素为空间通风不良或存在有毒气体造成人员窒息(中毒、缺氧)3.2劳保用品:安全帽、工作服、帆布手套、水鞋3.3工具:安全带、气体检测仪、对讲机、通风风机、安全照明设施、绝缘梯具等。3.4作业前3.4.1制定有限工作作业方案,开具《有限空间作业审批单》所涉及的其他作业要按要求规定执行,3.4.2明确具体人员作业人员及其安全职责3.4.3作业审批。作业前必须经车间、分厂对有限空间作业审批,对不合格事项在作业前及时调整,从而保障作业人员安全。3.4.4安全交底。实施有限空间作业前,应当将有限空间作业方案和作业现场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防控措施告知作业人员,现场负责人应当监督作业人员按照方案进行作业准备3.4.5封闭作业区域及安全警示,作业前,应封闭作业区域,并在出入口周边明显位置设置安全标志和警示标识3.4.6开启出入口通风。作业者应站在有限空间外上风侧开启出入口,对自然通风不畅的区域可采取强制通风等措施3.4.7安全检查。对污泥池附近设施进行检查,尤其是涉煤气设施,防止煤气泄漏进入有限空间内造成人员中毒窒息3.4.8气体检测,有限空间作业应严格履行“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的原则,在有限空间外按照氧气、可燃性气体、有毒有害气体的顺序,对有限空间气体进行检测。检测时应记录检测的时间、地点、气体种类、浓度等信息。检测记录经检测人员签字后存档。正常时氧含量19.5%-23.5%,低于19.5%为缺氧环境,存在窒息可能,高于23.5%可能引发氧气中毒。3.5作业中3.5.1.电气设备和照明安全。作业时所用的一切电气设备,必须符合有关用电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照明应使用12V以下安全灯,使用超过安全电压的手持电动工具,必须按规定配备漏电保护器。3.5.2.监护、检测。监护者应在有限空间作业外全过程持续监护。监护者应能跟踪作业者作业过程,实时掌握检测数据,并适时与作业者进行有效的信息沟通。发现异常时,监护者应立即向作业者发出撤离警报,并协助作业者逃生。监护者应防止未经许可的人员进入作业区域。作业过程中应对有限空间作业面气体浓度进行连续监测,并随时采取必要措施3.5.3.个体防护,应根据危害程度正确佩戴有效的防护永平进行作业。包括安全带、安全绳、安全帽和呼吸防护用品等3.6作业后,必须经有关人员确认,清查工具及人员,确认无误,经工作负责人许可后,方能关闭人孔。并清理现场,及时将相关资料存档。4、救援方式:自救或进入救援。自救是最佳选择方式。进入作业过程中,发现有任何暴露变化或者其他的报警提示,进入人员必须立即停止作业,并迅速撤离,进入救援风险较大,需要救援人员做好必要防护,严禁盲目施救,造成事故扩大,4.1救援装备:空气呼吸器、通讯对讲机、安全绳索、气体检测仪、手电筒、急救箱、氧气包、警戒带4.2救援流程:a.一旦发生事故,立即报警,启动相应预案,b、在发生事故以后,监护人员应在第一时间向班组长或车间主任汇报事故现场情况,包括:时间、地点、受伤人员及现场情况等c、救援人员实施救援时,应首先做好自身防护。救援人员应佩戴空气呼吸器。d、受困人员被救出有限空间作业后,应第一时间对受伤人员做简单的处理,以减轻伤害,并送医院进行救治,5、针对事故应急处置方法5.1出现缺氧窒息事故处理:发现有毒气体中毒或窒息事故的人员先采取急救措施,强制通风或切断有毒介质来源,同时向车间主任汇报,严禁盲目施救。车间领导向厂级领导汇报,并由办公室按本预案的职责范围通知相关人员赶往事故现场。做好对危急事件现场的安全管理,避免由于混乱造成系列不安全事故发生,对事故现场采取必要的组织措施,保障救援工作的有效性。经过现场采取急救措施,有关人员配合医务人员将伤者送往医院,做进一步的救护和观察直至结束,5.2出现触电事故的处理。立即拉开电源开关切断电源。如电源开关距离太远,用有绝缘柄的钳子或木柄的斧子断开电源线,或者用木板等绝缘物插入触电者身下,以隔断流进人体的电流。当电线搭在触电者身上,可用干燥的衣服、手套、绳索,木板、木棍等绝缘物作为工具,拉开触电者及挑开电线使触电者脱离电源。拨打急救电话,说明伤情和以采取的相关措施,。现场知情人员应做好受伤人员的现场救护工作。将伤亡事故控制到最小程度,损失降至最小。6.安全管理6.1作业管理6.1.1从事有限空间作业负责人、监护人员、必须经过安全、消防安全知识培训,并取得安全资格证和消防专业知识培训合格证。做到持证操作,使用的监测仪器必须经校验合格,使用的防护用具及电器照明设备必须并符合国家标准。6.1.2进入有限空间的人员携带物品均应逐个清点,完成作业后查明无遗留物,无火种,方可撤离和封孔。6.2作业过程管理6.2.1作业前应由工作负责人对有限空间作业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防控措施进行告知、培训学习。6.2.2在作业过程中,对有害物质必须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及应急救护措施。6.2.3在作业过程中,必须设专人对作业现场进行监护,作业监护者不准离开岗位,当监护范围内遇有紧急情况,作业人员和监护负责人,应立即发营救信号,组织营救。6.2.4监护者发现有作业人员有反常情况或违章操作,应立即纠正,并撤离有限空间。6.2.5作业安全管理人员对每班的作业进行记录。(四)料仓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操作规程1.主题内容及适用范围本规程规定了在料仓、筒仓有限空间进行清理作业的一般安全技术要求。本规程适用于公司天车加料料仓、氧化铝料仓、筒仓、脱硫料仓等有限空间作业。2.术语2.1有限空间:指封闭或部分封闭,进出口较为狭窄有限,未被设计为固定工作场所,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或氧含量不足的空间。2.2清理作业:指操作完毕后对剩余物料进行清洁、清扫的作业。3.有限空间作业一般安全操作规程3.1作业前准备:有限空间作业前,必须严格执行“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的原则,根据操作现场有限空间作业实际情况,对有限空间内部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检测。在作业环境条件可能发生变化时,操作者应对作业场所中危害因素进行持续或定时观测。3.1.1应备有检测仪器并设置相应的通风设备及个人防护用品。例如安全带、安全绳、防尘口罩等。3.1.2将料仓门口打开,将安全绳栓牢,检查安全绳所挂处的安全性以及牢固性,必须确保牢固。3.1.3有限空间外敞面周围应有便于采取急救措施的通道。3.1.4高处作业时,必须设置脚手架,并应固定牢固或佩戴安全带。3.2作业的安全卫生3.2.1必须对有限空间内空气中含氧量进行检测。在大气压条件下,有限空间的空气中含量应为19.5%~23.5%,若空气中含氧量低于19.5%,应有报警讯号。3.2.2根据作业环境和有害物质情况,应分别采用头部、眼睛、皮肤及呼吸系统的防护用具。3.3照明安全3.3.1有限空间内照明使用电压不大于12V。3.3.2严禁在有限空间内使用明火照明。3.4通风及其布局3.4.1有限空间必须设置机械通风,使之符合3.2.1、3.2.2条的规定。3.4.2有限空间的通风口应放置在底部,当存在和空气一样重或比重比空气轻的污染物质时,还应在顶部增设吸风口。4.清理工作业安全4.1清理作业安全4.1.1清理前处理作业:进入密封空间作业前应先对作业环境进行测定,以确定空间内氧气含量在19.5~23.5%之间,才允许操作人员进入作业。4.1.2有限空间前处理作业应采用防爆照明,照明电压应不大于12V;在无照明条件下,不允许进入作业,严禁携入一切火种进入有限空间。4.1.3进入有限空间内作业的清理人员一般至少要有2人,劳保用品穿戴齐全,在进口处外面设置标志,并应有专人负责安全监护,随时与有限空间内操作人员保持联系。4.1.5清理作业的警戒在有限空间外敞面,根据具体要求应设置警戒区,警戒线和警戒标志,未经允许,不得入内,严禁工具物落入有限空间。警戒线区内设专职人员定时巡回检查监护。4.1.6在有限空间内进行防腐作业时,场外应有人监护,,遇有紧急情况,应立即发出呼吸信号。4.1.7清理作业完毕后,剩余的工具等物。必须全部清理出有限空间。5.安全管理5.1作业管理5.1.1从事有限空间作业负责人、监护人员必须经过安全知识培训,并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使用的监测仪器必须经校验合格,使用的防护用具及电器照明设备必须并符合国家标准。5.1.2进入有限空间的人员携带物品均应逐个清点,完成作业后查明无遗留物,方可撤离和封孔。5.2作业过程管理5.2.1作业前应由工作负责人对有限空间作业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防控措施进行告知、培训学习。5.2.2在作业过程中,对有害物质必须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及应急救护措施。5.2.3在作业过程中,必须设专人对作业现场进行监护,作业监护者不准离开岗位,当监护范围内遇有紧急情况,作业人员和监护负责人,应立即发营救信号,组织营救。5.2.4监护者发现有作业人员有反常情况或违章操作,应立即纠正,并撤离有限空间。5.2.5作业安全管理人员对每次的作业进行记录。(五)储气罐、熔炼炉、动力变、整流变等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操作规程1.主题内容及适用范围本规程规定了在储气罐、熔炼炉、动力变、整流变等有限空间进行钻检、检修维护、清理作业的一般安全技术要求。本规程适用于公司储气罐、熔炼炉、动力变、整流变等有限空间作业。2.术语2.1有限空间:仅有1-2个人孔,及进出口受限制的密闭、狭窄,通风不良的空间。2.2检修清理作业:指定期钻检、内部维修、更换配件的作业。3.有限空间作业一般安全操作规程3.1作业前准备3.1.1应备有检测仪器并设置相应的通风设备及防尘口罩、护目镜等个人防护用品。3.1.2将该有限空间内进出口风门关闭,并设专在外监护,严禁关闭通向大气的阀门,保持足够通风。3.1.3有限空间外敞面周围应有便于采取急救措施的通道。3.1.4高处作业时,必须设置脚手架,并应固定牢固或佩戴安全带。3.2作业的安全卫生3.2.1必须对有限空间内空气中含氧量及有害气体进行检测。在大气压条件下,有限空间的空气中含量应为18%~21%,若空气中含氧量低于18%,应有报警讯号。3.2.2作业时,有限空间空气条件,有害物质浓度应符合TJ36规定。3.2.3根据作业环境和有害物质情况,应分别采用头部、眼睛、皮肤及呼吸系统的防护用具。3.3照明安全3.3.1有限空间内照明使用电压不大于12V。3.3.2严禁在有限空间内使用明火照明。3.4通风及其布局3.4.1有限空间必须设置机械通风,使之符合3.2.1、3.2.2、3.2.3条的规定。3.4.2有限空间的通风口应放置在底部,当存在和空气一样重或比空气轻的污染物质时,还应在顶部增设吸风口。4.检修、清理作业安全4.1检修作业安全4.1.1检修前处理作业:进入密封空间作业前应先对作业环境进行测定,以确定空间内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浓度,只有当可燃气体浓度低于其下限25%,氧气含量在19.5~23.5%之间,才允许操作人员进入作业。4.1.2当在有限空间作业区域内测知可燃气体浓度高于其爆炸下限的25%,操作人员应离开作业现场,并应立即进行强制通风。4.1.3有限空间前处理作业应采用防爆照明,照明电压应不大于12V;在无照明条件下,不允许进入作业,严禁携入一切火种进入有限空间。4.1.4进入有限空间内作业的操作人员一般至少要有2人,在进口处外面设置标志,并应有专人负责安全监护,随时与有限空间内操作人员保持联系。4.1.5检修作业的警戒在有限空间外敞面,根据具体要求应设置警戒区,警戒线和警戒标志,未经允许,不得入内,严禁火种或可燃物落入有限空间。警戒线区内设置灭火器材,专职安全员应在警戒区内定时巡回检查监护安全生产。检修作业完毕后,经检查清理无遗留物符合后方可拆除警戒。4.1.6在有限空间内进行检修作业时,场外应设专人监护,,遇有紧急情况,应立即发出呼救信号。4.1.7检修作业完毕后,剩余的配件、工具等物。必须全部清理出有限空间。5.安全管理5.1作业管理5.1.1从事有限空间作业负责人、监护人员必须经过安全知识培训,并经过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使用的监测仪器必须经校验合格,使用的防护用具及电器照明设备必须并符合国家标准。5.1.2进入有限空间的人员携带物品均应逐个清点,完成作业后查明无遗留物,无火种,方可撤离和封孔。5.2作业过程管理5.2.1作业前应由工作负责人对有限空间作业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防控措施进行告知、培训学习。5.2.2在作业过程中,对有害物质必须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及应急救护措施。5.2.3在作业过程中,必须设专人对作业现场进行监护,作业监护者不准离开岗位,当监护范围内遇有紧急情况,作业人员和监护负责人,应立即发营救信号,组织营救。5.2.4监护者发现有作业人员有反常情况或违章操作,应立即纠正,并撤离有限空间。5.2.5作业安全管理人员对每班的作业进行记录。附录A有限空间安全作业证单位:编号:有限空间所在单位负责项目栏有限空间所在单位:有限空间名称:检修作业内容:有限空间主要介质:作业时间:年月日时起至年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