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版高三一轮总复习历史教材版教案:板块2 第5单元 第12讲 辛亥革命和北洋军阀的统治_第1页
2023版高三一轮总复习历史教材版教案:板块2 第5单元 第12讲 辛亥革命和北洋军阀的统治_第2页
2023版高三一轮总复习历史教材版教案:板块2 第5单元 第12讲 辛亥革命和北洋军阀的统治_第3页
2023版高三一轮总复习历史教材版教案:板块2 第5单元 第12讲 辛亥革命和北洋军阀的统治_第4页
2023版高三一轮总复习历史教材版教案:板块2 第5单元 第12讲 辛亥革命和北洋军阀的统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2讲辛亥革命和北洋军阀的统治

徵课程标准

1.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理解辛亥革命对中国结束帝制、建立民

国的意义及局限性。

2.了解北洋军阀的统治及特点;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

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XUESHENME

必备知识教材融会落实基础性1^^^【着眼于广度、深度、高度]

知识点一辛亥革命

一、背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1.政治基础

(1)1901年初,清政府试图通过“新政”进行“自救”,为资产阶级民主革

命准备了条件。

(2)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使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只有推翻清政府,中国才有

希望。

2.组织基础:兴中会、中国同盟会等革命团体和政党的建立有力促进了革

命运动的发展。

3.指导思想——三民主义

同盟会纲领|孙中山提出的“驱除靶虎,恢复中华,创立

一民国,平均地权”,成为中国同盟会纲领。

一在中国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发刊词中,

,三民主乂孙中山首次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

主义,合称"三民主义”。

4.军事基础:以广州黄花岗起义为代表的多次反清武装起义给清政府以沉

重打击。

5.预备立宪(1906年9月—19n年)

(1)原因:革命运动的推动。

⑵概况

成立了预备国会请愿

立宪公会一颁布《鲤23》一运动一皇族内阁

⑶结果:不少立宪派人士认识到清政府实无诚意推行立宪,转而支持革命。

二、历程——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1.武昌起义

有利时机保路运动造成湖北防务空虚。

广

①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城内新军工程第

八营打响了武昌起义第一枪。

爆发

②新军其他各部士兵纷纷响应,起义军控制了

武汉三镇。

,结果成立湖北军政府,推黎元洪为都督。

I各省纷纷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清王朝统治土

,影响I-瓦解。

O

2.中华民国的建立: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孙

中山宣誓就任第一任临时大总统。新的共和政体就此产生。

3.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1)原因

①英国等列强支持。

②袁世凯的威胁利诱。

③孙中山妥协退让。

(2)结果

①1912年2月12日,清政府颁布《清帝逊位诏书》,宣告统治中国260多

年的清王朝结束。

②2月15日,南方的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

4.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时间:1912年3月11日颁布。

(2)制定机构:临时参议院。

(3)内容

①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一律平等。

②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及请愿、考试、

选举、参政等自由和权利。

③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国务员须副署临时

大总统公布的法律及命令。

(4)地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三、评价——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1.积极影响

(1)政治:开始了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推翻了清

王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共和政体。

(2)思想: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

(3)社会:促使社会经济、思想文化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新的变化,冲破

了封建主义的藩篱。

(4)经济: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

件。

2.历史局限

(1)没有解决近代中国社会的根本矛盾,没有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

史任务。

(2)没有提出科学的革命纲领。

(3)没有发动广大民众,缺乏一个组织严密的革命政党的领导。

|素养培育、

学习情境

清末新政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彻底击垮了清政府的自信心,从1901年起,清政府被迫

进行了一些改革措施,历史上称“清末新政”。主要内容有:改革官制,裁闲散

衙门,添新机构;改革兵制,扩练新军;改革学制,废科举,设学堂,奖留学;

依法保护和奖励工商业者。新政最终失败,但是推行的一些政策促进了中国政治

的近代化,也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条件。

想一想❶为什么说清末新政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条件?

提示:清政府自救运动的失败更加暴露了清政府的腐朽无能,国人由此失去

了对清政府的最后希望。

学习情境

想一想❷如何解读上述漫画反映的历史信息?

提示:为镇压四川保路运动,清政府将湖北新军西调,造成武汉地区兵力空

虚,给武昌起义创造了条件。

图解历史

革命果实落入袁世凯手中的原因

।清政府a*世凯塔帝国主义列强।

外经

|革命党人卜立宪派和旧官正

革命阵营I1

图解历史

革命派、清政府、袁世凯和帝国主义之间的关系

易错提醒

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而不是封建制度。封建制度的基本内涵包括经

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制度等层面。辛亥革命只是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这

一基本的政治制度,而地主阶级的统治地位、封建土地所有制并未改变,封建思

想在国民头脑中还根深蒂固。

生活情境

2021年是辛亥革命爆发110周年,有导演想拍一部有关《辛亥革命》的微

电影。

想一想❸如果你负责策划和宣传工作,请你撰写一篇110字左右的宣传语。

提示:19世纪末20世纪初,清王朝内忧外患。正是乱世之际,英雄辈出。

以孙中山为首的仁人志士不懈斗争,终在武昌打响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枪。其间各

方人物你方唱罢我登场,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波澜壮阔的篇章,以巨大的震撼力

和影响力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

史料实证

辛亥革命最大意义在于,以共和制取代了皇帝制度,动摇了中国人对皇权的

崇拜,民主共和、立宪、法治等观念深入人心。

——张海鹏《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

说明:史料从政治方面论述了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知识点二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一、袁世凯复辟帝制与护国战争

1.袁世凯复辟帝制

(1)袁世凯上台:1912年3月日,袁世凯在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第二任

临时大总统。

⑵复辟的过程

1913年11月袁世凯下令解散国民党

公布《中华民国约法》,改责任内

1914年5月阁制为总统制

被迫与日本签订“中日民四条约”,

1915年5月事实上接受“二十一条”

1915年10月“赞成”君主立宪

1915年12月袁世凯称帝

1916年3月取消帝制,恢复中华民国纪年

2.护国运动

(1)背景

①袁世凯倒行逆施,革命党人起而反抗。

②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组织中华革命党,武力讨伐袁世凯。

③全国人民强烈反对袁世凯称帝。

(2)概况:1915年底,唐继尧、蔡鳄、李烈钧在云南宣布独立,并组织护国

军,讨伐袁世凯。

(3)结果

①贵州、广西、广东、浙江、湖南、陕西、四川等省相继宣告独立。

②1916年3月,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恢复中华民国纪年。

二、北洋时期的军阀割据

1.军阀割据

直系]—美、英支持冯国璋

军阀割据皖系)—日本支持段祺瑞

奉系一日本支持张作霖

2.军阀混战:争权夺利,先后爆发直皖、直奉混战,导致北京政权实际上

由不同的军阀所控制。

3.府院之争:1917年5月,继任总统的黎元洪免去段祺瑞总理职务,造成

所谓的“府院之争”(总统府与国务院的权力斗争)。

4.张勋复辟:张勋以调解府院之争为名,率兵入京,解散国会,拥清废帝

溥仪复辟。

5.维护共和:借孙中山的名望争权夺势的西南军阀,却千方百计排挤孙中

6.参加一战

(1)目的:争取国际地位,抑制日本在华势力的发展。

(2)概况:1917年8月14日,中国向德、奥两国宣战,加入协约国方面。

⑶影响

①中国收回德、奥在天津、汉口的租界,撤销两国领事裁判权。

②中国劳工前往欧洲前线,为协约国取得胜利作出了贡献。

三、民国初年经济、社会生活的新气象

1.民国初年经济的发展

(1)原因

①内因:中华民国建立,扫除了政治上的一些束缚和障碍,南京临时政府鼓

励民间兴办实业;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的推动。

②外因: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战。

⑵概况

①发展速度和规模超过以往半个世纪所取得的成绩。

②纺织、面粉等轻工业发展迅速。

③以荣宗敬、荣德生兄弟开办的面粉厂、纱厂等为代表的一批民族企业迅速

壮大起来。

(3)影响:中国产业工人的人数急剧增加,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

2.社会生活的新气象

(1)原因:共和政体的建立和南京临时政府的努力。

(2)表现:改用阳历;颁布剪发辫、易服饰和废止缠足的法律;革除“大

人,,“老爷”等清朝官场的称呼。

四、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1.原因:人们缺乏对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的彻底批判,大多数国民的

头脑仍被专制和愚昧束缚着。

2.兴起

(1)标志:1915年9月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

(2)思想阵地:北京大学和《新青年》杂志。

(3)代表人物: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钱玄同、刘半农等。

3.内容

(1)拥护“德先生”(民主),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

(2)拥护“赛先生”(科学),反对旧艺术、旧宗教。

(3)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反对国粹和旧文学,主张以白话

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

4.意义

(1)推动了全国报刊业的发展。

(2)推动了妇女解放、婚姻自由、家庭革命等。

(3)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推动思想文化革新,有着解放思想的重大意义。

学习情境

上图为1915年发表的漫画,图中文字为“猿猴倒行逆施,凡我国民群起而

攻之”。

想一想❹漫画反映了哪些信息?

提示:袁世凯复辟帝制,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说明民主共和的理念得到广

泛传播。

核心概念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以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为开端(1912年)、以东北易帜为结束标志

(1928年)。这一时期,既是军阀割据混战的黑暗时期,也是近代中国民主政治、

民族经济和思想解放发展最快的一段时期。

知识延伸

北洋军阀割据局面形成的根源

(1)封建经济的分散性为军阀提供了割据一方的客观条件和物质基础。

(2)在外国侵略下,中央政权削弱,帝国主义为各自的利益扶植代理人,实

行分而治之的政策。

图解历史

专制与共和之争

1袁3凯步当题偿当革‘党人)

约法、内阁[?

专权•々二国民党用

1-二次革%)

--------------♦1

1二二二"•护国战争武

败亡馔

1张勋复辟)----------讨逆运动力

1段祺瑞专制)--------护法运动J

学术情境

单位:担

600000

500000

400000、--、

300000

200000、

100000

0---------1**1

1913年1914年1915年1916年1917年

上图为某学者整理的民国初年上海市场进口日纱销售数据统计。

想一想❺你认为这一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提示: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即提倡国货、抵制日货运动。

核心概念

“德先生”“赛先生”

“德先生”指的是民主,民主是指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包括个性解放、人

权、主权在民、自由、平等、共和、宪政等,反对君主专制和军阀独裁。

“赛先生”指的是科学,科学是指科学精神和近代自然科学法则,包括进化

论、唯物论、无神论等,反对迷信武断、愚昧盲从、偶像崇拜等封建落后思想。

学术情境

有学者说:“新文化运动之所以批评孔子、反对孔教、否定儒家纲常,其实

并不是指向传统,而是针对现实。”

想一想❻这里的“现实”是指什么?

提示:袁世凯执意复辟帝制。

什KAOSHENME

么关键能力命题探究提升综合性[侧重于史料、史论、史观]

考向一辛亥革命

视角1辛亥革命爆发的必然性

史料一1901年清政府宣布实施“新政”,训练新兵、奖励实业、废除科

举、兴办新学、派留学生出国、改革官制等。1906年,清政府下诏“仿行宪政”。

1911年,清政府组织第一届责任内阁,13名大臣中,满族贵族9人,其中7人

为皇族,被称为“皇族内阁”。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600—2000中国的奋斗》等

史料二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

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

而去之易……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

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孙中山

[解读]史料一说明清政府的“预备立宪”只是一场骗局;史料二体现了孙

中山推翻清王朝反动统治的决心。

[思考]综合史料一、二,概括辛亥革命爆发的必然性。

[试答]列强侵华使民族危机加深;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加剧了清王朝统治

危机,推翻列强支持的清政府成为时代的必然要求,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

提出了三民主义,号召推翻清政府的统治。

0史论形成辛亥革命发生的必然性

角度表现

维新运动的失败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自上

历史教训

而下的改良道路走不通

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

必经济基础

量壮大

思想基础清末民权意识增长,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

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广泛建立和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

组织基础

形成

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使各地人民纷纷掀起抗捐抗税斗

群众基础

争、收回利权运动等

视角2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史料一右图揭示了在庆祝中华民国成立的日子里,有人把

中华民国的“国”字写为“口内一个民字”。

史料二辛亥革命不仅打响了推翻千年帝制的“第一枪”,中

K践

迈出了民主共和的“第一步”,而且引发了诸多社会革新和移风

易俗的“第一回

马敏《三种视野拓展辛亥革命史研究》

[解读]史料一体现了“民”在国家中的地位;史料二反映了辛亥革命的巨

大历史贡献。

[思考](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解释史料一中“园”的主要含义。

(2)根据史料二及所学知识,概括说明辛亥革命打响“第一枪”、迈出“第

一步”、引发诸多“第一回”具体成果的表现。

[试答1(1)民是国的核心,民是国的组成部分,体现了主权在民的思想与原

则,也表明了辛亥革命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

(2)“第一枪":结束清朝统治,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第一步”: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全体国

民,国民一律平等;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第一回”:废除“大人”“老爷”等称呼,禁止蓄辫、缠足和赌博陋习。

•史论形成辛亥革命推动了社会转型

1.从革命史观看,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完整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

族民主革命。

2.从近代化史观看,辛亥革命是一场深刻的近代化运动,它促进了中国政

治、经济、思想文化的近代化。

推翻了清政府,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迈

政治

出了中国政治由专制向民主转化的重要一步

制定法令保护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实业救国成为潮流,民族工业快速

经济

发展

法制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现代法制观念

思想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3.从文明史观看,辛亥革命促进了传统文明向近代文明的转变,在政治文明

和精神文明领域表现得尤为突出。

4.从社会史观看,辛亥革命使社会生活发生巨变,自由、平等、博爱的风

气兴起。剪辫易服、废止缠足、废除跪拜礼和革除“大人”“老爷”等称号的移

风易俗举措,使得国民的面貌为之一新。

5.从整体史观看,辛亥革命是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组成部分,推动了亚洲

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是亚洲觉醒的典型代表。

考向二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视角1维护共和的斗争

史料一任凭你像尧舜那样贤圣,像秦始皇、明太祖那样强暴,像曹操、司

马懿那样狡猾,再要想做中国皇帝,乃永远没有人答应。

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

史料二孙中山发表《讨袁檄文》,号召全国人民“戮此民贼,以拯吾民”。

史料三日本……外交既已要恰,当再严词警告中国政府,延缓帝制,如不

听,则出兵自由行动,派驻中国要地。

・林明德《日本与洪宪帝制》

[思考1根据史料分析袁世凯称帝失败的原因。

[试答]民主共和理念深入人心,袁世凯称帝不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孙中

山领导的全国人民反袁斗争轰轰烈烈的进行;帝国主义对其丧失信心;缺乏群众

基础以及北洋军阀内部矛盾。

视角2近代民族经济的发展及影响

史料一

行船舶修造

O机器制造

*钢铁采冶

▲石油开采

中轻工业

的食品工业

,纺织工业

f公用事业

民国时期工业分布图

史料二

外国资本主

义在华企业

中国民族资

本主义企业1912年

资本投资比例图

[思考1(1)根据史料一,概括近代民族工业在地域上和产业布局上的分布特

点及原因。

(2)根据史料二所示的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从政治、思想方面分析其对我

国民主革命转型所产生的影响。

[试答1(1)①地域特点: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沿江地区。原因:较早遭受

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自然经济解体较早;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便于引进外

来技术、设备;明清以来江南地区商品经济发展,经济基础较好。

②产业布局特点:多集中于轻工业领域。

原因:资金少,技术力量薄弱,无法支撑重工业的发展;轻工业投资少,见

效快。

(2)政治上:促进无产阶级队伍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奠定阶级基

础。思想上: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奠定思想基础。

•史论形成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特点和影响

1.特点

(1)从产生与发展上看,先天不足(资本、技术、人才),后天畸形(地域分布、

产业结构)。

(2)从诞生环境上看,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深受帝国主义、

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

(3)从分布上看,主要集中在沿海沿江地区,内地很少。

(4)从结构上看,民族工业主要集中在纺织、食品等轻工业部门,重工业基

础薄弱,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5)从地位上看,民族工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很小,始终没有成为中国

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

(6)从发展历程上看,具有曲折发展的特点。

2.影响

(1)政治:民族资本主义是一种新的革命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和发展有利于

社会进步。

(2)经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提

供了社会基础,也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阶级条

件。

(3)思想: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基础。中国民族资本

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不断冲击、瓦解,最终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

视角3新文化运动

史料一1914年袁世凯“祭天”(见右图)

史料二陈独秀指出:“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

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

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

——摘编自马尚斌等《中国近代史教程:1840—1949》

史料三《新青年》的创刊……对中国文化进一步走向开放产生了重要的推

动作用。……《新青年》创刊对中国文化从一元走向多元的另一重大贡献,是对

儒家思想的批判,颠覆了其延续两千余年的独尊地位与话语霸权,从而使人们从

儒家思想的禁锢中解放了出来。

——郑大华、王余辉《循着中国近代

文化走向回望〈新青年〉》

[思考](1)史料二中,陈独秀提出的“两位先生”指什么?结合史料一分析

为什么要提出这个口号?

(2)结合史料三,归纳新文化运动的积极影响。

[试答1(1)两位先生:民主与科学。

原因:反对北洋军阀的专制统治和尊孔复古的逆流,追求实现真正的资产阶

级民主政治。

(2)推动了中国文化的发展;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推动了思想文化革新,

有解放思想的重大意义。

•史论形成新文化运动的特点、积极影响和局限性

1.特点

(1)以民主与科学为核心,批判封建正统思想,实质是实现民主政治。

(2)有思想战线和文学战线两条战线,其目的是为实现民主政治而营造新文

化氛围。

(3)以五四运动为界,分为两个阶段。前期宣传资产阶级文化;后期以宣传

马克思主义为主。

2.积极影响

(1)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民主

和科学的思想得到弘扬,形成了一股思想解放潮流。

(2)中国的知识分子得到一次民主和科学的洗礼,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

播创造了条件,推动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

3.局限性

(1)由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自身的阶级和时代局限性,新文化运动中激进民

主主义者对东西方文化的评价存在着绝对化倾向。

(2)其对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和儒家思想的全盘否定,使儒家思想受到近代以

来前所未有的打击,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国文化的发展。

什LIANSHENME

练么真题研析

创新模拟强化应用性[立足于方法、规律、能力]

真题引领支------长命题溯源•有章可循

[例](2021•山东等级性考试)在近代中国,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到“师

夷长技以自强”,从“维新”代替“洋务”再到革命取代改良,这一系列变化主

要是由于()

A.“西学东渐”的深入

B.民族危机的加深

C.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思想解放的推动

・解题指用

从历史表象中发现问题,对历史事物或现象做出解释是学习历史的必备

素养

能力。本题以近代救亡图存道路的不断探索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历史解

立意

释这一核心素养

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到“师夷长技以自强”是由第一次鸦片战争到第

关键

二次鸦片战争民族危机加深导致的,而从“维新”代替“洋务”则是甲

点拨

午中日战争发生后,洋务运动未能解决民族危机的产物,革命取代改良

则是改良未能挽救民族危机的结果,所以这些变化都是由于民族危机的

加深,故选B项

“西学东渐”的深入为解决民族危机提供了可能,但并不属于变化的必

要条件,排除A项;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到“师夷长技以自强”,当

排除

时民族资本主义还没有产生,所以与其发展没有关系,排除C项;材料

干扰

中的变化主要是由民族危机加深导致的,思想解放只是其可能性条件,

排除D项

[答案]B

1.(2021•山东等级性考试)1913—1921年,中国海关税征收额受国际局势

影响出现了一定变化。下列各项反映这一时期变化状况的是()

A

CD

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3—1921年,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战期

间西方列强忙于大战,减少了对中国的商品输出,所以从国际局势的影响角度看,

1914—1918年的一战期间海关税收额总体下降,一战之后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

卷土重来,所以海关税收额大幅提高,与A图相符,故选A项;由于一战之后

西方列强继续加紧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所以B图中1918年之后的图示与实际不

符,排除B项;1914—1918年由于西方列强忙于一战而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

所以这期间海关税收额最低,但C图中最低点在1913年,排除C项;1914—1918

年由于西方列强忙于一战而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所以这期间海关税收额最低,

D图与之不符,排除D项。]

2.(2021•广东选择性考试)孙中山在一次演说中认为,近代欧美各国工商

业发达,却出现“富者敌国,贫者无立锥”的现象,因此中国必须“未雨绸缪,

赶紧设法,免得再蹈覆辙孙中山旨在()

A.抨击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

B.宣传“均贫富”的政治理想

C.为联合苏俄提供政策依据

D.主张社会革命解决民生问题

D[根据材料可知,孙中山认为近代欧美各国虽然工商业发达,但是却出

现贫富分化十分严重的现象,而贫富分化是社会矛盾的一种体现,不利于民生问

题的解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主张的是通过社会革命解决民生问题,故

选D项;材料强调的是孙中山提出了解决贫富分化问题的方法,而不是抨击资

本主义制度的弊端,排除A项;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思想的重要原则是平均地权

和节制资本,不能体现“均贫富”的政治理想,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孙中

山解决贫富分化问题的方法,与联合苏俄无关,排除C项。]

3.(2021-6月浙江选考科目)对辛亥革命的认识,中共中央在第一次对时局

的主张中指出:“辛亥革命战争有两个意义,一个是反对满洲帝政之民主运动,

一个是反对外力压迫之自强运动这一认识强调这场革命()

A.完成了民族独立任务

B.反帝反封建的内涵

C.改变了中国社会性质

D.传播了民主科学精神

B[“反对满洲帝政之民主运动”强调反封建求民主,“反对外力压迫之自

强运动”强调反帝以自强,故选B项;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

解放的历史任务,排除A项;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社会性质,中国仍是半殖

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C项;新文化运动传播了民主科学精神,排除D项。]

4.(2021•湖北选择性考试)博览会是观察社会生活发展演变的窗口,又是

汇聚物品和传播知识的平台。下表可以看出近代中国()

武汉劝业奖进会和西湖博览会征集展品类别对比

武汉劝业奖进会(1909年)西湖博览会(1929年)

染织工艺类、工艺品类、机电工业

征集类、化学工业类、矿产品、医药用

天然产品(饮食或制造之原料),工

展品品类、教育用品类、文艺品类、农

艺品、美术品、教育品、古物品

类别产类、饮食制类、动物类、革命纪

念品类、外国参考品

A.物质文化生活变迁B.工业体系已经形成

C.民族意识开始觉醒D.现代科学知识普及

A[根据材料“武汉劝业奖进会和西湖博览会征集展品类别对比”可知,

1929年的西湖博览会展品比1909年的武汉劝业奖进会多了染织工艺类、机电工

业类、化学工业类、矿产品、医药用品类、革命纪念品类等,这表明随着近代民

族工业的发展、辛亥革命的影响等,物质文化生活发生较大变迁,故选A项;

“工业体系形成”说法错误,近代中国重工业发展缓慢,轻工业也没有形成齐全

的门类,排除B项;“开始”说法错误,鸦片战争后民族意识就开始觉醒,且

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单凭博览会的展品,不能得出现代科学知识“普

及”的结论,排除D项。]

5.(2021•天津等级性考试)民国初期,新的教育流派如平民教育、“工读”

教育等纷纷出现,各种教育团体相继成立,如1915年的全国教育联合会、1917

年的中华职业教育社等。这体现了()

A.思想解放运动的发展B.中西教育理念的冲突

C.民主共和政体的完善D.近代新式教育的兴起

A[注意时间信息“民国初年”“1915”“1917”,此时处于新文化运动时期,

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民众的觉醒,民族觉悟和爱国热情空前高

涨,推动了新的教育流派和团体的建立,故选A项;材料强调新的教育流派和

团体的建立,不涉及中西教育理念的冲突,排除B项;材料是民国初期教育领

域的变化,与民主共和政体的完善无关,排除C项;1904年清政府颁行的《癸

卯学制》为中国近代新式教育的开始,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

创新模拟★-----------★创新应用•立芋见影

1.(2021•广东广州二模)1901年6月5号,清廷谕整顿翰林院,斥责该院

“专以诗赋小楷为功,弊精神为无用,而经世之务,或转不暇考求,殊非造就大

才之意清廷谕整顿翰林院反映了清政府()

A.传播维新变法思想B.举新政急需新式人才

C.抵制向西方学习的观点D.维护传统的意识形态

B[题干材料信息表明清政府认为翰林院专攻诗赋小楷,与实际无用。结合

所学知识可知,当时清政府正在进行新政改革,急需新政所需的人才,而翰林院

无法满足,所以清廷下令整顿翰林院,故B项正确;当时维新变法运动已经失

败,且清政府不可能传播维新变法思想,故A项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