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燕歌行(并序)》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1页
【高中语文】《燕歌行(并序)》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2页
【高中语文】《燕歌行(并序)》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3页
【高中语文】《燕歌行(并序)》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二语文备课组教学资料——教学设计(选择性必修中册)PAGEPAGE3《燕歌行并序》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分析诗歌中环境渲染、对比手法的作用。2.挖掘、探究边塞诗的内涵,理解边塞诗的多重主题。3.深入理解诗作所表达的复杂感情和主旨。【学习重点】深入理解诗作所表达的复杂感情。【学习难点】分析环境渲染、对比手法的作用。【学习方法】诵读法、讨论法。【学习时数】2课时第一课时【学习过程】一、诗文导入出塞(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诗人以雄劲的笔触,对当时的边塞战争生活作了高度的艺术概括,虽然只有短短的四句,但意境雄浑深远,耐人寻味。边塞诗是唐代诗歌的主要题材,是唐诗中思想性最深刻,想象力最丰富,艺术性最强的一部分。这节课我们就一同穿越历史,走进那“大漠穷秋塞草腓”的盛唐边塞,去聆听那“战士军前半死生”的战争悲歌——《燕歌行》。二、知人论世1.作者高适(700-765),字达夫,一字仲武,郡望渤海蓨(今河北景县)人,曾任散骑常侍、渤海县侯,世称高常侍。高适是盛唐重要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内容比较丰富。高适的性格豪放不羁,他青年时代就向往立功边塞的生活:“倚剑对风尘,既然思卫霍”(《淇上酬薛三据兼寄郭少府微》),而且有过边塞生活的亲身体验。所以边塞诗也是他早期创作的一个主要内容。高适前期的边塞诗多是来自他亲身的经历,是经过冷静的观察之后的有感而发,因此有较强的针对性,在反映现实方面比其他同时代的边塞诗人较为深刻,既表现了追求功名的昂扬意气,又能够抒发因直视冷峻的现实而产生的悲慨之心,所以在盛唐诗坛他被推为边塞诗的代表。高适与岑参齐名,并称“高岑”。其诗风格雄浑悲壮、古朴苍劲。后人把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2.解题“燕”是战国时期一个国家的名字,地域在今河北省北部。“歌行”是一种诗体,属“古诗”。句数及每句字数无定,音节格律也比较自由,易于叙事抒情,一般篇幅比较长。“燕歌行”,乐府旧题,多写有关边地征戍之事,以咏征人思乡、少妇怀远之情为主。明代文学家徐师曾在《诗体明辨》中如是解释:放情长言,杂而无方者曰歌;步骤驰骋,疏而不者曰行;兼之者曰歌行。可见古代诗歌中“歌、行、歌行”各有所指。歌者如《长恨歌》,行者如《琵琶行》,歌行者如《燕歌行》。亦可见,《燕歌行》体裁既有“歌”的放情长言,又有“行”的疏而不滞。3.写作背景开元十五年(727),高适曾北上蓟门。二十年,信安王李禕(huī)征讨奚、契丹,他又北去幽燕,希望到信安王幕府效力,未能如愿。开元二十一年后,幽州节度使张守珪经略边事,初有战功。但二十四年,张让平卢讨击使安禄山讨奚、契丹,“禄山恃勇轻敌,为虏所败”。二十六年,幽州将赵堪、白真陀罗矫张守珪之命,逼迫平卢军使乌知义出兵攻奚、契丹,先胜后败。高适对这两次战败感慨很深,因写此篇。高适在创作此诗之前不久,曾经怀着豪情壮志,到蓟北一带漫游,寻求报效国家的机会。当时,那里正是唐朝与契丹对峙的前沿地区,形势紧张,是用人之地。由于当地军政官僚们堵塞贤路,高适的愿望无法实现,但他对边塞地区的现实状况是了解得更加具体、更加透彻了。这种切身的体验,也为《燕歌行》的写作提供了坚实的生活和思想基础。三、学习任务任务一:初读文本,疏通文意学生活动一:指名朗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句,理解诗歌意思。(一)解释加点字。1.天子非常赐颜色(给予褒奖恩宠)2.摐(撞击)3.腓(枯萎)4.身当恩遇常轻敌(承受)5.铁衣(用铁片制作的战衣,借指战士。)6.玉箸(玉制筷子,比喻思妇的眼泪。)(二)小序的作用是什么?明确:小序交代了时间、事件,写作的缘由。为整首诗歌提供了一个大的环境背景。学生活动二:划分诗节,整体感知。明确:第一层:1——8句写出师;第二层:9——16句写战败;第三层:17——24句写被围;第四层:25——28句写死斗的结局。全诗以非常浓缩的笔墨,写了一场战役的全过程。第二课时任务二:研读文本第一层学生活动一:“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此句交代了什么?明确:交代了战争的性质,即卫国战争。学生活动二:“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这一句写了什么?明确:运用对偶的手法,写出战士具有的横行天下的豪迈气概,以及皇帝的喜悦与张扬,似褒实贬,为下文的失败埋下了伏笔。学生活动三:鉴赏“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明确:这两句通过炼字,交代了战争的紧迫激烈。一个“飞”字写出了军情危急。“照”,战火把山都照红了,说明战斗的激烈和规模很大。学生活动四:“榆关”“碣石”“瀚海”“狼山”四个地方连缀,这中间有什么顺序?写了什么?起了什么作用?明确:顺序是由近到远,从辞家去国到榆关、碣石,再到瀚海、狼山,八句诗概括了出征的历程,逐步推进,把气氛从宽缓推入紧张。任务三:研读文本第二层学生活动一:战士们作战的条件有哪些不利之处?请概括。明确:①“萧条”,自然条件恶劣;②“凭陵”,敌人来势凶猛,战力强;③“杂风雨”,天气恶劣。渲染了战势的危急与战斗条件的恶劣。学生活动二:“大漠”“穷秋”“塞草”“孤城”“落日”“斗兵”六个意象营造怎样的意境?烘托出了士兵们怎样的心境?明确:营造了荒芜、衰败的意境,烘托出士兵心境的凄凉。学生活动三:鉴赏“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明确:运用鲜明的对比,将战士的为国死战和将领的寻欢作乐对照来写,作者的爱憎情感更鲜明。学生活动四:你认为唐军战败的原因有哪些?主要原因是什么?明确:环境条件恶劣,敌人凶猛善战,将领与战士的矛盾。其中官兵的矛盾,尤其是将领的寻欢作乐,不爱惜士兵是失败的主要原因。任务四:研读文本第三层学生活动一:这一部分主要交代了什么内容?明确:①写士兵的痛苦:辛勤久,空回首。②边疆的荒凉:飘飖那可度,苍茫无所有!③战争的惨烈: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学生活动二:这一部分主要运用了哪些手法?明确:①借代。铁衣代士兵,②比喻。玉箸比喻思妇的眼泪。③对比。把征人和思妇放在一起写,更能突出征人思乡、思妇断肠的分离之苦。学生活动三:试赏析“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一句中“久”字的妙处。明确:“久”是“长久”的意思。战士们身穿铁甲辛苦地久戍边疆,家中妻子一定泪如玉箸时时感伤。作者并不是否定出征,而是对造成久戍不归的无能边将进行了强烈的抨击和批判,深化了主题。任务五:研读文本第四层学生活动一:“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这两句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明确:反问,突出和强调表达的语气和力度。学生活动二:为什么要提历史上的名将李广将军呢?明确:通过用典和对比,讽刺当时将军将领的无能和不恤士兵的艰苦。学生活动三:诗的最后四句暗含哪两层对比?这四句的作用如何?明确:暗含两层对比:一是奋不顾身在前线冲杀的战士与沉迷歌舞寻欢作乐的将帅的对比;二是古代有勇有谋、关爱士兵的李广与今日无德无才的将帅的对比。作用:最后四句总结全篇,淋漓悲壮,感慨无穷。“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最后士兵们与敌人短兵相接,浴血奋战,那种视死如归的精神岂是为了取得个人功勋!他们是何等质朴、善良,何等勇敢,然而又是何等悲壮啊!升华了全诗的主旨。任务六:深入思考,探明主旨和艺术特点学生活动一:探讨主旨明确:①赞颂士兵的英雄气概和牺牲精神。②表现士兵离家远戍的痛苦。③谴责了将帅的骄纵荒淫。④揭露了军中苦乐不均的现象。(补充:诗人写的是边塞战争,但重点不在于民族矛盾,而是同情广大兵士,讽刺和愤恨不恤兵士的将军。)学生活动二:概括诗歌的艺术特色明确:①善于描写边塞风光,渲染战争气氛。②运用对比手法,深化作品主题。从全文来看,出兵时的金鼓震天和战败后的困苦凄凉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战败原因在于将领的腐败无能;从全文的描写来看,士兵的效命死节和将军的恃宠贪功形成对比,讽刺那些深受皇恩却不思报国的将领;结尾提出李广,又是古今对比,突出了那些只知寻欢作乐、纵情声色的将军的丑态,使诗歌寓意深刻。③七言歌行,参用律句,形成音调之美。四、高考链接1.边塞诗表达的思想情感主要有六个方面:⑴描写塞外奇丽壮阔的自然风光。王维《使至塞上》⑵抒发从军报国、建功立业的英雄豪情。王昌龄《从军行》⑶表达征人久戍边关的思乡念亲之愁。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⑷反映连年征战对广大人民和平生活的干扰和破坏,反对统治者穷兵黩武、拓土开边。陈陶《陇西行》⑸表达塞外戍边生活的单调、艰辛及环境的恶劣。李白《塞下曲》⑹表达对战争的厌恶,以及对战士的同情。2.边塞诗常用手法:(1)借景抒情、触景生情、情景交融(2)对比(3)衬托(4)象征(5)比喻(6)夸张(7)用典(8)渲染(9)虚实结合3.边塞诗常见意象:⑴有关景物:烽火、狼烟、孤城、黄沙、雪山、黑山、大漠等。⑵有关动物:马、雁、鹰等⑶有关地名:轮台、龟兹、楼兰、安西、阴山、瀚海、凉州、边关、玉门关等⑷常见乐器:羌笛、胡笳、芦管、鼓、角等4.拓展训练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边塞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征人怨柳中庸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2分)答:诗句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等边塞地名,写了征人的戍边生活。(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4分)答:①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②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③怨气候酷寒。④怨景色单调。五、课堂小结本诗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概括了开元年间唐军将士戍边生活的多个方面。重点揭露了军中官兵苦乐悬殊现象,抨击了将帅们腐败无能,不恤士卒的行径,颂扬了战士们的英勇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