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相》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1页
《蜀相》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2页
《蜀相》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3页
《蜀相》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4页
《蜀相》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甫诗古体诗古体诗乐府诗四言古诗五言古诗七言古诗近体诗(唐代确立)律诗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排律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古体诗:唐代人把《诗经》到汉魏六朝的诗叫做古诗,或者古体诗。近体诗:把到唐代才定型并盛行的严格按照一定的格律写作的诗称做近体诗或今体诗。唐诗分类唐诗人物唐代是我国诗歌最光辉的时期。按它发展的情况分为

四个时期。初唐四杰:

初唐成就最高边塞诗人:山水田园诗:

盛唐成就最高元白诗派:

(琵琶行长恨歌)韩孟诗派:晚唐“小李杜”: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王杨卢骆

陈子昂高适岑参王昌龄王维孟浩然

李白杜甫元稹白居易韩愈、孟郊、贾岛、李贺李商隐杜牧1.杜甫(712—770):字,自号,京兆杜陵人,大诗人。他创作的许多诗歌,反映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而称。因其卓越的成就,被人尊称为,与“诗仙”李白齐名。诗作风格以为主。杜甫一生写下了一千多首诗,著有《杜工部集》。其中著名的有等。复习旧知子美少陵野老唐代“诗史”“诗圣”“三吏”“三别”沉郁顿挫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第一时期:35岁以前,读书壮游时期。《望岳》,渴望建功立业,兼济苍生,有着“致君尧舜上,更使风俗淳”(让帝王成为像尧舜一样圣明的君主)的政治抱负。第二时期:35—45岁,困守长安时期。《兵车行》《丽人行》,十年困苦生活,使杜甫看到了政治的黑暗,忧国忧民。第三时期:45岁—48岁,投奔新皇被俘,后因触怒皇帝,失去为官兴趣,经千辛万苦来到四川。三别三吏《春望》,揭露兵役黑暗,同情人民。第四时期:48—58岁,漂泊西南时期。《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登岳阳楼》《登高》《秋兴八首》抒发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人生轨迹《蜀相》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的春天。759年,杜甫结束了在甘肃天水一带颠沛流离的生活,暂时落脚在成都浣花溪畔的茅屋里。个人生活的艰难困苦自不必说,政治上那种“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更是完全破灭。此时“安史之乱”已经“乱”了五年,百姓涂炭,田园荒芜,唐王朝处于风雨飘摇中。唐肃宗宠信宦官,排斥功臣。在这样的情况下,杜甫满腔的苦闷、焦虑是可以想见的。定居浣花溪畔第二年的春天,他探访诸葛武侯祠,写下了这首感人肺腑的千古绝唱。写作背景解题《蜀相》是一首咏史怀古诗。此诗借游览古迹,表达了诗人对蜀汉丞相诸葛亮雄才大略、辅佐两朝、忠心报国的称颂以及对他出师未捷而身死的惋惜之情。诗中既有尊蜀正统的观念,又有才困时艰的感慨,字里行间寄寓感物思人的情怀。这首七律章法曲折宛转,自然紧凑。前两联记行写景,明快洒脱;后两联议事论人,忽变沉郁。全篇由景到人,由寻找瞻仰到追述回顾,由感叹缅怀到泪流满襟,顿挫豪迈,几度层折。全诗所怀者大,所感者深,雄浑悲壮,沉郁顿挫,具有震撼人心的巨大力量。作者简介结构:临古地——思古人——怀古事——抒今情意象: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遗迹内容/感情:对古人:仰慕先贤之敬意,先贤失意之痛惜对自己:建功立业之渴望,壮志未酬之怅惘,怀才不遇之感伤,年老体衰、功业无成之感慨……对国家对时代:昔盛今衰之感慨,国运衰微之担忧,骄奢淫逸之批判,重蹈覆辙之告诫,人民疾苦之同情对自然:物是人非之惆怅,沧海桑田之感慨,自然永恒之慨叹。表现手法:用典、对比、借古讽今、虚实结合、衬托、借景抒情……咏史怀古诗作者简介①要弄清史实,作者“怀”什么“古”;②要体会意图,作者为什么怀古;③要领悟感情,作者在怀古中表达了什么感情;④要分析写法,特别要注意分析典故。咏史怀古诗如何赏析咏史怀古诗?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朗读课文bǎi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平仄平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仄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鹏空好音。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仄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八句四联颔颈对仗偶句押韵讲究平仄:二四六分明蜀

相(七律)

首联壹题目是“蜀相”,为何首句用“丞相”?贰“寻”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对郁郁葱葱的翠柏(柏森森)的描写有什么作用?叁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亲切,表达了杜甫的崇敬仰慕之情。有目的的专程来访,体现出杜甫对诸葛亮的敬仰和缅怀。①环境上:营造了庄严、肃穆的氛围;②时间上:写出武侯祠的历史悠久和寂寞荒凉;③情感上:用松柏的万古长青衬托诸葛亮的伟大和不朽。1.开头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设问2.题为“蜀相”,却从“丞相祠堂讲起”,有何用意?一个寻字表明了什么?“写祠堂是为了写人。一个“寻”字,表现了诗人向往已久、急于前往拜访祠堂的心情,也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无限钦慕之情。3.“柏森森”用在诗中有何深意?“柏森森”抓住了武侯祠外景色的主要特点,渲染出一种安谧、肃穆的气氛;同时,高大茂密的柏树也是丞相祠的标志,是诸葛亮伟大人格的象征。这两句直承“蜀相"诗题,入题十分自然。思考你认为颔联中哪两个字用得最好?(炼字)从这两个字中可以看出祠中怎样的气氛?“自”是“独自”的意思,“空”是“白白的,空有,徒有”的意思。青草翠绿映照台阶,却无人光顾;隔叶的黄鹂叫声婉转动听,却无人倾听,渲染了空寂凄凉的氛围,落寞之情油然而生。表达了诗人对英雄长逝、遗迹荒落的叹愧。思考研读-颔联从炼字角度赏析颔联。①“自”即“独自”之意,“空”有“徒然”之意。②青草映阶,鸟鸣婉转,本是一幅春意盎然之景,但斯人已去,诗人满心只有对丞相的崇敬与追怀,无心赏景,因此只能是草自成春,鸟空好音。春色越好,越能反衬诗人心境。③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深深的崇敬与追怀之情。此时中原战乱未息,诗人既感伤于再无武侯这样的贤才,又感伤自己报国无门,孤寂悲愤之情油然而生。怀古与伤时统一。

表现手法:移情于景,情景交融,乐景衬哀(反衬)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1.解释含义准确表明该字在诗中的含义2.描述景象结合诗歌相关内容描绘该字所呈现的意境3.分析手法分析该句运用的表达技巧4.阐明作用分析该字在营造意境,突出主旨和结构上所起的作用炼字题答题步骤例题“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此联中“自”和”空”两字一用,境界全出。试作简要分析。明确:①“自”“空”这两个字是全诗的诗眼。“自”是“兀自、徒自”的意思,“空”是“空有”的意思,②青草自绿,无人光顾;黄鹂好音,无人倾听,说明这里的景色没人欣赏,进一步表明到这里的人很少,武侯呕心沥血的功业已被人遗忘,写出了祠堂的荒凉冷落(意境)。③融情于景,以乐景衬哀情。④表现出诗人对世事变迁的感慨和对武侯功业被人遗忘的惋惜。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先主曾三顾茅庐多次求定夺天下之计,您开创蜀汉,辅佐后主历经两朝献出老臣的一片忠诚之心。此二句以高度凝练、精辟的语言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丰功伟绩。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三顾频烦”:刘备求贤若渴、诸葛亮才干出众。“天下计”:诸葛亮雄才大略,暗含事业艰难。“两朝开济”:对蜀汉基业既有开创之力,又有维持之劳,堪称居功至伟;“老臣心”:忠贞不贰,坚毅不拔。每个字都下得极重,可谓字字千钧,因此抒情意味更为浓重,形象更为饱满。颈联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业,你能说出来是什么功业吗?东和孙权,北拒曹操,西取四川,开创蜀汉,济助后主,平定叛乱,六出祈山,九伐中原,出师未捷,身死五丈原。思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可惜出师伐魏未能大捷就自己病亡军中,长久以来让历代英雄们对此涕泪满裳!表现出诗人对诸葛亮献身精神的景仰和对他事业未竟、赍志以殁的痛惜心情。“长使”二字,不仅将诗人自己,也将一切有志于匡扶社稷的英雄们都包括了进来,在后世总能引起无数仁人志士的共鸣。赍志以殁[jī、mò]指怀抱着未遂的志愿而死去。1.尾联“英雄”具体指哪些人?泛指千百年来未达到目标而含恨死去的仁人志士。2.为什么诸葛亮的结局“长使英雄泪满襟”?一个“泪”字,凝聚着诗人对诸葛丞相鞠躬尽瘁精神的赞叹,也饱含着对其壮志未酬的惋惜,并借以抒发诗人济世理想未能实现的遗憾以及对安史之乱平定无期的忧虑。3.这一联用了什么抒情手法?直抒胸臆思考研读-尾联“英雄”指哪些人?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诸葛亮杜甫志向抱负境遇遗憾北定中原,兴复汉室刘备三顾茅庐辅佐两朝,六出祁山遇到明主,知遇之恩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早年仕途坎坷,晚年漂泊西南,疾病缠身,怀才不遇出师未捷身先死壮志未酬身先老“英雄”指包括杜甫自己在内的历史上一切有志未遂的仁人志士。杜甫借歌颂诸葛亮的过人才智和丰功伟绩,表达对其事业未竟、赍志以殁的痛惜;

抒发了自身壮志难酬的悲愤苦痛之情。诗人为什么会与诸葛亮这样一个悲剧英雄产生共鸣?诗人惋惜诸葛亮的壮志未酬,抒发了自己功业未就的深沉感慨。(诗歌主旨)诸葛亮

杜甫

时代才情

理想

付出

结果

不同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匡扶汉室,一统天下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颠沛流离,矢志不移统一大业未成内心壮志未酬汉末三国动荡不安战争不断安史之乱肃宗亲小远贤,有志难骋君臣关系融洽,鱼水相得

仕途坎坷终遭贬谪志向未就壮志未酬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自问自答,点明地点描述景象,凄清冷落称赞业绩,表达仰慕壮志未酬,痛苦悲伤起承转合借景抒情借古喻己蜀相本诗怀古喻今,追念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可贵精神和赫赫战功,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崇敬和强烈怀念之情;通过对诸葛亮的赞扬和惋惜,抒发了自己功业未就的深沉感慨。课堂小结作业参考答案:C(“两朝”指蜀汉的刘备、刘禅两朝)1.对这首诗中词句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参考答案:C(“两朝”指蜀汉的刘备、刘禅两朝)“蜀相”是蜀汉丞相诸葛亮。“锦官城”是成都的别称。“柏森森”即柏树茂盛的地方。“映阶”二句是说祠堂内碧草空有春色,黄鹂徒有好音,却没有多少人去欣赏。“频烦”即频繁,连续。“天下计”指统一中国、兴复汉室。“两朝”指东汉和蜀汉。“开”指开创基业,“济”是渡过难关。D.“出师”指诸葛亮出兵伐魏。“英雄”指诸葛亮和千古以来为国为民的仁人志士,也包括诗人自己。情境默写1.《蜀相》中高度概括、评价诸葛亮一生伟大功业的句子是_________

__________。2.《蜀相》中,借对祠堂庭宇景色的描写衬托出的庄严肃穆气氛,并抒发凭吊情怀的句子是_________

__________。3.《蜀相》中,将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之情跟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熔铸成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Ⅰ标题

登+地名、古人名+咏、地名Ⅱ情感

①评判历史

②借古伤己

③借古讽今Ⅲ艺术手法

借景抒情、对比、用典、衬托咏史怀古诗《武侯祠》梁衡01《武侯祠,一千五百年的沉思》——梁衡

中国历史上有无数个名人,但没有谁能像诸葛亮这样引起人们长久不衰的怀念;中国大地上有无数座祠堂,没有那一座能像成都武侯祠这样,让人生无限的崇敬,无尽的思考和深深的遗憾。这座带有传奇色彩的建筑,令海内外所有的崇拜者一提起它就生一种神秘的向往。武侯祠坐落在成都市区略偏南的闹市。两颗古榕为屏,一对石狮拱卫,当街一座朱红飞檐的庙门。你只要往门口一站,一种尘世暂离,而圣地在即的庄严肃穆之感便油然而生。进门是一庭院,满院绿树披道,杂花映目,一条五十米长的甬道直达二门,路两侧各有唐代、明代的古碑一座。这阴绿的清凉和古碑的幽远先教你有一种感情的准备:我们将去造访一位一千五百年前的哲人。进而门又一座四合庭院,约五十米深,刘备殿飞檐翘角,雄踞正中,左右两廊分别供着二十八位文臣武将,过刘备殿,下十一阶,穿过庭,又一四合院,东西南三面以回廊相通,正北是诸葛亮殿。由诸葛亮殿沿一红墙和翠竹夹道就到了祠的西部——惠陵,这是刘备的墓,夕阳抹过古冢老松,教人想起遥远的汉魏。由诸葛亮殿向东有门通向一片偌大的园林。这些树、殿、陵都被一线红墙环绕,墙外车马喧,墙内柏森森。诸葛亮能在一千五百年后享此祀地,并前配天子庙,右依先帝陵,千百年来香火不绝,这气象也真绝无仅有了。《武侯祠,一千五百年的沉思》——梁衡公元234年,诸葛亮在进行他一生的最后一次对魏作战时病死军中。一时国倾梁柱,民失父相,举国上下莫不悲痛,百姓请建祠庙,但朝廷以礼不合,不许建祠。于是每年清明时节,百姓就于野外对天设祭,举国痛呼魂兮归来。这样过了三十年,民心难违,朝廷才允许在诸葛亮殉职的定军山建第一座祠,不想次例一开,全国武侯祠林立。成都最早建祠是在西晋,以后多有变迁。先是武侯祠与刘备庙毗邻,诸葛亮祠前香火旺,刘备庙前车马稀。明朝初年,帝世之胄朱椿来拜,心中很不是滋味,下令废武侯祠,只在刘备殿旁附带供诸葛亮。不想事与愿违,百姓反把整座庙称武侯祠,香火更甚。到康熙年间,为解决这个矛盾,干脆改建为君臣和庙,刘备在前,诸葛在后,以后朝廷又多次重申,这祠的正名为昭烈庙(刘备谥号烈帝),并在大门上悬以巨匾。但是朝朝代代,人们总是称它为武侯祠,直到今天。“文化大革命”,曾经疯狂地破坏了多少文物古迹,但武侯祠却片瓦未损,至今每年还有二百万人来拜访。这是一处供人感怀、抒情的所在,一个借古证今的地方。《武侯祠,一千五百年的沉思》——梁衡我穿过一座又一座的院落,悄悄地向诸葛亮殿走去。这殿不像一般佛殿那样深暗,他为丞相治国之地,殿柱矗立,贯天地正气,殿门前敞,容万民之情。诸葛亮端坐在正中的砻台上,头戴纶巾,手持羽扇,正凝神沉思。往事越千年,历史的风尘不能把他从沉思中唤醒。他的左右是其子诸葛瞻,其孙诸葛尚。瞻与尚在诸葛亮死后都为蜀汉政权战死沙场。殿后有铜鼓三面,为丞相当初治军之用,已绿锈斑驳,却余威尚存。我默对良久,隐隐如闻金戈铁马声。殿的左右两壁书着他的两篇名文,左为《隆中对》,条分屡析,预知数十年后天下事;右为《出师表》,慷慨陈辞,痛表一颗忧国忧民的心。

我透过他深沉的目光,努力想从中发现这位东方“思想家”的过去。我看到他在国乱家丧之时,布衣粗茶,耕读山中;我看到他初出茅庐,羽扇轻轻一挥,八十三万曹兵灰飞烟灭;我看到他在斩马谡时那一滴难言的混浊泪;我看到他在向后主自报家产时那一颗坦然无私的心。记得小时候读《三国》,总希望蜀国能赢,那实在不是为了刘备,而是为了诸葛亮。这样一位才比天高,德昭宇宙的人不赢,真是天理不容。但他还是输了,上帝为中国历史安排了一处最雄壮的悲剧。《武侯祠,一千五百年的沉思》——梁衡假如他生在古周、盛唐,他会成为周公、魏征;假如上天再给他十年时间,他也许会再造一个盛汉;假如他少一点愚忠,真按刘备的遗言,将阿斗取而代之,也许会又建一个什么新朝。我胸中四海翻腾作着这许多的“假如”,抬头一看,诸葛亮还是那样安静地坐着,目光更加明净,手中的羽扇像刚刚轻挥过一下。我不觉可笑自己的胡思乱想。我知道他已经这样静坐默想了一千五百年,他知道天命不可违,英雄无法造一个时势。一千五百年前,诸葛亮输给了曹魏,但他却赢得了从此以后所有人的心。我从大殿上走下,沿着回廊在院中漫步。这个天井式的院落像一个历史的隧道,我们随手可翻检到唐宋遗物,甚至还可以驻足廊下,与古人、故人聊上几句。杜甫是到这祠里最多的。他的名句“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唱出了这个悲剧的主调。院东有一块唐碑,正面、被面、两侧或文或诗,密密麻麻,都在与杜甫作着悲壮的唱酬。唐人的碑文说:“若天假之年,则继大汉之祀,成先生之志,不难矣。”元人的一首诗叹道:“正统不惭传千古,莫将成败论三分。”明人的一首诗简直恨历史不能重写了:“托孤未负先君望,恨入岷江昼夜流。”《武侯祠,一千五百年的沉思》——梁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