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和城市课件_第1页
交通和城市课件_第2页
交通和城市课件_第3页
交通和城市课件_第4页
交通和城市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4/17交通和城市政治因素、受教育水平和医疗卫生条件等社会环境因素。同时气候、水土、传染病、自然灾害、环境污染等因素也不可忽视。②机械增长:取决于人口迁移数量的大小。受到经济、资源(如土地资源)、环境、政治、战争等因素的影响。(2)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①自然条件:包括气候、地形、水文、土壤等因素的影响。②社会经济条件:受到资源、交通、经济发展水平、政策、历史、环境质量等因素的影响。人口增长模式特点人口增长速度原因典型代表备注影响利弊原始型很高的出生率、很高的死亡率、很低的自然增长率缓慢生产力水平低下,医疗卫生条件差极少数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又称“高—高—低”型出生率高,能满足农业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死亡率高,有时容易出现劳动力不足,从而影响经济发展2.人口增长模(1)类型传统型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迅速生产力水平提高、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水平提高印度等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又称“高—低—高”型劳动力充裕,促进经济发展加大对经济、就业等方面的压力,导致积累减少、经济发展速度降低、贫困加剧等,进而引发各种资源、环境和社会问题现代型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缓慢,甚至出现零增长或负增长受经济、文化等的影响,人们的生育意愿不强英国等发达国家又称“低—低—低”型利于社会积累和经济水平的提高劳动力和兵源短缺,养老等费用增加,老年人口生活困难和生活孤单等(2)人口增长模式的判断①从数值上确定:由于目前世界上的国家其人口增长模式 主要属于传统型和现代型,而这两种模式的自然增长率明显不同,因此,只要从人口自然增长率数值的不同上进行确定就可以了。若自然增长率小于1%,则人口增长模式多为现代型,多属于发达国家。若自然增长率大于1%,则多为传统型,属于发展中国家,其中,自然增长率若在1%~2%之间,则主要是亚洲和拉丁美洲的国家,若自然增长率大于2%,则主要是南亚、非洲地区的国家。②特殊国家:我国的人口增长具有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a.20世纪70年代以来,出生率急剧下降,这主要是由于我国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b.目前,我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小于1%,属于现代型,与发达国家相同。3.人口迁移(1)人口迁移的原因

因素

原因

典例

自然(过去的决定因素)

气候

人们总是希望生活在气候等自然条件优越的地区

美国老人退休后向南部和西部迁移

土壤

肥沃的土壤有利于农垦,提高作物产量

热带雨林迁移农业水源动植物的生长以及人的生存需要水

我国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矿产因发现、开发某种矿产资源吸引大量人口迁入大庆石油资源的开发社会经济(决定因素)经济被较高的收入吸引内地人到沿海城市打工政策国家政策知识青年的“上山下乡”交通通信交通、通信的发达会方便人们之间的联系,从而促进人口迁移现代人口迁移量远大于过去政治某地被设为政治中心而引发人口迁入巴西迁都巴西利亚战争战争破坏了宁静的生活环境,使人口外迁美伊战争使大量伊拉克人背井离乡(2)人口迁移的类型时间主要流向主要原因特点国际人口迁移二战前欧洲美洲,非洲美洲,亚洲美洲,中、日、印东南亚地理大发现,新航线开辟,资本主义发展和殖民主义扩张旧大陆新大陆,已开发地区未开发地区二战后拉美北美,东南亚西亚,南欧西欧(欧洲人从美洲回迁,使欧洲变成人口迁入区,且欧洲移民减少,拉美和亚洲成为移民主要来源地)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永久性移民比例减少,迁移形式更加多样。政治性人口迁移激增;流向发生很大变化我国人口迁移古代迁往社会环境及自然条件较好的地区①深受统治者及其行政力量的束缚;②农业经济的脆弱、频繁的战争和自然灾害大批迁移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东部人口稠密区东北、西北等地国家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开发内地、建设边疆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山区平原,农村城镇,贫困区发达区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影响,沿海经济发达地区需要劳动力;农村大量劳动力获得解放人口迁移的流量增大,流向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3)人口迁移的影响影响迁出地有利加强与外界经济、科技、思想和文化联系,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对人口压力大的农村,可缓解人地矛盾,合理利用资源,保护自然环境不利人才或劳动力外流迁入地有利对边疆地区,有利于开发自然资源,改变经济落后状况;对城市地区,提供大量劳动力,推动城市经济发展不利可能产生生态环境问题,给城市环境带来压力4.人口问题及其对策(1)人口问题的突出表现所谓人口问题,是指人口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不相适应,与环境、资源不相协调,人口与自然、人口与社会矛盾激化而产生的影响人口生存和发展的各种问题的总称。主要突出的是人口迅速增长的问题、人口城市化问题、人口老龄化问题。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当一个国家60岁及以上人口所占比重达到或超过总人口的10%,或者65岁及以上人口所占比重达到或超过总人口的7%时,称为老年型国家,这样的社会称为老龄化社会。人口老龄化趋势本质上是一种进步现象,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也是人口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人口老龄化也会引起一系列问题。①社会经济负担加重。由于老年人越来越多,社会用于老年人口的财政支出日益增加,这就挤掉了一部分本来可用于经济建设和教育的费用,给社会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②影响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首先,人口老龄化影响社会再生产需要的劳动力。其次,人口老龄化必然导致劳动力老化,不能适应现代化企业和先进科学技术的要求,也不利于进行职业上和地理上的转移。最后,老年人口增多,由于收入相对降低,提供积累率高,也会使消费结构变化不大,造成经济停滞。(2)我国的人口问题及对策①我国的人口问题:人口基数大,增长快;农村人口比重大;人口结构不合理(男性比例偏高和人口老龄化问题出现);人口素质较低,地区分布不平衡。本世纪,我国将迎来劳动年龄人口、老龄人口、总人口三大高峰。在人口问题现状中,五大难点相互叠加:人口总体素质不高;流动人口规模庞大;出生性别比持续攀升;艾滋病呈蔓延之势;贫困人口脱贫难度增大。②我国的人口政策:一方面要严格控制人口的数量,加强人力资源开发,提高人口素质,充分发挥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另一方面,要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减轻人口对资源和环境的压力,为可持续发展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2009·铜陵模拟)中新网2009年3月12日电:据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人口司发布的《世界人口前景》指出,到2050年,全球人口总数将从现在的68亿增长到90多亿,报告说,许多国家都将出现人口迅速老龄化的现象。在2005年至2050年之间,世界人口增长的半数将来自60岁以上的老年人,而15岁以下儿童的人数将略微下降。到2050年,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将增加10亿。读下图并结合以上材料回答(1)~(2)题。

(1)全球人口将在未来40年间增加20多亿,这些增加的人口主要分布在 ( )A.东半球各国 B.西半球各国C.欠发达地区 D.发达地区(2)下列国家中,人口机械增长率较大的国家是( )A.中国、日本 B.科威特、德国C.尼日利亚、墨西哥 D.埃及、印度尼西亚解析第(1)题,从统计图表中可知,发展中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高,特别是非洲、拉丁美洲、亚洲。第(2)题,科威特是石油输出国,输入劳务工人多;德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增长,故政府采取一些措施,鼓励吸引高素质人才移民德国。CB知识点二交通运输1.主要交通运输方式及其选择(1)五种交通运输方式对比方式优点缺点适合运输的货物铁路运量大,速度快,运费较低,受自然因素影响小,连续性好造价高,消耗金属材料多,占地面积广,短途运输成本高大宗、笨重、长途运输,如矿石、金属、牲畜等公路发展快,应用广、机动灵活,周转快,装卸方便,对自然条件适应性强运量小,耗能多,成本高,运费较贵短程、量小的货物水运河运历史悠久,运量大,投资少,成本低速度慢,灵活性、连续性差,受自然条件影响大大宗、远程、时间要求不高的货物,如粮食,矿产等海运航空运输飞行速度快,运输效率高,最快捷运量小,能耗大,运费高,投资大,技术要求严格急需、贵重、运量不大的物品管道运输气体不挥发,液体不外流,损耗小,连续性强,平稳安全,管理方便,运量大设备投资大,灵活性差原油、成品油、天然气、煤浆以及其他矿浆(2)现代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货物运输要根据货物的性质、数量、运距、价格、时效等情况选择运输方式。①比较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及优劣现代交通运输方式包括铁路、公路、河运、海运、航空等多种形式。只有掌握了各种方式的差异、特征,才能在具体实际中充分利用,发挥最大的作用,取得最好的经济效益。在比较时注意从投资、运量、运价、速度、灵活性、连续性、稳定性、生产效率等几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尤其是要注意比较运费、运量、速度等几方面的差异。下表是火车、汽车、轮船、飞机四种运输工具按运费高低、速度快慢、运量大小的排列顺序。比较项目运输方式运费由高到低空运、公路、铁路、河运、海运运量由大到小海运、铁路、河运、公路、空运速度由快到慢空运、铁路、公路、海运、河运②明确各种运输方式的适用范围各种运输方式在技术上、经济上各有长短,都有最适宜的使用范围,必须妥善组织安排,合理协调使用。空运:贵重、急需、数量不大的货物。公路:短途、量小、容易死亡、变质的活物、鲜货。铁路:远程、量大及不容易死亡、变质的活物、鲜货。水运:大宗笨重、远程、不急需的货物。③综合考虑运输距离和运费确定运输方式运输方式的选择,在掌握各种运输方式特点的基础上,根据货运的需要,先看距离是远还是近,再看运量是多还是少,费用是贵还是便宜,最终用优选法来选择运输方式。运距近—公路远—航空铁路水运运量小—航空大铁路水运运费高—铁路低—水运④考虑运输起点与终点之间的实际交通情况如武汉至上海之间没有海运,密云水库的活鱼运到北京不能走河运等。2.我国重要铁路干线和铁路枢纽重要南北干线有:京哈——京广线、京沪线、京九线、焦柳线、宝成——成昆线;重要东西干线有:京包——包兰线、陇海——兰新线、沪杭——浙赣——湘黔——贵昆线;重要铁路枢纽有:北京、沈阳、兰州、郑州、徐州、株洲、南昌、上海等。3.交通运输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交通运输对聚落形态和空间分布的影响①交通运输对聚落形态的影响。北方地区,由于地形平坦开阔,道路呈棋盘式,聚落布局多呈团块状,形态比较规则;南方地区,河网密度较大,聚落布局形态多呈带状,沿河道、铁路或公路分布。②交通运输对聚落空间分布的影响。早期大多数城市都是沿湖、沿河、沿海发展起来的。随着交通运输方式的改变,聚落多沿铁路和公路线发展。我国一些新兴的交通枢纽城市,就是在铁路交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随着高速公路运输的发展,城市之间的交流加强且更加便捷,促进了城市群和城市带的发展。在交通便利的地方,多形成比较大的居民点;在河流干支流汇合处和入海口,有利于形成比较大的城市,如宜宾、重庆、武汉、上海。因铁路建设而兴起的城市主要有石家庄、郑州、徐州、怀化等;因交通运输方式改变而导致其衰落的城市有扬州、淮阴等(因京杭运河水运功能下降而使沿岸城市发展相对缓慢)。(2)交通运输对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商业网点是由若干个商店组成的,商业中心通常位于区域交通便捷的核心位置;商业中心的繁荣,又会促进交通运输业的发展。随着高速公路的大规模建设,许多商业集聚在高速公路与城市的结合部。随着集装箱运输和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出现了各种类型的专业化市场、超市、连锁店等。随着城市交通的改善,一些多功能的大型购物休闲中心应运而生。电子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商业网络的组织形式发生显著变化,网上购物、电子商务、无人自动售货等正在推广,并成为现代商业发展的潮流。山区和平原商业网点的空间分布的异同:①山区商业网点多沿河流分布,密度较小。平原商业网点密度大,呈多级规模的商业中心,主要集中在城市及其周边主要交通线附近。②河谷地带是山区交通相对便利、人口相对集中的地区,所以商业网点多沿河流分布。由于山区人口稀少、交通闭塞,商品流通,尤其是区际商品流通很难建立和发展,商业网难以伸展到那里,所以网点密度较小。平原地区地势平坦、人口稠密、交通便利,商品流通便捷。下图是“某地区各种运输方式运费和距离的相关统计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运输距离在550km以上时,最廉价的运输方式是

,它最大的缺点是

。(2)在各种运输距离中,运费最昂贵的是

。解析本题巧妙地运用相关曲线创造性地设计了空运、公路、铁路、水运等四种运输方式的运费与运距的关系。第(1)题,明确图中四种交通运输方式运距与运费曲线交点的位置。第(2)题,以竖线为界,观察由相应曲线组成图形的面积,面积最小的即为最廉价的。如:在运距为80~550km的距离中,铁路曲线在两条竖线间与距离组成的面积最小,即运价最低。水运受河流和海洋分布的限制,受气候条件影响较大,运速慢空运知识点三城市与城市化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往往由住宅区、工业区和商业区组成,如下表:功能区位置特点布局原则或趋向住宅区位于商业区和工业区之间,既方便生活,又便于上下班是城市占地面积最广的利用方式,一般有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之分高级住宅区一般位于交通方便、环境优美的地方;低级住宅区常靠近工业区;高、低级住宅区常相背发展工业区一般分布在城市的最外缘,盛行风的下风向、河流的下游地区一个城市常有一个或数个工业区,是城市区域中环境相对较差的地方沿交通干线分布(对运输的要求较高)、向城市外缘迁移(降低成本、保护环境)

商业区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或街角路口中心商务区的建筑物高大、稠密,人流量、车流量很大,但昼夜差别大,经济活动繁忙市场最优原则(城市中心)、交通最优原则(城市干道和环路的交会处)2.经济因素对城市功能分区的影响(1)城市土地的利用类型取决于各种活动的付租能力。(2)影响地租高低的直接因素:①距市中心的远近(见下面图表)字母距离地租功能区对应地租线成因A近最高商业区陡距市中心的距离对商业影响大,地租变化大B中等中等住宅区较平缓距市中心的距离对住宅影响较小,地租变化较小C远较低工业区最平缓距市中心的距离对工业影响最小②交通的通达度区位便捷程度租金市中心(有多条道路穿过)最高最高从市中心延伸出来的主要公路的两边和公路的交会处较高较高远离公路的地区较低较低3.城市化和城市化问题(1)城市化的概念城市化是指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它是城市不断发展扩大的一个长期的过程。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是否正处在城市化进程的标准,也就是城市化的标志,有三个: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持续上升;②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逐渐转移;③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2)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差异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区别,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①城市化水平不同:发达国家城市人口比重一般在70%以上,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比重多在50%以下。②城市化速度不同:发达国家较缓慢,甚至停滞,发展中国家较快。③所处城市化进程的阶段不同:发达国家处在后期阶段,发展中国家多处在加速阶段。④产业结构不同:发达国家产业结构多是第三产业>第二产业>第一产业。发展中国家的产业结构多是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⑤发展趋势不同:发达国家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发展中国家出现了郊区城市化现象。(3)中国城市化的特点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既有自己的特点,也有世界城市化进程的共同特点。用表格整理如下:项目现阶段中国城市化的特点在城市化速度方面

快,呈现加速发展的态势

在城市化动力方面

改革开放,经济迅速发展

在产业结构变动方面

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转变在人口流动方面由内地流向沿海,由山区流向平原,由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经济发达地区,由农村流入城市,其中70%流入大中城市

在城市建设方面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在环境生态保护方面环境和生态保护虽然采取了许多措施,城市生态环境也得到初步改善,但城市生态环境仍不容乐观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基本协调,但也存在许多问题,特别是我国人口众多,劳动力就业问题是城市化过程中必须解决的一个首要问题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关系工业是城市经济的主要支柱,能够安排大量劳动力就业,并为服务业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城市发展与工业进程的关系尤为密切,应大力促进工业化进程(4)我国城市发展趋势①城市经济逐步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②大型中心城市加速发展,辐射带动功能显著增强;③有更多的农业人口进入城市或当地的小城镇;④运用信息化手段提升城市现代化水平;⑤强调以人为本,注重构建和谐的人居环境;⑥控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治理各种“城市病”。(5)常见的城市化问题主要表现成因危害整治措施环境质量下降大气污染城市居民燃烧煤炭等燃料所排出的烟尘;工矿企业排放的废气;汽车排放出的尾气使城市环境质量日益下降,危害人体健康合理布局城市污染较重的企业,实行集中供暖,设置绿化隔离带水污染城市工业废水,居民生活污水危害人体健康和环境建立污水处理厂,实行污水达标排放固体垃圾污染工业生产发展,建设规模扩大,居民消费水平提高,产生大量垃圾危害人体健康和环境实行分类回收、利用噪声污染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建筑施工影响人们休息、工作和交谈,甚至影响身体健康噪声大的工厂远离城市布局,设置绿化隔离带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城市人口的急剧膨胀,汽车数量不断增加交通阻塞导致能源的严重浪费;影响城市环境质量控制城市人口增长;合理布局城市道路;加快住房建设增加就业困难,扩大失业队伍城市人口急剧增长,乡村人口无序迁入造成贫困问题,社会治安问题加快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岗位读“世界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城市人口和城市化水平对比图”,完成(1)~(2)题。(1)依图可知20世纪70年代中期,世界城市人口()A.总数量开始出现下降趋势B.发达地区所占比重在增加C.欠发达地区所占比重在减少D.各地区所占比重基本持平(2)世界欠发达地区的城市化水平开始快速提升的时期出现在 ( )A.1825年前后B.1875年前后C.1925年前后D.1950年前后解析(1)由图中水平坐标可知,1975年发达地区城市人口占世界城市人口比重与欠发达地区城市人口占世界城市人口比重大致相等,各占约50%。(2)城市化水平的高低主要看城市人口占本区总人口比重,即分析图中M1和M2曲线的变化。由于M1一直大于M2,故可确定M2代表欠表达地区。图中显示M2从1925年前后城市化水平开始快速提升。DC考向一人口的增长及其影响因素示例1(2009·全国文综Ⅱ)下图显示某国1951~2000年每10年的人口变化。读图完成(1)~(2)题。(1)1951~2000年,该国 ( )A.是人口净迁入国B.人口迁入是维持人口增长的主要方式C.人口的出生率一直高于死亡率D.人口增长了15.1%(2)据图示资料推测,该国 ( )A.自20世纪70年代,人口再生产进入现代型B.可能位于欧洲C.1990年人口达到900万D.20世纪末青壮年人口比重偏大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除1951~1960年段的净迁入人口数为较小的负值外,其他各时间段的净迁入人口数均为较大的正值,因而1951~2000年该国是人口净迁入国,A项正确。自然增长人口数与净迁入人口数都占有较大比重,大致相当,所以B项错误。1971~1980年段的自然增长人口数为负值,说明该时段的人口出生率小于人口死亡率,C项错误。人口增长率不同于人口自然增长率,由自然增长与迁移增长共同影响,本题中它不等于增长率数字之和,应该是2000年与1951年相比的人口增长数除以50年所得到的百分比。第(2)题,注意图中的自然增长人口数的增长率数字不是人口自然增长率,因此不能据其判断人口再生产类型,即A项错误。图中纵坐标表示每10年的人口增长数,缺少人口基数信息,无以计算人口总量,即C项错误。自1971年开始,人口的自然增长明显减慢,说明老龄化趋势明显,到20世纪末,青壮年人口比重偏小,即D项错误。答案(1)A(2)B方法技巧人口增长与变动的统计图表的判断在近几年高考试题中出现的频率较高。在判断时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1)抓住主线要素,综合分析认识地理规律;(2)对地理统计数据进行定性、定量分析;(3)注意对统计资料中地理事物进行横向类比分析;(4)从多角度综合分析某国家或某地区人口变动或人口增长的变化对该国或该地区诸多方面的影响,以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考向二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示例2(2008·宁夏文综)阅读资料,完成下列要求。杭州湾跨海大桥于2008年5月1日正式通车。大桥南起宁波慈溪,北至嘉兴海盐,是世界上建造难度最大的跨海大桥之一。(1)分析造成大桥施工困难的自然原因。(2)从宁波到上海,经该桥将比走原有公路路程短。根据估算缩短的里程约为

千米。(3)试评价大桥建成后产生的主要经济和环境效益。解析(1)认真读图,结合杭州湾地区的地形、气候、水文等因素分析回答。(2)根据地图的比例尺进行计算即可找到答案。(3)大桥建成后可以加强区域之间的联系,缩短运营路程,节省时间和燃料,降低生产成本,也减少了废气的排放,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环境效益。答案(1)①海域宽阔;②台风多;③潮差大;④流速急;⑤水深,风浪大;⑥海洋腐蚀作用严重;⑦桥墩地基。(2)(在85~105间的值均可得分)(3)降低交通运输成本;加强区域经济联系(增进区域经济整合);实现节能减排(减少运输油耗及尾气排放,减轻环境污染)。方法技巧交通运输网中的线有不同的类型,各种线的建设都要受到经济、社会、环境等人文因素的影响和自然因素的影响,因此对线的区位因素的评价和选择合理的交通线址,要运用综合思维,从经济、社会、环境等人文因素和地形、地质、气候、水文等自然因素进行综合评价和综合决策,确定其主导因素。由于不同的地域,自然条件和人文因素上存在着差异,因此在运用综合思维的基础上,要特别注意运用区域思维,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切不可照搬照抄。考向三城市化和城市化问题示例3(2009·广东地理)孟买和洛杉矶分别是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具有代表性的城市。根据下列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5)题。资料一见图甲。资料二见图乙。(1)孟买位于洛杉矶的

方向。(2)夏季,甲海域近岸洋流的流向为

,乙海域近岸洋流的流向和性质分别为

。(3)下列有关孟买和洛杉矶气候的描述,正确的是

(多选题,填选项字母)。A.孟买夏季高温多雨B.洛杉矶夏季高温多雨C.孟买冬季高温少雨D.洛杉矶冬季温和多雨E.洛杉矶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F.孟买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4)随着城市的发展,孟买市在老城区之外建了一个新城区。主要是为了缓解哪些城市问题?(5)洛杉矶市城区分散,占地面积广,“空心化”现象突出。分析其今后发展应注意哪些问题?解析由图可知,(1)孟买在东经70多度,洛杉矶处于西经110°多度,两者经度之和大于180°,所以处于东经的孟买应处于西经的洛杉矶以西。孟买纬度不到20°N,洛杉矶在北纬30多度,所以孟买在洛杉矶的西南方。(2)夏季时,印度洋洋流呈顺时针方向运动,洛杉矶处在大陆西岸,受加利福尼亚寒流影响。(3)孟买气候类型为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夏季多雨,冬季少雨,洛杉矶为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4)孟买建立新城是为了缓解由于人口增加带来的一系列社会环境问题。(5)洛杉矶制造业占用大量土地,制造业的衰退是造成城市“空心化”的原因之一;工业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移民带来的社会治安问题也是造成城市“空心化”的原因。答案(1)西南(2)向南(顺时针或由高纬到低纬)向南(由高纬到低纬)寒流(3)ACD(4)城市问题:①交通拥堵;②环境污染;③居住拥挤;④用地紧缺;⑤治安恶化等问题。(5)应注意的问题:①节约用地;②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合理分区);③改造老城区;④优化环境(建设生态城市)。主题: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示例1安徽省将在统筹协调好省会经济圈、皖南城市带、沿淮城市群发展的基础上,逐步构筑以合肥为中心的“1+10”江淮城市群,随着安徽经济“爆发式”增长,江淮城市群的雏形已经显现。读“江淮城市群城市分布示意图”,回答(1)~(3)题。(1)下列因素中,与“1+10”江淮城市群发展关系密切的有 ( )①地处东部平原、南北交通要冲,交通便利②地形平坦开阔③气候温和湿润,海洋性特征显著④工业基础雄厚,发展历史悠久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2)下列关于该城市群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服务范围由大到小排序:合肥—安庆—无为B.服务职能由多到少排序:合肥—滁州—长丰C.小学数量由多到少排序:六安—巢湖—庐江D.小汽车专卖店布局先后:合肥—马鞍山—安庆(3)简述合肥发展成为国家科技创新型城市的主要区位因素。 答案(1)A(2)C(3)省会城市,区域中心城市,吸引大量高技术人才,科技力量雄厚。方法点拨获取和解读信息的重要来源是题目所提供的图文材料及题目设计所涉及的内容,阅读材料时要不放过题目所提供的每个字、每个符号、甚至每个标点。例如材料中的“江淮城市群”中就包含有“江淮”的位置、地形、气候、交通、人口、农业、工业等大量可用信息。第(2)题,选项中的“服务范围”、“服务职能”、“小学数量”和“专卖店”等都蕴含城市服务功能的大量信息。第(3)题,“科技创新”中暗示着新型城市的主导区位因素。易错点:对人口数量变化及人口再生产类型分析不清示例2下图表示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读图,回答(1)~(2)题。(1)人口增长最快的国家是 ( )A.①B.②C.③D.④(2)①国家可能是 ( )A.印度 B.新加坡C.美国 D.德国错因分析一些学生误认为,一个国家或者地区人口的增长仅取决于出生率,出生率高的地区,人口增长必然较快。其实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增长取决于由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共同影响的人口自然增长率。解第(2)题时,一些学生易误选B。美国人口增长率在0.4%~0.8%之间。CD纠错感悟在解答人口增长的相关试题时,应掌握人口增长的时空特点,更应掌握正确判断人口增长模式的方法,在判定人口增长模式时要注意两点:第一,区分人口增长的三种模式:从特征上区分,现代型是三低,传统型是高、低、高,原始型是高、高、低;从数值上区分,原始型和传统型的人口出生率都在3.0%以上,但传统型的死亡率相对较低,现代型的人口出生率大致在1.5%以下,而自然增长率在1%以下。第二,确定人口增长模式:传统型“高、低、高”模式和原始型“高、高、低”模式的主要区别在于传统型的出生率相对下降而死亡率较低,尤其是死亡率明显下降,使自然增长率上升,明显高于原始型;传统型的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都高于现代型,现代型的自然增长率一般低于1.0%。一、选择题下图为“人口迁移示意图”。据此回答1~3题。1.若此图表示近现代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则该图可表示 ( )A.从北美迁往拉美B.从亚洲迁往拉美C.从非洲迁往西亚D.从欧洲迁往非洲解析近现代世界人口迁移特点是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从欠发达地区流向发达地区。C2.若该图表示近年来我国跨省区人口流动的主要方向,则该图表示的可能是 ( )A.从湖南流往广东B.从河北流往山东C.从新疆流往内地D.从湖北流往重庆解析近年我国人口跨省区流动的主要方向是从内地流向沿海,从欠发达地区流向发达地区。3.下列因素中,有利于人口从甲地迁往乙地的是()A.乙地较高的工资待遇B.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C.家庭成员甲乙两地分居D.甲地优美的环境解析考查的是甲地的推力因素和乙地的拉力因素。AA下图为“某地2007年人口迁移与年龄关系统计图”,读图回答4~5题。4.从图中判断,影响该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最可能是 ( )A.人口的老龄化B.婚姻家庭C.政治因素D.经济因素5.图中甲乙丙丁不同年龄段的人口迁移,存在明显关联性的是 ( )A.甲、乙B.甲、丙C.乙、丙D.乙、丁解析第4题,图中迁移人口主要集中在20~29岁,这部分人口属于劳动力人口,人口迁移最可能受经济因素影响。第5题,图中甲为0~4岁的儿童,儿童的迁移主要与父母的迁移有关,图中乙为20~24岁的青年人口,与甲的关联性最强;丙、丁为老年人口,其迁移主要受气候、环境等因素影响,与儿童和青年人口的迁移关系不太密切。答案4.D5.A下图为“我国某城市城区地租分布等值线图”(数值:a>b>c),读图完成6~8题。6.该市重工业向东北部迁移,主要原因可能是()①城区地价上涨②为了缓解城区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③北部人口众多,有大量剩余劳动力④北部地区矿产资源丰富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7.从重工业生产的特点看,该重工业区的主要交通运输方式是 ( )①水运②公路运输③航空运输④铁路运输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8.近年来,甲地出现了高级住宅群,主要原因是甲地 ( )A.位于城区外缘,环境质量高B.远离中心城区,地价便宜C.地势开阔,便于建立住宅区D.位于河流附近,取水方便解析第6题,本题考查工业区位分析。由于城市发展,城市用地价格上涨,且重工业会造成城市环境污染加剧,因此,重工业迁出城区。第7题,本题考查运输方式的合理选择。重工业的原料、产品运输量都很大,因此往往采用水运和铁路运输,运费较低。第8题,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环境质量下降,郊区的基础设施等逐渐完善,对高收入人口的吸引力增大。因此高、中收入群体往往向郊区迁移,形成城市边缘的高级住宅区。答案6.A7.D8.A读“某地区城镇分布示意图”(图中等值线为等高线),已知①、②、③是该地区同等级别的3个城市,④、⑤、⑥是比①、②、③级别低的同等级乡镇。回答9~10题。9.受地形影响,城市形态最有可能呈条带状分布的是 ( )A.①B.②C.③D.⑤10.如果该地区修建铁路,从经济效益考虑,应最先连接的两个城镇是 ( )A.①—⑤B.②—④C.①—③D.都一样解析第9题,山区由于地形起伏的影响,城市往往沿着山谷发展,并呈条带状分布,因此,只有②、⑤两城镇具有发展成条带状分布的可能,而⑤是比②级别低的乡镇。第10题,修建铁路首先要考虑连接规模较大的城镇(可先在①、②、③城市之间修建),这样的交通线路才能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其次山区修建铁路的难度较大,投入相对较多。答案9.B10.C下图为“华北某小镇略图”。读图完成11~12题。11.该城镇依托矿产资源,调整工业结构,发展循环经济,你认为最适宜在该城镇布局的工厂是()A.建筑材料厂B.化肥厂C.冶炼厂D.电镀厂12.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若该城镇规划一处新住宅,较合理的是 ( )A.①处B.②处C.③处D.④处解析第11题,图中显示该镇的煤炭资源丰富,有因之而发展的煤矿和火电厂,为发展循环经济,对矿区和火电厂的废弃物进行回收再利用,可以在该镇设立建筑材料厂,从而起到垃圾资源化的作用。第12题,小镇位于华北地区,冬、夏季的风向分别为西北季风和东南季风,故只能选择与季风风向垂直的②处进行布局,且②处是未利用土地,在该处建住宅区,也体现了不占用耕地这一建设要求。AB下图是“某国乡村人口和城市化水平的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13~14题。13.1990年该国城市人口约为 ( )A.2亿B.2.8亿C.3.8亿D.4.7亿14.有关该国人口和城市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1961年到1976年乡村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减少B.1976年以前乡村人口增长速度比1976年以后快C.1961年到1990年乡村人口和城市人口的增长速度相当D.1961年到1990年城市化进入加速发展阶段解析第13题,读图可知,该国1990年乡村人口约为8.5亿,城市化水平约为25%,根据=25%可计算出城市人口约为2.8亿。第14题,1961年到1976年间,乡村人口增长速度较快,虽然城市化水平下降了,但城市人口仍然在增加,A错误;1976年后,城市人口增长速度大于乡村人口增长速度,C错误;1990年后城市化进入加速发展阶段,D错误。答案13.B14.B二、综合题15.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近年来我国流动人口逐渐增加,2001年全国流动人口超过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