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知识_第1页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知识_第2页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知识_第3页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知识_第4页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知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业知识

1、精囊炎患者精液是

A、黄色或者脓性精液前列腺炎或精囊炎

B、红色或者血性精液肿瘤、结核、结石、前列腺炎、精囊腺炎症

C、淡黄色精液久未射精者

D、半透明状精液正常液化后

E、灰白色或乳白色精液正常

2、目前前列腺癌肿瘤标志物最灵敏的指标为

A、CEA

B、AFP

C、CA125

D、CA199

E、PSA

AFP:原发性肝癌

CEA:胃肠道恶性肿瘤

CA125:上皮性卵巢癌、子宫内膜癌

CA19-9:消化道癌(胰腺癌、直肠癌)

CA15-3:腺癌(是监测乳腺癌术后复发的最佳指标)

PSA:前列腺癌

异位ACTH:肺癌标志物。

NSE:神经母细胞瘤和小细胞肺癌的标志物

a-L岩藻糖普酶APU: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标志物

降钙素CT:甲状腺样癌的标志物

儿茶酚胺类激素如变肾上腺激素是分泌型嗜络细胞瘤的主要标志物

香草扁桃酸VMA常认为是神经母细胞瘤、神经节瘤和嗜络细胞瘤的标志物

高香草酸HVM常认为是神经母细胞瘤、儿童交感神经肿瘤的标志物。

3、正常成人淋巴细胞占外周血白细胞分类的

A、0、5~0、7

B、0、005~0、0、05

C、0,2-0,4

D、0、03~0、08

E、0、01~0、05

4、单核细胞病理性增多见于

A、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B、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C、肾移植术后出现排异现象

D、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E、接触放射线

解释:淋巴细胞病理性增多:见于急性传染性疾病、肾移植术后排异、白血病(如: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白

血性淋巴肉瘤)、再障、粒细胞缺乏症。

单核细胞病理性增多:见于某些感染(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疟疾、黑热病等)、急性感染恢复期、或活

动性肺结核(如严重的浸润性和粟粒性结核)、某些血液病(如粒细胞缺乏症恢复期、恶性组织细胞病、淋

巴瘤、单核细胞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5、由电阻抗血细胞分析仪间接测定的指标是

A、MCV

B、RBC

C、HCT

D、HGB

E、MCHC

6、急性化脓性感染引起的积液可见

A、细胞总数<0、1X10的9次方每升

B、以淋巴细胞为主

C、以中性粒细胞为主

D、以嗜酸性粒细胞为主

E、葡萄糖接近血糖水平

化脓性积液为渗出液,渗出液白细胞总数>0、5

X10的9次方每升,中性粒细胞增高常见于化脓性积液,淋巴细胞增高常见于结核性、肿瘤性积液。

7、漏出液蛋白质含量一般小于

A、10g/L

B、20g/L

C、50g/L

D、15g/L

E、25g/L

解释:漏出液<25g/L,渗出液>30g/L.

8测定HCT的参考方法是

A、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法

B、温氏比色法

C、比重法

D、毛细管高速离心法

E、放射性核素法

解释:放射性核素法被ICSH定为参考方法,但因受多种因素制约,一般实验室尚不能常规开展。

9、脑脊液白细胞数明显升高见于

A、病毒性脑膜炎

B、脑出血

C、化脓性脑膜炎

D、脑瘤

E、结核性脑膜炎

解释:1、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

细菌感染时(化脓性脑膜炎):细胞显著增加(超过200X10的9次方每升)以中性粒细胞为主。

结核性、真菌性脑膜炎:细胞可中度增加(31~200X10

的9次方每升)常以淋巴细胞为主,但早期仍以中性粒细胞为主。

病毒性脑膜炎:以淋巴细胞为主。

2、脑寄生虫病:脑囊虫病、包虫病、血吸虫病、肺吸虫病、弓形虫病、旋毛虫病、棘球坳病和锥虫病等:

细胞数升高,可见嗜酸性粒细胞、浆细胞也可升高。

3、脑室或蛛网膜下腔出血:可见大量红细胞、白细胞,以中性粒细胞为主。

4、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细胞数正常或稍高,以淋巴细胞为主,可发现肿瘤细胞。

10、正常脑脊液中细胞主要为

A、红细胞

B、嗜碱性粒细胞

C、嗜酸性粒细胞

D、淋巴细胞

E、单核细胞

解释:参考值:正常CSF中白细胞为单个核细胞,多为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偶见软脑膜细胞、蛛网膜细胞

、室管膜细胞及脉络膜细胞等。

11、尿液比密测定常用的筛选方法

A,超声波法

B、干化学试带法

C、折射仪法

D、比密计法

E、称量法

解释:折射仪法:尤其适用于少尿者,结果精确可靠。被NCCLS推荐位参考方法

试带法:简便快速,受尿中的强酸强碱和蛋白质的影响较大,强酸使得结果偏高,强碱使得结果偏低。(最

适PH5.0~6.5),敏感度低、精密度差、测试范围窄。仅适用于健康人群的普查。

称重法:最准确,常作为标准参考方法,,但操作繁琐不适宜临床标本。

比重计:NCCLS建议不再使用。

每增加10g/L尿蛋白:比重计法减去0.003;折射仪法减去0.005;干化学法减去0.006

每增加10g/L葡萄糖,比重法和折射仪法均减去0、04.

比重SG:在4摄氏度时尿液与同体积的纯水重量之比。

参考值:成人晨尿:1.0157.025;随机尿:1.03~1.035;婴幼儿比重偏低。

12、关于干化学检验尿蛋白的叙述,下列错误的是

A、指示剂蛋白误差原理

B、大量青霉素可致假阳性

C、对清蛋白敏感

D、生殖分泌物可致假阳性

E、细胞多时候可致假阳性

解释:1、加热乙酸法:敏感度150g/L,操作繁琐,确证试验。

2、磺基水杨酸法:操作简便,快速,敏感度高(50~100g/L),但与清蛋白、球蛋白、本周蛋白均可呈假阳性

。干扰因素多,大剂量青霉素钾盐、庆大霉素、磺胺、含碘造影剂或在高浓度尿酸、草酸盐及黏蛋白作用下

菌可呈假阳性。此法适用于筛查。

3、干化学试带法:利用指示剂的蛋白质的误差原理,本法于球蛋白反应很弱,与血红蛋白、肌红蛋白、黏

蛋白及本周蛋白基本不反应。PH值过高,超过指示剂的缓冲能力时,会出现假阳性。适用于健康普查,肾

病筛查。

影响:1、PH:偏碱(>9.0)可使加热乙酸法和磺基水杨酸法呈假阴性,干化学法假阳性;偏酸(<3)假阴

性。因此,实验前因将PH值调至5.0~6.0

2、离子强度:强度低,可使加热乙酸法假阴性。因此对限盐或无盐饮食的病人,需滴加饱和氯化钠溶液1'~

2滴后再检查。

3、药物:大剂量青霉素钾盐、庆大霉素、磺胺、含碘造影剂时,磺基水杨酸法假阳性,干化学法假阴性。

4、污染:生殖分泌物,假阳性。

13、适用于化学法测定蛋白质的尿液PH为

A、1~3

B、2-4

C、5~6

D、7~9

E、8~10

解释:PH:偏碱(>9.0)可使加热乙酸法和磺基水杨酸法呈假阴性,干化学法假阳性;偏酸(<3)假阴性。

因此,实验前因将PH值调至5.0~6.0

14、痰液中肉眼不可见的病理成分是

A、干酪样小块

B、肺结石

C、寄生虫卵

D、库施曼螺旋体

E、支气管管型

15、硫磺样颗粒见于

A、肺脓肿

B、肺放线菌病

C、肺结核

D、支气管扩张

E、肺吸虫病

解释:在患者病灶组织和楼管中流出的浓汁中,肉眼可见由发现均在组织中形成的黄色小颗粒状菌落。可将

此种颗粒制成压片或组织切片,在显微镜下可见放射状排列的菌丝,形似菊花。菌丝末端有胶质样物质组成

的鞘包绕,膨大成棒状。胶质样鞘呈革兰阴性,经苏木精尹红染色,中央部位呈紫色,末端膨大部分呈红色

16.正常胃液为

A、浑浊灰白色

B、含鲜红血丝

C、无色透明状

D、棕褐色

E、黄色

17、在血液ACD保存液中,枸椽酸盐的主要作用是

A、抗凝

B、供给红细胞能量葡萄糖

C、防止红细胞膨胀失钾

D、延长红细胞生成期

E、保持和细胞形态完整

18、婴幼儿毛细血管采血法的采血部位是

A、耳垂

B、脚趾

C、以上均不宜

D、指尖

E、足跟

19、瑞氏染色时间长短与下列哪项无关

A、染色液与缓冲液比例

B、室内温度

C、与有核细胞数量

D、染色液存放时间

E、与血膜长短

20、检测尿中的B微球蛋白是检测

A、肾小球功能

B、恶性肿瘤

C、泌尿系统感染

D、肾小管功能

E、良性肿瘤

21、关于B微球蛋白叙述错误的是

A、存在于所有有核细胞表面

B、炎症及肿瘤时血浆中浓度可降低

C、急性白血病有神经浸润时,脑脊液中B微球蛋白可出现增加

D、肾移植后如发生排异反应,尿中B微球蛋白可出现增加

E、尿中B2微球蛋白主要用于监测肾小管功能

解释:由淋巴细胞合成,存在于所有有核细胞表面,特便是淋巴细胞和肿瘤细胞,半寿期约107分钟。

自由通过肾小球,在肾小管近曲端几乎全部重吸收,尿液排出的仅为滤过量的1%以下。

测定方法:放射免疫法、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免疫比浊法等。参考范围:1.0~2.5mg/L

临床意义:升高:见于炎症、肿瘤、各种类型白血病、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患者血清可达40mg/L。

22、本周蛋白检测较为先进的方法是?

A、热沉淀-溶解法

B、蛋白电泳法

C、免疫电泳

D、免疫速率散射浊度法

E、免疫固定电泳

23、尿液PH值降低一般不见于

A、痛风

B、肾小管性酸中毒

C、慢性肾小球肾炎

D、糖尿病

E、呼吸性酸中毒

1、指示剂法:指示剂:澳麝香草酚蓝、石蕊和酚红等。受黄疸尿、血尿干扰。

2、试纸法:干化学试带法的检测范围约5。0~9.0之间。

3、PH计法:(电极法)精密度高,但须专用仪器,仅适用于科研。

4、滴定法:可进行PH值动态监测。

参考值:随机尿4.6~8.0,多数尿在5.5~6.5左右。

质控:久置细菌分解尿素产氨,PH偏高。或因丧失挥发性酸影响结果。

临床意义:1、酸碱平衡状态的观察指标:降低:见于代谢性酸中毒、低钾代谢性碱中毒、痛风、糖尿病、

白血病或服用氯化胺等药物。升高:见于碱中毒、肾小管性酸中毒、应用利尿剂及碳酸氢钠等药物。

2、泌尿系感染的辅助诊断:当某些细菌感染泌尿系统时常使尿液呈碱性。而且碱性鸟本身也不利于泌尿系

统的自我防御,易导致感染。

3、指导用药:通过酸化或碱化尿液增加某些结晶的排泄率,可用于泌尿系结石的预防。

24、关于A-醋酸奈酚酯酶(a-NAE)染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单核细胞和幼单核细胞为阳性反应,且不被NaF抑制,

B、巨核细胞和血小板呈阴性反应

C、少数粒细胞可呈弱阳性反应,且不被NaF抑制

D、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时,白血病细胞多呈阳性反应

E、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时,白血病细胞多呈阳性反应

解释:本实验常用重氮盐为坚牢蓝B,形成沉淀为棕黑色或灰黑色。

a-NAE存在于单核细胞、粒细胞和淋巴细胞中,是一种非特异性酯酶。单核系可被NaF抑制,称为“

单核细胞酶

1、单核系:分化差阴性,幼稚单以上阳性。氟化钠抑制率=(抑制前阳性率或阳性积分-

抑制后阳性率或阳性积分)/抑制前阳性率或阳性积分X100%

2、粒系:各期多数阴性,少数阳性,不被抑制。

3、淋系:各期多数阴性,少数阳性,不被抑制。

4、其他:巨核和血小板阳性,不被抑制;少数有核红弱阳性,不被抑制;浆细胞阴性.

临床意义:1、急单白:单核细胞多呈阳性,被抑制。

2、急粒白:原始粒阴性或弱阳性,不被抑制。

3、急早幼粒白:早幼粒强阳性,不被抑制。

4、急淋白:原始淋、幼稚淋呈阴性或阳性,不被抑制。

5、急粒-单:原始粒阴性或弱阳性,不被抑制;原始单及幼稚单阳性,被抑制。

6、红血病和红白血病:异常红细胞阳性,不被抑制。

25、骨髓检查禁忌症

A、晚期妊娠

B、多发性骨髓瘤

C、恶性组织细胞病

D、白血病伴皮肤黏膜出血

E、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瘢

解释:适应症:1、原因术血的外周血细胞数量和形态异常:如一系、二系、三系减少或增多,一系增多伴

二系减少、外周血中出现原始细胞及幼稚细胞等。

2、不明原因的发热,肝脾淋巴结肿大等。

3、不明原因的胸骨压痛、骨质破坏、肾功能异常、黄疸、紫瘢、血沉明显增加,及疑似骨

髓转移瘤和异常蛋白血症等。

4、血液病定期复查及化疗后疗效观察。

5、其他:微生物培养(如伤寒、副伤寒、败血症)、血液寄生虫检查(如疟疾、黑热病)

、骨髓活检、骨髓细胞表面抗原测定、造血干/祖细胞培养、血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电镜

检查、骨髓移植、微量残留白血病检测等。

禁忌症:严重出血的血友病、有出血倾向或凝血时间明显延长者(为明确诊断也可做)、妊

娠晚期、小儿及不合作者。

临床应用:1、明确诊断:各类白血病、再障、巨幼细胞贫血、恶性组织细胞病、戈谢病、尼曼-

匹克病、海蓝色组织细胞增生症,多发性骨髓瘤。

2、协助诊断:各种恶性肿瘤的骨转移、淋巴留的骨髓浸润、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

增生性疾病、缺铁性贫血、溶血性贫血、脾功能亢进和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瘢。

3、提高诊断:疟原虫、黑热病原虫、红斑狼疮细胞及细菌培养、染色体培养、干细胞培养等

26、关于出生后造血,不正确的是

A、淋巴器官产生淋巴细胞

B、出生后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均由骨髓产生

C、5~7岁以下幼儿几乎全部骨髓参与造血活动即为红骨髓

D、长骨骨腔为脂肪细胞所替代称为黄骨髓,即失去造血功能

E、正常情况下,成人的主要造血器官是骨髓

27、关于多发性骨髓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外周血片可能见到骨髓瘤细胞,小于20%

B、是骨髓内单一浆细胞增生的一种恶性实体瘤

C、“缗钱状”排列的红细胞是本病特有的形态学改变之一

D、骨髓中见到异常形态浆细胞,且比例高于20%,对于本病诊断有决定性意义

E、所有患者尿蛋白电泳可检出B-J蛋白

28、血管外溶血的特点

A、肝脾肿大

B、网织红细胞计数正常

C、血清结合珠蛋白升高

D、Hb尿常见

E、尿含铁皿黄素阳性

特征血管内溶血血管外溶血

病因获得性多见遗传性多见

红细胞主要破坏场所血管内单核-吞噬细胞系统

病程多为急性常为慢性,急性加重

贫血、黄疸常见常见

肝脾肿大少见常见

红细胞形态异常正常或轻微异常明显异常

红细胞脆性改变变化小多有改变

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增加正常或轻度增加

高铁血红素白蛋白增加正常

血红蛋白尿常见无或轻度

尿含铁血黄素慢性可见一般阴性

骨髓再障危象少见急性溶血加重时可见

LDH增高轻度增加

溶血性贫血诊断:1、梆1定溶血存在

2、确定主要溶血部位

3、确定溶血原因

4、

29、HbF含量增高见于

A、B珠蛋白合成障碍性贫血

B、缺铁性贫血

C、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

D、冷凝激素综合征

E、HbS病

解释:抗碱血红蛋白检测:参考区间:成人<2%,新生儿:<40%

临床意义:1、HbF绝对增加:B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重型者达30%~90%、中间型5

%~30%、轻型<5%)、遗传性胎儿血红蛋白持续综合征(可达100%)

2、HbF相对增加:见于骨髓纤维化、白血病、浆细胞瘤等恶性疾病及再障、PNH、吓咻病等。

3、HbF生理性增加:多见于孕妇及新生儿

30、下列关于贫血的论述,正确的是

A、慢性失血常引起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B、Bessman分类主要根据MCH和HCT两个指标

C、确定有无贫血,以RBC最常用

D、确定贫血的严重程度,主要根据HCT

E、叶酸缺乏常引起单纯小细胞性贫血

31、以下改变不符合缺铁早期实验室指标的是?

A、血清铁减低

B、红细胞形态正常

C、铁粒幼细胞正常

D、网织红细胞计数正常

E、骨髓小粒铁染色正常或减少

32、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诊断步骤不包括?

A、确定有无贫血

B、确定有无溶血

C、确定溶血部位

D、确定溶血的原因

E、判断溶血的严重程度

33、急性粒细胞白血病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鉴别要点是

A、前者多有高热、感染出血

B、前者白细胞计数较高,多在300X10的9次方以上

C、前者周围血中淋巴细胞减少

D、前者骨髓增生多极度活跃

E、前者原始细胞POX染色阳性。

解释;:POX过氧化物酶染色:

1、粒系:分化差的早期原始细胞阴性,分化好的阳性,阳性逐渐增强;嗜酸性粒强阳;嗜碱性粒阴性。

2、单核系:原始单阴性,幼稚及成熟单多呈弱阳性。

3、其他:淋巴系、红系、巨核系阴性;浆细胞和组织细胞液呈阴性;吞噬细胞有时候呈阳性。

临床意义:

1、鉴别急粒和急淋:急粒阳性,急淋阴性。急粒强弱:M3>M2b>M2a>M6>M4>M1>M5>ALL

2、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与急单鉴别:前者强阳性。

3、急单与组织细胞白血病、恶性组织细胞病鉴别:异常组织细胞染色阴性,单核细胞弱阳性。

活性变化:1、增高:再障、感染(尤其是化脓性感染)、急淋、慢淋。

2、降低:急粒、慢粒、急单、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放射病及退化性中性粒细胞。

34、符合AML-M2b型白血病特点的是

A、异常中性中幼粒细胞核发育明显不平衡

B、a-NBE染色呈阳性反应(阴性)

C、有t(9:22)(Ml型)

D、异常早幼粒细胞核浆发育明显不平衡

E、CD10为主要免疫标志

35、以下哪一类型的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容易浸润组织

A、Ml

B、M2

C、M3

D、M4

E、M5

36、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病态造血表现为外周血

A、CD3+细胞减少、CD4+细胞减少,CD4/CD8比值减少或倒置

B、CD3+细胞减少、CD4+细胞增加,CD4/CD8比值增加

C、CD3+细胞增加、CD4+细胞减少,CD4/CD8比值增加

D、CD3+细胞减少、CD4+细胞增加,CDHCD8比值减少

E、CD3+细胞增加、CD4+细胞减少,CD4/CD8比值减少

37、急性红白血病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外周血可见幼红和幼粒细胞

B、幼红细胞POX阳性

C、幼红细胞有巨幼样变(类巨幼样变和副巨幼样变)

D、幼红细胞糖原染色阳性明显增高

E、血型糖蛋白A阳性

38、区分急粒与急单最好的化学染色是

A、POX染色

B、PAS染色

C、a-NAE染色加NaF抑制

D、NAP染色

E、铁染色

39、患者男、发热板骨骼疼痛3周,体检:胸骨压痛。Hb59g/L,WBC15X109/L,PLT27X109/L,凝血酶原

时间19.8s,活化凝血酶原时间48s,血浆凝血因子I1.6g/L;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明显活跃,异常粒细胞0.59,

其胞浆内充满粗大、染紫红色的嗜天青颗粒,可见较多Aure小体。最有可能的是

A、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部分成熟型(M2)

B、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

C、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M5)

D、急性浆细胞白血病

E、急性粒细胞白血病为成熟型(Ml)

40、鉴别原发性纤溶症与继发性纤溶症最重要的指标是

A、血浆纤溶酶测定

B、血浆D-2聚体测定

C、血浆纤溶酶原测定

D、血浆纤维蛋白降解产物测定

E、血浆组织纤维溶解活化药抗原测定

41、p-TG(小血小板球蛋白)和PF4(血小板第4因子)的测定可作为?

A、判断血小板数量指标

B、血小板活化指标

C、判断血小板形态学指标

D、分析血小板与出血的相关性指标

E、提供血小板聚集性功能指标

血栓与止血的一般检查步骤:

1、常用的筛选试验:①一期止血缺陷是指血管壁和血小板缺陷所致的出血性疾病:BT、PLT

②二期止血缺陷是指凝血因子缺乏或病理性抗凝物质的存在所致的出血性疾病:AP

TT、PT

③纤溶亢进是指纤维蛋白原被降解所引起的出血:PDF、D-二聚体

2、凝血因子筛选试验:APTT、PT、TT、Fg

3、确证试验:①诊断血管病变:vWF、血浆内皮素-1、血浆调节蛋白等因子的测定

②血小板检查:

血小板数量异常检查:血小板寿命测定、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测定、补体测定、骨髓穿

刺检查;

血小板功能异常测定:血小板粘附试验、血小板聚集试验、血小板释放产物

血小板球蛋白B-TG、血小板第4因子PF4、P-

选择素等)测定、血栓素A2、血小板膜蛋白(GPIb-IX.GPIIb-

Illa)测定

③凝血因子测定:

凝血因子缺乏纠正试验:简易凝血活酶生成试验

凝血因子促凝活性的测定:因子vni:c、因子IX:c、因子XI:c、纤维蛋白原测定

凝血因子活化标志物测定:凝血酶复合物(TAT)测定等

凝血因子抗原含量测定:因子Vin:Ag、因子IX:Ag、因子XI:Ag等

抗凝物质测定:肝素、类肝素物质、狼疮抗凝物质测定等

纤溶活性过度测定:纤溶活性过度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主要检测:t-

PA或尿激酶型纤溶酶激活物(u-

PA)、纤溶酶原、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D、纤溶酶-

a2-

抗纤溶酶复合物(PAP)、凝血酶时间TT、优球蛋白溶解时间(

ELT)、FDP、D-二聚体等

42、DIC的筛选试验

A、PLT计数

B、FDP检测

C、PT检测

D、Fg检测

E、凝血因子检查

43、纤维蛋白原变成纤维蛋白需要下列哪个凝血因子的参与

A、X

B、XI

C、XII

D、XIII

E、TF

44、下列描述哪种为2型糖尿病的特征

A、胰岛素释放试验为低水平低

B、空腹胰岛素可正常、稍低或稍高,服糖后呈延迟释放

C、空腹血糖降低,血浆胰岛素/血糖比值>0.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