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潮课件-第五讲-后殖民主义(09版)_第1页
思潮课件-第五讲-后殖民主义(09版)_第2页
思潮课件-第五讲-后殖民主义(09版)_第3页
思潮课件-第五讲-后殖民主义(09版)_第4页
思潮课件-第五讲-后殖民主义(09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讲后殖民主义后殖民主义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末,以萨义德出版的《东方学》一书为标识。后殖民主义成为一种广泛的社会思潮,则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后殖民主义关注的中心问题是文化问题。后殖民主义创造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研究模式,并产生了广泛的社会效应。第五讲后殖民主义“后殖民”概念的所指后殖民概念有三层意思:⑴用以指称曾经沦为殖民地而今已经获得独立的民族国家及其人民。如后殖民国家、后殖民知识分子;⑵用以指称对西方文化殖民的历史事实及其后果的反思、批判和研究。如后殖民理论、后殖民批评;⑶用以指称殖民主义时代结束以来的全球政治、经济和文化格局。如后殖民世界、后殖民时代。第五讲后殖民主义后殖民主义思潮的内涵研究对象:欧洲殖民主义的历史事实及其造成的后果。涉及学科:哲学、历史学、文学、人类学、心理学、文化学。主要问题:①文化与帝国主义;②殖民话语与西方对东方的文化再现;③全球化与民族文化身份;④种族、阶级、性别间的关系;⑤冷战之后的全球关系展望。第五讲后殖民主义萨义德其人爱德华·沃第尔·萨义德(1935-2003)著名文学理论家与批评家,巴勒斯坦立国运动的活跃分子。萨义德以他提出的东方学最为世人所知。1953年进入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取得学士学位后又在哈佛大学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之后多年在哥伦比亚大学担任英语和比较文学教授,也曾执教于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哈佛大学和耶鲁大学。2003年9月,萨义德因白血病在纽约逝世。第五讲后殖民主义萨义德其人据说,萨义德为表达对以色列的抗议和不满,周末时曾坐着飞机从美国飞到巴勒斯坦,蒙上面布,在街头向以色列的装甲车投石头。周日晚再坐飞机返回美国,周一在课堂上批评西方的东方学对东方的歪曲和肢解。武器的批判和批判的武器,被萨义德轮番使用。(《读书》2008年9期P147)第五讲后殖民主义萨义德其书《东方学》后殖民论述的经典与理论依据。主要内容:19世纪西方国家眼中的东方是没有真实根据,凭空想象出来的东方,是西方世界对东方世界的人民和文化的强烈偏见。西方文化中对亚洲和中东长期错误和浪漫化的印象为欧美国家的殖民主义提供了借口。《文化与帝国主义》从西方文学的角度进一步阐述了西方文化与西方殖民主义、帝国主义之间的关系。《知识分子论》提出知识分子应该特立独行,不应该与当权者妥协、誓从独立的角度提出批判。○第五讲后殖民主义第五讲后殖民主义第一节后殖民主义的兴起第二节后殖民主义的主要内容第三节对后殖民主义的基本评价

第五讲后殖民主义第一节后殖民主义的兴起一、社会历史背景二、理论来源三、基本特征总的说,社会历史背景概言之就是西方对东方的殖民及其后果。其借助的理论资源都属于批判理论。其基本特征是从既有的文学研究、文本研究出发,走向文化研究。第五讲后殖民主义-兴起一、社会历史背景

⒈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西方国家关系的紧张⒉具有东方血统和生活经历的知识分子进入西方学术界⒊冷战结束后民族主义的重新崛起⒋经济全球化时代发展中国家对民族文化独立性的追寻○

第五讲后殖民主义-兴起-历史背景二、理论来源⒈非洲的殖民主义批评话语⒉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国家理论⒊葛兰西的文化霸权思想⒋福柯的权力话语理论第五讲后殖民主义-兴起-理论来源⒈非洲的殖民主义批评话语20世纪20年代兴起于非洲大陆。此时的非洲正处在民族解放运动、反对西方殖民统治、追求民族独立的过程中。本土知识分子对西方的“同化”政策展开激烈批判,以呼吁非洲民族意识的觉醒,维护非洲本土文化的尊严。于此,形成了一股殖民主义批评话语。第五讲后殖民主义-兴起-理论来源⒉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国家理论后殖民主义的大多数理论家都研究过马克思主义,有些还信仰马克思主义。马克思的两篇文章对他们影响很大,这就是《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和《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另外,在后殖民主义理论家看来,列宁的《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是迄今对帝国主义阐释的最为透彻的经典著作。第五讲后殖民主义-兴起-理论来源⒊葛兰西的文化霸权思想西方马克思主义者葛兰西认为:所谓文化霸权就是指在资本主义统治中,文化领域的控制具有重要地位;统治者对文化和思想观念的全面控制,不是通过外在强制而是通过被统治者的自觉认同来实现的。后殖民主义者由此认为文化霸权贯穿于殖民主义的整个过程,在后殖民时代,文化控制仍然是帝国主义在当今的重要表现形式。第五讲后殖民主义-兴起-理论来源⒋福柯的权力话语理论福柯在《知识考古学》等著作中提出,不存在绝对客观知识,知识的生产、传播和消费始终与权力纠葛在一起。纯粹的真理是不存在的,所有知识的目的都在于确证统治结构的合法性。任何话语都有虚构的成分。这些思想构成了后殖民主义理论的方法论前提。

第五讲后殖民主义-兴起-理论来源三、基本特征基本特征是指与历史上各种反殖民主义思潮的不同的理论特征。

⒈对东西方文化关系的再认识⒉文本分析的研究方式⒊试图超越民族主义的理论努力

第五讲后殖民主义-兴起-特征⒈对东西方文化关系的再认识反殖民主义:西方对东方的殖民是控制、剥削和掠夺,应同情和关注东方所遭受的压迫。但是,西方人通过殖民给东方带来了文明和光明。后殖民主义:①对文化帝国主义进行了批评。②探讨了经济、政治、文化之间的关系。③指出了文化之间的平等性。第五讲后殖民主义-兴起-特征⒉文本分析的研究方式后殖民主义主要是通过西方国家的政府公文、考察报告、探险家日记,以及小说、诗歌等各种档案、材料、文献进行分析,探讨了文化帝国主义视野中的东方形象的演变过程。认为,地域的东方是一种客观实在,文化视野中的东方是西方人的人为建构。第五讲后殖民主义-兴起-特征⒊试图超越民族主义的理论努力后殖民主义的理论初衷是重建西方文化世界中边缘和中心的关系,而非维护东方国家的民族主义。①它希望面向未来,在建构性认同中确立民族文化身份,在交流和沟通中展开民族文化建设。②不主张完全恢复东方民族在历史上的纯粹民族性的、与世隔绝的文化。第五讲后殖民主义-兴起-特征第二节后殖民主义的主要内容一、对东方主义的批判二、东方民族文化身份的研究三、反本质主义的价值取向第五讲后殖民主义-内容一、对东方主义的批判⒈东方学与东方主义⒉显在的东方学和隐伏的东方主义⒊东方学与西方殖民扩张第五讲后殖民主义-内容-对东方主义的批判⒈东方学与东方主义萨义德认为东方学有三层意思:⑴学科:

即作为一个学术研究门类的东方学。涉及所有与东方有关的领域,包括从古到今的任何已知的亚洲文明和非洲文明。第五讲后殖民主义-内容-对东方主义的批判⒈东方学与东方主义⑵思维:

即作为一种思维方式的东方学。它建立在东方和西方二元对立的基础上。这些对立包括:①理性、发达、文明、高级的西方与非理性、落后、野蛮、低级的东方;②不断进步的西方与始终不变的东方;③自我界定的西方与他我界定的东方;④主体的西方和客体的东方;⑤普遍性的西方与特殊性的东方;等等。第五讲后殖民主义-内容-对东方主义的批判⒈东方学与东方主义⑶机制:即作为一种处理东方问题的机制的东方学。通过做出与东方有关的陈述,对有关东方的事务进行裁判,并以此为理论的、政策的依据,对东方进行殖民统治。是西方用以控制、规划和君临东方的一种机制。也就是东方主义。

第五讲后殖民主义-内容-对东方主义的批判⒉显在的东方学和隐伏的东方主义前者是指西方关于东方的知识,始终处于变化之中。后者是指西方人始终不变的居高临下的观察东方的视角和对待东方的强者心态。第五讲后殖民主义-内容-对东方主义的批判⒊东方学与西方殖民扩张东方学的兴起与西方对东方的殖民掠夺之间是平行的关系、是相互促进的关系。表现是:①东方学的兴盛与东西方力量对比的不平衡相伴随。②东方学的巨大进展与欧洲急剧扩张相吻合。结论:政治与学术共同促成了殖民主义的历史。

第五讲后殖民主义-内容-对东方主义的批判二、东方民族文化身份的研究⒈文化身份的内涵⒉东方民族文化身份的扭曲和重建

第五讲后殖民主义-内容-民族文化身份⒈文化身份的内涵所谓文化身份,牵涉三个方面的内容:角色定位;自我的认同;他人的承认。这三个环节相辅相成,构成了现实的、具体的文化身份。第五讲后殖民主义-内容-民族文化身份⒉东方民族文化身份的扭曲和重建⑴扭曲:观点:殖民者认为东方民族是次等的、不开化的原始人,不具有自我理解、自我阐释和自我表达的能力,西方人要代替殖民地人民发言,殖民地人民应被动接受西方人给其确定的角色,西方人要用西方的思想方法理解东方,东方人也应该如此。原因:西方代表现代,东方则代表传统。结论:东方人除了重复西方,别无它途。第五讲后殖民主义-内容-民族文化身份⒉东方民族文化身份的扭曲和重建⑵重建:

民族文化身份的建设不应仅仅是恢复殖民主义割断的连续性,而应是在异质文化的碰撞和交锋中重建文化身份。

第五讲后殖民主义-内容-民族文化身份三、反本质主义的价值取向⒈反本质主义的民族观⒉面向未来的民族文化意识第五讲后殖民主义-内容-反本质主义⒈反本质主义的民族观⑴不要把东方与西方的区分绝对化,在东方被扭曲形象的前提下,拒绝求证什么是真正的东方。⑵不要执迷于狭隘的民族主义。目的:是要各文化之间进行理性的对话和沟通,而不是否认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第五讲后殖民主义-内容-反本质主义⒉面向未来的民族文化意识⑴人们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建构自己的文化身份。⑵建构应该有世界主义的价值取向。原因:当今世界已经很难想像文化的本真性和纯粹性。第五讲后殖民主义-内容-反本质主义第三节对后殖民主义的基本评价

一、理论实质二、社会作用三、后殖民主义的局限第五讲后殖民主义-评价一、理论实质⒈后殖民主义是后现代主义思想的一种实践和扩展。⒉后殖民主义是一种发生和兴起于西方社会,同时又不无东方文化和历史背景的学术话语和理论思潮第五讲后殖民主义-评价-理论实质二、社会作用⒈有助于西方社会对殖民主义历史的再认识;⒉有助于东方世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