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类型作文素材-“陶行知、叶圣陶、魏书生”_第1页
教育类型作文素材-“陶行知、叶圣陶、魏书生”_第2页
教育类型作文素材-“陶行知、叶圣陶、魏书生”_第3页
教育类型作文素材-“陶行知、叶圣陶、魏书生”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物特辑|教育者:陶行知、叶圣陶、魏书生潇潇春雨润桃李,耿耿丹心育英才教育者  “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从古至今,教育作为培养人才的主要途径,始终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也吸引无数教育大家身体力行进行探索。  教育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两相配合。李贽曾言:“动人以言者,其感不深;动人以行者,其应必速。”对教育者而言,教育不仅在课堂,也在生活;不仅限于知识,更在于做人。而对受教育者而言,教育不仅是接受,也是内化于心,更应践于行。

适用考点:教师道德、教育方式、素质教育、新青年、社会风气往年真题:2018年北京卷《新时代新青年》

2017年全国卷三《我的高考/我看高考》

2017全国卷一《中国关键词》

2016全国卷一《奖惩之后》陶行知:知行合一,生活即教育▣荣誉成就:中国人民教育家、平民教育践行者、生活教育▣事迹回放:虽然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统治,但旧日的封建传统教育,延续千年,遗毒馀烈。传统教育以经学知识教授学生,在科举取士日益僵化时,往往使人脱离实践而成为“书呆子”,不仅跟不上时代发展对人才提出的新要求,更谈不上向大众普及。陶行知敏锐地察觉了旧传统教育的缺点,在具体分析中国国情后,极力倡导平民教育。此外,通过不懈探索,他吸收并改造美国教育学家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提出由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方面组成的“生活教育理论”。为了将教育深入广大农村,1927年,陶行知放弃了优越的生活和前途,在南京筹办起近代最早的试验乡村学院——晓庄乡村师范。学校完全贯彻“生活即教育”思想,陶行知常亲身到百姓家拜访学习,或请他们作“先生”来给学生传授知识。他也教导学生在生活中学,将所学应用于行,使课堂变得活泼,也推广了平民教育。在外人看来,留美归来的大学教授陶行知在农村与师生同甘共苦,与农民交朋友的行为是不能理解的。然而正因为陶行知这一腔为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热血,不断改革创新的精神,中国的教育事业得以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叶圣陶:为文必先为人▣荣誉成就:曾任教育部副部长、现代作家、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事迹回放:自1912年担任小学教员开始,教育就成为了叶圣陶终身从事的事业。20世纪20年代,尽管科举制度的废除和西方教育的传入使中国教育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国民思想和文化水平并未发生根本变动,亟待改革。1928年,叶圣陶以自身经历和情感体验为题材,创作了小说《倪焕之》,引发社会对当时教育界现实的强烈反响。随后,他陆续创作了多部教育小说,为现代文学贡献了新的教员形象,对教育事业进行了更深入的思考。以小说探寻教育现状,用文学宣扬教育思想,叶圣陶成为教育界独一无二的存在。在孜孜不倦进行文学创作时,叶圣陶更强调“为文必先为人”,主张养成良好的习惯是成事之本。“教育是什么?简单地说,就是养成良好习惯。”1950年,叶圣陶出任教育部副部长,凝练并推广自己的养成教育思想,使之成为家喻户晓的教育理念。他主张习惯养成前,需选择一个正确适宜的开端,实践在习惯养成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从身边小事开始,集中精力坚持下去也是可贵的他非常强调:  “养成习惯必须实践,换句话说,那不仅是知识方面的事。心里知道该怎样怎样,未必能养成好习惯,必须怎样怎样做去,才可以养成好习惯。”

魏书生:“穿西装的当代孔子”▣荣誉成就:教育改革家、特级教师、中国十大杰出青年▣事迹回放:1969年,魏书生初中毕业后成为一名小学教师。随后由于教学成绩突出,被调到工厂搞政宣,在工厂工作的六年中,他始终放不下钟爱的教学事业,先后提出150次书面申请,终于重回讲台。在二十多年的执教生涯中,他始终奋战在教学一线,总结创造多项教育改革经验,成为全国知名的教学典范,被誉为“穿西装的当代孔子”。在魏书生看来,“自育自学”是教育的最高理想和宗旨:“培养学生更好地进行自我教育,提升他们的自学能力,让他们明白不是为了别人,而是为了自己受教育,那他们能更好地从学习中享受快乐,获得成就感。”他自嘲为“懒教师”,在课堂上将要完成的教学任务交给每个学生,由学生自主探究,掌握了的就跳过;在班级管理中,他将责任细化到每名学生身上,鼓励全员参与,民主地进行自我管理。令人诧异的是,魏书生的“懒”并没有导致班级的涣散,反而刺激了学生成为班级主人的热情。有时魏书生去外地上公开课,连续多日不回校,竟无需安排老师代课;学生们自己组织参加的运动会等比赛,也成绩优异。《学记》曾言:“教也者,长其善而救其失者也。”在魏书生眼中,从来没有差学生,只有还未激发潜能的学生。他要求所有后进生寻找自己的缺点,激发其学习兴趣,并鼓励他们参与班级管理。在他的坚持下,许多学生寻找到了自己的价值,学习成绩逐渐提高,优点也越来越多。组合技巧“教育”作为一种社会活动,不仅有传授知识的作用,也关系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这一主题下大部分素材都是正面的,因此我们通常只需运用符合这一主题特征的教育家事迹和思想,以“同一变化”或“对比论证”的方式,即可对素质教育、教育意义等主题进行论述。若想让作文显得与众不同,可以转变角度,从作为受教者的学生出发,分析教育大家思想对学生学习的启发作用,论述学习方式、社会风气等主题。1.

同一变化罗列表现相同主题的素材,凸显同一主旨。例如列举不同教育大家的教育思想/轶事,简单剖析,论述教育的意义和教育作用的多样性。(tips:梅贻琦、蔡元培)2.

对比论证对比教育大家思想和应试教育主张,列举事例对比两种教育产生的不同结果,如魏书生的民主管理法“授人以鱼也授人以渔”,应试教育则培养出只会“受鱼而不知渔”的“书呆子”。3.

变换角度从青年学生的身份出发,分析先进教育思想对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启示,例如陶行知“生活即教育”提倡知行合一,叶圣陶“养成教育思想”提出习惯的养成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懒教师”魏书生启发学生要将学习视自己的事,主动在其中寻求快乐。示例  蔡元培曾言:“教育者,成人性之事业也。”良好的教育是用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在注满知识的水桶之时,点燃求知的熊熊烈火。(总起+铺垫)  关于教育,陶行知告诉我们它宛若春风细雨,渗透在生活的每个角落,处处都能找寻它的踪迹;叶圣陶告诉我们它来自点滴细节,体现在良好习惯的养成,时时都要用心它的培养。而“懒教师”魏书生告诉我们,教育是学生自己的事,只有承担起学习主人的角色,才能于其中享受快乐,收获成就。(列举铺排)  当前,以应试为目的的教育固然可以让学生快速完成任务,却无法触及灵魂的深处,不足以称为教育。重拾教育本心,回归“育人”而非“造神”,方为千古之事业。(总结+点明主旨)※补充小技巧:语言表述1)巧用比喻,突显观点

  “教育”作为一项精神活动,其影响和价值较为抽象,因此在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