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讲氮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课件_第1页
第27讲氮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课件_第2页
第27讲氮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课件_第3页
第27讲氮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课件_第4页
第27讲氮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教材第五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27讲氮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复习目标1.能从物质类别、氮的化合价变化理解氮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2.能从含氮物质的性质和转化的视角解释生产、生活中的相关现象。必备知识归纳整合1.氮元素的“价—类”二维图氮元素有多种可变化合价,物质的种类较多,在复习时要从物质类别和价态变化理解这些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3)

Mg3N2与水反应产生NH3

2.含氮元素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1)工业合成氨:

;(2)实验室用NH4Cl固体制NH3

;典型物质间转化方程式再落实。1.制备氨气:2NH4Cl+Ca(OH)2CaCl2+2H2O+2NH3↑N2+3H2高温、高压催化剂2NH3Mg3N2+6H2O=2NH3↑+3Mg(OH)2

(3)

NH3与O2(NO、NO2、Cl2、CuO等)反应

2.含氮元素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1)氨气与水反应:

;(2)

NH3与酸反应

;典型物质间转化方程式再落实。2.氨气的性质:NH3+H2ONH3·H2ONH3+HCl=NH4Cl4NH3+5O2催化剂4NO+6H2O4NH3+3O2点燃2N2+6H2O(3)

N2与O2反应

2.含氮元素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1)氮气与氢气反应:

;(2)

N2与镁反应

;典型物质间转化方程式再落实。3.氮气的性质:N2+3H2高温、高压催化剂2NH3N2+3Mg===Mg3N2点燃N2+O2===2NO放电(或高温)(1)NO与O2反应

2.含氮元素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2)N0与氨气反应:

;典型物质间转化方程式再落实。的性质:2NO+O2=2NO2

6NO+4NH3=5N2+6H2O(3)N02与N2O4的转化:

;(1)NO2与H2O反应

2.含氮元素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2)N02与氨气反应:

;典型物质间转化方程式再落实。2的性质:6NO2+8NH3=7N2+12H2O3NO2+H2O

=2HNO3+NO2NO2N2O42.含氮元素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典型物质间转化方程式再落实。3的性质:(1)Cu溶于稀HNO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Cu溶于浓HNO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炽热的炭在浓硝酸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浓硝酸见光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u+4HNO3(浓)=Cu(NO3)2+2NO2↑+2H2O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4HNO34NO2↑+O2↑+2H2O△或光照C+HNO3(浓)CO2↑+NO2↑+H2O1.自然界中氮的循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一、氮在自然界中的循环A.工业合成氨属于人工固氮B.雷电作用下N2与O2发生了化学反应C.在氮的循环中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D.含氮无机物与含氮有机化合物可相互转化C关键能力专项突破在氮的循环中,工业合成氨、雷电作用过程中N元素化合价改变,涉及氧化还原反应,故C错误;2.下列关于自然界中氮循环(如图)的说法错误的是A.①和②均属于氮的固定B.氢、氧元素也参与了自然界中的氮循环C.④中每生成1mol

,消耗2molO2D.③和⑤过程中氮元素分别被还原和氧化D二、氮及其化合物的转化与物质推断3.下列关系图中,A是一种正盐,B是气态氢化物,C是单质,F是强酸。当X无论是强酸还是强碱时都有如下转化关系(其他产物及反应所需条件均已略去),当X是强碱时,过量的B跟Cl2反应除生成C外,另一产物是盐酸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当X是强酸时,A、B、C、D、E、F中均含同一种元素,F可能是H2SO4B.当X是强碱时,A、B、C、D、E、F中均含同一种元素,F是HNO3C.当X是强酸时,C在常温下是气态单质和Cl2的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C当X是强碱时,和强碱反应产生的气态氢化物B可判断为NH3,则A为铵盐,过量的B跟Cl2反应生成的盐酸盐是NH4Cl,则C为N2,由此判断D为NO、E为NO2、F为HNO3;A和强酸反应生成的B能被Cl2氧化,且生成的C能被O2连续氧化,在常见的物质中可考虑A为硫化物,所以,当X是强酸时,A、B、C、D、E、F可分别为(NH4)2S、H2S、S、SO2、SO3、H2SO4,故A、B正确,C错误;B是氨气或硫化氢,氨气与Cl2反应生成氯化铵和氮气,硫化氢和氯气反应生成硫单质和氯化氢,因此B与氯气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故D正确。4.如图是氮元素形成物质的“价—类”二维图及氮循环的部分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可通过雷电作用将b转化为c,这是一种固氮方式②可通过加氧化剂将e转化为f③a→c→d→f这几个反应中,均发生了N元素被氧化的反应④g只具有氧化性,还可能与碱发生反应⑤将f转化为d必须选用合适的还原剂才能实现⑥h可与f反应生成iA.①③⑤⑥

B.②③④C.①③⑥

D.①④⑤Ca是NH3,b是N2,c是NO,d是NO2,e是N2O5,f是HNO3,g是HNO2,h是NH3·H2O,i是NH4NO3三、氮及其化合物的转化与物质制备5.空气中的氮气可通过人工固氮获得氨气,氨气是重要的化工原料,通过氨氧化法可制得硝酸,反应过程如图:硝酸是一种强氧化性酸,制硝酸工业产生的尾气中含有氮氧化物,应处理后才能排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BA.常温下,浓硝酸可盛放在铝制或铁制容器中3固体能溶于稀硝酸,生成Ba(NO3)2,放出SO2气体C.工业上,当转化①的反应达到平衡时,需不断地从混合气体中分离出NH3,将未反应的原料气送回合成塔以提高原料的利用率D.转化④中,当V(NO2)∶V(O2)=4∶1时,理论上NO2全部转化为HNO36.水合肼(N2H4·H2O)是重要的氢能源稳定剂,其制备的反应原理为NaClO+2NH3=N2H4·H2O+NaCl。下列装置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装置甲用于制备NH3,试剂X是氯化钙B.用装置乙作为反应过程的安全瓶C.制备水合肼时从装置丙的a口通入NH3D.用装置丁吸收反应中过量的NH3A7.氨基甲酸铵(NH2COONH4)易分解,易水解,难溶于CCl4。某小组设计如图所示装置制备氨基甲酸铵。下列分析错误的是装置的优点是能够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B.装置B、C、E中试剂可分别为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浓硫酸、P2O5固体C.装置D使用冰水浴D.装置F中所用试剂可为NH4Cl与熟石灰B已知:2NH3(g)+CO2(g)

NH2COONH4

(s)

ΔH<0四、氮及其化合物的转化与典型物质性质探究(1)A装置中制取NH3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NH3·H2O+CaO=NH3↑+Ca(OH)2(2)甲、乙分别是________(填字母)。a.浓硫酸、碱石灰

b.碱石灰、碱石灰c.碱石灰、无水氯化钙

d.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c8.某化学自主实验小组通过实验探究NH3、NO2的性质。探究Ⅰ: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NO2能否被NH3还原(K1、K2为止水夹,夹持及固定装置略去)。四、氮及其化合物的转化与典型物质性质探究8.某化学自主实验小组通过实验探究NH3、NO2的性质。(3)若NO2能够被NH3还原,预期C装置中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4)此实验装置存在一个明显的缺陷是___________________。C装置中混合气体颜色变浅缺少尾气处理装置探究Ⅰ: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NO2能否被NH3还原(K1、K2为止水夹,夹持及固定装置略去)。探究Ⅱ:探究NO2、O2混合气体的喷泉实验。(5)请在G装置中的虚线上描出导管实线图。答案

(进气管短,出气管长)四、氮及其化合物的转化与典型物质性质探究8.某化学自主实验小组通过实验探究NH3、NO2的性质。探究Ⅱ:探究NO2、O2混合气体的喷泉实验。四、氮及其化合物的转化与典型物质性质探究8.某化学自主实验小组通过实验探究NH3、NO2的性质。(6)G装置中浓硫酸有三种作用:(7)将G装置上面的圆底烧瓶收集满气体(标准状况下)进行喷泉实验,若混合气体全部被吸收,则所得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mol·L-1(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混合NO2、O2气体;干燥NO2、O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观察气泡的速率,控制混合气体的比例1.(2018·全国卷Ⅱ,8)研究表明,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在形成雾霾时与大气中的氨有关(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雾和霾的分散剂相同B.雾霾中含有硝酸铵和硫酸铵3是形成无机颗粒物的催化剂D.雾霾的形成与过度施用氮肥有关C真题演练解析:雾和霾的分散剂都是空气,A项正确;NH3参与反应生成铵盐,是反应物,不是催化剂,C项错误;过度施用氮肥会增加大气中氨的含量,D项正确。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