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4.2.1始得西山宴游记课件苏教版必修1.ppt_第1页
高中语文4.2.1始得西山宴游记课件苏教版必修1.ppt_第2页
高中语文4.2.1始得西山宴游记课件苏教版必修1.ppt_第3页
高中语文4.2.1始得西山宴游记课件苏教版必修1.ppt_第4页
高中语文4.2.1始得西山宴游记课件苏教版必修1.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与造物者游,始得西山宴游记,背景助读,知识梳理,永贞元年(805)八月,王叔文集团的政治革新失败。柳宗元因为参与其中,九月,被贬邵州刺史,十一月,赴任途中,加贬永州司马。当时同时被贬为司马的还有刘禹锡、韦执谊、韩泰、陈谏、韩晔、凌准、程异。这就是有名的“八司马”事件。在政治理想破灭后,三十三岁的柳宗元开始致力于文学词章的转变。“永州八记”就是他被贬永州之后的作品。柳宗元身处穷荒之地,闲暇之余,纵情山水,同时又从美好的自然山水中发现和认识了自身的美好情操与价值,坚定了人生信念和社会批判意识。新唐书柳宗元传有记载:“既窜斥,地又荒疠,因自放山泽间,其堙厄感郁,一寓诸文。”本文写于元和四年(809)

2、,作者借景抒情,流露出了自己不满于远贬僻处的思想感情。,背景助读,知识梳理,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解(今山西运城西)人,世称柳河东。晚年被贬为柳州(今广西柳州)刺史,故又称柳柳州。他是唐代杰出的哲学家、文学家,与韩愈同为当时古文运动的领袖,同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在中唐的文坛上与韩愈齐名。他能诗善文,成就很高。他的散文包括论说、寓言、杂文和游记等类,文笔犀利,含意深刻,形象生动,气势奔放。他的作品收入河东先生集。,永州八记:柳宗元贬为永州司马时所写的八篇散文。包括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钅母潭记钴钅母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总称为“永州八记”。,背

3、景助读,知识梳理,1.注字音,背景助读,知识梳理,背景助读,知识梳理,背景助读,知识梳理,背景助读,知识梳理,4.晓古今,背景助读,知识梳理,背景助读,知识梳理,6.记特殊判断句是岁,元和四年也(用“也”表示判断)省略句故为之文以志(“志”后省略宾语)定语后置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应为“有异态之山水”)被动句皆我有也(“我有”即“为我所有”)7.积名句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技法赏鉴,目标一明思路,识内涵1.第一段开头部分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提示交代身份和处境,作为文章背景,表达了作者长久积压

4、于内心的悲愤心情,是一种无声的抗议。2.文章中心内容是写西山之游,作者为何开篇从别处着墨?提示以此比照西山之游的不同,起衬托、铺垫的作用,突出西山之游对作者精神解脱的重要意义。3.作者两次写到饮酒而醉,有何作用?提示两次醉酒境遇不同,心境不同。第一次醉是单调乏味、苦闷抑郁的感受。第二次醉游西山,得解脱,喜极而醉。两醉对比,突出了西山之游给作者带来的独特感受。,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技法赏鉴,目标二品语言,析手法1.“施施而行,漫漫而游”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提示对偶。写出作者慢步徐行、任意西东的悠闲形象。“施施”“漫漫”叠词连用,描摹生动,用以衬托下文的西山宴游之喜。2.“到则披

5、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觉而起,起而归”这几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提示顶真。上下勾连,连贯而下,形成一种回环的韵味,概括了一个接一个的漫游活动,强调了动作的随意性,渲染了乘兴而来、漫不经心的心情。短促紧凑的语句反映了游者有所忘怀,又有所追求,单调乏味、苦闷抑郁的内心感受。想在醉中解脱,但醒后依然如故。,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技法赏鉴,3.本文写西山之美,运用了怎样的描写手法?这样的写法有什么作用?提示映衬手法。多角度写登西山所见所感,突出其高峻峭拔之貌。如法华西亭望西山,始异之;登西山,始感高险难测;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衬其高。下望所见,像蚁穴边积土,千里

6、之景犹在咫尺,衬其高,青山白水相互萦绕,更衬其高。映衬之下,西山之景更显其美,西山之游更觉其异,而作者卓尔不群之人格美更显魅力。,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技法赏鉴,1.作者为什么说“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提示作者游奇山异水是想聊以忘忧,文章开头即写明自己不幸的遭遇和贬谪后“恒惴栗”的郁闷痛苦不堪的心情,因此“幽泉怪石,无远不到”,以至“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虽然他几乎走遍了永州的奇山异水,但它们没有给他带来特殊的感觉,他没有感到此山此水有何“怪特”之处。然而当作者“坐法华西亭,望西山”时,“数州之土壤”尽收眼底,方觉西山是任何地方都无法相比的,作者不知不觉与天地万物融为一体

7、,深切体会到天人合一的至理。因此作者认为西山之游才是真正游览山水的开始,以往的游览算不上真正的游览。文题“始得”恰好点明此游之意义,并以“始”与“未始”结构全文。,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技法赏鉴,2.有人认为柳宗元在文中流露出消极避世的人生态度,你同意这种看法吗?提示观点一:不同意。文中表达了作者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是积极的。作者寄情山水,始得真趣,是情感的自然释放,是真正的心灵感悟。观点二:同意。表达了作者消极避世的人生态度,是悲观的,是作者被贬官后的一种无奈的释放。精神的积郁不得不借山水来抒怀。观点三:二者兼而有之。文章开始流露出被贬失意、抑郁不平的心态,后文则表达了其积极乐观的人生感悟。,

8、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技法赏鉴,托物言志寄慨遥深柳宗元在文中不仅写了山水之美,也写出了人格之美。他在自然景物上面寄托了个人的身世、遭遇、感慨、品格,把景物人格化了。他把自然山水作为自己品格的一种写照,表达了顽强的战斗个性。山水之美与人格之美,在文中相互辉映,相得益彰。如文章开头“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这种抑塞难遣的感情,伴随他游西山的过程,故一看到“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的壮观景物时,不禁胸襟为之一畅,郁情为之一舒;在写景中陡然插入议论,“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为类”,这就透出信息,告诉读者这是作者自我比况,是作者在困厄不幸的境遇中仍要顽强地保持自己不甘沉沦的个性,是耻与小人为伍的卓然特立的人格的写照。我们可以这样说,柳宗元笔下的山水,往往是人格化的自然,它不仅给人以美感,而且能启人深思,明辨事理。,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技法赏鉴,学以致用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早梅张谓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问: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鉴赏梅的形象)解析分析“梅”的外形特征,然后点出梅的神韵、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