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认知原理——脑与认知-知觉_第1页
脑认知原理——脑与认知-知觉_第2页
脑认知原理——脑与认知-知觉_第3页
脑认知原理——脑与认知-知觉_第4页
脑认知原理——脑与认知-知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脑认知原理 (Principles of Brain Cognition) 游泽清,与感觉有关的一些概念 模式识别原理 与知觉有关的一些概念,第二讲 脑认知过程中的知觉,(一) 与感觉有关的一些概念,感觉的定义 感觉的生理过程 感觉的种类 有关感觉的一些规律,感觉 (Sensation) 是人脑对客观刺激的 个别(各别)属性 反映,1. 感觉的定义,感觉与知觉同属大脑对客观刺激的反映, 这些反映 不能离开客观刺激(不同于表象),知觉(perception) 是人脑对客观刺激的 整体反映,(客观刺激: 直接作用于各感觉器官的外界事物、操作),感觉的任务是, 由特定感觉器官接受刺激, 并通过神经系

2、统传递至大脑的特定部位 包括三个环节:,2. 感觉的生理过程,感觉器官(换能器),感觉器官(换能器) 将(客观)物理化学刺激转化为 (专门的神经细胞)生物电信号,感觉的任务是, 由特定感觉器官接受刺激, 并通过神经系统传递至大脑的特定部位 包括三个环节:,2. 感觉的生理过程,感觉器官(换能器) 脑神经系统(信道),脑神经系统(信道) 将生物电形式表征的信息传递到大脑皮层,感觉的任务是, 由特定感觉器官接受刺激, 并通过神经系统传递至大脑的特定部位 包括三个环节:,2. 感觉的生理过程,感觉器官(换能器) 脑神经系统(信道) 大脑皮层的投射区(反映),大脑皮层的投射区(反映) 不同感觉由各自专

3、用信道(神经), 传送到脑皮层的指定部位)。,反映,感觉侧重于物理、生理过程,(不同感觉的区别, 不是生物电信号, 而是取决于反映该感觉的脑区部位),(人工换能器也能产生相似的感觉),感觉和知觉的共性: 二者都离不开“客观刺激” - 区别于“表象”,感觉和知觉的区别: 感觉 知觉 反映个别属性 反映整体 (要回答 “这是什么?”) 属物理、生理过程 属生理、心理过程,结论,3 . 感觉的种类(八种感觉),外部: 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肤觉(触觉) 内部: 运动觉、平衡觉、机体觉,感觉器官: 眼球视网膜上的视(锥、杆)细胞 刺 激: 光(红、绿、兰),感觉的脑区部位: 枕叶,视觉 听觉 嗅觉

4、味觉 肤觉(触觉)运动觉 平衡觉 机体觉,感觉器官: 内耳耳蜗中液体振动刺激感音细胞 刺 激: 声,视觉 听觉 嗅觉 味觉 肤觉(触觉)运动觉 平衡觉 机体觉,感觉的脑区部位: 颞叶,基础膜由长度不同的 横纤维组成(共振),感觉器官: 鼻黏膜中的嗅细胞 刺 激: 气味(挥发性物质),视觉 听觉 嗅觉 味觉 肤觉(触觉)运动觉 平衡觉 机体觉,七种气味: 不同气味的分子形状不同 (胡椒、花香、麝香、樟脑、腐烂、酒气、醚样),(视、听、嗅觉都是距离性感觉),只有能挥发分子的物质才可能带气味 不同物质挥发分子的立体形状不同,七种气味 人的嗅觉器官中有七种形状的槽, 分别为七种气味的感受细胞,感觉器官

5、: 舌头味蕾中的味细胞 刺 激: 液体(水溶性物质),视觉 听觉 嗅觉 味觉 肤觉(触觉)运动觉 平衡觉 机体觉,四种味觉:不同味觉处于舌的不同部位 甜、咸、酸、苦 (由前至后),舌,感觉器官: 皮肤粘膜中的神经末稍 刺 激: 冷热、压力,视觉 听觉 嗅觉 味觉 肤觉(触觉)运动觉 平衡觉 机体觉,四种肤觉: 分布在皮肤上,互不重叠 ( 温、冷、痛、触),人的皮肤上分布有温、冷、痛、触四种感受器。 一般每平方厘米内,有 温点 1-2个 冷点 10-15个 痛点 100-200个 触点 25个,(不同部位上的感受器分布不同,如手上痛点少),视觉 听觉 嗅觉 味觉 肤觉(触觉)运动觉 平衡觉 机体

6、觉,“动觉”指身体各部分之间位置相对变动 动觉感受器在肌肉、肌腱和关节膜里 自己说话,自己可通过听觉和动觉两个渠道反馈 没有动觉参与,触觉的准确性会很差,感觉器官: 肌肉、肌腱、关节膜中的神经末梢 刺 激: 身体各部分相对位置变化和运动,配合动作: 确保其它感觉准确、顺利实施, 如舌动品味、鼻动吸气、 头和身体动作配合眼、耳判断方位和距离等,感觉器官:内耳中(装有内淋巴的)前庭空腔壁上的毛细胞 刺 激:身体与地球引力方向角度的变化时, 前庭腔内淋巴液流动,通过毛细胞传给神经细胞 (前庭中还有一些微粒:耳石,作用与内淋巴液相同),视觉 听觉 嗅觉 味觉 肤觉(触觉)运动觉 平衡觉 机体觉,现 象

7、: 闭眼能感觉飞机升降、轮船颠颇、在床上半躺等,耳内有三个三维“半规管”(内淋巴液) 前庭腔(内淋巴液) 前庭腔(耳石),毛细胞,感觉器官: 内脏器官壁上的神经末梢 刺 激: 机械刺激、化学刺激,视觉 听觉 嗅觉 味觉 肤觉(触觉)运动觉 平衡觉 机体觉,现 象: 饥、渴及内脏器官疼痛、头涨、(大小)便感等,饥饿感觉:空胃收缩-迷走神经中枢神经 血液中营养成分减少刺激大脑,4 . 有关感觉的一些规律,各种感觉都有适应性 各种感觉都有后效,什么是模式识别 模式识别的类型,(二)模式识别原理,1.什么是模式识别?,对外界零星刺激的反映,即各种感觉, 这些感觉存放在大脑皮层(叫“短时记忆”); 由这

8、些感觉中的一些特征或属性联结成的完整形象,叫“模式” 如某个物体、人脸、语言等; “联结”和“识别” 在投射区里进行; 复杂模式可由若干子模式按固定关系集合而成。,“识别”的要点: 识别的对象是“模式”,即一些感觉中特征的集合; 识别的方法是比较,和长时记忆中的知识、经验比较 识别的结果是知道了如何看待或对待这个“模式”,模式识别中的“识别” : 按照输入刺激(模式)的信息,从长时记忆中调出相应 的知识或经验,进行匹配比较,并辨识出该模式是什么。 这个过程就叫“识别”,1.什么是模式识别?,模式识别模型:,感觉登记: 1 将外界刺激送到短时记忆(工作记忆)区, 联结成模式等待识别, 2 识别后

9、将结论送长时记忆。,分析:输入刺激在丘脑处分两路: 一路到干脑的网状结构-选调长时记忆中的经验 另一路到工作记忆中等待识别 分析是指借助注意从刺激和经验中 提取物理特征(或属性) ,为比较作准备。,输入刺激在丘脑处分两路: 一路到干脑的网状结构-选调长时记忆中的“经验” 一路到工作记忆中形成“模式”,等待识别,长时记忆(经验),刺激,丘脑,网状结构,工作记忆 ( ),识别:借助注意从“模式”中提取物理特征(或属性) 借助注意从“经验”中提取物理特征(或属性),模式,识别,比较:由“分析”提取特征(或属性)激活长时记忆中 相关的经验、知识及其特征,调出来和刺激的 物理特征(或属性)比较,刺激属性

10、 经验属性时: 修正经验属性 (如见到多年未见的熟人,长相、服装有变化) 刺激属性 经验属性时: 补充经验属性 (如广告牌上的字有错误),决策:根据比较结果, 若匹配,给识别的刺激赋予模式名称或已知现象 存入长时记忆中; 若不匹配,识别将其归类,以新知识存入认知结构中 。,根据不同的识别目的、刺激类型、精度要求等, 提供不同类型的模式识别:,模板识别 (Template Recognition) 原型识别 (Prototype Recognition) 特征识别 (Feature Recognition),2. 模式识别的类型,模式识别不仅可用于视、听、嗅等知觉加工, 而且还属人工智能、神经生

11、理学的研究内容。 如面部识别和语言识别等。,场合: 在刺激数量有限,且要求精确识别的场合,特点: 库中存有与外部刺激完全相同的复制品, 比较时要求完全相同,才作出已识别的决定,例子:DAN亲子鉴别、指纹识别等 (生活中例子有条形码识别,身份证号码等),模板识别 原型识别 特征识别,原型是指 存在于大脑中的, 具有某一类事物所共有特征的一种抽象的“事物” 。 (如汽车、公园、演员等) 原型只具有基本(定义性)属性, 具体事物需在基本属性基础上, 再加上一些异化属性。,模板识别 原型识别 特征识别,什么是原型?,场合:适用于分阶段识别的场合: 前期按基本属性对事物原型进行粗识别;在此基础上 , 再

12、加上一些异化属性对具体事物进行细识别。,模板识别 原型识别 特征识别,例子:在路上,可以先区分房子、汽车、行人等 (尽管同类中细节各异),然后再细分。,例子:初识某人时,常将其划归于某个类型, 然后在长期深入观察其它性格、学识、爱好等,例子:评比时,首先判断将被评归入哪一档次 (优 秀、一般、出局),然后在档次内在细划分,模板识别 原型识别 特征识别,模式(或事物)是由若干元素按照一定关系组成的结构 这些“元素”可以叫特征,这些“关系”也可以叫特征。 因此,模式可以分解为一些特征(属性)来识别。 客观事物有人造和天然之分: 人造物的属性(特征)是有限的,容易识别(如汽车) 天然物的属性(特征)

13、十分复杂(如鸟),关于“特征”:,场合:适用于特征较为突出、较为典型的事物, 或帮助别人识别事物、概念的场合。 特点:只需依序比较特征(属性), 由基本、典型的特征(属性), 到细微、具体的特征(属性), 这种识别符合人的知觉习惯。,什么场合用到特征识别?如何用?,例子: 到站口接人时,先按大人、孩子、男女、衣着、走 路姿态等预期特征选择,如有必要,还可进而观察 脸面和说话声音,例子:鉴别珠宝、古玩、字画及货币真伪时,也是 依序 对基本特征到细微特征进行比较,例子:模仿名艺术家的表演,或名人像的漫画, 都是抓 该事物的典型特征,例子:明确概念(或定义范畴)时,也是用一些 关键特征来界定的。如“

14、多媒体画面语言”。,例子: 指路找住处时,在 xx 路到头左拐100米过桥 后,见交通灯右拐走到 xx 标志的对过有一个 三 层楼,进楼后上第二层右边门即是。(识 别特征),“语言”,“画面语言”,“多媒体画面语言”,能否指出飞机的基本属性 通过比较火箭、卫星、各种动力(喷气或螺旋桨)飞机、 直升飞机以及形状风筝、玩具飞机, 在人们心目中,“飞机”的原型是什么样的?,思考,在“西瓜”的原型中, 下列属性(特征)是基本的还是异化的:,圆球形 外皮里瓤 含水份 脆甜口感 有瓜子 黑皮红瓤,知觉的定义 知觉的特点 知觉的种类,(三)与知觉有关的一些概念,1. 知觉的定义,讨论: “整体的认识”是指,

15、 知觉是对当前事物的各个部分、各种属性 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综合的反映;,定义: 知觉是在大脑皮层中, 对各感官输入的信息进行 “经验加工”, 以形成对客观事物整体的认识,定义: 知觉是在大脑皮层中, 对各感官输入的信息进行 “经验加工”, 以形成对客观事物整体的认识,1. 知觉的定义,讨论: “经验加工”是指, 知觉中还有已存贮大脑的知识、经验参与比较, 识别的结果中还会有输入刺激以外的“新质”出现;,“形成整体”和“经验加工” 都是在大脑皮层的 “工作记忆区”中进行的,能被意识察觉和控制的;,定义: 知觉是在大脑皮层中, 对各感官输入的信息进行“联结”和“经验加工”, 以形成对客观事物整体的

16、认识,1. 知觉的定义,讨论:,知觉需要对客观刺激进行解释, 将各感觉到的信息组成有意义的对象 (“解释”可用词语,也可不用),知觉的恒常性 知觉的选择性 知觉的整体性,2. 知觉的特点,( 1 ) 知觉的恒常性,知觉的恒常性是指, 对同一客观事物的知觉, 不会因不同的感觉刺激而变化,知觉恒常性表现在 亮度、形状、大小、声音,煤块是黑色的 在阳光照耀煤块有反光,但仍会形成黑色知觉 舞台上着靓丽服装的演员表演,即使灯光变色, 仍不影响原先形成的服装色彩知觉,亮度恒常性,汽车从远处驶来,网膜上投影大小变化, 但对汽车大小的知觉不变 画面上呈现的房、车,或者特写的脸部, 不管在画面上占的面积大小,但

17、是对这些 实物大小的知觉不变,大小恒常性,关门时,网膜上成像为变化的平行四边形, 而对“门”的知觉仍为长方形,形状恒常性,文字书写各异,但都能识别, 因为人对字形的知觉具有恒常性,关窗听到的雷声可能比说话声还小, 但并不影响对雷声响度的知觉,声音恒常性,正因为人具有声音恒常性, 所以对小说中 “鼾声如雷”、 “细声细语” 等描写,能够体会。,对知觉恒常性的解释,人的生活经验在长时记忆(库)中积累了 大量客观事物的原型,并建立了物体形状 与观察角度和距离的关系。 在模式识别中,由于环境变化或感觉位置 不同只是改变了感觉刺激的非基本属性 在识别中进行无意识推理:从观察角度和 距离的变化中推导出物体

18、的形状。,知觉是对眼前和过去客观事物全部的反映, 知觉的反映 事物的全部、,知觉恒常性说明了,感觉还是介于心理与物理、生理之间的现象 知觉则已是纯粹的心理现象,感觉是对眼前客观事物的局部的反映, 虽不是事物的全部,但是感觉的反映 =事物的局部,( 2 ) 知觉的选择性,人们面对众多刺激时,(刺激本身并无轻重之分) 总能够把其中一些作为知觉对象, 而把另一些作为背景。 (这是“选择”的主观属性) 虽然知觉的选择性是主观的, 但是选择的条件仍需随环境需要或条件而变化 (这是“选择”的客观属性),( 2 ) 知觉的选择性,例如,课堂黑板上写满了字, 学生能够从中选出老师正在讲的内容 例如,看戏时,观众能够分清舞台上的主体和背景, 在众多演员中分清主角和配角 例如,看书时,习惯将正在看的内容作主体, 而将已看过的内容作背景,( 3 ) 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整体性有以下两方面内涵:,对于熟悉的客观事物,尽管提供的感觉刺激不完备, 却可以形成该事物的完整知觉,如看到标语“北京欢 您!”,能判断出丢了“迎”字,看一眼苹果的形状和颜色,便会形成该苹果的 硬度、内部结构、味道等完整知觉。,例如,( 3 ) 知觉的整体性,能够将客观刺激以及由这些刺激产生的主观感觉 (“新质”或“格式塔质”)一起形成该刺激的完整知觉。 即所谓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