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扎习题
外伤包扎 止血习题1 采用指压止血法为动脉出血伤员止血时 拇指压住伤口的什么位置AA 近心端动脉B 血管下方动脉C 远心端动脉D 血管中部2 对没有骨折或关节损伤的上肢或小腿出血伤员采用哪类止血法BA...外伤包扎、止血习-11、采用指压止血法为动脉出血伤员止血时。所以对创伤出血。
包扎习题Tag内容描述:<p>1、外伤包扎、止血习题1、采用指压止血法为动脉出血伤员止血时,拇指压住伤口的什么位置? AA、近心端动脉B、血管下方动脉C、远心端动脉D、血管中部2、对没有骨折或关节损伤的上肢或小腿出血伤员采用哪类止血法? BA、止血带止血法B、屈肢加垫止血法C、加压包扎止血法D、压迫止血法3、包扎止血不能用的物品是什么? DA、绷带B、三角巾C、止血带。</p><p>2、外伤包扎、止血习-1 1、采用指压止血法为动脉出血伤员止血时,拇指压住伤口的什么位置? A A、近心端动脉 B、血管下方动脉 C、远心端动脉 D、血管中部 2、对没有骨折或关节损伤的上肢或小腿出血伤员采用哪类止血法。</p><p>3、绷带包扎,止血 包扎 固定 搬运,包 扎,目的 保护作用(伤口和创面)压迫止血减少污染和疼痛固定作用(骨、关节、敷料和夹板等),包 扎,包扎要求轻、快、准、牢先盖再包(干净敷料)不可过紧或伤口上打结尽量暴露肢端,包 扎,材料 绷带、三角巾和多头带就地取材(毛巾、包袱、衣服等),绷 带 包 扎 法,1、环形绷带包扎法伤处环绕数周,全层层 叠,用于胸腹和四肢等粗的部位2、螺旋绷带包扎法螺旋上升,每一周压住前一周的1/32/3,粗细相差不多处,掌握“三点一走行”:绷带的起点、止点、着力点(多在伤处)和走行方向顺序,绷 带 包 扎 法,3、。</p><p>4、万用”的现场急救方法,111,目录一、止血二、包扎三、固定四、搬运,止血的重要性,一 、止 血,血液非常宝贵,是生命的源泉。成人的血液约占人体重量的8%,一个成年人,全身血液总量为4000-5000ml,短期内失血40%(1600ml)以上,可造成重度休克,呼吸急促、烦躁不安、脉搏细、弱,摸不清,甚至死亡。现场实施及时有效的止血能减少或控制出血量,保存有效血容量,防止休克和死亡。,1.出血的分类,(1)根据出血部位分类,外出血与内出血可同时存在,但没有外出血不一定就没有内出血。, 外出血体表有伤口,血液流出体外,肉眼可见。 内出血体表。</p><p>5、响水县红十字会志愿服务大队,包扎技术,了解伤口,目录页,体育运动中,受伤在所难免。请问:图中类似情况,恰好您在现场,您要怎么做?,1、保护伤口,防止进一步感染;,包扎的目的,2、固定敷料和夹板;,3、减少出血,预防休克;,4、保护内脏和血管、神经、肌腱等重要组织;,5、稳定肢体,减轻疼痛。,伤口种类,割伤,枪伤,挫裂伤,刺伤,瘀伤,伤口的种类,伤口的检查判断,伤口深 出血多,胸部伤口较深,腹部伤口,肢体畸形,异物插入体内,血管损伤,易导致气胸,肝脾或胃肠损伤,骨折,损伤大血管、神经或重要脏器,现场包扎的材料,创口贴,绷带,三角巾,尼龙。</p><p>6、三角巾包扎 教学设计 二 眼部包扎法 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 复习头顶帽式包扎操作技巧 掌握单眼以及双眼三角巾包扎方法 二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视频演示与师生互动 掌握眼部包扎操作技巧 三 情感与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p><p>7、刘兆馨青岛科技大学(QUST),急救包扎,1.止血,2.包扎,3.固定,4.搬运,止血,01,直接加压止血,4,3,2,1,指压止血,加压包扎止血,止血带止血,(一)直接压迫止血适用:全身体表各处出血优点:小队快速、直接有效缺点:持续时间短,加重伤员疼痛,(二)头部止血法 (指压法)用于同侧头皮及前额、颞部出血一手固定伤员头部,另一手压迫二屏前方凹陷处,(三)面部止血法 (指压法)用于颌面部出血一手固定伤员头部,另一手压迫下颌角前上方约1.5cm处。,(四)上肢出血止血 (指压法)用于前臂及上臂中远端出血一手握住并外旋患肢,另一手压迫肱二。</p><p>8、耳部加压包扎,五官科吴奕芸,操作前准备:,1.护士准备:着装整洁,洗手,戴口罩帽子。2.评估患者:了解患者的病情,评估患者的意识,合作程度。,操作前准备:,3.物品准备:治疗碗,弯盘,镊子,纱布,弹力绷带。4.环境准备:清洁舒适,光线良好,操作方法与程序:,1.携用物至床边,核对解释取得合作。2.取平卧位或侧卧位,术耳朝上。,操作方法与程序:,3.观察患者术耳伤口情况,消毒局部皮肤,待干。4.注意术耳有无出血现象,先用无菌敷料遮盖,耳外敷料采用弹力绷带包扎,敷料浸湿应及时更换,检查原因。,操作方法与程序:,5.注意观察弹力。</p><p>9、伤患现场处理 -包扎目的v保护伤口v减少污染v固定敷料v帮助止血v减轻疼痛Logo常用包扎器材v绷带(纱布)v三角巾v四头带v多头带v丁字带Logo绷带卷包扎法v用途最广、最方便的包扎方法v环形包扎法v螺旋包扎法v螺旋反折包扎法v8字形包扎法v回反包扎法Logo绷带卷包扎法Logo环形包扎法v用于肢体粗细相等部位,如颈、胸腹、手腕等。v操作方法:1 将绷带作环形缠绕;2 第一圈呈斜形,第二圈将第一圈之斜出一角压于环形圈内;3 最后环绕数周用胶布或别针固定。Logo螺旋包扎法v用于肢体粗细相差不多部位,如肢体、躯干。v操作方法:1 第一圈与第二圈。</p><p>10、急救护术,王世祥,作业题要,课目:外伤急救目的:了解外伤急救的四项基本技术。内容:1、创伤止血技术2、创伤包扎技术3、固定技术4、搬运技术时间:1小时方法:理论讲解,组织讨论,课后复习。地点:业务综合楼要求:1、认真听讲,做好笔记。2、积极思考,深入理解。,创伤常因失血和疼痛而危及生命,因此,正确及时的急救措施就显得尤为重要。创伤急救包括止血、包扎、固定、搬运四项基本技术。实施现场外伤救护时,现场人员要本着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在通知就近医院的同时,要沉着、迅速地开展现场急救工作。,创伤急救的原则,先复苏。</p><p>11、包扎技术,(一)、绷带包扎法,常用的绷带包扎法有环形包扎法、螺旋及螺旋反折包扎法,“8”字形包扎法等。包扎时掌握好“三点一走行”,即绷带的起点、止血、着力点(多在伤处)和行走方向的顺序,以达到既牢固又不能太紧。先在创口覆盖无菌纱布,然后从伤口的远心端向近心端,左右缠绕。绷带包扎一般只适用于四肢和头部。,环形包扎法:粗细相同部位的伤口包扎法(如手臂、腿部等)绷带放于需包扎位置的稍上方,第一圈做稍倾斜。</p><p>12、带压堵漏之包扎捆扎技术 一、简介:本带(带压堵漏带)为“带压堵漏行业”中十项技术之一包扎捆扎技术类,是不动火带压堵漏最常用堵漏品,有1分钟止漏功效,使用方便堵漏效果好寿命长,适合石油、化工、煤气天然气、加油站、发电厂、钢厂、供暖和自来水公司、物业小区等管道和液体运输公司管道和容器罐快速止漏之用。 二、产品配料:防腐蚀类。 三、技术参数: 一分带施堵压力0.8MPa; WJFD带固化后压力每层0。</p><p>13、创伤,荆州市中心医院梅祖钧,创伤,因外力破坏身体组织而引起,开口创伤 有伤口及出血现象,闭合创伤 表面没有伤口,擦伤 伤口由皮肤被磨掉而引起,创伤种类,割伤 伤口比较齐整,裂伤 伤口多为不规则形状,刺伤 伤口表面细小但可能会很深,创伤种类,挫伤、瘀伤 通常为闭合创伤皮肤会有瘀肿,枪伤 伤口可能细小出口通常较大及不规则,创伤种类,伤口的护理,急救目标制止出血防止伤口受感染帮助伤口愈合,处理方法戴上胶手套避免直接接触伤口及血液于足够光线和干净的环境进行伤口可在自来水下冲洗,后用敷料拭干及遮盖安排医疗援助,接受破伤风疫苗注射,。</p><p>14、外伤止血包扎,外伤急救四项基本技术,止血、包扎、固定、搬运是外伤救护的四项基本技术。实施现场外伤救护时,现场人员要本着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在通知就近医院的同时,要沉着、迅速地开展现场急救工作。,创伤急救的原则,先复苏后固定-心搏呼吸骤停又有骨折时。先止血后包扎-大出血又有创口时。先重伤后轻伤- 既有垂危者又有较轻的伤员时。先救治后运送- 运送途中不停止抢救措施。急救呼救并重- 遇有成批伤员多人在场,分工合作。搬运与医护的一致性-安全到达目的地、减少痛苦 ,减少死亡。,止血,概述急性出血是外伤后早期致死的主要。</p><p>15、包扎工作坊,天河区中医医院 骨科 姚锦清,2020/7/7,课前轻松加油站:,手三阴经络拍打的技术 顺经拍打由胸部开始,经肩前、手臂内侧、肘窝、小臂内侧、掌、至手指端。(腋窝、肘窝各停留拍打9次) 先用左手拍打右侧,再以右手拍打左侧。 如此拍打数遍,每侧持续约2至3分钟。其节奏急缓适中,速度均匀,轻重以适身为宜。,2020/7/7,2020/7/7,学习目的:,1.让包扎法从技术演变成为艺术。</p><p>16、止血包扎固定搬运,急诊科 朱梦莉,课 前 复 习,创伤的类型,闭合性损伤 开放性损伤 多发伤 复合伤,现场救护的目的,维持生命 减少出血,防止休克 保护伤口 固定骨折 防止并发症及伤势恶化 快速转运,院外急救的常用护理措施,通气 体位 暴露 止血 包扎 固定 转运,外伤急救四项基本技术,止血、包扎、固定、搬运是外伤救护的四项基本技术。实施现场外伤救护时,现场人员要本着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在通。</p><p>17、急救四大技术, 叶 胜,解剖学常识:,人体骨骼:颅骨、脊柱、骨盆、四肢骨构成。 功能:人体和支架,保护内脏,支持和运动的功能。 脊柱的组成:颈椎7块,胸椎12块,腰椎5块,骶骨及尾骨各一块。 脊柱创伤骨折后果:骨折或脱位后会损伤椎管内的脊髓和神经,导致截瘫。 骨盆骨折:创伤后常易漏诊,出血不易止血,且出血量常达1800ml;另由于解剖特点,易发骨折,骨折后,造成尿道、膀胱及髂血管损伤,而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