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编号:1680840]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发展学生数学交流能力。使学生正确用数表示20以内这些物体的个数。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善于思考的能力。2.能够初步运用左右描述物体的位置。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Tag内容描述:<p>1、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第一册教案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第一册教案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 教学活动,根据教学 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 位,对 教学内容、教学 步骤、教学 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 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第一册教案,欢迎阅读。 单元教学目标: 1、进一步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初步养成有条理地整理事物的习惯。 3、经历分类的过程,学会按一定标准或自定标准进行 分类。 知识技能目标: 1、能按照给定的标准选择某个标准对物。</p><p>2、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一、 学生情况分析一(1)班共有学生47人,其中男24人,女23人,一(2)班,共有学生49人,其中男25人,女24人,学生上课发言积极的学生不多,说话能力不是很强,也不够完整,这学期着重培养学生说话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二、 教材分析和教学目标(一) 数与代数1、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基于儿童数数的经验,结合具体的情景认识10以内的数的意义,会认、会读、会写010的数,会用它们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初步体会基数与序数的含义,初步感受“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体。</p><p>3、北师大2011课标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请查看下面的课程目录截图,确认是你需要的教案本册教案特点:课程脉络清晰,教学三维目标、重点难点、教学设计、板书以及课后教学反思等经本人整理充实后一应俱全,本人首发,是目前为止网络上最全面的教案,可以直接进行教学参考和修改使用,欢迎下载。全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以实践新课标的理念、要求为出发点,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过程。1、 教材从实际出发,提供了大量的观察、操作、实验及独立思考的机会,让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和客观事实发展,为确立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创设了良好的课程。</p><p>4、单元备课年级:三年级1班科目:数学 主备人:单元第一单元 课题混合运算教学内容1. 小熊购物(乘加、乘减混合运算及其应用)2. 买文具(除加、除减混合运算及其应用)3. 过河(带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及其应用)4. 练习一教材分析第一单元“混合运算”(乘加、乘减、除加、除减、加减混合以及两步有括号式题)。结合实际情境,使学生体会到要遵循“先乘除、后加减”及“先算括号里面的”运算顺序,能根据这些运算顺序计算有关问题,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教学目标1.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经历抽象出混合算式的过程,理解混合运算(。</p><p>5、操场上教学目标:1. 通过直观比较男女生的人数、老师的人数和学生的人数,进一步体验加减法的含义。2. 通过一一对应或比较具体数量等方法解决问题。3. 通过实践活动、调查活动,让学生体验数据整理的过程。教学重点:通过比较人数的多与少,进一步体验加减法的含义。教学准备:圆片、三角教学设计:一、情境导入你们会踢毽子吗?今天我们就要和笑笑一起和她的同学老师去操场上踢毽子。看图,在小组内提出数学问题,指名提问并列式回答。完成书上问题,列式解答。二、练一练1. 摆一摆、填一填 小组内用圆片和三角摆一摆、算一算,再填一填。</p><p>6、乘 车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2、通过模拟上下车的情景,使学生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含义。3、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边摆、边说、边算获得两步式题运算顺序的体验。教学重点:使学生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含义。教学难点:通过学生亲身参与活动,边观察、边说、边算,感知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教学具准备:电脑,图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做游戏:(1)同学们坐过公共汽车吗?每当汽车一到站,就会有上车、下车的人。那我们来做一个“乘车”游戏,愿意吗?(2)现在。</p><p>7、快乐的家园教学目标:1通过挂图使学生理解1可以表示1个个体(如1个萝卜),也可以表示这类个体的1个集合(如1筐萝卜);可以表示很大的物体(如1座山),也可以表示很小的物体(如1棵小草)。2. 通过球衣上的号码,明确数不仅可以表示多少(如运动员人数),也可以表示顺序(如小运动员球衣上的号码)。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学重点:明确数的作用。教学过程:一、看图说一说1. 小组内讨论:在图中,1可以表示什么?2. 小组汇报:1个小朋友、1只小狗3. 比较:1个萝卜和1筐萝卜,说明1可以表示1个个体,也可以表示个体的集合。4. 比较。</p><p>8、小猫吃鱼教学内容:小猫吃鱼P28教学要求:1、进一步体会减法的含义,理解得数是0的减法算式的实际意义。2、初步渗透涵数的概念。3、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难点:开放题的教学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准备:投影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出示“小猫吃鱼”的图。2、独立观察,想一想每幅图的意思。二、教学新课1、发现问题。说说“小猫吃鱼”的故事,你发现了什么?2、提出问题。看了图你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3、尝试解决问题。(1)同桌讨论自己想到的问题,说说你是怎么想的?(2)尝试列式,互相说说我。</p><p>9、文具教学目标:1. 会独立数数,能够用数字数物体的数量。2. 通过“数数自己铅笔盒里的文具”的实践活动,充分地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及交流的能力。3. 学会书写各个数字。教学重点:如何书写6、7、8、9、10。教学准备:数字卡片。教学设计:一、数一数、连一连1. 小组内讨论、交流图意。2. 生独立数数并连线。3. 小组交流自己是怎么做的。二、实践活动:以小组为单位,按顺序数一数自己铅笔盒里的文具,并汇报。三、写一写1. 先数一数数字前面的圆片。2. 再认一认数字,分别说一说这些数字各像什么?3. 师示范,讲清每个数字的起笔、运笔、。</p><p>10、小猫吃鱼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减法的含义,理解得数是0的减法算式的实际意义,并能正确计算5以内加减法。2、进一步感知减法计算与生活的联系,初步培养解决简单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发展抽象思维。3、通过合作交流,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认真观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教学重点:理解减法得数是零的含义。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多媒体课件出示“小猫吃鱼”图。2、小猫可喜欢吃鱼了,老师为小猫准备了一顿丰盛的晚餐(示“小猫吃鱼”片段1)。数一数,老师。</p><p>11、摘果子教学目的:1、通过自主学习,使学生能够在经验积累和亲身体验的基础上体会减法的含义并且能够应用。2、使学生能够在交流合作中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学重点:初步理解减法的含义是本小节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看图说图意,并能够正确列式计算。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一)出示图片:金鱼图和绵羊图。1、请你根据图意列式。2、教师总结。(1)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个问题;(2)当我们需要把两部分合并在一起的时候,我们需要用加法计算;(3)两个数相加,交换两个加数。</p><p>12、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总结2015、2本学期我担任了一年级的数学教学,经过一学期的努力,较好的完成了教学任务,使大部分学生已经掌握了所学的基本知识如:学会并比较熟练的计算20以内的加减法;认识物体和图形、认识钟表、分类等。但是也有个别学生由于基础差,作业完不成,学习习惯差造成了成绩较差的现象。为了更好的总结经验和教训,推动今后的教学工作,再上新的台阶,现将本学期工作总结如下:首先,一学期以来,我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教学工作。“书山无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学习是无止境。</p><p>13、有几只铅笔素质教学目标【知识教学点】1.在具体的情境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加法含义,并学会5以内数的加法。2.让学生亲身体验,利用身边的物体摆一摆,初步理解加法含义。【能力教学点】使学生能够看图说图意,并能够正确列式计算。【德育教学点】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教材分析“有几枝铅笔”是加法初步认识的第一课时。学生对加法意义的理解是建立在经验积累和亲身体验的基础上的。教学时,要利用图中的情境,让学生体验加法的含义。教师可以先组织学生看图交流,从而引出。</p><p>14、有几支铅笔教学目标:1. 利用图中的情境,让学生体验加法的含义。2. 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物体摆一摆、讲一讲、算一算,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完成课后练习。3. 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教学重点:体验加法的含义。教学准备:铅笔、小棒教学设计:一、看一看、说一说1. 指名说一说图上都画了些什么?有什么含义?只要说出“合起来”的意思即可。2. 指名列式并计算,介绍加号和算式的读法。3. 说一说自己身边的加法问题。二、摆一摆1. 生分小组活动,看图摆小棒、铅笔。2. 独立填空。3. 小组汇报。学生对“加法”意义的理解,建立在经验积累和亲身。</p><p>15、第四单元 分类单元教学目标:1、进一步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2、初步养成有条理地整理事物的习惯。3、经历分类的过程,学会按一定标准或自定标准进行分类。知识技能目标:1、能按照给定的标准选择某个标准(如数量、形状、颜色)对物体进行比较、排列和分类;在比较、排列、分类的活动中,体验活动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2、能对简单几何体和图形进行分类。教学重点、难点:经历分类的过程,学会按一定标准或自定标准进行分类。课时安排:2课时。整理房间教学目标:通过活动,经历分类的过程,学会按一定标准进。</p><p>16、可编辑修改,可打印别找了你想要的都有!精品教育资料全册教案,试卷,教学课件,教学设计等一站式服务全力满足教学需求,真实规划教学环节最新全面教学资源,打造完美教学模式第一单元 生活中的数第一课时 快乐的家园A案:课时作业一、 照样子数一数,画一画。二、 照样子,圈一圈。三、看一看,填一填。一共有( )朵花,排第()。第二课时 玩 具A案:课时作业一、 看图圈数。二、 写数。第三课时 小猫钓鱼A案:课时作业一、 看图写数。二、按顺序写数。第四课时 文 具A案。</p><p>17、一年级上位置与顺序教学设计北师大版教学内容:一年级北师大版本数学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前后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在具体的生活实践和游戏中,体验前、后的位置与顺序。能准确地确定物体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2培养学生关于前后的空间观念。3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学习数学是有趣的,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教学过程:一、初步体验“前后”师:今天阳光明媚,森林里正在进行着一场激烈有趣的运动会呢,你们想去看一看吗二、森林运动会活动一:百米赛跑认识“运动员”师:紧张的百米赛跑就要开始了。看一看有哪些运动员参加。</p><p>18、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 加减法教案第三单元加减法(一)一单元教学目标:初步感知数的计算与生活的联系。在具体的情境和活动中,体会加减法的含义,提出和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能正确计算以内数的加减法。在运算过程中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二单元教学分析: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主要有:认识加法意义以及以内数的加法计算;认识减法的意义以及以内数的减法计算;的加减法;的加减法;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本单元共有个情境活动,“有几枝铅笔”与“有几辆车”两个情境活动,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加法的含义与学习以内数的加法。</p><p>19、可爱的校园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体会数的意义。2通过观察情境图,初步认识10以内的数,了解学生数数的情况。3、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学习数学是有趣的,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数数时手口一致,熟练数数。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教学。谈话引入:小朋友们,从今天开始你们就是小学生了。我们要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一起游戏。你们喜欢我们的学校吗?活动一:我们的校园1在我们的校园里你都看到了什么?(我们的校园里有操。</p><p>20、可爱的校园本课是学生学习数学的第一节课,也是刚入学学生正式学习数学的准备课。教材首先呈现“动物学校”开学时的情境,这与初入校园的学生的经历相似,由此吸引孩子们,把孩子们引入到神奇的动物世界的童话中。情境图中的素材既有“数”,又有“形”,这样有助于学生对数学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放手让孩子们自己数数,初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这是边文,请据需要手工删加)教材第23页1结合具体情境,在数数活动中,能数出110这10个数。2初步学习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3知道学习需要有一些好习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