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中的法与德
第六课 财富中的法与德 合法致富 依法纳税 一 设计思路 合法致富 依法纳税 是我国建设法治社会 建立和完善经济秩序的一个重大课题 也是我国政府正在下大力气抓的一个重大问题 我国已经走过了经济建设的最初的法治不。第六课 财富中的法与德。第六课 财富中的法与德 一、 教学目标。
财富中的法与德Tag内容描述:<p>1、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进一步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束城镇深入贯彻全市扫黑除恶会议精神,强化措施,深入扎实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第六课 财富中的法与德【学习目标】1.了解“财富中的法”的含义,知道什么是财富中的“法”,什么是财富中的“义”;懂得依法纳税的意义。2.了解“财富中的德”的含义,知道什么是财富中的“德”;了解我国的富民政策,勤俭节约的意义。【学习重点】勤俭节约,文明消费。【学习难点】合法致富依法纳税的意义。【学法指导。</p><p>2、第十二课财富中的法与德考情分析命题点考点年份题号题型分值考查角度未考查点1.正确的财富观2.富民政策:共同富裕3.勤俭节约共同富裕201613(2)非选择题1扶贫的原因1.依法纳税2.勤俭节约,合理消费20172选择题1扶贫的意义富而思源,富而思进201613(3)非选择题1成就有意义的人生合法致富201812非选择题1规范市场措施总结与预测从近三年的中考题反映出,本课知识是中考的必考点,考查方式重在理解和运用。本课“财富的获得与支配”“共同富裕”“勤俭节约”这些考点,与20182019年的时政热词“共享发展”“精准脱贫”“乡村振兴”“蓝天保卫。</p><p>3、第六课 财富中的法与德合法致富,依法纳税一、设计思路“合法致富,依法纳税”是我国建设法治社会、建立和完善经济秩序的一个重大课题,也是我国政府正在下大力气抓的一个重大问题。我国已经走过了经济建设的最初的法治不完善的阶段,目前最重要的是建立和健全经济秩序,让经济活动纳入法制化的轨道,形成健康的、公平的法治化经济社会。本课就是引导学生认识合法致富的重大意义,理解财富中“法”与“义”的关系。懂得依法纳税的意义,培养学生的纳税意识。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财富中“法”与“义”的关系,税收的含义、。</p><p>4、古蔺镇中 胡勇,勤俭节约之歌,答:勤俭节约,学习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在生活中不贪图虚荣,不盲目攀比,从小做一个崇尚节俭、反对奢侈的人。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学会消费、学会理财,提高学生适度消费、理性消费的能力。 知识目标:1、懂得“勤俭节约”的意义; 2、认识到“勤俭节约、文明消费”对于社会的发展和自己的成长的作用。,环节二 自主学习,1、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 ) 2、勤俭节约是( )之道 3、勤俭节约是企业家( )的法宝 4、勤俭节约是做人的( ) (这是勤俭节约的意义,是重点、常考点,记住哦!)。</p><p>5、宜宾市四中 曾鹿鸣,财富中的法与德,思想品德教科版九年级全一册第二单元,第一框 合法致富,依法纳税,你想拥有很多财富吗? 你准备靠什么去获得这些财富?,创造财富的源泉有哪些?,劳动 智慧与开拓 科学技术 知识 资本 管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______高阳胡雪岩全传平 步青云上册,第一环节:,1、王某外出打工当建筑工人,一年挣了8000元钱。 2、韩某私设赌场,一年获利30万元。 3、张某取得了一项科技发明成果,专利被某企业购买,获利20万元。 4、贾某把自己的一批产品贴上某名牌产品的商标后出售,获利15万元。 5、李某是位个体餐馆。</p><p>6、12.1 合法致富 依法纳税富而思源 富而思进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正确的财富观;培养回报社会、奉献社会的责任感,理解我国的税收制度,形成纳税光荣的价值取向和情感。2.能力目标学会处理财富问题中的矛盾。3.知识目标知道什么是财富中的法与德,认识到在财富中蕴藏着法与德的交织力量;懂得依法纳税的意义,了解我国的富民政策。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财富中的法与德。教学难点:懂得富而思源、依法纳税的意义,培养富而思源、依法纳税的意识。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收集合法致富、富而思源的有关视频,包括税收用途的宣传片、。</p><p>7、第十二课财富中的法与德考情分析命题点考点年份题号题型分值考查角度未考查点1.正确的财富观2.富民政策:共同富裕3.勤俭节约共同富裕201613(2)非选择题1扶贫的原因1.依法纳税2.勤俭节约,合理消费20172选择题1扶贫的意义富而思源,富而思进201613(3)非选择题1成就有意义的人生合法致富201812非选择题1规范市场措施总结与预测从近三年的中考题反映出,本课知识是中考的必考点,考查方式重在理解和运用。本课“财富的获得与支配”“共同富裕”“勤俭节约”这些考点,与20182019年的时政热词“共享发展”“精准脱贫”“乡村振兴”“蓝天保卫。</p><p>8、第十二课财富中的法与德考情分析命题点考点年份题号题型分值考查角度未考查点1.正确的财富观2.富民政策:共同富裕3.勤俭节约共同富裕201613(2)非选择题1扶贫的原因1.依法纳税2.勤俭节约,合理消费20172选择题1扶贫的意义富而思源,富而思进201613(3)非选择题1成就有意义的人生合法致富201812非选择题1规范市场措施总结与预测从近三年的中考题反映出,本课知识是中考的必考点,考查方式重在理解和运用。本课“财富的获得与支配”“共同富裕”“勤俭节约”这些考点,与20182019年的时政热词“共享发展”“精准脱贫”“乡村振兴”“蓝天保卫。</p><p>9、勤俭节约 文明消费,成都市龙泉驿区第十一中学 汪涛,勤俭节约 文明消费,探秘:李嘉诚传奇,限量版劳斯莱斯 售价618万元,悍马H2 售价105万元,一次购进20辆悍马,镜头一:,山西煤老板买车攀比,镜头二:,煤老板买下109套房源 总价1.2亿元,镜头三: 煤老板10亿嫁女,朱熹,房梁挂钱,先把所有钱计算出来,然后平均分成12份,每月用一份;每份中又平均分成30小份。钱分好后,按份挂在房梁上,每天取用一包。,一生节俭 家无正寝,名人名言篇,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粗茶淡饭,穿粗布衣,一件睡衣补了73次、穿了20年。经济困难时。</p><p>10、第六课 财富中的法与德,财富,需要法律天平的检验和道德标准的衡量,预习题: 1.合法获得财富的途径有哪些? 2.为什么要合法致富?(走合法致富道路的原因) 3. “义”与“法”的关系?如何对待“义”? 4.税收的含义?作用?特征? 5. 偷税漏税的危害及后果? 6.我国倡导的富民政策是什么? 7.为什么要“富而思源”? 8.为什么要“富而思进”? 9.勤俭节约的意义是什么?(在现在还需要提倡勤俭节约吗?),创造财富的源泉有哪些?,劳动 智慧与开拓创新精神 科学技术 资本 管理,1、判断:下列哪些是合法收入方式? 王某外出打工当建筑工人,。</p><p>11、2 富而思源,富而思进,富而思源中“源”指的是什么?,“源”是指:党的正确领导,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党的基本路线,以及改革开放以来良好的社会环境。,阅读课本P40页第一段,思考: 我国倡导的富民政策是什么?,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后富,逐步走向共同富裕。,在课本上面划下来,课后复习,共同富裕有关观点,(1)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2)共同富裕不等于同步富裕,也不等于同等富裕。,(3)共同富裕的前提是:诚实劳动,合法经营。,(4)共同富裕的过程是: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p><p>12、第六课 财富中的法与德,财富,需要法律天平的检验和道德标准的衡量,第 一 课 时,预习题: 1.合法获得财富的途径有哪些? 2.为什么要合法致富?(走合法致富道路的原因) 3. “义”与“法”的关系?如何对待“义”? 4.税收的含义?作用?特征? 5. 偷税漏税的危害及后果? 6.我国倡导的富民政策是什么? 7.为什么要“富而思源”? 8.为什么要“富而思进”? 9.勤俭节约的意义是什么?(在现在还需要提倡勤俭节约吗?),创造财富的源泉有哪些?,劳动 智慧与开拓创新精神 科学技术 资本 管理,1、判断:下列哪些是合法收入方式? 王某外出打工。</p><p>13、第六课财富中的法与德,1.为什么致富要遵守法律和道德?(1)获得财富和保护合法权益,必须做到_________。能使社会稳定、和谐;能平等获得财富;合法财富能受法律保护。(2)法与德紧密联系,获得财富要受到___________。见利不能忘义。“义”是我们心中的“___”。“义”对人的约束是内在的,是_______的。应追求符合“___”的利益。,遵纪守法,道德的约束,法,最有效,义。</p><p>14、课 题: 第六课财富中的法与德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备课标与教材本课是在第四课感受小康、第五课探究致富途径之后,再探讨致富过程中的法律和道德问题。本课通过引导学生认识财富中的法律问题,使学生提高自律能力,学会遵纪守法。本课体现了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中“我国法律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知道正义要求每一个人都遵守制度规则和程序,能辨别正义和非正义行为,培养正义感,自觉遵守社会规则和程序”的内容要求。教学重点是“为什么获得财富要遵守法律和道德?”。因为在当今社会获得财富有多种办法和途径。只有让学生了解。</p><p>15、财富中的法与德,第六课,第二课时二、富而思源,富而思进三、勤俭节约,文明消费,二、富而思源富而思进,1、富而思源中“源”指的是什么?,“源”是指:我国倡导的富民政策,以及改革开放以来良好的社会环境。,2、我国。</p><p>16、第六课财富中的法与德,财富,需要法律天平的检验和道德标准的衡量,预习题:1.合法获得财富的途径有哪些?2.为什么要合法致富?(走合法致富道路的原因)3.“义”与“法”的关系?如何对待“义”?4.税收的含义?作用。</p><p>17、富而思源富而思进,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逐步走向共同富裕。,2、下面对联体现了江苏华西村怎样的致富观?天下皆穷我独富,我富也穷。天下皆富我也富,此富真富。,(一)富而思源,1。</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