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
2019-2020年二年级数学上册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 北京版 教学目标。乘法的初步认识 详案 油江中学 谢谦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第一课 教学目标 1 创设情景 通过观察 操作 让学生在动脑 动手 动口的过程中体会乘法的意义 2 认识乘号 初步掌握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教。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Tag内容描述:<p>1、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练习课教案一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练习,加强对乘法的进一步认识,并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2、能运用乘法的意义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进一步学会解答乘法的文字题。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练习提高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操作、合作探究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乘法意义的练习,文字题,相关的实际问题的练习。教学难点:运用乘法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三、预计教学时间: 1 节四、教学活动师:我们已经初步学了乘法的意义,今天我们来上一节练习课。</p><p>2、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教材第4546页。教学目标:知识点:1、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表示比较简便。2、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能力点: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语言表达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及团结协作的良好品质。德育点: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体验探究的乐趣;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重点:理解乘法的含义。教学难点:能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教具准备:实物图、小棒。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出示口算题,学。</p><p>3、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44-46页例1.教材分析:1、学生已经学过加法、减法,这一节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由于学生没有乘法的概念,加之这个概念又难以建立,在这种情况下,教材一开始就专列了一节乘法的初步认识,使学生知道乘法的含义,为以后学习乘法的其它知识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础。2、在乘法的初步认识这节课中清晰地突出了二个知识点:一是初步认识相同加数及相同加数的个数,从而引入乘法,这是本节教学的一条主线。二是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这是理解乘法的意义和实际计算的基础。学生分析:一年级曾经学。</p><p>4、认识乘法各部分名称课 题认识乘法各部分名称课 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乘法的意义,认识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2、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索,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体验观察,比较的饿数学思想和法.3、感受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重点能同时用加法和乘法表示同一个内容难点能同时用加法和乘法表示同一个内容教具课件课件教 学 过 程一、复习昨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什么情况写可以用乘法来表示呢?你能举个例子吗?二、新授1、教学例2出示3组气球,每组气球有5个问:你看到了什么。</p><p>5、3课题 变葫芦-乘法的初步认识信息窗解读:这幅情景图是第一个信息窗的继续和发展,呈现的是魔术师变葫芦的情景。图中的信息有:8串葫芦,每串5个;3个笼子,每个笼子里有4只小鸟;4盏聚光灯,每盏灯有6只灯泡情境创设的意图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引入乘法意义的学习。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 结合具体情境,借助相同加数连加的计算,体会乘法的意义,能根据加法算式列出乘法算式,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2.经历数与算的过程,体会乘法产生的必要性以及乘法与加法之间的关系,感受乘法计算的简捷性,初步有符号感。3.体验乘法与。</p><p>6、变葫芦课 题信息窗二变葫芦课 型新授教学目标1、 结合具体情境,借助相同加数连加的计算,能根据加法算式列出乘法算式,体会乘法的意义,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2、 在数与算活动中,体会乘法与加法之间的关系以及乘法产生的必要性,感受乘法计算的优越性。3、体验乘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在交流多种算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形成合作的意识。教学重点能根据加法算式列出乘法算式,体会乘法的意义,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教学难点体会乘法的意义,体会乘法与加法之间的关系以及乘法产生的必要性教学准备课件或挂图教 。</p><p>7、教学案例设计:课题: 乘法的初步认识邮政路小学 尹惠萍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6页至第47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2,使学生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3,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乘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4,进行爱学习,爱劳动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 的学习习惯。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出示情境图:师: 今天老师带大家去一个地方,看- 这是哪?(游乐场) 你们高兴吗?2,观察画面:仔细看一看,你看到了什么?学生自由回答.3,师:你能根据刚才看到的情景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吗?(生。</p><p>8、乘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和操作,使学生理解求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知道乘法算式的含义 2掌握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会正确地读出和写出乘法算式会正确地叙述乘法算式的意义;还要会用学具摆出乘法算式的含义 3培养和训练学生动手操作、抽象概括的能力;向学生渗透辩证唯物主义“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思考方法 教学重点 知道乘法的含义,了解到“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教学难点 乘法算式所表示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算式:469和222 (1)要求学生找出这两个算式不同的地方在哪里? 。</p><p>9、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江安学校 吴敏华一、教材分析本节教材主要是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使学生认识相同数相加可以用乘法计算和乘法是相同数相加的简便方法。让学生掌握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二、学生分析学生已经学过加法、减法,表内乘法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它是今后学习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由于学生没有乘法的概念,而且这个概念又难以建立,在这种情况下,教材一开始就专列了这一节内容,使学生理解乘法的含义,为以后学习乘法的其它知识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础。三、设。</p><p>10、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1)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表示比较简便;(2)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分析、推理及动手操作的能力。2过程性目标:(1)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2)知道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3)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体验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分析、推理及动。</p><p>11、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三册第12一13页例1、例2。教学目的:1.使学生认识乘号,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算法。2.使学生掌握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3.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理解乘法的含义。教学用具:教师准备36根小棒,挂图,卡片;学生准备12根小棒。教学过程:一、操作演示,强化感知1.摆小棒(小黑板出示)。准备题:用/摆一摆。每堆2根,摆6堆,有6个2根。每堆3根,摆4堆,有( )个3根。每堆4根,摆3堆,有( )个4根。(1)师。</p><p>12、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江西省萍乡市北桥小学:颜 桃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目标:1、创设活动情景,通过动手摆小棒,让学生在动脑、动手动口中体会乘法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动手操作能力及良好的学习习惯。2、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表示比较简便;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3、通过小组活动,扩大学生参与讨论和表达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p><p>13、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使学生认识乘号,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算法。2.使学生掌握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3.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理解乘法的含义。教学用具:教师准备36根小棒,挂图,卡片;学生准备12根小棒。教学过程:一、操作演示,强化感知1.摆小棒(小黑板出示)。准备题:用/摆一摆。每堆2根,摆6堆,有6个2根。每堆3根,摆4堆,有( )个3根。每堆4根,摆3堆,有( )个4根。(1)师生一齐摆小棒。先摆1个2根,领学生说1个2。再摆1个2根,提问:现在有。</p><p>14、乘法的初步认识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p44-46乘法的初步认识二、教学准备小棒摆成的小伞图,三角形图,星星图,花边图,小屋和树的图片三、教学目标与策略选择(一)教学目标1、能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乘法的含义,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2、认识乘号,能正确读、写乘法算式。3、学会观察和独立思考。4、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习数学的乐趣和信心。(二)教学策略选择本节课的教学设想是在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上,引发继续学习的需要,这是教和学的起点,也是教学的生成点。因。</p><p>15、高效课堂导学案二 年级 数学 科 第一 学期 主备人: 刘桂根 课 题乘法的初步认识学 习目 标1、通过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乘法的含义。2、认识乘号、初步掌握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感受生活中有许多相同数求和的问题,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3通过小组活动,提供学生参与讨论和表达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1、 导入新知,揭示课题二次备课1、复习口算:30+20= 60-40= 89-5= 20+46=50+6= 90-70= 40+25= 58-8=2、看图写算式: 加法算式:3、揭示课题二、出示目标,全面。</p><p>16、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和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第一单元 数据收集整理1、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数据。2、用统计图表来表示数据的情况。3、根据统计图表可以做出一些判断。4、数据收集-整理-分析表格。第二单元 表内除法(一)一、平均分1、平均分的含义:把一些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2、平均分的方法:(1)把一些物品按指定的份数进行平均分时,可以一个一个的分,也可以几个几个的分,直到分完为止。(2)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分时可以想:这个数可。</p><p>17、2019-2020年二年级数学 信息窗1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 青岛版 信息窗解读: 这幅图呈现的是魔术师在舞台上表演魔术变花的情景。图中的信息有:魔术师变花,变了3次每次2朵;有4个鱼缸,每个鱼缸4条鱼;空中挂着5串灯笼。</p><p>18、2019-2020年二年级数学上册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初步感知乘法的含义。 2 知道乘法算式的读法,认识乘号。 3 在探索乘法算式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 4。</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