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 第四篇第5讲两角和与差及二倍角的三角函数[编号:26769019]
第四篇第5讲两角和与差及二倍角的三角函数
第3讲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二倍角公式考试要求1.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的推导及联系(C级要求)。
第四篇第5讲两角和与差及二倍角的三角函数Tag内容描述:<p>1、第5讲 两角和与差及二倍角的三角函数A级基础演练(时间:30分钟满分:55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 ()A2 B. C. D.解析原式.答案D2(2013汕头调研)若,则tan 2等于 ()A. B C. D解析,tan 2,tan 2,故选D.答案D3若tan3,则 ()A3 B3 C. D解析tan3,tan .3.答案A4(2013东北三校)已知sin cos ,则sin cos 的值为 ()A. B C. D解析sin cos ,(sin cos )21sin 2,sin 2,又0,sin cos 。</p><p>2、第五节两角和与差及二倍角的三角函数 考纲传真1.会用向量的数量积推导出两角差的余弦公式.2.能利用两角差的余弦公式导出两角差的正弦、正切公式.3.能利用两角差的余弦公式导出两角和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导出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了解它们的内在联系.4.能运用上述公式进行简单的恒等变换(包括导出积化和差、和差化积、半角公式,但对这三组公式不要求记忆)1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1)sin()sincoscossin;(2)cos()coscossinsin;(3)tan().2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1)sin22sincos;(2)cos2cos2sin22cos2112si。</p><p>3、第3讲 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二倍角公式,考试要求 1.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的推导及联系(C级要求);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B级要求); 2.运用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进行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C级要求).,知 识 梳 理,1.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公式 (1)sin()_. (2)cos()_. (3)tan()_.,sin cos cos sin ,cos cos sin sin ,2.二倍角公式 (1)sin 2_. (2)cos 2_. (3)tan 2_.,2sin cos ,cos2sin2,2cos21,12sin2,3.有关公式的逆用、变形等 (1)tan tan _。</p><p>4、 课时分层训练 二十 两角和与差及二倍角的三角函数 A组 基础达标 建议用时 30分钟 一 选择题 1 已知sin 2 则cos2等于 A B C D A 因为cos2 故选A 2 等于 导学号 66482168 A B C D 1 C 原式 3 2017杭州二次质检 函数f 。</p><p>5、第5讲两角和与差及二倍角的三角函数一、选择题1.(2015全国卷)sin 20cos 10cos 160sin 10()A. B. C. D.解析sin 20cos 10cos 160sin 10sin 20cos 10cos 20sin 10sin 30.答案D2.(1tan 17)(1tan 28)的值是()A.1 B.0 C.1 D.2解析原式1tan 17tan 28tan 17tan 281tan 45(1tan 17tan 28)tan 17tan 28112.答案D3.(2017西安二检。</p><p>6、第 5 讲 两角和与差及二倍角的三角函数 一、选择题 1计算 sin 43cos 13cos 43sin 13的结果等于() A. B. 1 2 3 3 C. D. 2 2 3 2 解析 sin 43cos 13cos 43sin 13sin 30 . 1 2 答案 A 2若 ,则 tan 2 等于 () 1cos 2 sin 2 1 2 A. B C. D 5 4 5 4 4 3 4 3 解析 。</p><p>7、 第5讲 两角和与差及二倍角的三角函数公式 1 2016年新课标 若cos 则sin 2 A B C D 2 4cos 50 tan 40 A B C D 2 1 3 2017年上海师大附中统测 函数y 2cos2 1是 A 最小正周期为 的奇函数 B 最小正周期为 的偶函数 C 最。</p><p>8、第5讲 两角和与差及二倍角的三角函数公式 1 会用向量的数量积推导出两角差的余弦公式 2 能利用两角差的余弦公式导出两角差的正弦 正切公式 3 能利用两角差的余弦公式导出两角和的正弦 余弦 正切公式 导出二倍角的正。</p>
【第四篇第5讲两角和与差及二倍角的三角函数】相关PPT文档
【第四篇第5讲两角和与差及二倍角的三角函数】相关DOC文档
【第四篇第5讲两角和与差及二倍角的三角函数】相关PDF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