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 甘肃省西和县十里乡初级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编号:20804844]
甘肃省西和县十里乡初级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
两汉经济的发展 课题学 习目标 1 了解两汉时期经济的发展 包括兴修水利 农业生产 手工业及商业 进一步体会两汉盛世局面 2 通过思考和总结两汉时期经济繁荣的原因 提高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学法概述 针对老师提出的学。学法概述 依据学生内容和学习目标。两汉经济的发展 课题学 习目标 1。
甘肃省西和县十里乡初级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Tag内容描述:<p>1、灿烂的青铜文化 课题学 习目标 1 通过本课的学习 能全面的掌握夏商周时期我国以青铜文明为代表的奴隶制经济的发展概况 包括手工业 农业和商业的状况和发展 2 了解奴隶的悲惨生活 认识到夏商周奴隶制文明高度发展 是。</p><p>2、匈奴的兴起与汉朝的和战 课题学 习目标 1 了解冒顿单于统一蒙古草原和匈奴生产迅速发展的史实 2 认识匈奴与两汉的关系 3 正确认识名族友好是我们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主流 学法概述 针对老师提出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p><p>3、北方民族大融合 学习目标 理解北魏统一北方的史实和黄河流域各民族融合的表现 难点 了解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原因和影响 知道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 理解这些措施的作用和这次改革的影响 重点 学法概述 依据学习目标和学。</p><p>4、两汉经济的发展 课题学 习目标 1 了解两汉时期经济的发展 包括兴修水利 农业生产 手工业及商业 进一步体会两汉盛世局面 2 通过思考和总结两汉时期经济繁荣的原因 提高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学法概述 针对老师提出的学。</p><p>5、大变革的时代 课题学 习目标 1 掌握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 推广的时间和意义 2 掌握 都江堰 的基本概况 了解 都江堰 防洪灌溉的原理 3 掌握商鞅变法的背景 内容 意义 学法概述 从经济层面的 铁农具和牛耕 水利工程 的。</p><p>6、大一统的汉朝 课题学 习目标 1 掌握文景之治出现的原因 措施 含义 2掌握汉武帝大一统出现的原因 措施 内容 3 知道西汉的灭亡和东汉的建立的时间 人物 都城 学法概述 依据学生内容和学习目标 按学段划分的时间 适时。</p><p>7、中华文化的勃兴 二 百家争鸣 课题学习目标 1 掌握春秋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思想核心 教育思想 历史地位及其道家创始人老子的著作 思想 2 理解战国 百家争鸣 出现的原因及其墨 儒 道 法 兵的代表人物和主要思想 3 结合百。</p><p>8、昌盛的秦汉文化 一 课题学 习目标 1 掌握改造造纸术 时间 人物 原料 意义 2 掌握数学 天文 医学的成就和地位 学法概述 依据学生内容和学习目标 按学段划分的时间 适时的独学 对学和群学 找出关键字词 交流讨论 尝试。</p><p>9、中华文明的起源 课题学 习目标 掌握远古居民的时间 地点 体貌特征 生活方式 掌握农耕文明的发展情况 知道黄帝的贡献和理解 禅让 和原始社会的结束原因 学法概述 由问题导入 学习原始居民结合课本图片和发挥想象 归。</p><p>10、昌盛的秦汉文化 二 学习目标 1 知道佛教是如何传入我国的 认识其在中国迅速传播的原因和影响 2 知道道教的诞生和影响 3 知道王充 论衡 的无神论思想 4 知道司马迁的生平和 史记 的主要内容 认识其在史学中的地位 5。</p><p>11、中华文化的勃兴 一 课题学 习目标 1 掌握商朝甲骨文 古代历法和诗人屈原 2 观察图片 总结先秦文字的演变趋势 3 认识文字的演变 天文历法和医药音乐的成就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创造 4 学习 诗人屈原 培养爱国主义情感。</p><p>12、中华文化的勃兴(二)“百家争鸣” 课题学习目标 1:掌握春秋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思想核心、教育思想、历史地位及其道家创始人老子的著作、思想。 2:理解战国“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及其墨、儒、道、法、兵的代表人物和主要思想。 3:结合百家争鸣”出现的历史背景,正确的认识“百家争鸣”对中华文化的积淀作用。 学法概述 结合春秋战国 “国家动乱,战火连绵,旧有的奴隶制未消亡,封建制度未形成”的历史背景而提供的。</p><p>13、匈奴的兴起与汉朝的和战 课题学 习目标 1:了解冒顿单于统一蒙古草原和匈奴生产迅速发展的史实。 2:认识匈奴与两汉的关系。 3:正确认识名族友好是我们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主流。 学法概述 针对老师提出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以及学段测评快速阅读课本内容搜集有关文字信息,与达成目标相关的文字用红笔标记,并与学友对学、群学,在小组内形成较准确的认识,最后由小组长确定学生代表准备发言。 学段 学习内容 达成目。</p><p>14、昌盛的秦汉文化(一) 课题学 习目标 1:掌握改造造纸术:时间、人物、原料、意义。 2:掌握数学、天文、医学的成就和地位。 学法概述 依据学生内容和学习目标,按学段划分的时间,适时的独学、对学和群学。找出关键字词,交流讨论,尝试用简洁的语言达成共识;将达成的共识在组内分享和交流,形成比较准确的知识点并梳理在预习作业本。 学段 学习内容 达成目标 建议使用的学习方法 学习 时间 巩固练习 学段测评。</p><p>15、中华文明的起源 课题学 习目标 掌握远古居民的时间、地点、体貌特征、生活方式。 掌握农耕文明的发展情况。 知道黄帝的贡献和理解“禅让”和原始社会的结束原因。 学法概述 由问题导入,学习原始居民结合课本图片和发挥想象,归纳出三大原始居民的基本概况 绘制并完成表格,用表格板演对比记忆,达成基础知识的掌握。 学段 学习内容 达成目标 建议使用的学习方法 学习 时间 巩固练习 学段测评 自我 评价。</p><p>16、两汉经济的发展 课题学 习目标 1:了解两汉时期经济的发展,包括兴修水利、农业生产、手工业及商业,进一步体会两汉盛世局面。 2:通过思考和总结两汉时期经济繁荣的原因,提高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学法概述 针对老师提出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以及学段测评快速阅读课本内容搜集有关文字信息,与达成目标相关的文字用红笔标记,并与学友对学、群学,在小组内形成较准确的认识,最后由小组长确定学生代表准备发言。 学段。</p><p>17、北方民族大融合 学习目标 理解北魏统一北方的史实和黄河流域各民族融合的表现。(难点) 了解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原因和影响。 知道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理解这些措施的作用和这次改革的影响。(重点) 学法概述 依据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按学段划分的任务和时间,独学、对学和群学。学习新内容时,运用双色笔找出关键词,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将达成的共识在组内分享,形成比较准确的知识点并由各小组学生代表进行个别发言,全。</p><p>18、灿烂的青铜文化 课题学 习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能全面的掌握夏商周时期我国以青铜文明为代表的奴隶制经济的发展概况,包括手工业、农业和商业的状况和发展。 2:了解奴隶的悲惨生活,认识到夏商周奴隶制文明高度发展,是建立在对奴隶残酷的剥削和压迫。 3:建立原始人类原始农耕文明青铜文明的历史脉络,认识奴隶制国家的产生和发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学法概述 1:图文结合,观察图片记住“青铜时代”的代。</p><p>19、中华文化的勃兴(一) 课题学 习目标 1:掌握商朝甲骨文、古代历法和诗人屈原。 2:观察图片,总结先秦文字的演变趋势。 3:认识文字的演变、天文历法和医药音乐的成就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创造。 4:学习“诗人屈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学法概述 了解古代文字的特点,以商朝“甲骨文”为代表,掌握文字的演变过程;掌握天文历法的成就,来认识天文历法与农业劳动的关系;联系现代医学知道扁鹊和他的成就;从民俗中纪。</p><p>20、昌盛的秦汉文化(二) 学习目标 1:知道佛教是如何传入我国的,认识其在中国迅速传播的原因和影响。 2:知道道教的诞生和影响。 3:知道王充论衡的无神论思想。 4:知道司马迁的生平和史记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在史学中的地位。 5: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相关事实。 学法概述 依据学生内容和学习目标,按学段划分的时间,适时的独学、对学和群学。找出关键字词,交流讨论,尝试用简洁的语言达成共识;将达成的共。</p>
【甘肃省西和县十里乡初级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相关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