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1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进一步了解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 结构 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它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非常密切 理解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这两种最基本的变化形式。物质是由许许多多我们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粒子——分子和原子等构成。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1Tag内容描述:<p>1、化学九年级第六单元 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 一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知道不同的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同一种元素也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2)了解木炭和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3)通过对金刚石、石墨和C60中碳原子排列方式及空间结构的分析,知道物质结构、性质和用途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活性炭(或木炭)吸附作用演示实验。</p><p>2、课 题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 原子的构成(第一课时)授课者林洁芸教学媒体多媒体课 型新 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够说出原子的基本结构,分清原子核、核外电子、质子、中子及各自的特点;2.通过对原子构成的理解,能够对原子不显电性进行阐述,并能够应用质子数、电子数、核电荷数之间的关系解答相应的问题。过。</p><p>3、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学习目标,(1)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2)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并能分清那些是物理性质,那些是化学性质。(3)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变化,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千姿百态的物质间,存在着多种相互作用,也不断变化着。,想一想,同学们能举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物质的变化吗?,焰花,铁生锈,燃烧,探究。</p><p>4、1为什么湿衣服能晾干(水怎么会跑)?2.为什么晒在太阳下干得更快?,为什么当人漫步在花园里,能陶醉在沁人肺腑的花香之中呢?,把糖块放到一杯水中,一会儿糖块不见了,而糖水却是甜的。为什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无数的事例可以证明:仔细观察物质从可见变为看不见时,我们往往还能感觉到它们的存在。这些事实充分说明物质是由无数不可见的粒子所构成的。,科学家研究发现,世界上的所有物质都是由人们肉眼看不见的。</p><p>5、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你们知道氧元素能形成哪些单质吗?磷元素能形成哪些单质吗?,追问:碳元素能否形成不同的单质?,请思考,氧气和臭氧是同一物质吗?红磷和白磷是同一物质吗?,纯净的金刚石是无色透明、正八面体形状的固体,钻石,金刚石,体现,用途,体现,硬度大,石墨有哪些物理性质呢?,猜猜看:铅笔芯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呢?,积极探究,铅笔小知识,铅笔上的“B”是英文“Black”的第一个字母。</p><p>6、课题1:爱护水资源,地球水,海洋水,湖泊水,河流水,地下水,大气水,生物水,一、人类拥有的水资源,地球上的淡水资源,为什么说目前人类还面临淡水危机?,虽然水总量丰富,但能供人类利用的只是很少量淡水。淡水资源分布不均人口增多,生活水平提高,人类生活生产用水量不断增加工业废水,农业上大量使化肥农药,生活污水任意排放,导致水污染相当严重浪费水现象严重,由上图说明:1、我国大部分。</p><p>7、课题1分子和原子,湖北荆门外语学校何海丽,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科学技术进步早已证明:物质是由许许多多我们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粒子分子和原子等构成。,一、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等粒子构成,分子和原子是真实存在的,这是在扫描隧道显微镜下放大180万倍观察到的苯分子,该图像清晰的显示出苯分子六元环结构。,分子,分子和。</p><p>8、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空气,有一种物质,“看不见,摸不着,不香不臭没味道,说它宝贵到处有,动物植物离不了”。猜猜看,这是什么呢?,拉瓦锡,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所用装置,一、拉瓦锡的实验,1、请说出实验原理以及实验现象?,2、实验得到的结论是什么?,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原理:汞和氧气反应生成红色的氧化汞粉末使容器中的气体减少,从而压强减少,钟罩内的水上升。,一。</p><p>9、第二单元课题1空气,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广德县滨河学校陈建平,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2.探究原理设计实验3.分组实验感受成败4.回归经典拓展延伸,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为什么蜡烛很快熄灭了呢?如何用实验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蜡烛自灭,感知氧气的存在,暗示燃烧消耗氧气。为学生自主设计实验作准备。,插入视频1,点燃红磷+氧气。</p><p>10、一天,福尔摩斯象往常一样滋滋有味地抽着他的烟斗,房间里充满了刺鼻的烟味。华生问道:“敬爱的先生,别人都说你很聪明,那么你能告诉我你吐出的这些烟和气体有多重吗?”,你猜得着吗,福尔摩斯慢条斯理地说:“这个问题很简单,我只要称出抽烟前烟斗和烟丝的总重量,再减去抽完烟后烟斗和剩余烟灰的总重量,不就是我吐出烟和气体的重量了么!”,5化学方程式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3.实验探究收集证据,点燃。</p><p>11、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题1燃烧和灭火,探究物质燃烧所需要的三个条件是否缺一不可,可以通过实验的方式解决.在验证每一个条件时,注意确定好实验的变量,控制好无关变量,如验证温度的影响,则所选可燃物的种类、质量、形状、氧气的含量等需相同,然后通过对比在温度不同而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燃烧现象的不同,从而确定温度对燃烧的影响.,燃烧的条件及其探究(规律方法),(1)实验中,铜片上的白磷很快燃烧,其化学。</p><p>12、第一课时,为什么当人漫步在花园里,能陶醉在沁人肺腑的花香之中呢?,走过加油站时你从这里能嗅到什么气味?,问:同学们为什么能闻到这些气味,而看不见这些气味呢?,后来科学家研究发现,世界上的所有物质都是由人们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构成,并且把这些微粒取了个好听的名字:分子和原子等。,小结:物质是由微小的粒子分子或原子等构成的,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获得的苯分子的图像,通过移动硅原子构成的文字,分子为什么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