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人人文库网! | 帮助中心 人人文档renrendoc.com美如初恋!
人人文库网

急性心肌梗死诊断

缺血性心电图改变 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改变 n临床工作中常用心电图来评价患者是否存在心肌缺血以 及缺血程度。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治疗中的常见误区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 急性心肌梗死诊断误区之一——过于依赖胸疼症状 &#161。牙疼 急性心肌梗死诊断误区之三 ——忽略引起ST段抬高。

急性心肌梗死诊断Tag内容描述:<p>1、主要内容: 缺血性心电图改变 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改变 n临床工作中常用心电图来评价患者是否存在心肌缺血以 及缺血程度。 如果不结合临床病史,单纯依赖心电图来 选择最合适的处理方案是无价值的。当然若患者没有临 床病史,心电图既不非常特异也不特别敏感。 n心电图有其局限性。比如心电图完全正常者,可能实际 上存在严重和广泛的冠状动脉病变。另外,急性心肌梗 死住院患者,仅半数以下在发病的初期存在典型的心电 图变化,高达20的患者心电图正常或较近正常。 心肌缺血 心电图对心肌缺血诊断价值 n正常情况下心室肌复极过程从心外膜。</p><p>2、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治疗中的常见误区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 急性心肌梗死诊断误区之一过于依赖胸疼症状 例一:以心功能不全为首发症状 例二:老年女性,下肢骨折,肺部感染,低 氧血症 急性心肌梗死诊断误区之二对疼痛特点的依赖 例三:男性,49岁,间断胸疼9小时,每次疼 痛不超过15分钟 例四:牙疼 急性心肌梗死诊断误区之三 忽略引起ST段抬高的其它原因 例:女性,24岁,胸痛,ST段弓背向上抬高 例:男性,50岁,胸痛、ST段抬高多次住院 急性心肌梗死诊断误区之四对冠状T判断失误 例:男性,56岁,胸前导联冠状T 例:男性,40岁,前运。</p><p>3、广东省广东省中医院中医院急诊科急诊科 丁邦晗丁邦晗 AMIAMI的诊断标准的诊断标准 及急诊处理指南更新及急诊处理指南更新 主要内容主要内容主要内容主要内容 AMIAMI全球定义全球定义 AMIAMI的处理及其更新的处理及其更新 冠心病的临床类型冠心病的临床类型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心绞痛心绞痛(AP、UAP) 心肌梗死心肌梗死(NSTEMI、STEMI) 缺血性心肌病缺血性心肌病 猝死猝死 冠心病的分类冠心病的分类冠心病的分类冠心病的分类 1 1- -急性冠脉综合征急性冠脉综合征 STE-AMI NSTE-AMI Unstable Angina 心脏性猝死心脏性猝死。</p><p>4、急性心肌梗死 (AMI),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内科危急重症,在条件好的医院死亡率也高达10-14%,因此及时正确的处理至关重要 近年来,随着对AMI病理生理的进一步了解,把AMI分型为非ST段抬高型心梗(NSTEMI)和ST段抬高型心梗(STEMI)。两类在病理上不同,因此治疗也不同,概 念,AMI是急性心肌缺血性坏死,大多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所致 原因通常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病变的基础上继发血栓形成导致冠脉持续、完全阻塞 ST段抬高的AMI形成的血栓通常为富含。</p><p>5、1,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讲座,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急症部 罗利,2,AMI的诊断,AMI的诊断标准:必须至少具备下列三条标准中的两条: (1)缺血性胸痛的临床病史; (2)心电图的动态演变; (3)心肌坏死的血清心肌标记物浓度的动态改变。,3,EKG的变化,部分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不表现ST段抬高,而表现为其他非诊断性心电图AMI改变,常见于老年人及有心肌梗死病史的患者,因此血清心肌标记物浓度的测定对诊断心肌梗死有重要价值。 在应用心电图诊断AMI时应注意到超急性期T波改变、后壁心肌梗死、右室梗死及非典型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表现,伴有左。</p><p>6、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主要内容,一、概述 二、病因与发病机理 三、临床表现 四、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五、并发症 六、诊断及鉴别诊断 七、治疗 八、预后,一、 定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个别为冠状动脉痉挛、炎症、先天性畸形、栓塞)易损斑块破裂血栓形成,二、病因,发病机理,(1)冠脉内血栓形成、斑块破裂、斑块出血、血管痉挛 冠脉闭塞 (2)休克、出血、严重心律失常心排血量冠状动脉灌注; (3)BP心脏后负荷儿茶酚胺心肌需氧量(冠脉灌注相对);,严重持久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大体解剖分类,ST抬高性心梗(STEMI)有Q波。</p><p>7、中国STEMI( ST段抬高心肌梗死)指南2015,胸痛常见的病因,1、胸壁病变 皮肤及皮下组织急性炎症;带状疱疹;肋间神经炎;肋间神经肿瘤;肋软骨炎 2、胸腔脏器疾病 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急性心包炎;心脏神经官能症;急性胸膜炎;自发性气胸;急性肺栓塞;纵隔肿瘤;食管疾患,包括急性食管炎、食管周围炎、食管癌等 3、腹部脏器疾病 膈下脓肿、细菌性肝脓肿、肝癌、肝淤血、胆石症等可有右下胸疼痛,常向右肩放射;急性胰腺炎、脾梗死时可伴左下胸痛,常向左肩放射 4、其它 肩关节及其周围组织疾病,胸痛的特点与疾病,胸痛伴。</p><p>8、急性心肌梗塞的诊断和治疗,宁波开发区中心医院 杜学宏,急性心肌梗塞的诊断和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又叫心肌梗塞.是指心肌的缺血性坏死,是心内科的重要急诊,属冠心病的危重类型.近20年来发病率逐渐上升.随着基础研究深入.新型药物的开发,介入技术的发展,以及大规模临床实验的循证医学证据.AMI的治疗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病死率由30%5%,病因和发病机制,病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发病机制:斑块破裂,继发血栓形成,阻塞冠脉.,AMI的分型,传统观点注重病程结果、梗塞范围 透壁型:EKG有病理Q波 灶性心梗:此型临床易漏诊(R压低) 心内膜下心梗: EKG。</p><p>9、急性心肌梗死诊断误区之一过于依赖胸疼症状,例一:以心功能不全为首发症状 例二:老年女性,下肢骨折,肺部感染,低氧血症,急性心肌梗死诊断误区之二对疼痛特点的依赖,例三:男性,49岁,间断胸疼9小时,每次疼痛不超过15分钟 例四:牙疼,急性心肌梗死诊断误区之三 忽略引起ST段抬高的其它原因,例:女性,24岁,胸痛,ST段弓背向上抬高 例:男性,50岁,胸痛、ST段抬高多次住院,急性心肌梗死诊断误区之四对冠状T判断失误,例:男性,56岁,胸前导联冠状T 例:男性,40岁,前运动员,胸前导联冠状T,急性心肌梗死诊断误区之五 ECG无变化时复。</p><p>10、急性心梗诊断,心内科,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模式,缺血性胸痛病史; 心电图的动态变化(有ST段动态变化和Q波); 血清心肌坏死标记物的动态变化(升高与回落)。,传统的诊断标准 3:2模式,以上3个条件中符合2个条件时,则可诊断心肌梗死。,第二个“1”是指下列4项中的1项:心肌缺血症状;新出现病理性Q波;ST段抬高或压低;影像学证据示新的活力心肌丧失或新的区域性心壁运动异常。符合“1+1”模式时AMI诊断成立。,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新模式,1+1模式,第一个“1”指心肌坏死的生化标记物肌钙蛋白、CK-MB增高或增高后降低的动态变化为必须条件。,急。</p><p>11、急性心梗的诊断及护理,演讲人:熊莉,抢救生命、多一秒时间、就多一分希望,血管阻塞后心肌大约30分钟左右开始坏死,6-8小时左右完全坏死,在这期间越早打开阻塞的血管,存活的心肌就越多,而心肌梗死的预后与存活的心肌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30分钟到8小时之间,应该尽早打开堵的血管。,1、定义,2、病因,3、临床表现,5、护理诊断及措施,4、实验室检查,目 录,定 义,心肌梗死是指因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的缺血导致心肌坏死。临床上表现为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心肌酶增高、心电图进行性改变;可发生心律失常、。</p><p>12、急性心肌梗死(AMI)临床诊断存在的几个问题,许玉韵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三个问题,AMI诊断标准变迁 心电图诊断AMI的新关注 心肌生化标化物在诊断AMI中的意义,AMI诊断标准变迁,具备下列三项中的两项(3中有2) 典型的临床表现(严重而持续的胸痛) 特征性心电图改变,符合冠脉节段性分布,持续表现的Q波或QS波;持续24小时或以上的ST段抬高、回落及T波的动态演变。 肯定的血清酶学异常(CK、CK-MB(系催化活力单位u/L受CK-MB亚单位及巨大CK干扰)、LDH及同功酶、羟基丁酸脱氢酶、AST)及典型演变曲线。,传统的AMI诊断(WHO),AMI诊断标准变迁。</p><p>13、中国STEMI( ST段抬高心肌梗死)指南2015,胸痛常见的病因,1、胸壁病变 皮肤及皮下组织急性炎症;带状疱疹;肋间神经炎;肋间神经肿瘤;肋软骨炎 2、胸腔脏器疾病 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急性心包炎;心脏神经官能症;急性胸膜炎;自发性气胸;急性肺栓塞;纵隔肿瘤;食管疾患,包括急性食管炎、食管周围炎、食管癌等 3、腹部脏器疾病 膈下脓肿、细菌性肝脓肿、肝癌、肝淤血、胆石症等可有右下胸疼痛,常向右肩放射;急性胰腺炎、脾梗死时可伴左下胸痛,常向左肩放射 4、其它 肩关节及其周围组织疾病,胸痛的特点与疾病,胸痛伴。</p><p>14、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治,概 念,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指因持久而严重的心肌缺血所致的部分心肌急性坏死。临床表现常有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急性循环功能障碍、心律失常、心功能衰竭、发热、白细胞计数和血清心肌损伤标记酶的升高以及心肌急性损伤与坏死的心电图进行性演变。,1.先兆症状,最常见为心绞痛,其次是上腹疼痛,胸闷憋气,上肢麻木,头晕,心慌,气急,烦躁等,其中心绞痛一半为初发型心绞痛,另一半原有心绞痛突然发作频繁或疼痛程度加重,持续时间延长。,2.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症状,(1)疼痛: 典型的部位为胸骨后直到咽部或在心前区。</p><p>15、心肌缺血与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诊断,泰兴市人民医院 冯广智,主要内容: 缺血性心电图改变 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改变,临床工作中常用心电图来评价患者是否存在心肌缺血以及缺血程度。 如果不结合临床病史,单纯依赖心电图来选择最合适的处理方案是无价值的。当然若患者没有临床病史,心电图既不非常特异也不特别敏感。 心电图有其局限性。比如心电图完全正常者,可能实际上存在严重和广泛的冠状动脉病变。另外,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仅半数以下在发病的初期存在典型的心电图变化,高达20的患者心电图正常或较近正常。,心肌缺血,心电图对心肌缺。</p><p>16、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急诊科 梁军,一、AMI的心电图形态学,1.急性期心电图形态学,ST段抬高的形态,ST段抬高,水平的ST段于前壁急性心梗死最为常见凹面向上其次,但在非病理晴况下也是最常见的心电图改变。 ST段抬高呈凸面向上很可能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表现但较水平型或凹面向上型。 下壁和侧壁尝性心肌梗死时。 ST段水平、凸面向上的(非凹面型)抬高对诊断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高度特异。,AMI的ST段抬高形态,临界性ST段抬高,ST段抬高凸而向上强烈支持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凹面向上可能为急性心肌梗死。 QRS低电压时,ST段抬高1mm具有诊断意义。。</p><p>17、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急诊科 梁军,一、AMI的心电图形态学,1.急性期心电图形态学,ST段抬高的形态,ST段抬高,水平的ST段于前壁急性心梗死最为常见凹面向上其次,但在非病理晴况下也是最常见的心电图改变。 ST段抬高呈凸面向上很可能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表现但较水平型或凹面向上型。 下壁和侧壁尝性心肌梗死时。 ST段水平、凸面向上的(非凹面型)抬高对诊断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高度特异。,AMI的ST段抬高形态,临界性ST段抬高,ST段抬高凸而向上强烈支持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凹面向上可能为急性心肌梗死。 QRS低电压时,ST段抬高1mm具有诊断意义。。</p><p>18、急性心肌梗塞的诊断和识别,流行病学,缺血性心脏病是全世界范围内导致猝死的最常见原因; 而且其发病率仍在上升。然而在过去30年内,欧洲地区由缺血性心脏病导致死亡的发生率却在下降。欧洲地区每年因缺血性心脏病死亡的人数为180万人占总死亡人数的20%,不同国家之间存在差异。 虽然STEMI相关的不良事件发生率逐渐下降,而NSTEMI相关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却在逐渐升高。STEMI在年轻人中发病率较老年人高,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 近期几项研究指出STEMI后期死亡率下降可能与再灌注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抗栓治疗以及二级预防有关。</p><p>19、急性心肌梗死 诊断 一 临床评估 1 病史采集 重点询问胸痛和相关症状 STEMI的典型症状为胸骨后或心前区剧烈的压榨性疼痛 通常超过10 20 min 可向左上臂 下颌 颈部 背或肩部放射 常伴有恶心 呕吐 大汗和呼吸困难等 含硝酸甘油不能完全缓解 应注意不典型疼痛部位和表现及无痛性心肌梗死 特别是女性 老年 糖尿病及高血压患者 既往史包括冠心病史 心绞痛 心肌梗死 CABG或PCI 高血压 糖。</p><p>20、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与治疗,王磊,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的特征,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表现为心肌除极和复极的异常,主要为病理性Q波的出现和的改变。 1.节段性 2.坏死、损伤及缺血改变同时存在 坏死型 波 损伤型 段抬高 缺血型 波倒置 3.特有的演变规律(动态变化),心肌梗死ECG的演变及分期,心肌梗死ECG的演变及分期 分期 时间 心电图表现 早期(超急性期) 数分钟 ST抬高T高大 无Q波 急。</p>
【急性心肌梗死诊断】相关PPT文档
急性心肌梗死和常见心律失常心电图诊断ppt课件
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治疗中的常见误区课件幻灯
课件:急性心肌梗死诊治.ppt
课件: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讲座.ppt
急性心肌梗死诊治.ppt
急性心肌梗死诊治指南ppt课件
课件:急性心肌梗塞的诊断和治疗.ppt
课件: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治疗中的常见误区.ppt
急性心梗诊断ppt课件
急性心梗的诊断及护理ppt课件
急性心肌梗死(ami)临床诊断存在的几个问题
急性心肌梗死诊治指南
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治疗.ppt
急性心肌梗死和常见心律失常心电图诊断PPT课件.ppt
课件: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诊断.ppt
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诊断.ppt
急性心肌梗塞的诊断和识别.ppt
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ppt
【急性心肌梗死诊断】相关DOC文档
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docx
【急性心肌梗死诊断】相关PDF文档
急性心肌梗死(AMI)的诊断新标准及急诊处理更新.pdf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