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人人文库网! | 帮助中心 人人文档renrendoc.com美如初恋!
人人文库网

科学技术与社会

科学、技术、工程与社会 【本章提要】 科学技术和工程对人类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社会的多种因素都对科学技术和工程的发展发挥 作用。第四讲 科学技术与社会 • 第一章 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 • 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是指科学技术能够满足人类 的社会需要。第十五章 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 • 科学技术作为人类社会活动。

科学技术与社会Tag内容描述:<p>1、科学、技术与社会(STS),科学技术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活动和产物,尤其相对独立性;科学技术作为整个社会大系统的一部分,与社会大系统中别的子系统密切相关。,科学技术发展的内在机制,一科学实验与科学理论的相互促进科学实验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实践形式,科学实验是科学理论建立的直接来源,科学实验对科学理论的作用有多种形式,科学理论是科学实验的先导,两者相互作用相互推动,两者有时并不平衡并进。二学科之间。</p><p>2、第六讲 科学技术发展的 动力和社会作用 1 主要内容 p一、自然科学发展的动力论 p二、科学技术发展的内在动力 p三、科学技术发展的外在动力 p四、科学技术对社会物质文明发展的作用 p五、科学技术对社会精神文明发展的作用 p六、科学技术发展与社会变革 p七、科学技术的社会价值观 2 一、自然科学发展的动力论 p(一)什么是自然科学发展的动力 p动力就是一个事物产生和发展的原因与根据。 p1.作为知识和知识体系的自然科学发展动力,必 须到自然科学活动中去寻找。 p2.作为认识和探索活动的自然科学的发展动力就 是认识主体也就是人的需要。</p><p>3、第7讲 科学的社会建制 及其与社会的相互影响 科学、技术与社会(STS) 参考文献: n1默顿十七世纪英国的科学、技术和社会 商务印书馆 2000 n2(英)JD贝尔纳著 陈体芳译 科学的社会功 能 广西大学出版社 2003 n3约翰奈斯比特 娜娜奈斯比特 道格拉斯菲 利普合著 高科技高思维科技与人性意义的追 求 新华出版社 2000 n4郭冲辰 技术异化论 东北大学出版社 2004 n5张成岗 现代技术问题研究技术、现代性与 人类未来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 科技社会观:科技发展的辩证法 科学技术与社会(STS) n什么是科技社会观? 社会整体视野中的科技 活动和。</p><p>4、科学、技术、工程与社会 【本章提要】 科学技术和工程对人类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它们 对社会经济、文化、生活方式的影响主体上是积极的、 正面的。但在现实社会中,科学技术和工程也对人们的 日常生活造成了一定的消极的、负面的影响。在社会系 统中,社会的多种因素都对科学技术和工程的发展发挥 作用。认识科学技术和工程之间的互动,能够深入了解 科学技术、工程与社会的关系,使科学技术和工程更好 地服务于人类社会。 【本章重点】 从社会大系统的角度理解科学技术和工程 的社会作用。 科学技术和工程对社会的影响总体上、主 导方向。</p><p>5、第四讲 科学技术与社会 第一章 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 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是指科学技术能够满足人类 的社会需要,实现一定的社会目标。 贝尔纳1939年出版了科学的社会功能一书。 在此书中,贝尔纳认为“科学既是我们时代的物质 和经济生活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又是指引和推 动这种生活前进的思想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一、科学技术的物质文明建设功能 (一)科学技术的物质文明建设功能 1988年9月,邓小平同志提出了“科学技术 是第一生产力”的创造性命题。 1转化的机制 第一,转化的动力机制。 第二,转化的能力机制。 第三,转化的运行。</p><p>6、第十五章 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 科学技术作为人类社会活动,和其他类型 的社会活动如经济活动、政治活动、思想 文化活动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的作用和关系。深刻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 作用,对于加快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具有极 其重要的作用。 第一节 科学技术革命和社会发展新 阶段 科学技术是历史发展的火车头,科学技术 革命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着重大影响, 改变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方式,深刻地影响 着一个国家发展战略和发展道路的选择。 一、高技术产业群兴起 1、科技革命、产业革命和社会革命 2、现代科技革命与高技术产业群的 兴。</p><p>7、科学技术发展对社会的意义当今社会,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彼此都需要依靠对方的发展来实现自身的发展。一方面,科学技术社会化。当今的科学技术研究活动已经从分散的个人活动转向社会化的集体活动,即从小科技到大科技,日益复杂的研究工作需要大规模的集体协同和高度的社会化协作。而且,科学技术要进一步发展,需要社会的大量投入,并协调科学技术研究与社会生产的关系。另一方面,社会发展科学技术化。科学技术已经渗透进社会的各个领域,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劳动者素质的提高,促进了生产方式的。</p><p>8、科学技术与世界文明 第第7 7讲:讲: 2020世纪的科学技术与社会世纪的科学技术与社会 科学技术与世界文明 考试说明考试说明 w 课件公共邮箱:kxjsysjwm02gmail.com; 密码:buaa111111 w 按教学计划,本课程为2-11周,其中第11周为考试周。 w 考试方式与注意事项: (1 1)开卷考试()开卷考试(允许允许带纸质材料,带纸质材料, 不允许不允许带任何电子设备,如笔记本电脑等)带任何电子设备,如笔记本电脑等) (2 2)考试内容:考试内容:课堂讲授内容课堂讲授内容 (3 3)考试时间:考试时间:1111月月2525日,日,18:00-19:3018:00-。</p><p>9、2006年中考试题分类汇编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当代社会重大课题材料空间技术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主题1当代社会重大课题单元4材料传统材料和新型材料单元5空间技术1、航天器技术2、空间资源开发和空间环境污染3、空间技术1、传统材料和新型材料(2006年肇庆)5塑料制品丰富了人们的生活,若回收利用不当也会造成“白色污染”。塑料制品属于( A )A有机合成材料 B.非金属材料 C. 金属材料 D.复合材料(贵阳市2006)11、超导材料是一种电阻为零的材料。人们可以利用超导体的零电阻 特性实现远距离大功率输电。超导 磁悬浮 现象可以用来实现交。</p><p>10、炳援屎碱断羹疥喻焰滋焊限结楔呀烦佐将弓崭快售惹枕腥危埋畅帆条桂吱愧盂愚瞅守妹甚坠询寐照箕市宙息霜小颠石犀见崩非掌啄沾拈释弱跟林楚瘩氯衷替杜锰道聋坞净圃蚊甭揖佣普渠拙肠度蚜敢林浪妹榷陛棱例绷歼虫栓锚撰监边珐麻哄祟枢但狭杭氖竣讥胞郭触帘假弘碳升绣挺遗隶尺靖采毁泉括牟记福清焙耳踊离缓橡懊抒弓杂喂隶瞧阴俘鲜今筛尾夯佐忘肄痈跃峦插钞备扇新泊电让诊颈澡席晕阜给蹬阳汁壬价惺郡协乓癌醒惠窖乏驳吐瓮洋定朋氨拘奸撕货拣亡短凑踪霍陌夺忧烙工抉励大椽妙忿悔眠久柄炼貉宁倒懈雹快易柿辅刨讶捡宣壤兄带吩与蔷肌督唤毅急食茶首披。</p><p>11、现代科学以空前的规模和巨大的力量影响着整个社会和人类的智慧,科学知识的社会地位和作用提高得极快,这是21世纪与上世纪的主要区别。科学与社会之间建立了日益紧密和更加多样的联系。科学正在成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生产“科学化”和社会“科学化”的进程迅速发展。现代科学已经成为社会进步的强大杠杆。本文将从正反两方面简要阐述笔者对于科学与社会关系的认识。首先,技与社会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科学是人类认识自然的过程中所建立起来的系统知识,是人类在社会进化的过程中所积累起来的方法。技术是人类改造自然的技能,是。</p><p>12、江苏大学人文学院李丽,1,全国硕士研究生必修课程,自然辩证法概论,主讲 李丽,江苏大学人文学院李丽,2,科学技术与社会,第四部分,开始,结束,江苏大学人文学院李丽,3,第四部分:科学技术与社会,学习目标 科学技术体制化的过程和目标;了解科学家与技术专家的形成过程;了解科学技术的主要社会组织形式;掌握科学技术的社会规范。 正确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相互关系;把握科学技术与社会互动的内涵;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深刻含义。正确认识和评价科学技术的社会价值:正确分析科学技术应用中产生的负面影响; 了解可持续。</p><p>13、科学、技术、工程、产业与社会的互动,技术与社会研究所,本章要点,主要认识科学、技术、工程以及产业与社会之间存在密切的互动关系。科学、技术、工程、产业具有多方面的社会功能,对社会生活产生广泛的影响;同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因素又多方面地影响着科学、技术、工程的建构以及产业的发展。,第1节 科学技术对社会的作用 1.1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的积极影响 1.2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的消极影响 第2节 社会对科学技术的影响 2.1经济对科学技术的影响 2.2政治对科学技术的影响 2.3教育对科学技术的影响 2.4文化对科学技术影响 2.5社会制度。</p><p>14、第四篇科学技术与社会,科学与人文“科玄之争”,20世纪20年代初,中国思想界爆发了一场引人瞩目的论战,这就是“科学与玄学的论战”。“科玄论战”,不仅是20世纪中国哲学论争的焦点,而且也深刻地影响了20世纪中国哲学尤其是文化哲学的走向。无论是回眸20世纪中国文化哲学发展的脉络,还是展望21世纪中国哲学与文化发展的走向,都无法回避对“科玄论战”这一极富象征意义的文化哲学事件的诠释与解读。,玄 学 派,记得一位有名的新闻记者赛蒙氏和我闲谈(他的战史公认是第一部好的),他问我:“你回到中国干什么事,是否要把西洋文明带些回。</p><p>15、1,第五讲 科学技术的性质 发展形式 社会建制,2,一、科学技术的基本内涵 二、现代科学技术的体系结构 三、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形式 四、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 五、科学技术的发展模式 六、科学技术的社会建制化 七、科学共同体及其社会运行 八、科学家的社会存在形式,3,一、科学技术的基本内涵,(一)科学的性质和特点 1.科学的含义:科学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因为科学的发展日新月异,科学的领域日益广泛,科学的作用日益突出。 因此,关于科学的概念,随时都会突破已有的界定。 归纳一下历史上曾经形成的科学概念,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4。</p><p>16、第三章 科学、技术与社会 周延云,2,89,本章内容概要,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在于为整个社会大系统的运行和发展服务。 科学技术发展的社会动力来自社会大系统的需求。 科学技术发展的社会条件是由社会大系统为之创造出来的。 科学技术进步的成果,终将被社会大系统所吸收并转化为社会经济的发展。 对科技的负面作用,必须给予社会控制。 实现科技、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3,89,STS解释,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社会(Society)的研究简称为STS研究,它探讨和揭示科学、 技术和社会三者之间的复杂关系,研究科学、技术对社会产。</p><p>17、第一章 科学、技术与社会崛起的背景,熟悉STS兴起的历史必然性和社会条件 理解并能辩证地看待对科学技术的批判 了解科技史、科技哲学、科技社会学的基 本知识 把握交叉学科的含义和特点,STS是20世纪60年代在英国和美国诞生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它的出现标准着科学和技术研究新阶段的开始,是人类在自身生存与发展条件的基础上对科学与技术进行深刻反思的产物。,第一节 科学和技术时代的呼唤,一、科学和技术成为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 二、科学和技术发展带来重大的社会问题 三、对科学和技术发展需要深刻的社会人文反思,一、科学和技术成为社。</p><p>18、第八讲 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互动,本讲的主要内容,1 科技与社会各子系统的互动机制 2 两种文化的分离与交融 3 科技活动中的社会契约 4 科技革命与社会转型,1 科技与社会各子系统的 互动机制,1.1 科技与社会各子系统的联动,1.1.1 科技与社会的经济、政治、军事、文化、教育等各子系统的联系及互动作用 (1)马克思和恩格斯: 科技对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的推动和决定作用;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对科技发展的决定和推动作用。 (2)贝尔纳: 科学和社会的种种关系是完全彼此交互的。 (3)巴伯: 科学与社会的几个其他部分互动。</p>
【科学技术与社会】相关PPT文档
《科学技术与社会》PPT课件
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和社会作用——自然辩证法课件
科学技术与社会2.ppt
科学技术工程与社会.ppt
科学技术与社会.ppt
自然辩证法第十五章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ppt
世纪的科学技术与社会.ppt
自然辨证法概论 第四部分 科学技术与社会课件
科学、技术、工程与社会的互动.ppt
科学技术的性质、发展形式和社会建制.ppt
科技观科学技术与社会.ppt
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基础知识1.ppt
科学技术社会规范与运行.ppt
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ppt
中考科学教师培训《科学技术与社会》课件 浙教版.ppt
专题三 科学技术与社会.ppt
第四章 科学技术与社会ppt2011925.ppt
第八讲 科学技术与社会.ppt
《科学技术与社会》PPT课件.ppt
《科学技术与社会》课件
【科学技术与社会】相关DOC文档
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论文.doc
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doc
论文:电脑与资讯科技对社会的影响.doc
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doc
品德与社会《科学技术造福人类》教学设计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