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和社会作用——自然辩证法课件_第1页
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和社会作用——自然辩证法课件_第2页
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和社会作用——自然辩证法课件_第3页
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和社会作用——自然辩证法课件_第4页
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和社会作用——自然辩证法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讲 科学技术发展的 动力和社会作用 1 主要内容 p一、自然科学发展的动力论 p二、科学技术发展的内在动力 p三、科学技术发展的外在动力 p四、科学技术对社会物质文明发展的作用 p五、科学技术对社会精神文明发展的作用 p六、科学技术发展与社会变革 p七、科学技术的社会价值观 2 一、自然科学发展的动力论 p(一)什么是自然科学发展的动力 p动力就是一个事物产生和发展的原因与根据。 p1.作为知识和知识体系的自然科学发展动力,必 须到自然科学活动中去寻找。 p2.作为认识和探索活动的自然科学的发展动力就 是认识主体也就是人的需要。 p自然科学是对自然现象的认识和探索活动,而活 动就至少包括活动主体和活动客体这两个最基本 的要素。 3 p3.作为社会现象或社会事业的自然科学的发展动 力在于,由于人们需要自然科学知识,而自然科 学知识必须来自于对自然现象的探索和研究,因 而导致科学研究活动的产生和发展。 p而科学研究活动又需要一系列相应的保证条件, 如交流、传播、组织机构、相应制度和规范、以 及对科学研究活动的管理、协调和领导,从而使 科学这种社会活动产生和发展。 4 p几点启发: p第一,自然科学的发展归根到底体现为知识的增 长包括质和量两个方面。 p第二,引起自然科学知识产生和发展、导致科学 事业不断兴旺发达的直接原因是人们所从事的认 识和研究活动。 p第三,人们从事认识和研究活动的动力来自于人 们的各种各样的需要。 p第四,人的需要是推动自然科学(知识、活动、 事业)发展的根本动力。 p第五,要保持并促进自然科学的发展,就要重视 人的决定作用,就要不断扩展和强化人类对自然 科学知识的需要。 5 (二)自然科学发展动力的多样性 p1.心理动力:就是能引起和促进人们发生科学创 造行为并进而推动科学发展的各种心理因素的总 和。它是科学主体发生科学行为的内在驱动力, 也是自然科学发展的微观动力。主要包括: p第一,满足好奇心的需要是科学创造行为的启动 力。 p第二,释疑和求解的欲望是使科学探索行为持续 并深化的心理动力。 p第三,对科学美学信念的追求是推动科学发展的 深层心理动力。 6 2.自然科学发展的系统动力 p科学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系统,其内部各因 素之间存在的各种矛盾以及人们对这种矛盾的意 识并付诸实际解决的需求,也是推动自然科学发 展的重要动力,简称系统动力。 科学社会建制子系统 科学认识活动子系统 科学认识主体 科学认识中介 科学认识客体 科 学 知 识 科学劳动的人员 机 构 因 素 组 织 因 素 制 度 因 素 规 范 因 素 新旧理论之间的矛盾 理论与实验事实之间的矛盾 理论内部的矛盾 系 统 动 力 7 3.自然科学发展的社会动力 p科学系统之外的其他社会相对独立系统对科学系统的 需求和支助是科学发展的外部推动力。主要包括社会 经济、政治、教育、文化、哲学等因素。 约 束 和 导 向 作 用 提供基础条件和推动力量 社会因素 间接性 选择性 8 (三)自然科学发展动力的层次结构 p自然科学的发展是各种动力因素相互交织 、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p各种动力因素相互联系形成一个动力系统 ,在这个动力系统中,作为其构成要素的 不同动力因素在对自然科学发生实际作用 时,其作用方式、作用力方向、作用强度 等是有差别的,由此便形成了动力系统本 身的层次结构。 9 1.自然科学发展动力的宏观层次结构 p从宏观整体上看,自然科学的动力系统是由三个 层次的动力相联系而形成的一级结构: 第一层次:科学主体进行科学创造活动的行 为动力,体现为科学主体对认识自然界的心 理需求,科学主体的创造行为是导致科学知 识增长的根本原因,因此行为动力是自然科 学发展的最直接的动力; 第二层次:科学系统内部的各种矛盾运动 以及解决这些矛盾的需求,即系统动力; 10 p第三层次:科学系统与社会系统之间的矛盾以及 解决这矛盾的社会需求,即社会动力。 p三种动力对自然科学知识增长影响的直接性依次 递减: 行为动力系统动力社会动力 p三种动力作用的特点:后者以前者为中介;前者 以后者为强化因素 11 2.自然科学发展动力的微观层次结构 p宏观动力中的每一层次内部的结构即自然科学发 展动力的微观层次结构。 精神需要:更为直接 物质需要:更为基本 行为动力 内部动力 科学认识活动子系统 科学社会建制子系统 内部一级动力 内部二级动力 内部三级动力 12 外部动力的层次结构 外部动力 社会经济 社会政治 文化 哲学 教育 生产 交换 分配 消费 制度 政策 军事 先进文化 落后文化 先进哲学思想 保守哲学思想 社会动力的复杂 性:社会各因素 对自然科学发展 的作用,既可以 体现为动力,也 可以体现为社会 环境条件; 社会因素对自然 科学的发展可以 起推动的作用, 也可能起阻碍的 作用。 13 二、科学技术发展的内动力 p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根本原 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人的认识活 动是在实践和认识的矛盾运动中展开的 ,科学技术作为人类特殊的认识与实践 活动,其发展也有自身复杂的矛盾运动 ,这些矛盾运动构成了推动科学技术发 展的内在动力。 14 (一)科学发展的内在动力 p1.科学实践与科学理论之间的矛盾运动 p(1)科学实践是科学理论的基础 p在科学实践与科学理论这一对矛盾中,科学实践 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是科学理论发展的基础。 p第一,科学实践是科学理论建立的直接来源 p第二,科学实践是科学理论发展的直接动力 p第三,科学实践是检验科学理论真理性的标准 15 p(2)科学理论对科学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p第一,科学理论为科学实践指明方向 p第二,科学理论为科学实验方案的设计和实施提 供理论依据 p第三,科学理论为科学实践结果的分析和加工提 供理论指导 16 p(3)科学实践与科学理论的矛盾运动推动科学 不断发展,其具体表现为: p其一,如果原有的理论观点是错误的,人们通过 实验研究,弄清了自然现象的本质和规律,创立 正确的理论代替原来错误的理论。 p其二,如果原有理论知识反映的只是客观自然界 的某一方面的内容,而不能全面阐述自然界的本 质和规律,人们可以依据新的实验发现,概括出 更为全面的科学理论代替片面的理论 p其三,如果原有理论只适用于一定范围的现象, 而不能揭示自然界的普遍规律,就必须在新的实 验的基础上创立普遍性更大的理论来代替普遍性 较小的理论。 17 2.科学继承和科学创新之间的矛盾 p在科学实践基础上产生的科学知识,是通过继承 和创新这一矛盾而实现其增值效应的。 p一方面,科学具有连续性、继承性的特点,它把 历史上积累起来的前人创造的科学成果接受下来 ; p另一方面它又具有间断性、创新性的特点。它会 在原有科学基础上,产生新的科学发明、发现以 及新的理论、方法等。科学继承与科学创新,二 者相互联系、辩证统一,科学继承与科学创新的 矛盾是科学发展的又一内在动力。 18 p(1)科学继承是科学创新的前提 p继承是对以往科学积累成果的接受和保留。 p科学的继承主要包括:科学成就的继承和科学问 题的继承两方面。前者主要包括科学理论和科学 实验所取得的成就的继承;后者包括在理论层次 上与实验层次上以及理论与实验相互矛盾所提出 的一系列科学疑难问题的继承。 p继承是创新的必要前提。 p当然,继承与创新又并非完全的一致,或完全成 正比的。因为在某些情况下,因继承的东西很多 而被传统所束缚,故不能突破原有理论体系的框 框。 19 p(2)科学创新是科学继承的发展 p创新是继承的必然趋势和根本目的。 p科学的创新主要体现在科学实验和科学理论两个 方面。 p理论层次上的创新主要表现为:(1)科学理论 的创新,(2)科学理论的拓广 (3)科学理论 的完善 。 p实验层次上的创新包括(1)实验仪器的更新( 2)实验方法的改进 20 3.科学理论内部的矛盾 p科学理论内部的矛盾突出地表现在理论结构中的 逻辑矛盾。一般称之为悖论。 p一般说来,悖论总是相对于某一科学理论而言的 。相对于原有科学理论系统,悖论是逻辑矛盾; 相对于新科学理论,悖论则是新生科学的胚胎。 p悖论的排除对于科学发展有两方面的意义。一种 是改进与完善原来的科学理论。另一种是提出并 创立新的科学理论。对于科学理论发展到相当成 熟的时期出现的悖论,通常是以创立新的科学理 论的方式来消除悖论。 21 4.不同学派或不同学术观点之间的矛盾 p(1)不同学术观点、学派之间争论的根源 p第一,这是由于科学认识客体自身存在的矛盾性 和复杂性造成的。 p第二,是由于科学认识主体的差异性造成的。 p第三, 是由于人类认识过程的复杂性和曲折性 所决定的。 22 p(2)不同学术观点、学派之间争论的表现形式 p第一,不同理论、不同学派之间的相互争鸣,最 终导致一种科学理论对其他理论的替代。 p第二,两种不同的科学理论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 自然事物的本质,通过争论之后,它们在更高层 次上得到了统一,即综合而成一种新的科学理论 。 p第三,两种或几种不同的科学理论的相互竞争 , 以及相关学派之间的相互争鸣 ,发生在一个 低层次的虚拟的理论悖论之上 ,理论竞争和学 派争鸣的结果形成了一种更高层次的、能够消解 这种理论矛盾的科学理论。 23 (3)不同学术观点、学派争论的意义 p第一,有助于克服各派认识上的片面性,使理论 概括更加全面正确。 p第二, 不同理论、观点和学派从不同侧面和不 同角度进行科学研究 ,有利于搜集和积累各个 方面的科学事实和经验材料 ,为科学理论发展 打下客观物质基础。 p第三,不同观点、学派之间的论争有助于促进学 术交流。 p第四,不同观点、学派之间的论争有助于学派带 头人的成长,壮大学派的科学研究能力。 24 (二)技术发展的内部矛盾 p1.技术目的与技术手段的矛盾 p所谓技术目的,是指人们在进行特定技术活动中 所追求的直接目标,是为这种活动所设定的结果 指向和要达到的功能要求。技术目的贯穿于活动 的全过程,没有也不可能有无技术目的的技术实 践,技术目的是技术实践活动的内在因素和成分 。 p所谓技术手段 ,是指为实现特定的技术目的所 使用的工具、机器设备以及操纵它们的方式、方 法、措施和途径等。 25 p技术目的与技术手段的关系: p一方面,技术目的与技术手段是相互联系、相互 统一的。 p另一方面,技术目的与技术手段又是相互矛盾的 。 26 2.技术实践和技术规范的矛盾 p广义的技术实践是指人们创造和发展技术的 一切活动,包括制定技术政策、实施技术管 理以及技术的发明、设计、试验、试制、推 广应用等。 p狭义技术实践专指生产和工程中的技术活动 ,是现实中起作用的技术过程。 27 p广义技术规范泛指技术实践得以促进的各种内外 约束条件的总和,它是技术实践过程的模式、行 为方式,包括技术知识和技术方法、工艺流程和 规程、操作准则和技能、经验习惯、企业传统和 文化素质等。 p狭义的技术规范专指保证产品质量和施工质量的 规定标准。 p这里所讲的技术规范,只指一定技术时代由于某 种成功的技术成果的典型示范作用而形成的为技 术共同体认可的关于技术开发的原理、规则、途 径和方法的总和。 28 3.技术结构与技术功能的矛盾 p技术结构是指技术系统内部各个部分、要素之间 相对稳定的联系或组织形式。其基本条件包括技 术要素的性质、数量及排列组合方式。技术结构 是技术系统具有整体性、层次性和功能性的前提 和基础。 p技术功能是技术结构的外部表现与作用。技术功 能的实现,与技术单元的产生密切相关。 29 三、科学技术发展的外在动力 p科学技术从来就不是置身于社会之外的。科学技 术作为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它的发展离 不开社会环境的作用。 p任何一个社会的科学技术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 条件下发展变化,始终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 化等因素相互联系、交互作用,科学技术与社会 诸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构成了科学 技术发展的外在动力。 30 (一)社会生产是科学技术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p1.生产实践为科学技术提出研究课题 p(1)触发科学技术的产生 p(2)不断向科学技术提出研究课题 p2.生产实践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丰富的事实材 料 p3.生产实践为科学技术研究提供物质保证 p4.生产实践是检验科学认识的真理性和技术成果 先进性与可靠性的最终的标准 31 (二)社会政治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制约 p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又是一种以强制手段支 配整个社会行为的强大力量,所以对科学技术的 发展也具有重大的影响。 p爱因斯坦指出 , 科学探索需要三种自由:首先是 有言论自由 , 即每个人都能自由地发表自己的 观点。其次是在必要的劳动之外 , 有支配自己 时间和精力的自由。他称这两种自由为外在的自 由。此外更需要的是思想自由 , 即不受权威和 成见的影响 , 进行独立思考。他称这种自由为 内在的自由。 32 1.社会制度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制约作用 p其一,凡是先进的、积极的、开明的社会制度, 对科学技术的发展就起到促进作用,有利于科学 技术的繁荣和发展;凡是落后的、腐朽的、专制 的社会制度,对科学技术的发展就起到抑制作用 。 p其二,社会制度对科学技术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制约科学技术的发展方向、发展规模和发展速度 方面。 33 2.科技政策和体制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制约作用 p(1)调整科学技术在社会中的地位,加大科学 技术投入的费用 p(2)确定科学技术发展的目标和方向 p(3)建立合理的科学劳动结构 ,制订科技法规 和发明专利制度等 34 3.军事需要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刺激作用 p(1)刺激尖端科学技术的加速发展 p(2)新武器的研制向科学技术提出大量新的研 究课题 , 加速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p(3)剌激军用技术转为民用技术 p消极影响,首先:战争破坏了科研的物质基础。 其次,反动阶级在准备战争和进行战争的过程中 ,出于外交、政治、经济的需要 ,还会迫害某 些科学家 ,削弱科研的有生力量 。 此外 ,由 于战争期间只重视军事科技研究而轻视其他科技 部门 ,许多科学技术畸形发展 ,军事科研的保 密性也限制了科技信息的交流和传播。 35 (三)哲学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 p不同的哲学观点对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不同的影 响。一般地说,比较先进的哲学思想能够指导、 推进科学技术的发展,比较保守的哲学思想则会 干扰和阻碍科学技术的发展。 p1.哲学能够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p2.哲学能够对新的科学观念和科技理论起辩护作 用 p3.哲学能够提供具有启发意义的理论推测 p4.哲学问题的探讨促进了科学问题的解决 36 (四)社会文化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 p文化具有多种特性 ,其中最突出的是地域性和 变动性。 p其次 ,有的文化背景在特定时期阻碍科学技术 的发展 ,但通过改造以后 ,又引导着科学技术 的发展。如中世纪的宗教伦理反对科学和科学研 究 ,宗教改革后的新教则鼓励科学研究。 p1.科学技术只能在一定的文化土壤中生长,一定 的文化基质构成了科学技术产生和发展所必需的 社会条件。 p2.文化是科学技术传播和转移的载体 37 (五)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 p1.教育发展的状况决定着科学技术知识的继承、 传播和创新状况 p2.教育是造就第一生产力载体的核心手段 p3.教育的普及程度还决定着科学技术成果在社会 中传播、消化、吸收和应用的程度 38 四、科学技术对社会物质文明发展的作用 p科学转化为技术 p科学和技术一起,渗透到现实生产的各要素和整个生产过程之中 。 可能的生产力 并入生产过程 现实的生产力 间接生产力转化直接生产力 科 学 技 术 科学、技术与不同范畴生产力的从属图 (一)科学技术影响物质生产的基本条件 39 (二)自然科学推动物质生产的具体途径 p1.科学通过学习和教育转化为劳动者的生产知识 和技能,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水平 p在生产力中起核心作用的链条: 生产力劳动者智力科学 p2.自然科学通过技术发明,创造数各种技术手段 ,为生产提供强大的生产工具和崭新的工艺方法 p3.自然科学通过揭示物质的新属性,开发新的劳 动对象,并通过技术和以往劳动的凝结,改变劳 动对象的存在形态,从而影响物质生产 p4.自然科学通过管理,优化生产力结构,影响物 质生产 40 (三)科学技术推动物质文明的表现 p1.推动物质生产的进步 p在经济增长中,科学技术进步的比重愈益增大. p在产品单位重量价格比中,科学技术含量迅速提 升. p在产业结构布局中,高新科学技术所占比例越来 越大. p在国际贸易结构中,技术贸易的优势越来越明显. 41 (三)科学技术推动物质文明的表现 p2.提高社会生活的质量 p所谓社会生活质量 ,主要是指一个国家居民实 际享受到的社会发展成果的状况和程度;也可 以把它看做是人们对生活满意程度的全面评价 ,包括日常生活的舒适、愉快、 安全和方便等 。 42 (三)科学技术推动物质文明的表现 p(1)科学技术提高人们的衣、食质量。 p第一,科学技术特别是当代高新科学技术对人们 社会生活质量的影响 , 首先可以从人们的衣着 的变化反映出来。 p第二,科学技术特别是当代高新科学技术对人们 社会生活质量的影响 , 还表现在改善食品的结 构和提高营养水平上。 43 (三)科学技术推动物质文明的表现 p(2)科学技术促进人们的住、行现代化。 p第一,科学技术特别是当代高新科学技术对人们 的社会生活质量的影响 ,还反映在建筑业上 , 使人类的居住条件大为改善。 p第二,科学技术特别是当代高新科学技术还带来 了交通现代化 ,使铁路、公路、水路、航空和 管道五种主要运输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44 (三)科学技术推动物质文明的表现 p(3)科学技术减轻了人们的劳动负担 ,提高了 人类的健康水平。 p第一,科学技术特别是当代高新科学技术极大地 减轻了人们的劳动负担。 第二, 科学技术特别是当代高新科学技术极大 地促进了医学科学和医疗技术的现代化 , 从而 提高了人们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水平。 45 五、科学技术对社会精神文明发展的作用 p(一)科学技术是人类摆脱愚昧、破除迷信的强 大思想武器 p(二)科学技术是丰富哲学概括,促进哲学变革 ,发展辩证唯物主义的重要基础 p1.自然科学为哲学概括提供坚实的事实基础和理论依据 p2.自然科学的发展水平决定着唯物主义哲学的具体形式 p3.自然科学的发展为辩证唯物主义提出新的课题,补充 新的事实材料,丰富和完善它的范畴和基本理论,推动 哲学向新的阶段发展 46 p(三)科学技术是提高人类认识能力的重要武器 p1.解释功能 p2.发现功能 p3.预见功能 p4.技术的认识功能。 p技术的进步,不仅为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提供了有力的 工具,而且,也为一切科学认识的发展提供了越来越强 大的研究手段。现代技术作为一种科学认识手段,已经 广泛应用于人类认识的各个领域。正是这些技术手段以 其日益增强的信息获取、传递和处理功能,使人类的感 官和大脑的功能得以延长,使人类的认识能力突破自身 生理条件的局限性得以不断提高和扩大,从而推动了整 个人类认识的发展。 47 p(四)科学技术是促进思想解放,传播科学精神 ,改善人类精神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 p(五)科学技术对发展教育事业与社会文化的作 用 p1.促进教育的发展 p2.促进文化的发展 p3.促进文化事业的发展 48 六、科学技术发展与社会变革 p(一)科学技术对产业结构变革的作用 p1.产业结构的变化 p2.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出现 p(二)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阶段的影响 49 七、对科学技术社会价值的反思 科学技术的社会价值科学技术的社会价值 指科学技 术的客观属性及其规律所能满足人类 社会需要的某种性能。 科学技术社会价值观科学技术社会价值观 指人们对 科学技术社会作用和社会后果的基本 观点和看法。 50 (一)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引发的社会问题 p1环境公害问题 p2生态失衡问题: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酸 雨危害、海洋污染、生物多样性危机等。 p3资源危机问题:能源、土地、森林、淡水等 自然资源都面临严重的危机。 p4. 经济问题 p5. 计算机问题 p6. 伦理问题: p7. 生态伦理问题 51 (二)对科学技术负面作用的认识 p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带给人类利益的同 时,还引发了各种各样的问题,给人类社会 带来了未曾预料的消极后果。 p这说明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具有两重性,技 术就仿佛是一把两头是刃的利剑,它在刺向 自然的同时,也同样刺向了人的最深处。 52 p这样,现代人就落进了两难选择的困境:“一方 面知道科学是理性和人类文化的最高成就,另一 方面同时又害怕科学也已变成一种发展的超出人 类的控制的不道德和无人性的机器。” p因此,我们必须正确认识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 建立正确的科学技术价值观,以使科学技术最大 限度地发挥推动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 53 1关于科学技术价值的几种观点 (1)停止发展的消极悲观主义观点。这 一观点是由罗马俱乐部的专家提出的。 罗马俱乐部成立于1968年,是一个松散 性的学术组织,它的主要任务是研究“人 类目前和未来的困难处境”,并找出解决 办法。 54 p1972年罗马俱乐部发表了第一个关于人类困境 的研究报告增长的极限,这个报告被西方 一些媒体称作“70年代的爆炸性杰作”,就是在 这个报告中提出并分析了决定和限制人类社会增 长的五个全球性问题(人口、粮食、工业、资源 、污染)。 p这个报告认为科技进步是引起这些问题的主要原 因,提出了停止人类文明的进程、停止科技进步 和以科技为支撑的工业生产,即奉行零的增长, 倡导人们回归自然,返朴归真,这显然是一种悲 观主义论调。因噎废食不明智的,也是不可取的 。 55 p(2)乐观主义的观点。 1976年,美国著 名的赫德森研究所所长、物理学家、数学家 卡恩发表了今后二百年:美国和世界的远 景一书。 p在该书中,它将罗马俱乐部的代表作增长 的极限称为新马尔萨斯主义,抨击了那种 认为原料或能源的匮乏可能引起世界崩溃和 零的增长的观点。 56 卡恩(Herman Kahn 科学技术的发展 尽管给人类社会 带来了一些消极 的效果,但只要 科学技术不断取 得进步,人类社 会的各种危机和 困境总是可以摆 脱的,人类社会 的前景将是美好 的。 57 p他认为增长的极限的最大失误是忽视了科学 技术的力量。他相信通过发展高科技,完全来得 及找到代替性的能源(太阳能、地热能、核裂变 和核聚变等);完全可以从地壳5千米以下的海 洋深处开采出足够的原料;完全可以由工厂生产 出大量人类所需的食品;完全可以解决或缓解大 部分的环境污染问题。 p所以他认为,经济不应该也不可能出现“零增长 ”。与之相应的,人口的增长也会随着生活水平 和文化科技的提高而逐渐下降,最后可能稳定在 150亿左右。 58 p持有乐观主义观点的还有美国著名社会学家、未来学家 托夫勒,他在第三次浪潮一书中认为,经过第三次 浪潮,工业社会将转入信息社会、知识智力社会。 p在这样的社会里,工业骨干是电子工业、宇航工业、海 洋工业、遗传工程工业,这些工业具有自己的特点:就 是工业耗能少,可供利用的资源广泛,能与生态系统协 调发展。那时,人与自然再也不会处于血淋淋的争斗之 中,而是生态的健全,环境的优美。这显然是乐观主义 的观点。 p乐观主义批评技术悲观主义忽视科技的作用固然正确, 但是,也应该看到,人类所面临的困境不仅是一个科学 技术问题,而且,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因此不能指 望单靠发展科技就能加以解决。 59 p(3)现实主义的观点。现实主义实际上是持 谨慎态度的乐观主义,可以代表这种观点的是 综观世界全局和回答未来的挑战等著 作。 p只有从现实出发,全面客观地评价科学技术的 社会功能和社会后果,才能使决策正确无误。 60 莱斯特布朗(LESTER R. BROWN) 综观世界全局一书是 著名的环境和人口问题专 家、高级研究员莱斯特R 布朗主编的一本世界观察 学会论文集,在这本书的 前言中布朗指出,这份报 告既不打算写成乐观的, 也不打算写成悲观的,没 有事实根据的乐观主义或 者不适当的悲观主义都不 能为制定政策提供坚实的 依据,现实主义才是正确 的。 61 p作为现实主义,布朗等人认为,悲观主义 和乐观主义的极端论断都会使人们放弃努 力,听凭命运摆布; p人类应当正视生态危机的现实,世界的未 来和人类如何生存下去,取决于人类做出 的决策是否明智,能否学会明智地管理地 球。 62 p回答未来的挑战一书 是罗马俱乐部1980年编 写的另一本研究报告,原 名学无止境。 p它一反过去增长的极限 所提出的“外部极限”理 论,代之以有发展潜力的“ 内部界限”理论。他们认为 :“同外部极限理论截然相 反的是,内部界限在我们 自身中存在着并孕育着无 可比拟的发展潜力。” 63 p这个发展潜力就是人类依然拥有的没有束缚的想 象力、创造力和道德能力等资源,这些资源可以 被动员起来帮助人们摆脱它的困境。 p现实主义提倡人的学无止境,正视而不回避矛盾 ,并把解决矛盾的希望寄托在人的创造能力、理 解能力、学习能力,即寄托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 应用以及道德能力的提高上,这显然是一种进步 。 64 p2正确认识科学技术负面作用的性质和根源 p(1)科学技术对社会的作用具有两重性,既有 正效应的一面,也存在负效应的一面。 p科学技术作为一种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工具和 手段,是人与自然矛盾发展的产物,作为一种社 会现象,它要受到社会诸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p因此,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必然具有两重性,在 带来正效应的同时,必然会引起一些负效应,只 要科学技术和人类社会历史在发展着,这两种作 用就一定会同时存在; 65 p正负作用构成了一对矛盾,人类可以通过正确认 识和利用这对矛盾,达到趋利避害、扬善抑恶, 但是不可能完全消除这一矛盾; p科学技术的正负作用作为矛盾的两个方面,地位 是不平等的,正效应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负效应 是次要方面; p纵观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发展历史,尤其是近现代 历史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到,科学技术正是在正 效应和负效应的矛盾交织中发展的:科学技术的 每一个正效应,都会带来一定的负效应,而对负 效应的克服又必然引起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66 p(2)科学技术负面效应的产生,既有认识根源 ,也有社会根源。 p人类认识客观事物在一定历史阶段上具有的有限 性 p任何时代的科学技术,都是人类认识和实践发展到一定 阶段的产物,都是对于反映自然规律的相对真理的掌握 和具体运用。 p在一定意义上讲 , 科学技术没有阶级性 , 但是 科学技术的运用却受到主体的影响 p科学技术的研发主体和应用主体的价值观念、法律意识 、道德原则等,都会影响科学技术成果应用的效果。 67 p科学技术作为人类的一种社会活动,是在一定的 社会历史条件下进行的,必然受到社会的影响。 p社会的政治制度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科学技术的应用方 向以及规模等。 p社会的法律法规是否健全,能否做到有法可依、违法必 究、执法必严,也在很大程度上会左右人们应用科学技 术的动机和行为。 p从历史上看,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往往首先被用在军事 上,然后才转向民用。人类竟然会把自己的智慧之果用 作武器为战争服务,这并不是科学技术的本性,也未必 是科学家的本意,而是社会使然。 68 p正如爱因斯坦曾经非常形象地指出:“科学是 一种强有力的工具,怎样用它,究竟是给人 类带来幸福还是带来灾难,全取决于人自己 ,而不取决于工具。刀子在人类生活上是有 用的,但它也能用来杀人”。 p因此,必须把科学技术本身同其社会应用和 社会后果加以区别。科学技术的负面效应的 产生,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 69 (三) 对科学技术负面作用的积极对策 p对科学技术进行社会控制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以使人类做到以前所 不敢想象的事情, p但是目前技术应用引起的一系列问题,迫使我们 在应用这些技术成果时要采取谨慎的态度,在进 行技术推广应用的决策时,要充分估计该项技术 应用带来的较为长远的社会后果,以便发挥科学 技术的正面作用,制约和减少其有害影响,使科 学技术沿着符合人类整体利益和长远目标的轨道 发展。 p也就是说,科学技术的发展不应是放任自流的, 而是需要社会控制的。 70 p科学技术需要社会控制这一观点,人们是普遍赞 同的。但是,人类能否对科学技术实施有效的社 会控制,对此却存在不同的看法。实际上,科学 技术既然是一种社会现象,它就必然受到社会发 展规律的制约,因此,对科学技术进行社会控制 是完全可能的。 71 p科学技术需要社会控制这一观点,人们是普遍赞 同的。 p但是,人类能否对科学技术实施有效的社会控制 ,对此却存在不同的看法。 p实际上,科学技术既然是一种社会现象,它就必 然受到社会发展规律的制约,因此,对科学技术 进行社会控制是完全可能的。 72 p1.大力发展科学技术 p现代科学技术带来的负面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是 由于科学技术发展不足造成的。如在对自然界本 质和规律的认识上还不够深入,在技术原理的构 思和技术结构的创造上还不够完善等。因此,只 有积极地发展科学技术,才能努力克服由于科学 技术发展不足所产生的那些消极后果。 73 p2. 对技术应用的方式实施有效的变革 p 我们必须重新审视技术应用的整个过程和技 术应用的目标,不能把提高劳动效率和最大限 度的赢利作为技术应用的惟一目的。 p要从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来分析考察一种技术的 应用情况,任何一种新技术的应用,都必须了 解这种技术是给人带来了福利还是蕴藏着很大 的危害?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