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乙型脑炎课件
乙脑病毒 以脑实质炎症为主要病变的急性传染病 蚊虫传播 夏秋季 高热、意识障碍、抽搐、病理反射及脑膜刺激征 重症患者伴中枢性呼吸衰竭 病死率高达20%~50%。一、病原学 二、流行病学 三、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 四、临床表现 五、实验室检查 六、并发症 七、诊断与鉴别诊断 八、治疗及预后 九、预防。
流行性乙型脑炎课件Tag内容描述:<p>1、流行性乙型脑炎 Epidemic encephalitis B 镇江第三人民医院 江苏大学传染病学教研室 陈永忠 概 述 流行性乙型脑炎(Japanese encephalitis), 简称乙脑,是由乙脑病毒经蚊虫叮咬而传播的以脑 实质炎症为主要病变的急性传染病,发生于夏秋季 ,儿童多见。临床上以高热、意识障碍、抽搐、呼 吸衰竭、脑膜刺激征及病理反射征为主要特征。 乙脑病毒属虫媒病毒乙组的黄病毒科,球状, 约4050nm, 核心为单股正链RNA,外包以膜 蛋白和外膜蛋白。 病毒抵抗力弱,但耐低温和干燥。 为嗜神经病毒,人或动物感染病毒后可产生 补体结合抗体、中和抗体。</p><p>2、流行性乙型脑炎 Epidemic encephalitis B 概 述 流行性乙型脑炎(Japanese encephalitis), 简称乙脑,是由乙脑病毒经蚊虫叮咬而传播的以脑 实质炎症为主要病变的急性传染病,发生于夏秋季 ,儿童多见。临床上以高热、意识障碍、抽搐、呼 吸衰竭、脑膜刺激征及病理反射征为主要特征。 乙脑病毒属虫媒病毒乙组的黄病毒科,球状, 约4050nm, 核心为单股正链RNA,外包以膜 蛋白和外膜蛋白。 病毒抵抗力弱,但耐低温和干燥。 为嗜神经病毒,人或动物感染病毒后可产生 补体结合抗体、中和抗体及血清抑制抗体。 病 原 学 Electron micrograph of。</p><p>3、流行性乙型脑炎 (epidemic encephalitis B)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感染科 概述 国际上称日本脑炎 乙型脑炎病毒引起 脑实质炎症为主要病变的急性传染病 蚊虫叮咬传播 有严格的季节性,夏秋季流行,集中于7、8、9三个 月,十岁以下儿童最易感染。 临床特点:高热、意识障碍、抽搐、病理反射及脑膜 刺激征 可有后遗症 病原学 病原体:乙脑病毒。黄病毒科,嗜神经病毒 形态结构:球型,核心和外膜 核心为单股正链RNA 外膜含膜蛋白(M)和外膜蛋白(E),血凝素活性 抵抗力:抵抗力不强 培养:可在组织和动物细胞中传代。 抗原性:抗原性。</p><p>4、流行性乙型脑炎 epidemic encephalitis B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乙 脑病毒所致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 。 经由蚊虫媒介而传播。 有严格的季节性,流行于610月,集中 于7、8、9三个月,十岁以下儿童最易感 染。 临床上以突然起病,高热、头痛、呕吐 、嗜睡或昏迷、惊厥为特征。 病原学 乙型脑炎病毒(encephalitis B virus)简称 乙脑病毒,又称日本乙型脑炎病毒( Japanese encephalitis B virus, JBV),属 黄病毒(Flavivirus)科,黄病毒属,是一 种嗜神经病毒。 形态:呈球形,直径约1530毫微米,核心为 单股RNA,外有脂。</p><p>5、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乙型脑炎 Epidemic encephalitis B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 第一附属医院传染科 朱凤群 流行性乙型脑炎Epidemic encephalitis B 定义:简称乙脑,是由乙脑病毒 (Encephalitis B virus)引起的脑实质炎 症为主要病变,急性中枢神经系统传染病. 蚊虫传播,多发生于儿童,流行于夏秋季, 临床上以高热,意识障碍,抽搐,脑膜刺激征 为特征。重者常有脑水肿,脑疝,呼吸衰竭, 并可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 一、病原学Etiology 虫媒病毒arborvirus,根据其形态结构 属于披盖病毒,呈球形,直径1522nm,核 糖核酸病毒,表面具有含。</p><p>6、流行性乙型脑炎 Epidemic encephalitis B 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 传染病学教研室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 由乙脑病毒经蚊虫叮咬而传播的以脑 实质炎症为主要病变的急性传染病, 发生于夏秋季,儿童多见。 临床上以高热、意识障碍、抽搐 、呼吸衰竭、脑膜刺激征及病理反射 征为主要特征。 General description 乙脑病毒属虫媒病毒乙组的黄病毒科, 核心为单股正链RNA,外包以膜蛋白和外膜 蛋白。 病毒抵抗力弱,但耐低温和干燥。 为嗜神经病毒,人或动物感染病毒后可产 生补体结合抗体、中和抗体及血清抑制抗体 。 Etiology . Distribut。</p><p>7、流行性乙型脑炎 (epidemic encephalitis B)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梁红霞 1 1 概述 l1935年首先在日本分离出乙脑病毒 ,所以又叫“日本脑炎” l1952年我国统一命名为“流行性乙 型脑炎” 2 2 甲型脑炎 最早于1915年流行于罗马尼亚的布加勒斯特 19171924年曾发发生多次大小流行 1924年以后未再发发生流行 冬春季发发病,呼吸道传传播 3 3 l简称乙脑, l本病经蚊虫传播 l主要分布在亚洲地区 l夏秋季流行,多见于儿童 l是由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以脑实 质炎症为主要病变的急性传染病 4 4 临床特点 l以高热、意识障碍、抽搐、呼吸衰竭 、病理反。</p><p>8、流行性乙型脑炎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乙型 脑炎病毒引起的、经蚊虫传播的以脑实质 炎症主要病变的急性传染病。主要分布在 亚洲,夏秋季流行。为10岁以下的儿童。 临床上以高热、意识障碍、抽搐、重症者 可留有神经系统后遗症。 一、病原学 最早于1935年在日本发现,故称日本乙型脑炎。 1940年我国从脑炎病人的脑组织中分离出乙脑病毒 其属黄病毒科,黄病毒属。病毒呈球形,直径40-50nm,核心 含核心蛋白和单股正链RNA,核心被外膜包裹,主要含膜蛋白 和外膜蛋白。外膜蛋白是糖蛋白,在病毒表面的突起部分具 血凝素性,能凝集鸡、。</p><p>9、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乙型脑炎 Epidemic encephalitis BEpidemic encephalitis B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感染科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感染科 李杨李杨 General descriptionGeneral description n n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乙脑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乙脑病 毒经蚊虫叮咬而传播的以脑实质炎症为主毒经蚊虫叮咬而传播的以脑实质炎症为主 要病变的急性传染病,发生于夏秋季,儿要病变的急性传染病,发生于夏秋季,儿 童多见。童多见。 n n 临床上以高热、意识障碍、抽搐、呼吸衰临床上以高热、意识障碍、抽搐、呼吸衰 竭、脑。</p><p>10、韶关学院医学院传染病学教研室 流行性乙型脑炎 Epidemic encephalitis B 韶关学院医学院传染病教研室韶关学院医学院传染病教研室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 由乙脑病毒经蚊虫叮咬而传播的以脑 实质炎症为主要病变的急性传染病, 发生于夏秋季,儿童多见。 临床上以高热、意识障碍、抽搐 、呼吸衰竭、脑膜刺激征及病理反射 征为主要特征。 General description 韶关学院医学院传染病教研室韶关学院医学院传染病教研室 乙脑病毒属虫媒病毒乙组的黄病毒科, 核心为单股正链RNA,外包以膜蛋白和外膜 蛋白。 病毒抵抗力弱,但耐低温和干燥。</p><p>11、流行性乙型脑炎及其防制 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 2009年10月 1 内 容 n乙脑基本知识 n河南省疫情概 况 n河南省乙脑监 测 2 乙脑基本知识 3 概 述 n乙脑病毒最早于1934年在日本发现,故名日本脑炎病毒 n1939年我国也分离到乙脑病毒,我省1953年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在开封某医院一病人脑组织中分离出乙脑病毒毒株 n乙脑是由乙脑病毒经蚊虫传播引起以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为主急性传染 病 n人兽共患病,自然疫源性疾病,法定乙类传染病 n病人起病急,以高热、惊厥、昏迷、抽搐等神经症状为特征,病死率 高(5%35%),致残率高(30%。</p><p>12、中南大学 龚国忠 流行性乙型脑炎 Epidemic Encephalitis B 主要内容 一、概述 二、病原学 三、流行病学 四、发病机制及病理改变 五、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 六、诊断和鉴别诊断 七、治疗 八、预防 一、概述 u流行性乙型脑炎又称日本脑炎(Japanese encephalitis),简称乙脑,是由乙脑病毒经蚊虫 叮咬而传播的以脑实质炎症为主要病变的急性传 染病,发生于夏秋季,儿童多见。临床上以高热 、意识障碍、抽搐、呼吸衰竭、脑膜刺激征及病 理反射征为主要特征。 u乙脑病毒属虫媒病毒乙组的黄病毒科,球状 ,约4050nm,核心为单股正链RNA,外 包。</p><p>13、流行性乙型脑炎 Epidemic Encephalitis B,概 述,病原体:乙脑病毒 以脑实质炎症为主要病变的急性传染病 蚊虫传播 夏秋季 高热、意识障碍、抽搐、病理反射及脑膜刺激征 重症患者伴中枢性呼吸衰竭 病死率高达20%50%,可留有后遗症,一、病原学 二、流行病学 三、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 四、临床表现 五、实验室检查 六、并发症 七、诊断与鉴别诊断 八、治疗及预后 九、预防,病原学,乙脑病毒 单链RNA病毒 噬神经 产生特异性抗体:补体结合抗体、中和抗体、血凝抑制抗体 抵抗力不强,组织培养乙型脑炎病毒(电镜),乙型脑炎病毒(电镜),流行病学,(。</p><p>14、乙型脑炎:预防与控制,基本概念,定义:乙脑是由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经蚊虫叮咬传播,以脑实质炎症为主的急性中枢神经系统传染病; 猪和马是主要传染源;三带喙库蚊是主要传播媒介 临床特征:高热、意识障碍、抽搐、病理反射及脑膜刺激症 重症病人可出现中枢性呼吸衰竭,病死率较高可有后遗症,发病机理,蚊虫叮咬 病毒进入体内 病毒血症 免疫功能正常、病毒毒力弱 隐性感染或轻型病例;1:500-2000 免疫功能低 病毒通过血脑屏障 脑炎,临床表现,潜伏期:412天,一般1014天 初期:病程1-3天 极期:病程410天(脑炎期) 恢复期:多在病程2周左右。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