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气道湿化
人工气道管理及湿化。人工气道管理及湿化。人工气道的湿化。一、人工气道及湿化的概念 二、气道湿化的生理学基础 三、人工气道湿化的装置及方法 四、湿化液的种类 五、湿化液的温湿度、用量、速度 六、湿化液效果判断 七、护理中注意事项 八、参考文献。上呼吸道对吸入的气体具有加温、过滤、清洁和湿化作用。气道湿化。
人工气道湿化Tag内容描述:<p>1、2014-03,危重患者人工气道湿化的新进展,主要内容,人体呼吸道正常功能,气道湿化的必要性,气道湿化的相关问题,气道湿化的风险/并发症,2012 AARC湿化推荐指南,一、人体呼吸道正常功能,加温,加湿,清洁过滤,一、人体呼吸道正常功能,二、气道湿化的必要性,改变了吸入气体 热量湿度的交换 方式 只能依赖气管支 气管黏膜加温加 湿 气道与外界直接 相通,失水量显 著增加,气道干燥、痰液粘稠, 细菌繁殖生长 肺表面活性物质遭到破 坏,致顺应性下降加重 缺氧、炎症 气道湿化不足,下呼吸 道为使吸入气达到温度 平衡和水蒸气达饱和状 态进行蒸发散热。</p><p>2、人工气道管理及湿化,Artificial airways management & Humidification in intensive care patients,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气囊管理,高容、低压气囊 最小封闭量(minimal occluding volume technique,MOV) 气囊压力20-25 mmHg(24-30 cmH2O) 30 mmHg:阻断动脉血流 20 mmHg:阻断静脉血流 5 mmHg:阻断淋巴回流,参考文献: Papiya Sengupta, Daniel I Sessler,ect. Endotracheal tube cuff pressure in three hospitals, and the volume required to produce an appropriate cuff pressure. BMC Anesthesiology 2004, 4:8 Estimation of。</p><p>3、人工气道的湿化,气道防护机制,粘液纤毛转运系统,纤毛,纤毛细胞,粘膜下腺,移动的方向,胶 ( 粘液),水合层 (溶胶),杯状细胞,Adapted from Williams, 1996,粘液变稠,纤毛的运动 发生障碍,痰栓,肺泡不张,感染,低于30mg/L,绝对湿度-每升气体含水量-mg/l 相对湿度-与水结合气体量/总气体100%,美国国家标准湿化量30毫克/升(绝对湿度),气道湿化,气泡式湿化器? 加热恒温蒸气发生器 湿纱布 湿热交换器-人工鼻 (HME) 雾化 气管内滴入!,上呼吸机患者常用湿化装置,湿热交换器-人工鼻 (HME) 主动加热湿化器 无侍服控制 有侍服控制 雾化加湿 其他:气管。</p><p>4、人工气道湿化的护理,一、人工气道及湿化的概念 二、气道湿化的生理学基础 三、人工气道湿化的装置及方法 四、湿化液的种类 五、湿化液的温湿度、用量、速度 六、湿化液效果判断 七、护理中注意事项 八、参考文献,内容,人工气道是将导管经上呼吸道置入气管或直接置入气管所建立的气体通道,为气道的有效引流、通畅、机械通气、治疗肺部疾病提供条件。,人工气道概念,上呼吸道梗阻 保护呼吸道以防误吸 作为清除呼吸道内积聚分泌物与痰液的通道 呼吸功能不全或衰竭需要机械通气者 创伤性脊髓高位截瘫,建立人工气道的适应症,是指通过专门的装置。</p><p>5、人工气道湿化,概念,人工气道是经口、鼻或直接经气管置入导管而形成的呼吸通道,以辅助患者通气及进行肺部疾病治疗。 是危重病人抢救中的重要手段之一。 气道湿化用湿化器将溶液或水分散成极细微粒,以增加吸入气体中的湿度,呼吸道和肺吸入含足够水分的气体,达到湿润气道粘膜、稀释痰液、保持粘液纤毛正常运动和廓清功能的一种物理疗法。,气道湿化生理学基础,上呼吸道对吸入的气体具有加温、过滤、清洁和湿化作用,湿化作用就是指在气体中加入水蒸汽,使得吸入气体在到达肺泡的过程中,实现水饱和,达到100的湿度。,湿化不足,气道堵塞,肺。</p><p>6、人 工 气 道 湿 化,气道湿化,正常情况下,鼻、咽腔、呼吸道黏膜对吸入气体有加温和湿化作用,人工气道建立时,吸入气体绕开了具有温暖和湿润功能的鼻腔和上呼吸道,必须全部由气管及其以下的呼吸道来加温和湿化,呼吸道分泌物中水分的丢失因此增加,导致呼吸道粘膜干燥,造成粘液纤毛系统受损伤,使其清除异物的能力大大减低;引起呼吸道炎症,可使呼吸道黏膜糜烂、溃疡,导致细菌感染。有实验证明,肺部感染率随气道湿化的程度的降低而升高。,气道湿化是确保人工气道通畅的关键,气道湿化 正常情况下,气体随呼吸进人鼻腔经鼻毛滤过,鼻腔。</p><p>7、人工气道湿化研究进展,雍海荣,争论的焦点,湿化液体与方法对气道 内分泌物的稀释效果 气道内是否应用抗生素 湿化温度、湿度的有效监测,相关概念,是将导管直接插入气管或经上呼吸道插入 气管所建立的气体通道 是危重病人抢救中的重要手段之一,人工气道,人 工 气 道,相关概念,是指通过专门的装置将溶液或水分散成极细 微粒 ,以增加吸入气体中的湿度 ,达到湿润气道黏膜、 稀释痰液、保持黏液纤毛正常运动和廓清功能的一种物理方法,气 道 湿 化,气道湿化的生理学基础,人工气道的建立,呼吸道的正常解剖和功能被破坏; 咳嗽反射减弱,病人不能自。</p><p>8、人工气道湿化的护理,一、人工气道及湿化的概念 二、气道湿化的生理学基础 三、人工气道湿化的装置及方法 四、湿化液的种类 五、湿化液的温湿度、用量、速度 六、湿化液效果判断 七、护理中注意事项 八、参考文献,内容,人工气道是将导管经上呼吸道置入气管或直接置入气管所建立的气体通道,为气道的有效引流、通畅、机械通气、治疗肺部疾病提供条件。,人工气道概念,上呼吸道梗阻 保护呼吸道以防误吸 作为清除呼吸道内积聚分泌物与痰液的通道 呼吸功能不全或衰竭需要机械通气者 创伤性脊髓高位截瘫,建立人工气道的适应症,是指通过专门的装置。</p><p>9、人工气道湿化器 使用介绍,一次性耗材 专利号:ZL 2010 2 0589268.0,注册证号:豫洛食药监械(准)字2012第1660026号,6/10/2019,人工气道湿化器是独家专利耗材,利润空间巨大,市场暂无同类产品!,6/10/2019,一、研发背景,现代临床医疗中,人工气道的建立被越来越多的运用到 临床治疗和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治疗中,并作为一种重要抢救措施被广泛采用。但气管切开人工气道建立后,改变了原有经鼻咽喉的呼吸通道的路径,变为外界气体直接由人工气道进入肺部,空气中的尘粒和细小异物容易被吸入肺部,进一步加重肺部感染;同时,没有经过湿润的。</p><p>10、人工气道湿化,汪 蓉,相关概念,湿化方法,气道内滴药,人工气道 气道湿化,最佳湿化,小结,电热恒温湿化法 温湿交换过滤器 ,总纲,口咽通气道,喉罩,气管插管,气管切开,人工气道,呼吸道的正常解剖和功能被破坏; 咳嗽反射减弱,病人不能自行排痰 易使分泌物堵塞气道,引起或加重肺部感染,气道生理, 吸入气体在气管插管 中只加热,没有加湿,正常的上呼吸道:通气、过滤、加温及湿化 吸入气体的热量和湿度逐渐增加,实验证明: 正常人一天经呼吸丢失水量约为300-500 mL 气管切开后导管的堵管率在14-43% 肺部感染率随气道湿化程度的降低而升高 有效的。</p><p>11、氧疗及人工气道湿化相关知识,1,氧疗发展史,1774年 人类发现了氧气 1958年 氧气被第一次规范地应用于细菌性肺炎的 病人。 1960年代中期产生便携式液体氧气,是家庭氧疗的一个革命 。 在20世纪60年代,研究人员开始系统地评价氧疗在慢性低氧血症患者中的有益作用,这些研究人员为现代氧疗奠定了基础,促进了此领域的发展。,2,定 义,氧气治疗(oxygen therapy):利用各种方式将含氧气体输送给人体,预防或纠正低氧血症,其根本目的在于提高机体氧输送。 氧气治疗应被视为一种药物治疗手段,也存在剂量、疗程和并发症等问题。 2002美国呼吸治疗。</p><p>12、人工气道湿化(一),1,气 道 湿 化,是指通过专门的装置将溶液或水分分散成极细微粒 ,以增加吸入气体中的湿度 ,达到湿润气道黏膜、 稀释痰液、保持黏液纤毛正常运动和清除功能的一种物理方法,2,气道湿化,气体随呼吸进人鼻腔鼻毛滤过,鼻腔内丰富的毛细血管网及潮湿的黏膜可将吸入气体加温到3034,相对湿度可达80%90%;气体达到隆突时,则可接近体温37,相对湿度可达95%以上;至肺饱时气体温度可达37 ,相对湿度可达100%。,3,气道湿化,正常情况下,鼻、咽腔、呼吸道黏膜对吸入气体有加温和湿化作用,人工气道建立时,吸入气体绕开了具有温暖。</p><p>13、人工气道的温湿化,淮南市第一人民医院 重症医学科 罗健,人工气道的温湿化,人工气道温湿化的相关概念,绝对湿度(AH):每单位容积的气体所含水分的重量mg/L 饱和湿度:一定温度下每单位体积内所能容纳的最大水分含量( 37 时的饱和湿度为44mg/L ) 相对湿度(RH):一定温度下气体实际含水量与该温度下饱和湿度含水量的比值 RHAH饱和湿度100,湿化与温化:湿度与温度,不同温度下的饱和湿度,气道自净能力 粘液-纤毛转运系统 气道温湿化环境 气道保护能力 咳嗽,呼吸道正常生理功能,黏液-纤毛系统,湿化不足的危害,纤毛运动能力下降 气道分泌物。</p><p>14、人工气道管理及湿化 Artificialairwaysmanagement Humidificationinintensivecarepatients 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 气囊管理 高容 低压气囊最小封闭量 minimaloccludingvolumetechnique MOV 气囊压力 20 25mmHg 24 30cmH2O 30mmHg 阻断动脉血流 20mmHg 阻断静脉血流 5mmHg。</p><p>15、人工气道管理及湿化,Artificial airways management 1999. pp. 115.,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的时机,最佳时机没有明确定义 需要考虑的因素 安全性 两者的安全性相类似 Early tracheostomy for primary airway management in the surgical critical care setting. Surgery, 10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