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编号:2050365]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
2、进一步学习梯形的有关知识。2011-2012学年八年级备课组 【精品全套】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 第16章 分式 第1课时 分式——分式基本性质 一、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会用勾股定理进行简单的计算。【学习目标】1.掌握矩形的判定定理。【学习重点】掌握矩形的判定定理。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Tag内容描述:<p>1、第十六章 分式161分式16.1.1从分数到分式一、 教学目标1 了解分式、有理式的概念.2理解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能熟练地求出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二、重点、难点1重点:理解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2难点:能熟练地求出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三、课堂引入1让学生填写P4思考,学生自己依次填出:,.2学生看P3的问题:一艘轮船在静水中的最大航速为20千米/时,它沿江以最大航速顺流航行100千米所用实践,与以最大航速逆流航行60千米所用时间相等,江水的流速为多少?请同学。</p><p>2、19.3 课题:等腰梯形的判定1、学会等腰梯形的判定方法;2、进一步学习梯形的有关知识,会作梯形的辅助线。重难点 重点:梯形的判定方法 难点:会作梯形的辅助线【学习过程】 温故知新1.等腰梯形的两底差等于腰长,腰与下底边两夹角为_______________.2.一个梯形的两底长分别为6和8,则这个梯形的中位线长为____________.一、学习新知1.自学P107-108,填空:等腰梯形的判定定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证明定理P108练习32.自学例2,并完成P108练习2、4,二、合作探究怎样作梯形的辅助线环节一:归类1、如图,在梯怎样形ABCD中,ADBC,A。</p><p>3、19.3梯形一、温故知新1.如图(1),已知方格纸中的4个相同的正方形,则1+2+3=_________.2.如图(2),P是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BD上一点,PEDC于E,PFBC于F,则PA与EF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二、学习新知:自学P106-107页1.梯形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腰梯形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直角梯形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 等腰梯形的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证明以上性质:3.学习课本P110 -9.并在课本上证明和记忆。</p><p>4、19.3梯形2 一、温故知新1.等腰梯形的两底差等于腰长,腰与下底边两夹角为_______________.2.一个梯形的两底长分别为6和8,则这个梯形的中位线长为____________.3.如图(1),等腰梯形ABCD中,ABCD,BDAD,BC=CD,A=60,CD=2cm.(1)求CBD的度数;(2)求下底AB的长.二、学习新知1.自学P107-108,填空:等腰梯形的判定定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自学例2,并完成P108练习3、4,P109-110 3、7.三、释疑提高1.下列命题中,是真命题的为( )A、有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是等腰梯形 B、有一组对角互补。</p><p>5、第19章一次函数复习(二)一、知识梳理1.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求ax+b=0(a,b是常数,a0)的解从“数”的角度看:x为何值时函数y= ax+b的值为 求ax+b=0(a, b是常数,a0)的解从“形”的角度看:求直线y= ax+b与x轴交点的 2.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解方程组从“数”的角度看:自变量(x)为何值时两个函数的值相等并求出这个函数值从“形”的角度看:确定两直线交点的坐标.3.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解不等式ax+b0(a,b是常数,a0) 从“数”的角度看:为何值时函数y= ax+b的值大于0从“形”的角度看:求直线y= ax+b在 x轴上方的部。</p><p>6、17.1.2勾股定理预习案一、学习目标1、会用勾股定理进行简单的计算.2、树立数形结合的思想、分类讨论思想.3. 培养良好的思维意识,发展数学理念,体会勾股定理的应用价值.二、预习内容1阅读课本第25-26页2. 勾股定理: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a、b,斜边长为c,那么: (或 )变形:(或 ) (或 )3对应练习:填空题:在RtABC,C=90,如果a=7,c=25,则b= ; 如果A=30,a=4,则b= ;如果A=45,a=3,则c= ; (4)如果b=8,a:c=3:5,则c= .3三、预习检测1、在RtABC,C=90,a=8,b=15,则c= 。2、一个高1.5米、宽0.8米的长方形。</p><p>7、第20章 数据的分析一、知识梳理 1.加权平均数的定义及计算公式一般地,若n个数x1,x2,xn的权分别是w1,w2,wn,则 叫做这n个数的加权平均数。在求n个数的平均数时,如果x1出现f1次,x2出现f2次,xk出现fk次(这里f1+f2+fk=n)那么这n个数的算术平均数 也叫做x1,x2,,xk这k个数的加权平均数,其中f1,f2,,fk分别叫做x1,x2,,xk的 。在实际问题中:当各项权相等时,计算平均数就要采用 ;当各项权不相等时,计算平均数就要采用 。2.中位数的定义及确定方法将一组数据按照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奇数,则称。</p><p>8、2011-2012学年八年级备课组 【精品全套】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 第16章 分式 第1课时 分式分式基本性质 一、学习目标: 1、了解分式的概念及分式基本性质 2、会用分式的基本性质熟练地进行分式的约分 二。</p><p>9、【精品全套】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 第十六章 分式 课题 16.1 分式 课时:三课时 第一课时 16.1.1 从分数到分式 【学习目标】 1. 会从实际问题抽象出分式的概念,理解分式的概念。 2. 能正确判断一个代数。</p><p>10、第十六章 二次根式 教学备注 学生在课前完成自主学习部分 配套PPT讲授 1 情景引入 见幻灯片3 4 2 探究点1新知讲授 见幻灯片5 11 16 1 二次根式 第2课时 二次根式的性质 学习目标 1 经历二次根式的性质的发现过程 体。</p><p>11、23 1 平均数与加权平均数 学习目标 1 理解平均数的实际意义 并且会运用平均数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 会求加权平均数 并体会权的差异对结果的影响 学习重点 理解加权平均数的意义 学习难点 体会权的意义 自主学习 1 知识链接 1 数据2 3 4 5 6 7的平均数是 2 一次数学测验 3名同学的数学成绩分别是60 80和100分 则他们的平均成绩是多少 你怎样列式计算 算式中的分子分母分别。</p><p>12、17 1 2 勾股定理 导学案 枝江市董市中学 马明元 学习目标 1 能利用勾股定理 根据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求第三条边长 并在数轴上表示无理数 2 体会数与形的密切联系 增强应用意识 提高运用勾股定理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并积极参与交流 并积极发表意见 重点 利用勾股定理在数轴上表示无理数 难点 确定以无理数为斜边的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 一 预习新知 阅读教材第27。</p><p>13、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导学案 1 学习目标 1 体会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得出过程 掌握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2 探究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证明方法 3 理解原命题 逆命题 逆定理的概念及关系 4 经历直角三角形判别条件的探究过程 体会命题 定理的互逆性 掌握可逆性的数学意识 5 培养数学思维以及合情推理意识 感悟勾股定理和逆定理的应用价值 学习重点 掌握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及证明 学习难点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证明 学具。</p><p>14、19 2 1正比例函数 1 学习目标 1 通过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理解正比例函数的意义 2 掌握正比例函数的解析式的特点 能正确判定实际问题中的函数是否是正比例函数 3 通过画正比例函数的图象 初步了解正比例函数图象的特征 提高画函数图象的能力 学习重点 理解正比例函数的概念 画正比例函数的图象 学习难点 正比例函数的概念理解 通过图象感受正比例函数的特征 学习过程 一 课前导学 学。</p><p>15、西华初中八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 审核: 18.1 勾股定理(2)班级: 姓名: 评价: 设计:张伟 编号:007学习目标1会用勾股定理进行简单的计算。2树立数形结合的思想、分类讨论思想。3积极参与,全心投入学习重。</p><p>16、18.2.1 矩形的判定 导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矩形的判定定理,能够应用判定定理判断一个四边形是否为矩形。2灵活运用矩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进行计算或证明。【学习重点】掌握矩形的判定定理【学习难点】灵活运用矩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进行计算或证明。【学习过程】一、温故知新:生活当中常见的一些四边形,哪个四边形是矩形?矩形的定义: 二、探究新知:判断四边。</p><p>17、初中部 八 年级 数学 导学案 学案编号: 班级: 姓名: 执笔: 汪建锋 审核: 审批: 印数: 70 12.2.3用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一、温故知新:1、正比例函数的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一次函数的表达式__。</p><p>18、17.1 勾股定理(1)学习目标:1了解勾股定理的发现过程,掌握勾股定理的内容,会用面积法证明勾股定理。2培养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总结规律的意识和能力。学习重点:勾股定理的内容及证明。学习难点:勾股定理的证明。学习过程:一、 自主学习:直角ABC的主要性质是:C=90(用几何语言表示)(1)两锐角之间的关系:。</p><p>19、第十六章 二次根式教学备注学生在课前完成自主学习部分16.1 二次根式第1课时 二次根式的概念学习目标:1.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2. 掌握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3.会利用二次根式的非负性解决相关问题.重点: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及有意义的条件.难点:利用二次根式的有意义的条件及其非负性解题.自主学习。</p>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相关DOC文档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相关PDF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