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2
我们在新课改高一数学教学过程中。2.1.2 空间中直线与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第一课时)教案。主要研究空间中直线与直线之间的三种位置关系及公理4。1.2.2空间中的平行关系(1) 一. 平行直线 1. 平行直线的定义。空间几何体[基础训练A组]。空间几何体[综合训练B组]。空间几何体[提高训练C组]。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2Tag内容描述:<p>1、必修2A版_第1章空间几何体_本章小结_试题资源:单元测试题(三)(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第卷(选择题 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下面几何体的轴截面一定是圆面的是A圆柱 B圆锥 C球 D圆台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有两个面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的几何体叫棱柱.B有两个面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平行四边形的几何体叫棱柱.C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都是三角形的几何体叫棱锥.D棱台各侧棱的延长线交于一点.3. 一个几何体的某一方向的视图是圆,则它。</p><p>2、必修2、5教学中出现的困惑与对策自我省实施新课改以来,给学校教育教学带来了新的面貌,它以前所未有的力量,冲击着我们的教育理念,改变着我们的教学策略.因此,作为新课改样本学校的教师,我们在新课改高一数学教学过程中,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不断地探索、实践、反思、领悟、总结.惊喜着新课改带来的每一点惊喜,困惑着新课改实施中的每一个困惑,更思考着新课改带来的困惑与迷惘,并不断探寻着相应的应对策略.下面我就余姚中学高二数学备课组在必修2、5的在教学过程中所亲身经受的困惑、反思、以及对策向各位位老师作一下汇报.一、 模。</p><p>3、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2立体几何初步教材分析一、课程标准关于立体几何初步的表述几何学是研究现实世界中物体的形状、大小与位置关系的数学学科。人们通常采用直观感知、操作确认、思辨论证、度量计算等方法认识和探索几何图形及其性质。三维空间是人类生存的现实空间,认识空间图形,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推理论证能力、运用图形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以及几何直观能力,是高中阶段数学必修系列课程的基本要求。在立体几何初步部分,学生将先从对空间几何体的整体观察入手,认识空间图形;再以长方体为载体,直观认识和理解空间点、。</p><p>4、特别说明:本套资料所诉求的数学理念是:(1)解题活动是高中数学教与学的核心环节,(2)精选的优秀试题兼有巩固所学知识和检测知识点缺漏的两项重大功能。本套资料按每章或节分三个等级:基础训练A组, 综合训练B组, 提高训练C组建议分别适用于同步练习,单元自我检查和高考综合复习。本套资料配有详细的参考答案,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单项选择题和填空题配有详细的解题过程,解答题则按照高考答题的要求给出完整而优美的解题过程。本套资料对于基础较好的同学是一套非常好的自我测试题组:可以在90分钟内做完一组题,然后比照答案,对。</p><p>5、必修2.1.2 空间中直线与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第一课时)教案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1)本节课是人教版数学必修2的2.1.2第一课时的内容,主要研究空间中直线与直线之间的三种位置关系及公理4。(2)教材在编写时注意从平面到空间的扩充,通过观察实物,直观感知,进而抽象概括出定义及定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2.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异面直线的概念的理解及其判断,公理4的学习 。教学难点:异面直线的理解,空间中直线与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的分类。3.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异面直线的概念; 。</p><p>6、1.2.2空间中的平行关系(1) 一. 平行直线 1. 平行直线的定义: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 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2. 平行公理: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 直线和这条直线平行. 3. 公理4: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 平行,此性质又叫做空间平行线的传递性. 公理4的符号表述为: a/c,b/c a/b. 公理4反映了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公理4主要用来证明两条直线平行,它是 证明两直线平行的重要依据. 4. 等角定理: 如果一个角的两边和另一个角的两边分 别平行并且方向相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 已知:如图所示,BAC和 B1A1C1的边AB/A1B1, AC/A1C1,且。</p><p>7、立体几何初步 (必修2)教学体会 1 课程目标 几何学是研究现实世界中物体的形状、大小与 位置关系的数学学科。人们通常采用直观感知 、操作确认、思辨论证、度量计算等方法认识 和探索几何图形及其性质。三维空间是人类生 存的现实空间,认识空间图形,培养和发展学 生的空间想像能力、推理论证能力、运用图形 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以及几何直观能力,是高 中阶段数学必修系列课程的基本要求。 2 基本内容 在立体几何必修部分,学生将先从对空 间几何体的整体观察入手,认识空间图 形;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 积的计算方法。再以长方。</p><p>8、立体几何(必修2)教学体会 1 课程目标 几何学是研究现实世界中物体的形状、大小与 位置关系的数学学科。人们通常采用直观感知 、操作确认、思辨论证、度量计算等方法认识 和探索几何图形及其性质。三维空间是人类生 存的现实空间,认识空间图形,培养和发展学 生的空间想像能力、推理论证能力、运用图形 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以及几何直观能力,是高 中阶段数学必修系列课程的基本要求。 2 基本内容 在立体几何必修部分,学生将先从对空 间几何体的整体观察入手,认识空间图 形;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 积的计算方法。再以长方体为。</p><p>9、新课程数学学科课前培训 平面解析几何初步 -人教版必修2 一、总体把握 幻灯片 3 2.微观上幻灯片 7 幻灯片 21 二、深入分析 知识累积 概括解几初步 : 概括解几 初步: 特点分析-体现优化 、突出思想 1.宏观上 1.内容安排上的特点 2.教学要求上的特点 3.教学价值上的特点 3.1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 幻灯片 18 3.2 直线的方程 3.3 直线的交点坐标与距离公式 4.1 圆的方程 幻灯片 19 幻灯片 20 幻灯片 21 4.2 直线、圆的位置关系 幻灯片 22 4.3 空间直角坐标系幻灯片 23 幻灯片 2 新课程关于平面解析几何的内容 理念: 构建共同基础,提供发展平台 。</p><p>10、必修2、5教学中出现的困惑与对策 一:模块化教学知识体系变化引起的困惑 与对策 1.必修课本使用顺序出现的困惑与对策 2.同一模块的立体几何内容衔接出现的困惑与对 策 公理2的三个推论的地位问题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已 知平面 “突出算法的思想,在能够与算法结合的课程 内容中,融合用算法解决问题的练习” 二.课本例习题争议引起的困惑与对策 虚 线 断 开 2.有关三视图的困惑 3.看得到的点与看不到的点如何表示 ? 4.必修2课本37页习题2 l一个长、宽、高分别是80cm,60cm,55cm, 的水槽中有水200000cm3,现放入一个直径 l为50cm的。</p><p>11、教材: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二册(上) 主要思考的几个问题 n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 n怎样引入新课,获得学生的求知欲 望? n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什么困难 ? n如何结合教学内容,发展学生的能 力? 教材分析 教法分析 学法分析 教学程序 板书设计 圆的标准方程 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作用及前后联系 教学目标 教材的重、难点 教材的地位作用及前后联 系 n圆是最常见的几何图形之一,在实际生活和 生产实践中有广泛的应用。 n初中比较系统地研究了圆的基本性质,高中 内容是在初中所学知识及前几节内容基础上 ,进一步研究圆的方。</p><p>12、数学2(必修)第一章:空间几何体基础训练A组数学2(必修)第一章:空间几何体综合训练B组 数学2(必修)第一章:空间几何体提高训练C组数学2(必修)第二章:点直线平面基础训练A组数学2(必修)第二章:点直线平面综合训练B组数学2(必修)第二章:点直线平面提高训练C组数学2(必修)第三章:直线和方程基础训练A组数学2(必修)第三章:直线和方程综合训练B组数学2(必修)第三章:直线和方程提高训练C组数学2(必修)第四章:圆和方程 基础训练A组数学2(必修)第四章:圆和方程 综合训练B组数学2(必修)第四章:圆和方程 提高训练C。</p><p>13、21 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 的位置关系 2.1.1 平 面 问题提出 1.点、直线、平面是构成空间图形的 三个基本元素,在长方体中,顶点, 棱所在的直线,以及侧面、底面之间存 在哪些位置关系? A B CD AB C D 2.空间中,点、直线、平面之间有哪些 基本位置关系?我们将从理论进行分析 和探究. 知识探究(一): 平面的概念、画法及表示 思考1:生活中有许多物体通常呈平 面形 ,你能列举一些实例吗? 思考2:将一条线段向两端无限伸展得到 的图形是什么?将课桌面、平静的水面 、田径场地面向四周无限伸展得到的图 形是什么? 思考4:我们不可能把一。</p><p>14、课题:柱、锥体的结构特征课 型:新授课教学目标:通过实物模型,观察大量的空间图形,认识柱体、锥体的结构特征,并能运用这些特征描述现实生活中简单物体的结构.教学重点:让学生感受大量空间实物及模型,概括出柱体、锥体的结构特征.教学难点:柱、锥的结构特征的概括.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周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物体,它们具有不同的几何形状。由这些物体抽象出来的空间图形叫做空间几何体。下面请同学们观察课本P2图1.1-1的物体,它们具有什么样的几何结构特征?你能对它们进行分类吗?分类的依据是什么?学。</p><p>15、2.2.4 点到直线的距离课堂探究探究一 点到直线的距离1求点P(x1,y1)到直线AxByC0的距离的计算步骤:(1)给点的坐标赋值:x1?,y1?;(2)给A,B,C赋值:A?,B?,C?;(3)计算d;(4)给出d的值2P(x1,y1)到几种特殊形式的直线方程的距离可以用公式求,也可以直接写出【典型例题1】 求点P(3,2)到下列直线的距离:(1)3x4y10;(2)y6;(3)y轴思路分析:直接利用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求解即可解:由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d,得(1)点P(3,2)到直线3x4y10的距离d;(2)点P(3,2)到直线y60的距离d8;(3)点P(3,2)到y轴的距离等于点P(3,2)到直线x0的距。</p><p>16、精品教育特别说明:本套资料所诉求的数学理念是:(1)解题活动是高中数学教与学的核心环节,(2)精选的优秀试题兼有巩固所学知识和检测知识点缺漏的两项重大功能。本套资料按每章或节分三个等级:基础训练A组, 综合训练B组, 提高训练C组建议分别适用于同步练习,单元自我检查和高考综合复习。本套资料配有详。</p><p>17、第三章 直线与方程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p><p>18、1.2.2单位圆与三角函数线1.了解三角函数线的意义.(重点)2.会用三角函数线表示一个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难点)基础初探教材整理1单位圆阅读教材P19“第1行”“第12行”,完成下列问题.单位圆:我们把半径为1的圆叫做单位圆.角的终边与单位圆的交点的坐标是________.【解析】由于角的终边与单位圆的交点横坐标是cos ,纵坐标是sin ,角的终边与单位圆的交点的坐标是.【答案】教材整理2三角函数线阅读教材P19“第13行”P20“例”以上部分,完成下列问题.如图122所示,点P的坐标为(cos ,sin ),即P(cos ,sin ).图122其中cos OM,sin ON.这。</p><p>19、长春 育苗辅导班第一章 空间几何体11 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结构特征棱柱棱锥棱台定义底面两底面是全等的多边形多边形两底面是相似的多边形侧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侧棱平行且相等相交于顶点延长线交于一点平行于底面的截面与两底面是全等的多边形与底面是相似的多边形与两底面是相似的多边形过不相邻两侧棱的截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12 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我们把一束平行光线照射下形成的投影,叫做平行投影.平行投影的投影线是平行的.在平行投影中,投影线正对着投影面时,叫做正投影,否则叫做斜投影.(a)中心投影 (b)斜投影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