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5
等差数列的定义及通项公式。等差数列的定义及通项公式的推导和应用。2.数列中。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两个侧重。等差数列 思想 前n项和公式。教材就等差数列前n项和给出了两个公式。设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和为。第一章 解三角形 约8课时 第二章 数列 约12课时 第三章 不等式 约16课时。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5Tag内容描述:<p>1、等差数列-导学案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5导学案2.2等差数列(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 理解等差数列的定义,能根据定义判断和证明一个数列是等差数列;2. 能运用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求等差数列的首项、公差、项数及指定的项。【学习重点】等差数列的定义及通项公式【学习难点】等差数列的定义及通项公式的推导和应用【学习过程】一、温故知新1. 写出下列数列的通项公式(1) (2)2. 若数列的通项公式是,则( )A. B. C. D. 3. 已知数列满足:,则= .二、创设情境1.在过去的三百多年里,人们分别在下列时间里观测到了哈雷慧星:问:你能预测。</p><p>2、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5导学案基本不等式学习目标:1. 通过课前预习,会求基本不等式的最值问题2. 通过课堂探究,熟练掌握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条件最值问题。学习重、难点:利用基本不等式解决最值问题课前预习1.已知00,n0,且mn81,则mn的最小值为()A18 B36C81 D243教材知识再现. 基本不等式内容: .基本不等式成立的条件: .等号成立的条件:当且仅当 时取等号3在下列函数中,当x取正。</p><p>3、期末测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4分,共56分. 在每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在等差数列3,7,11中,第5项为( )A15B18C19D232数列中,如果3n(n1,2,3,) ,那么这个数列是( )A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B公差为3的等差数列C首项为3的等比数列D首项为1的等比数列 3等差数列an中,a2a68,a3a43,那么它的公差是( )A4B5C6D74ABC中,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若a3,b4,C60,则c的值等于( )A5B13CD5数列an满足a11,an12an1(nN+),那么a4的值为( )A4B8C15D31。</p><p>4、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两个侧重摘要:本文从在思想方法的角度给出了等差数列前n项和两个公式的侧重点。 关键词:等差数列 思想 前n项和公式我们知道,教材就等差数列前n项和给出了两个公式:设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和为,公差为,则 (公式一)(公式二)这两个公式在解决问题时如何使用,下面举例说明。以下,不再说明。一 侧重于函数方程思想的公式一1 方程思想:所谓方程思想就是将题目条件运用前n项和公式,表示成关于首项a1和公差d的两个方程,通过解决方程来解决问题。例1 已知an为等差数列,前10项的和S10=100,前100项的和S100=10。</p><p>5、第一章 解三角形测试一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学习目标1掌握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及其有关变形.2会正确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及有关三角形知识解三角形. 基础训练题一、选择题1在ABC中,若BC,AC2,B45,则角A等于( )(A)60(B)30(C)60或120(D)30或1502在ABC中,三个内角A,B,C的对边分别是a,b,c,若a2,b3,cosC,则c等于( )(A)2(B)3(C)4(D)53在ABC中,已知,AC2,那么边AB等于( )(A)(B)(C)(D)4在ABC中,三个内角A,B,C的对边分别是a,b,c,已知B30,c150,b50,那么这个三角形是( )(A)等边三角形(B)等腰三角形(C)直角三角形(D)等腰三角。</p><p>6、高中数学必修5知识点1、正弦定理:在中,、分别为角、的对边,为的外接圆的半径,则有2、正弦定理的变形公式:,;,;3、三角形面积公式:4、余弦定理:在中,有,5、余弦定理的推论:,6、设、是的角、的对边,则:若,则;若,则;若,则7、数列: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着的一列数8、数列的项:数列中的每一个数9、有穷数列:项数有限的数列10、无穷数列:项数无限的数列11、递增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都不小于它的前一项的数列12、递减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都不大于它的前一项的数列13、常数列:各项相等的数列14、摆动数列:从第2项。</p><p>7、必修五数学试卷 、选择题1、 选择题1、在中,若,则角等于 ( )A、 B、 C、 D、2、 在中,则角等于 ( )A、 B、 C、 D、或3、 已知一个锐角三角形的三边边长分别为3,4,则的取值范围 ( )A、 B、 C、 D、4、 中,若,则一定是 ( )A、等腰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锐角三角形 D、钝角三角形5、 在等差数列中,若,则等于 ( )A、45。</p><p>8、高中数学必修五第一章 解三角形一、基础知识【理解去记】在本章中约定用A,B,C分别表示ABC的三个内角,a, b, c分别表示它们所对的各边长,为半周长。1正弦定理:=2R(R为ABC外接圆半径)。推论1:ABC的面积为SABC=推论2:在ABC中,有bcosC+ccosB=a.推论3:在ABC中,A+B=,解a满足,则a=A.正弦定理可以在外接圆中由定义证明得到,这里不再给出,下证推论。先证推论1,由正弦函数定义,BC边上的高为bsinC,所以SABC=;再证推论2,因为B+C=-A,所以sin(B+C)=sinA,即sinBcosC+cosBsinC=sinA,两边同乘以2R得bcosC+ccosB=a;再证推论4,由正。</p><p>9、人教A版数学5 教学建议 成都市成都市3737中学中学 吴兴国吴兴国 人教A版数学5 教学建议 高中数学新课程人教高中数学新课程人教A A版必修版必修5 5概述概述 本模块包括“解三角形”、“数列”、“不等式”三章内容, 全书约需36课时,具体课时分配如下: 第一章 解三角形 约8课时 第二章 数列 约12课时 第三章 不等式 约16课时 “ “解三角形解三角形” ”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对任意三角形边长和角度关系的 探索,介绍三角形的正、余弦定理,及其简单应用, “ “数列数列” ”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对日常生活中大量实际问题的分析, 在探索中掌握。</p><p>10、解三角形(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014高考课标全国卷)钝角三角形ABC的面积是,AB1,BC,则AC()A5 B. C2 D12(2015高考陕西卷改编)ABC的内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向量m(a,b)与n(cos A,sin B)平行则A为()A. B. C. D.3设ABC的内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若bcos Cccos Basin A,则ABC的形状为()A锐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D不确定4ABC中,a,b,c分别是角A,B,C的对边,向量p(1,),q(cos B,sin B),p。</p><p>11、2.2.1等差数列第二课时一、 学习目标1等差数列的性质;2等差数列性质的应用二、重点、难点重点:熟练掌握等差数列的性质; 难点:等差数列性质的应用.三、预习案一、判定题:下列数列是否是等差数列?. 9 ,7,5,3,, -2n+11, ;. -1,11,23,35,,12n-13,;. 1,2,1,2,;. 1,2,4,6,8,10, ;. ,, , ;二、填空题:(1)等差数列8,5,2,的第5项是____(2)等差数列-5,-9,-13,的第n项是___ (3)已知为等差数列,=3,d= 2 , =21,则n =______四、课中案探究:等差数列的性质例1. 三数成等差数列,它们的和为12,首尾二数的积。</p><p>12、2.2.1等差数列前n项和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1.掌握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及其获取思路.2.经历公式的推导过程,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体验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方法,学会观察、归纳、反思.3.熟练掌握等差数列的五个量a1,d,n,an,Sn的关系,能够由其中三个求另外两个 二、重点、难点重点:等差数列前项和公式的理解、推导及应用难点:会运用等差数列的前项和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相关问题.三、预习案1.设梯形的上底,下底,高分别为,b,h,把两个相同的梯形一个倒置并成平行四边形,则梯形的面积为________. 2.把二次函数y2x24x3化成y (xh)。</p><p>13、2.3.1等比数列第一课时一、 学习目标1理解等比数列的定义;2探索并掌握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3掌握等比中项的概念,深化认识并能灵活运用二、预习案探究一:等比数列的定义观察下列数列,说出它们的特点.(1)0.4,0.8,1.2,1.6,2.0, (2) (3)1,2,4,8,1.等比数列定义:如果一个数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比数列.这个常数叫做____________,用字母_____表示。思考如下问题:(1) 等比数列的q是否为0?(2) 数列a, a, a, a, (aR)是否为等比数列? 如果是,a必须满足什么条件?探究二:通。</p><p>14、http:/www.zzone.cn 中国.中学政治教学网崇尚互联共享 http:/www.zzone.cn 中国.中学政治教学网崇尚互联共享 说课流程 一、教材结构与内容简析 二、教学目标 三、教学重点难点 四、教法分析 五、学法分析 六、教学过程 (一)、设制情境,引出课题 (二)、新课讲解 1、讲解实例、由浅入深 2、类比思想 解决一般化问题 3、利用所学公式解决课前问题。 解: 因为a1+an=a2+an-1=a3+an-2= 两式左右分别相加,得 倒序相加 2Sn=(a1+an)+ (a2+an-1)+ (a3+an-2)+ (an-2+a3)+ (an-1+a2)+ (an+a1)=n(a1+an) 问题:设等差数列 an 的首项为a1,公差为。</p><p>15、第三课时 等差数列(一)教学目标:明确等差数列的定义,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会解决知道an,a1,d,n中的三个,求另外一个的问题;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推理、归纳能力,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教学重点:1.等差数列的概念的理解与掌握.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及应用.教学难点:等差数列“等差”特点的理解、把握和应用.教学过程:.复习回顾上两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数列的定义及给出数列的两种方法通项公式和递推公式.这两个公式从不同的角度反映数列的特点,下面我们看这样一些例子.讲授新课1,2,3,4,5,6;10,8,6,4,。</p><p>16、数学必修5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成都市37中学 吴兴国,点此播放讲课视频,高中数学新课程人教A版必修5概述,本模块包括“解三角形”、“数列”、“不等式”三章内容, 全书约需36课时,具体课时分配如下: 第一章 解三角形 约8课时 第二章 数列 约12课时 第三章 不等式 约16课时,“解三角形”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对任意三角形边长和角度关系的 探索,介绍三角形的正、余弦定理,及其简单应用,,“数列”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对日常生活中大量实际问题的分析, 在探索中掌握与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有关的一些基本数量关系, 感受这数列模型的广泛应用,并。</p><p>17、第二章,数列,学习目标 1.熟练应用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有关性质解题. 2.应用方程的思想方法解决与等比数列前n项和有关问题.,2.3 等比数列 2.3.2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二),1,预习导学 挑战自我,点点落实,2,课堂讲义 重点难点,个个击破,3,当堂检测 当堂训练,体验成功,知识链接 上一节我们学习了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的公式,那么该公式与相应的函数有怎样的关系?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又有怎样的性质?如何利用这些性质解题?,预习导引 1.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的变式 当q1时,Sn .,na1,(2)当公比q1时,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是Sn ,它可以变形为Sn 。</p><p>18、第二章,数列,学习目标 1.掌握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及公式推导思路. 2.会用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解决有关等比数列的一些简单问题.,2.3 等比数列 2.3.2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一),1,预习导学 挑战自我,点点落实,2,课堂讲义 重点难点,个个击破,3,当堂检测 当堂训练,体验成功,知识链接 1.求等差数列前n项和用的是倒序相加法,对于等比数列an,当q1,Sna1a1qa1q2a1qn1a1q(a1a1qa1qn1a1qn1)a1q(Sna1qn1),至此,你能用a1和q表示出Sn吗?,至此你能用a1和q表示出Sn吗?,预习导引 1.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 (2)注意:应用该公式时,一定不要忽略q1。</p><p>19、2.1 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教学目的:1.通过本节学习,让学生理解数列的概念,理解数列是一种特殊函数,把数列融于函数之中;2.了解数列的通项公式,并会用通项公式写出数列的任意一项,对于比较简单的数列,会根据前几项写出它的通项公式;3.理解递推公式的意思,能类比函数画出数列通项公式的图象;4.理解通项公式与递推公式的异同;5.通过探究、思考、交流、实验、观察、分析等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通过日常生活重的大量实例,鼓励学生动手试验,大胆猜想,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探究精神和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6.通过本节章头图的学习,体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