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导学案
学习目标。学习目标。五年级数学学科导学案。1、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认识图形的轴对称。二 年级 数学 导学案。- 1 - 第一章第一章 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 1.1 我们身边的轴对称图形我们身边的轴对称图形 教学目标。认识轴对称图形。练习课 学习目标 1.通过练习。学习重点 掌握时。
数学导学案Tag内容描述:<p>1、1.1 小数乘整数设计者:彭 琴 审核者:吕大明 导学者: 年 月 日第 一 课时.【学习目标】1. 理解小数乘整数的意义和算理。2. 掌握用竖式计算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一、自主学习(自评:A B C D)【自学预检】1.一千克茄子6元钱,买1.7千克要多少元?用加法列式( );乘法列式( )。2.计算1.76时,我这样想:17元=( )角,17角6=( )角102角=( )元,所以1.76=( )3.尝试用竖式计算:1.76,说说计算时要注意什么?【问题发现与生成】自学P2-3页例1、例2,我发现的问题有。</p><p>2、西师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有余数的除法(一)年级: 主备人:审核人: 使用人: 课题有余数的除法课时1教材分析目标学习目标:使学生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能正确列出有余数除法的算式。培养学生初步的操作、观察、概括能力,能解决有余数除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重点让学生在一些列活动中,认识有余数的除法.难点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导学过程备注一、导入出示: 提问:你能看图列出两道除法算式吗?根据图说说,这两道算式表示什么意思?二、学习过程摆一摆。请小朋友拿出20个圆片,按照老师的要求动手摆一摆。</p><p>3、五年级数学学科导学案设计人: 审核人: 授课教师:学习内容总复习一因数与倍数学习目标1 通过整理与复习,使学生巩固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知道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2 掌握2 、3 、5 的倍数的特征,掌握求因数、倍数、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重难点及突破措施重点:能自主梳理知识,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辨析和理解知识间的区别和联系。难点: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新- 课- 标 -第 -一- 网课前准备导 学 案 设 计创设情境生成问题一、引入课题1 整理本册所学内容师:本。</p><p>4、二次函数导学案26.1 二次函数及其图像26.1.1 二次函数九年级下册 编号01【学习目标】1. 了解二次函数的有关概念2. 会确定二次函数关系式中各项的系数。3. 确定实际问题中二次函数的关系式。【学法指导】类比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来学习二次函数,注意知识结构的建立。【学习过程】一、知识链接:1.若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和y,如果对于x的每一个值, y都有唯一的值与它对应,那么就说y是x的 ,x叫做 。2. 形如的函数是一次函数,当时,它是 函数;形如 的函数是反比例函数。二、自主学习:1用16m长的篱笆围成长方形圈养小兔,圈的。</p><p>5、第 一 单元教学内容: 认识简单的路线图 (一) 计划教学时间:2012年2月 22日学习目标1、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四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路线。重点2、能用所学的方位知识(四个方向)描述行走路线。难点教具学具:把第5页例3图中的“人物”(小明),制成可以灵活摆放的小图片,或者其他小实物。 练习准备:背诵儿歌。老师在黑板上画出例3的示意图,(因为教学挂图与课本不符) 你们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吗?你能描述行走的路线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活动一:我能帮助他 问题:你。</p><p>6、成都市“十一五“教育科研课题之数学导学案 代数和 黄土初级中学 李 玲 代数和说课稿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目标分析 学案的编写 及意图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代数和说课稿 去括号 代 数 和 有理数的加法 有理数的减法 一元一次方程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 二元一次不等式(组 ) 整式的加减乘除运算 负数的引入 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 深入到初中数学的边边角角!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目标分析 学案的编写 及意图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我校学生的学情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目标分析 学案的编写 及意图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学生生理心理特征 七年级学生。</p><p>7、王行庄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课 题: 轴对称图形 课型:新授课学习内容:课本14页内容。学习目标:1、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2、从历史的角度观察,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文化价值和美学价值。3、通过轴对称图形的变化,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和思维能力。学习重点:掌握轴对称图形、特征学习难点:掌握轴对称图形、特征学法指导:1、结合问题自学课本第1-2页,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利用班班通课件探索图形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独立思。</p><p>8、五年级上学期数学第一课时 小数乘整数学习内容:书第2页3页的例题1,例题2.学习目标:理解小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其计算法则,并能用法则进行计算。学习过程:一、前置性作业1、口算(有关整数加,减,乘,除方面的口算,自编题)2、笔算(算后想一想:整数乘法的意义及计算方法)。1257 3915 315293、根据125=875,想一想,下面各题的结果,为什么?1257= 125700= 125007=二、我会学(一)自学例11、根据例1主题图编一道应用题。2、列式并做一做:(二)自学例2三、我会想:一个数乘整数的意义是什么?计算方法是什么?四、我会做:1、书。</p><p>9、海量资料超值下载六年级数学(下)课堂导学案:图形的放大和缩小年 级六学科数学课型新授课授课教师设计时间总课时17授课时间学习内容图形的放大和缩小学习目标通过观察和操作,体会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或缩小的实际意义;提高学生观察,分析问题及动手操作的能力。学习重点把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或缩小。学习难点会把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或缩小。学习准备课件集体备课二度备课导学过程自学感悟:“巨人”的身高与普通人的身高的比是4:1.六年级兴趣小组准备为“巨人”设计一间教室,按相同的比放大,该如何设计呢?想一想,说一说自主尝试:。</p><p>10、二 年级 数学 导学案编号:1主备人: 审核人: 班级: 姓名: 小组:课题统一长度单位课型探知新究课时1课时学习目标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重难点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学 习 过 程师生笔记一、自主探究。分小组组织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同一长度。1、 教师先明确活动的方法。(1)、作为标准的物品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要放平摆直。(2)、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每人从四件物品中(圆形、正方形、曲别针、三角形)选取一件不同的物品去量。2、 学生操。</p><p>11、帽儿山镇中心学校 五 年级数学“四研”互助式导学案班级: 姓名 日期 主备人: 课题:图形的运动(三)学习目标:1、1、认识旋转,理解旋转的三要素2、通过对具体图形观察和抽象,发展学生概括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研 学流 程自 研 环 节组 研 环 节展 研 环 节升 研 环 节一、复习教师用课件演示:(1)钟表的转动;(2)风车的转动。学生观察课件的演示,思考:看到了什么?观察思考:钟表、风车是怎样运动的?说说顺时针旋转、逆时针旋转说说生活中有关旋转的例子二、互动新授.出示例1,理解:从“12”到“1”,指针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p><p>12、1 - 第一章第一章 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 1.1 我们身边的轴对称图形我们身边的轴对称图形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观察、感受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认识轴对称图形。 2、能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 3、理解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成轴对称的意义。 4、正确区分轴对称图形与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成轴对称。 5、理解并能应用轴对称的有关性质。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1、能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 2、轴对称的有关性质。 难点:难点: 1、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 2、正确区分轴对称图形与两个图形关于。</p><p>13、练习课 学习目标 1.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知道时、分、秒的概念,比较熟练地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 2.进一步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学习重点 掌握时。</p><p>14、第22章 二次根式导学案 22.1 二次根式(1) 一、学习目标 1、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能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二次根式。 2、掌握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 3、掌握二次根式的基本性质:和 二、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二次根。</p><p>15、生活 数学 班级 小组 姓名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初步认识数学与的联系 懂得数学的价值 形成用数学的意识 能力目标 初步体会数学是一个充满着观察 实验 归纳 类比和猜想的探索过程 情感目标 通过数字与图形的信息认识。</p><p>16、人和路小学四年级数学导学案 班级 姓名 小组 主备人 赵志来 课题 小数点位置移动规律的应用 课型 展示课 编号 学习 目标 1 使学生通过探究理解掌握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2 使学生学会研究问题的方法 重点 难点 使学生通过探究理解掌握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使学生学会研究问题的方法 学法 指导 引导探究法 旧 知 链 接 一 知识铺垫 1 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p><p>17、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长方体的认识 导学案 主备人 米脂县北街小学 安瑞 学习内容 长方体的认识 学习目标 1 通过观察 分类 操作 讨论等活动 进一步认识长方体 正方体 了解长方体 正方体各部分名称 2 经历观察 操作和归纳过程 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 能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3 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 发展空间观念 教材分析 学生在第一学段直观地认识了长方体 正方体 并已经。</p><p>18、虹桥小学五年级数学-植树问题导学案主备人:兰月仙 成员:全体数学老师 备课时间:2015-9-21 复备人:兰月仙 授课人:兰月仙 授课时间: 2015-9-22 班级:五(1)班课 题植树问题(两端要栽)课时一课时学习任务1.通过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探索并发现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关系。2.通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