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意识到量比较长的物体的的长度可以用分米作单位。3、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1、让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吨。认识重量单位吨。认识质量单位。认识周长。使学生建立周长的概念。认识周长的含义。2、使学生通过观察、测量和计算等活动。周长的认识。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秒的认识》 课时。四边形的认识。
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Tag内容描述:<p>1、分分 数数 的的 初步初步 认认 识识 几分之几几分之几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数学上册 学习目标 使同学们认识几分之几,会读、写几 分之几。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 比较分母相同的分数的大小。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同学们 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 复 习: 1 6 1 3 1 5 1 8 1 2 1 7 1 5 1 4 1 9 1 3 1 10 1 10 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 一份是它的( ) 二份是它的( ) 三份是它的( ) 四份是它的( ) 1 4 2 4 3 4 4 4 这样是把这 块月饼平均分成 了 份,三份 是它的( )分 之( ),写作 ( ) 四 四 3 4 三 像 。</p><p>2、四边形的认识 洛口中心小学 谢斌 例把你认为是四边形的 图形涂上颜色. 同学们,讨论一下, 看看四边形有什么特点? 有四条直的边. 有四个 角. 你能将下面图形分分类吗? 四边形 其它图形 你会画吗? 请在小字本上画一个四边形 拿出纸和笔,将里面的图形分分类 方法1: 按有没有直角分 有直角 ; 没有直角 方法2: 按对边相等 对边相等; 对边不相等 方法3: 按对边相等的情况 1,3,42,5,6 1,2,3,4,65 1,3,62,45 你认为下面的图形有什么相同点 ? 相同点: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角 3 1 4 5 填一填 2 ( )属于四边形 ( )不属于四边形 1、3、5 2。</p><p>3、2006年11月28日 长平落星小学 分数的初步认识 甘梅 月饼 月饼 月饼 月饼 22 月饼 月饼月饼 月饼 月饼月饼 11 月饼月饼 把1个月饼平均分给2位学生 月饼 每人分得多少? 没有平均分 2块 2 1 2 1 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 这块月饼的 。 2 1 平均分 1 2 把一个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把一个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 2 1 2 1 2 1 分数线 分子 分母 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 ( )份,每份是这 块月饼的 ( ) (读作: ) 2 1 认识并读写 2 二分之一 2 1 2 1 2 1 2 1 2 1 2 1 2 1 2 1 把一个圆分成两份, 每一份一定是这个 圆的 对吗? 把。</p><p>4、第5单元 倍的认识第1课时 倍的认识(1)【教学内容】教材第50页例1、例2。【教学目标】1.充分认识“倍”的概念。2.理解“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含义,并会运用倍数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并会运用倍数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4.掌握“已知两项求倍数”的解题过程和方法。【重点难点】重 点:经历“倍”的概念的形成过程,建立“倍”的概念,学会已知两项求倍数的基本方法。难 点:建立“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一般思路,体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方法。【教学过程】一。</p><p>5、倍的认识 一、教材内容:义务教育新课标三年级数学上册第50-55页。二、单元分析:“倍的认识”单元内容是在学习了表内乘法口诀和表内除法后出现的学习内容。一共三个例题,例题1通过让学生用笔圈一圈,数形结合的方式形象的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例题2,是以学生做教室清洁的为情境,根据所给的两个条件,通过画图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的思路。例3,是引导学生用画图理解的方式,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的计算思路,为解决问题构建“思维模式”。三、单元目标:(1)经历“倍”的概念的初步形成过。</p><p>6、吨的综合练习课题名称吨的综合练习 教 学目 标1、建立质量单位的的概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2、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3、记住质量之间的进率,形成知识系统化网络化。教学重点:质量单位之间的关系网络化、系统化。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教具、学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一、情境引入二、探究新知三、巩固应用四、全课总结一、铺垫引入1、我们学过的质量单位有哪些?2、1吨、1千克、1克到底有多重?3、你能说说吨、千克、克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1吨=1000千克1千。</p><p>7、分米的认识课题名称分米的认识 教 学目 标1、通过动手实践,使学生意识到量比较长的物体的的长度可以用分米作单位。2、认识分米,建立1分米的长度概念。3、培养学生估测意识和能力。教学重点:认识分米,建立1 分米的长度概念教学难点:选用合适的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和尺子1分米长的纸条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一、情境引入二、探究新知三、巩固应用四、全课总结一、激趣引入学生动手测量课桌的桌面的长、宽。师:昨天同学和聪聪已经量出了这本数学书的长、宽、厚,你们还想知道哪些物体。</p><p>8、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教学目标:1、学习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能正确进行计算,掌握笔算方法。2、培养学生迁移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意识和能力。3、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学重点:1、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及计算的能力。教学难点:掌握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口算和笔算的算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口算卡。教学步骤:一、新课导入1、口算。53+6= 85-5= 67+9= 72-6=20+40+3000= 900-700+80= 300+20+60=80-60+200= 100+400+50= 900-300-200=2、口答。(1)6个百和7个十组成的数是多少?67个十组成的数是多少。</p><p>9、吨 的 认 识课题名称吨 的 认 识(一) 教 学目 标1、让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重量概念。2、学会换算质量单位。1吨=1000千克。3、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存在这些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重点:认识重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重量概念。教学难点:学会估计生活中的物体的质量教具、学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一、情境引入二、探究新知三、巩固应用四、全课总结一、创设情境、探索新知1、猜一猜物体 的质量(1)老师手里握着一枚胸花,让学生猜一猜,老师手里有什么,并估测它的质量。(2)、猜一。</p><p>10、分 米 的 认 识课时编号课 题分 米 的 认 识课 时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实践,使学生明确分米产生的实际意义,建立1分米的长度概念。2、通过观察,使学生知道分米与厘米、米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和计算。3、培养学生估测的意识提高学生估测的能力。重 难 点教学重点:体验1分米的实际长度,形成正确表象。教学难点:能够根据分米与厘米、米之间的关系,进行简单的换算和计算。准 备课件、尺子教学过程一、学前准备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你们还记得它叫什么吗?到现在为止,我们共认识了哪些长度单位。2、请。</p><p>11、吨 的 认 识课题名称吨 的 认 识(一) 教 学目 标1、让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重量概念。2、学会换算质量单位。1吨=1000千克。3、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存在这些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重点:认识重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重量概念。教学难点:学会估计生活中的物体的质量教具、学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一、情境引入二、探究新知三、巩固应用四、全课总结一、创设情境、探索新知1、猜一猜物体 的质量(1)老师手里握着一枚胸花,让学生猜一猜,老师手里有什么,并估测它的质量。(2)、猜一。</p><p>12、吨的认识和换算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概念。知道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质量单位的简单换算。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猜测、推理及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和合作意识。3、情感目标:使学生真正感知数学取之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学会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建立质量单位“吨”的概念及吨与千克的换算。教学难点:建立质量单位“吨”的概念。教学步骤: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猜老师的体重。教师让学生猜一猜老师的体重,猜完后教师提问:刚才同学们在猜老师的体重时。</p><p>13、7.3 “认识周长”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经历从现实生活中认识周长的过程,使学生建立周长的概念,认识周长的含义,会指出并能测量物体和简单图形的周长。2、使学生通过观察、测量和计算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渗透“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3、通过从实践中发现问题,在操作中分析问题,又在实践中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创新精神。4、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会现实生活里的数学,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合作和探究的意识与能力。教学重、难点:建立周长的概念。</p><p>14、周长的认识一、填空题。1、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做它的( )。2、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的长度和就是这个三角形的( )。3、正方形的周长就是正方形( )条边的长度的和。4、长方形的周长包括两条( )和两条( )的总长度。二、判断题。1、 这两条线段的长都是3厘米,这个图形的周长是6厘米。( )2、一个长方形的长和宽的和就是它的周长。( )3、电视屏幕的屏面没有周长。 ( )4、 这个图形是一个封闭图形,它有周长。 ( )三、选择题。1、下面图形都是由3个边长1厘米的小正方形组成的,其中周长最长的是( )。A、 B、 C、 2、下面图形。</p><p>15、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秒的认识 课时:一课时 科目:数学 教学对象:三年级学生 备课人:徐长青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单元是在认识了时,分这两个时间单位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更小的时间单位“秒”,以及学习有关的。</p><p>16、教师教学设计方案 第 17 周 第 4 节 总编第 62 节 课题 复习课(测量、万以内加减法) 课型 复习课 教学 目标 1、 掌握长度单位与质量单位之间的进率,并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与计算。 2、 掌握万以内进位加法与退位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