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编号:1864459]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本课内容包括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本课内容包括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本册教材在教学体积之前先教学容量和容量单位。本册教材在教学体积之前先教学容量和容量单位。升和毫升是容量单位。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1.通过练习提高学生口算和笔算除数是整十数除法的计算能力。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Tag内容描述:<p>1、第 1 课时 ( 月 日 ) NO: 教学内容: 例 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认识射线和直线,知道三者之间的联 系和区别。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重点难点: 认识射线和直线 教学过程: 一、认识射线和直线 1、出示一条线段。 提问: (1)黑板上的图形叫什么?(板书:线段) (2)线段应该怎样画?要注意什么?(板书:两个端点) 学生画一条线段。 (3)观察、回忆:线段有哪些特点?(板书:直的) (4)刚才大家画的一条线段能量出你画的线段的长度吗?线 段可以度量,那么线段的长度是有限长的还是无限长的?(板书: 有限长) 。</p><p>2、苏 教 版 数 学四年级上册教案第一单元:升和毫升第1课时:认识容量和升教学内容:教材1-2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 2使学生初步了解测量、比较容量的方法,能估计一些常见容器的容量,培养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能力。 3使学生联系实际感受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能积极参与操作、实验等学习活动,能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p><p>3、课 题:角的认识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七册教案教材类型:苏教版 所属学科:数学第七册 教案内容: 【教学内容】教材第1617页。【教学要求】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认识射线和直线,知道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认识角和角的表示方法,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明确角的大小及直接比较大小的方法。理解射线和角的关系。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教具准备】木条做的角。【教学过程】一、认识射线和直线。出示一条线段。提问:线段应该怎样画?要注意什么?说一说线段有哪些特征?认识射线。出示图,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中了解射线。。</p><p>4、第 1 单元教材分析教学内容 除法 2教学目标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自己探索、掌握整十数、几百几十除以整十数(商一位数)、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整除且商是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使学生经历试商过程,掌握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笔算;进一步加强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使学生在笔算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已掌握的乘、除口算的方法,能较熟练地进行口算。使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和运用已有的计算解决问题睥过程中,发展数学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锻炼。</p><p>5、四年级数学法制教育渗透教案(苏教版)统 计石门中心校 : 蒋明贵教学目标:1、让学生初步学会根据实际问题,选择条形统计图或折线统计图直观地表示相应的数据,并能利用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学会简单解释统计的结果并进行简单的预测。2、让学生通过学习活动,感受统计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统计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体会统计是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面对不同的问题应该选择不同的处理办法,发展统计观念,激发积极主动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教学重点:合理选择条形统计图或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教学难点:在提供的表格里准确地制作。</p><p>6、四年级数学教案教学内容:教科书P1112练习三第69题教学目标:1、 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握计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进一步巩固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口算和笔算,能够熟练的进行试商和调商。2、 使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维,提高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锻炼克服困难的意识。教学重、难点 巩固计算方法,提高试商调商的能力 教学过程: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口算练习P11第6题卡片出示 审题 依次口算口算除法时可以怎么想(可以从乘法思考)指出:口算时,我们可以想乘法算式来口算两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结果笔算练习P11第。</p><p>7、教学内容可能性教学目标1、使学生结合具体的实例,初步感受简单的随机现象,能列举出简单随机事件中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能正确判断简单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2、使学生在观察、操作和交流等具体活动中,初步感受简单随机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能应用有关可能性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或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现象,形成初步的随机意识。3、使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感受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乐趣,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教学重点与难点感受简单随机现象的特点,能列举出。</p><p>8、第一单元除法教材分析本单元教学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内容包括口算、笔算、估算和解决实际问题四部分,四部分内容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在安排上以笔算为主线,让各部分内容的教学交叉进行、有机结合。全单元内容大致分三段编写:第一段教学两、三位数除以整十数,在这一段里着重让学生体会笔算的方法,同时教学几百几十的数除以几十和稍难些的两位数乘或除以一位数等口算。第二段教学三位数除以非整十的两位数,着重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试商方法。第三段着重教学调商,同时教学口算两位数除以两位数以及估计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商的最。</p><p>9、总复习教案及知识点总结课题:复习计算部分(一) 第 1 课时 总第 课时教学内容:乘除法及混合运算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相关的口算,了解自己在班中的大致水平,有一个比较客观的认识 。2、重点复习除法的笔算,能正确、熟练地应用笔算方法进行计算。 3、混合运算与简便运算的对比,强化对多步运算的认识,并正确选择合适的方法。 4、通过知识的梳理,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准备:给学生准备适当的草稿纸教学过程: 引入:今天我们开始整理与复习,这节课重点复习计算方面的知识 。一、笔算。</p><p>10、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口算和笔算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整十数或几百几十数除以整十数的口算过程。2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两、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笔算方法的计算方法。3能正确进行口算和笔算,学会验算,并养成主动的习惯。4运用所学的知识会进行简单的时间单位的换算。5让学生在主动探索并获得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并能积极与同学交流、学习、思考,积累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和经验。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用整十数除的口算和笔算方法。2要正确书写商的位置。教具、学具准备: 实物投影仪。教学过程:教学设计设。</p><p>11、测量角的大小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操作、交流等活动,激发认识角的测量工具和计量单位的愿望,进而认识量角器和角的计量单位,学会用量角器量指定的角。2. 让学生初步感受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知道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3. 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使其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自主观察、相互交流认识量角器和角的计量单位,在主动探索的过程中,掌握量角的方法 。难点:掌握量角的方法教学准备:量角器 三角尺教学过程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设疑导入激发兴趣三角尺量。</p><p>12、苏教版四年级数学教案 除法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整十数或几百几十数除以整十数的口算方法以及两、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笔算方法的探索过程,能正确地进行口算和笔算,并会演算;会进行简单的时间单位的换算。 2让学生在主动探索并获得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并能积极与同学交流学习的思考,积累与他人合作交流的经验。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用整十数除的口算和笔算方法。教学难点:独立思考并交流讨论笔算的计算过程,尤其是商的书写位置。教学准备:口算卡片、光盘等。教学流程:一、提供购书情境,引发除法计算的需。</p><p>13、第 1 课时 ( 月 日 ) NO:教学内容:教材第40-41例1及练一练。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通过看看、填填、画画,逐步认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学会用简单的统计图表呈现数据。2.能在格子纸上制作简单的条形统计图。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产生对统计的兴趣。重点难点: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喜欢看什么电视节目?(准备好一张练一练的记录表,让学生完成记录。)老师这儿也有一张调查记录,你能看明白吗?让学生说说你从这张记录表中读出了哪些数据?(指名回答)你能完成下面的统计表吗?1.学习统计表。</p><p>14、认识整万数教材简析: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万以内的数,并能正确读、写和比较万以内数大小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分为三段安排教学内容:第一段,教学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和“千万”。教材通过呈现生活中的实例,使学生感受到生活和生产中经常会出现较大的数,引发学生求知欲,再以“10个一千是一万”为基础,借助计算器,引出“十万”“百万”“千万”这些计数单位;第二段,教学整万数的含义及读写。这里将写数和读数结合起来学习,让学生体会数的实际意义;第三段,教学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确定各数位所对应的名称。教材介绍。</p><p>15、课题七:练习九教学内容教科书P9899,想想做做18题。17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使学生对数的组成,数位及顺序,数的大小比较有进一步的认识2、结合实际或统计数目,正确读写大数目,并能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以及根据实际事物的统计数量求一个数的近似数。3、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大数目的价值,发展数感。教学重点读数、写数、求近似数教具、学具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教学设计设计意图一、数位顺序、数的组成练习。1、揭示课题并板书。指名说数位顺序表,同桌互相说数位顺序表2、做第1题。学生独立填写后交流,回顾数级数位名。</p><p>16、第一单元:升和毫升第1课时:认识容量和升教学内容:教材1-2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 2使学生初步了解测量、比较容量的方法,能估计一些常见容器的容量,培养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能力。 3使学生联系实际感受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能积极参与操作、实验等学习活动,能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 教学难点:形成一升的具体概念。 学具准备:课件、量杯、纸杯。 教学过程: 一、教学“容量”。 1老师取两个大小明显有区别的容器,问。</p><p>17、第一单元 升和毫升第一课时:(认识容量和升)教材简析:本课内容包括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容量单位经常用来度量容器里容纳液体的体积。本册教材在教学体积之前先教学容量和容量单位,是因为这一内容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极为广泛,几乎随时随地都可能接触到。尽量早点教学容量以及容量单位,既方便学生生活,又为以后教学体积积累了感性材料。由于在体积之前教学,因此采取了直观认识、直觉感受为主的教学方法。第一道例题通过三个活动使学生从不同的层次认识容量这一新的概念,同时产生认识容量单位的心里需求,由此过渡到第二道例题容。</p><p>18、第一 单元教学计划个人初备二次备课内容分析升和毫升是容量单位,经常用来表示容器里容纳的液体的体积。教材在教学“体积”之前先教学“升和毫升”,是因为这两个计量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广泛,几乎随时随地都可接触到。尽早教学“升和毫升”既方便学生生活,又为 以后教学集体积累了感性材料。教材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体会容量的含义,再将这一抽象概念回归到现实的层面上来,引导学生体会“为准确测量或计算容量的多少,就要用到同一的容量单位”,为学习升和毫升埋下伏笔。在教学“升和毫升”时都设计了从生活实际引出。</p><p>19、年 月 日 第 周 星期 第 章第 节(课)(本节共 课时)课题: 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和笔算教学目标: 1、充分利用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和已积累的除法计算经验,引导他们自主探索两位数除以整十数的口算和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2、在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不怕困难的精神。教学重点: 灵活掌握整十数除以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学会几百几十除以整十数的笔算和验算的方法。教学难点: 学会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和验算的方法。教学准备:教学例图、小黑板课 型:新授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小黑板出示)笔算: 484656933指名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