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和铁的化合物(第一课时)
初中的教材中已介绍过一些铁的知识。CaCO3=CaO+CO22.石灰制成石灰乳。简单介绍我国古代人民用铁、冶铁的成就及现代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简单介绍我国古代人民用铁、冶铁的成就及现代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
铁和铁的化合物(第一课时)Tag内容描述:<p>1、铁,铁,铁,铁,铁,铁和铁的化合物,第二课时,复习回顾:(1)镁、铝和铁的性质有哪些异同点?(2)氯化镁、氯化铝、氯化铁的性质有哪些异同点?(3)铁、镁和铝的冶炼方法有什么不同之处?(4)铁有哪些常见的氧化物?它们分别跟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铁的氢氧化物:,思考:,若将NaOH,溶液滴到FeCl3,溶液中有,什么现象?若滴加到FeCl2,溶液中呢?,请同学们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铁的化合物。</p><p>2、铁 铁 铁 铁 铁 铁和铁的化合物 第一课时 第四周期第VIII族 还原性金属性 Fe 14 2 1 铁的物理性质 银白色 有金属光泽 质软 2 具有良好的延展性 3 是电和热的良导体 5 特性 能被磁体吸引 具铁磁性 2 铁的化学性质 3 与酸反应 4 与水反应 高温 常温下通常不与水反应 高温时可以反应 方程式 练习 1 区分还原铁粉和氧化铜粉末的最简单方法是 2 下列物质可用铁桶盛装的是 A。</p><p>3、铁和铁的化合物(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吉水二中 王贱根 【教材背景分析】 铁元素是一种典型的金属元素,铁及其化合物的知识在中学化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初中的教材中已介绍过一些铁的知识,如铁的主要性质、几种铁合金、生铁和钢的冶炼等。进入高中以后又学习了碱金属,铝和镁等几种金属元素的有关知识。在这些知识基础上,以元素周期律为线索,结合氧化还原有关知识,从铁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和铁的发展史,指出铁在人类生存与发展中的巨大作用。对于性质部分,主要是介绍铁的化学性质。结合铁的微观结构,铁原子的电子构型、失电子情况和。</p><p>4、铁的重要化合物 普宁二中林晓纯 阅读资料 铁元素对人体的重要作用 铁元素在人体中具有造血功能 参与血蛋白 细胞色素及各种酶的合成 促进生长的作用 儿童在成长中常需要补充铁元素 医生建议 为了更好地使铁被人体吸收 最好同时服用维生素C 医生的建议有何根据呢 口服液中铁元素是以什么价态存在的 2 3 4 6 2020 问题1 如何检验 区分Fe3 Fe2 1 浓度较高时 通过颜色比较 或者分别加入Na。</p><p>5、铁和铁的化合物(第一课时)公开课教案教学目的 1.了解过渡元素和铁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铁的物理性质。2.掌握铁的化学性质。3.进行学法指导,使学生掌握研究金属单质性质的一般思路。教学重、难点 铁的化学性质教学方法讨论法与讲授法相结合教学过程复习提问过渡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什么位置?引言在过。</p><p>6、1、海水提镁的步骤:,贝壳(CaCO3),生石灰,石灰乳,MgCl26H2O,MgCl2,Mg,Mg(OH)2,镁的提取及应用,电解,1.贝壳煅烧成石灰: CaCO3 = CaO + CO2 2.石灰制成石灰乳: CaO + H2O = Ca(OH)2 (石灰乳) 3.石灰乳加入海水沉淀池中得到氢氧化镁沉淀: Ca(OH)2 + MgCl2 = Mg (OH)2 + CaCl2 4.氢氧化镁与盐酸反应: Mg(OH)2 + 2HCl = MgCl2 + 2H2O 5.氯化镁晶体分解生成无水氯化镁 MgCl2.6H2O=MgCl2+6H2O 6.电解熔融的氯化镁可以得到金属镁: MgCl2 = Mg + Cl2,高温,HCl气流,2、镁的性质,1、 氧气反应,现象: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和耀眼的白光,2、 。</p><p>7、第二节 铁和铁的化合物从容说课本节教材可以分为两部分,即铁的性质和铁的重要化合物。本节教材从人类使用铁的历史开始,简单介绍我国古代人民用铁、冶铁的成就及现代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以激发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献身科学的热情。教材的第一部分是铁的性质,着重介绍铁的化学性质。教材引导学生从铁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铁在地壳中的含量等知识,引申到铁的重要性。</p><p>8、1 / 6铁的重要的化合物(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本资料为 WoRD 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铁的重要的化合物(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几种铁的氧化物的性质和应用(2)掌握氢氧化铁和强氧化亚铁的制备方法(3)了解氢氧化铁和氢氧化亚铁的化学性质2、过程与方法(1)利用列表比较的方法,掌握铁的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2)教学中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广度和动手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体会科学研究的乐趣,体验合作学习和动手的整个过程。</p><p>9、班级 姓名 小组 月 日 神木中学 352 高效课堂导学案 化 主备人 课题 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或还原性 第一课时 学习 目标 1 掌握铁的化学性质 2 了解铁的物理性质 3 了解铁的氧化物 重点 铁的化学性质 难点 铁与。</p><p>10、铁的重要的化合物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铁的重要的化合物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几种铁的氧化物的性质和应用 2 掌握氢氧化铁和强氧化亚铁的制备方法 3 了解氢氧化铁和氢氧化亚铁的化学性质 2 过程与方法 1 利用列表比较的方法 掌握铁的重要化合物的性质 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2 教学中通过实验探究 培养学生的思维广度和动手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实验探。</p><p>11、自然界中的金属大都以化合态存在,用化学的方法把化合态的金属变成游离态,要考虑的问题,矿石的富集,合适的冶炼方法,如何精炼,(一)、金属的冶炼,简单,实用,节省的原则,1、热分解法有些不活泼金属仅用热分解法就能制得。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位于铜后面的某些金属的氧化物受热就能分解。,冶炼方法的选择,2热还原法 多数金属的冶炼过程属于热还原法。常用的还原剂有焦炭、一氧化碳、氢气和活泼金属等。,3电解。</p><p>12、用心 爱心 专心1 铁 铜及其化合物的应用铁 铜及其化合物的应用 课题课题 设计思路设计思路 一 教材内容 学生基础等的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江苏教育出版社教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 1 专题三 第二单元第二部分第一节课 在人类认识的金属元素中 铁 铜是较早被人类认识 对人 类社会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的两种金属 本节课的知识体系打破了以往元素化合物知识学 习中的 结构 性质 制备 用途 的传。</p><p>13、铁 铜及其化合物的应用 银白色的纯铁 紫红色固体 建材 炊具 铸件 制具特性的铁合金 制磁铁等 广泛用于电气工业 制铜合金 各种仪表的零件 3 具有良好的延展性 2 是电和热的良导体 仅次于银 1 纯铜呈紫红色 4 具有良好的延展性 3 是电和热的良导体 2 能被磁体吸引 1 银白色 有金属光泽 一 铁铜的物理性质 金属 应用 物理性质 铁和铜的密度较大 熔沸点较高 1 铁与盐酸反应 2 铁在氯气。</p><p>14、含硫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第一课时含硫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第一课时 教案教案 第一课时第一课时 知识目标知识目标 1 认识二氧化硫与环境污染及酸雨的危害 2 掌握二氧化硫的漂白性 漂白原理和应用 3 掌握二氧化硫的还原性 能力目标能力目标 1 通过二氧化硫的还原性的学习 深化对于氧化还原反应的认识 综合培养学生的解题思维能力 开拓其思维方式 2 通过二氧化硫应用的教学 认识化学与生活 生产的密切联系。</p><p>15、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二节 几种重要金属的化合物 第一课时,钠的重要化合物,氧化钠,过氧化钠,白色固体,淡黄色固体,较稳定,Na2O+H2O=2NaOH,Na2O+CO2=Na2CO3,Na2O+2HCl=2NaCl+H2O,是,2:1,2:1,1、碱性氧化物+水碱,2、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含氧酸盐,3、碱性氧化物+酸盐+水,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实验35,滴水 生火,,实验:,吹气生火,现象:,有气泡产生, 反应放热, 放出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溶液中滴入酚酞后变红。,2Na2O22H2O=4NaOHO2,2Na2O22CO2 =2Na2CO3O2,过氧化钠可用作供氧剂,实验35,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化学方程式:。</p><p>16、第二节 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第一课时),高一年级 化学必修1,一、钠的重要化合物,1、氧化钠和过氧化钠,思考:Na2O在水中发生的仅是溶解过程吗?能与CO2反应吗?,Na2O + H2O = 2NaOH,Na2O + CO2 = Na2CO3,白色,淡黄色,固态,固态,(1)与水反应,反应现象:, 产生大量气泡,此气体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无色酚酞试液先变红, 后褪色。,外壁较烫 。,证明。</p><p>17、硫酸的性质和制备硫酸的性质和制备 导学案导学案 备 注一 学习目标一 学习目标 1 知道工业上生产硫酸的基本原理 2 了解浓硫酸的特性和硫酸的应用 初步了解几种重要的硫酸盐的用途 3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 二 课前预习二 课前预习 1 接触法制硫酸 流 程设 备方 程 式 生成二氧化硫 接 触 室 吸收三氧化硫 2 硫酸的性质 稀硫酸是一种二元 酸 具有酸的通性 浓硫酸。</p><p>18、*-,专题4硫、氮和可持续发展,-*-,第一单元含硫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第一课时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首页,首页,一,二,首页,一,二,首页,一,二,首页,探究点一,探究点二,首页,探究点一,探究点二,首页,探究点一,探究点二,首页,探究点一,探究点二,首页,探究点一,探究点二,首页,探究点一,探究点二,首页,探究点一,探究点二,首页,探究点一,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