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增值税法
土地增值税法是指国家制定的用以调整土地增值税征收与缴纳之间权利及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 是对转让国有土地使用权、地上建筑物及其附着物并取得收入的单位和个人。第九章土地增值税法、土地增值税是对国有土地使用权、地上建筑物及其附着物得到收入的单位和个人转让房地产得到的增值额征收的税款。
土地增值税法Tag内容描述:<p>1、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中,属于土地增值税征税范围的是( )。 A李某将其位于市区的房产无偿赠送给自己的女儿 B某企业将其闲置的厂房无偿赠送给其关联企业 C某企业将其所有的一项土地使用权通过国家机关赠与学校 D刘某将其位于市区的住房出租给王某用于居住 【答案】B 【解析】选项 A:房产所有人将房屋产权赠与“直系亲属”的,不属于土地增值税的征税范围,不征收土地 增值税;选项 C:土地使用权所有人通过中国境内非营利的社会团体、国家机关将土地使用权赠与教育、民 政和其他社会福利、公益事业的,不属于土地增值税的征税范围。</p><p>2、h第八章 土地增值税法 一、征税范围与纳税人 n征税范围: n转让国有土地使用权,地上建筑物及其附着 物连同国有土地使用权一并转让。 土地增值税的征税范围通常以三 个标准判定: n标准之一:转让的土地使用权是否国家所有 。 (集体土地的自行转让是一种违法行 为) n标准之二:土地使用权,地上建筑物及其附 着物是否发所有权转让。 “出让”发生在政府垄断的土地一级市场 ,“转让”发生在土地二级市场。 n标准之三:转让房地产是否取得收入。 出售 征。包括三种情况: 出售国有土地使用权; 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后进行房屋开 发建造后出。</p><p>3、1,第八章土地增值税法,土地增值税法是指国家制定的用以调整土地增值税征收与缴纳之间权利及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2,本章考情分析,在最近3年的考试中,土地增值税一章的平均分值为5分,在税法考试中属于非重点章。近三年来,本章每年都命制2分的客观题和3分的主观题。2007年教材加入了土地增值税清算的内容后,土地增值税的计算难度略有增加。可通过研究观摩以往年度的考题,结合土地增值税的清算,以达到掌握重点考点。</p><p>4、第八章 土地增值税法 l本章考情分析 l在最近3年的考试中,土地增值税一章的平均分值 为6分,在税法考试中属于比较重要的一章。这个 税种综合性和被综合性都很强,土地增值税很容 易与其它税种混合命题。考生在复习时可通过研 究观摩以往年度的考题,结合土地增值税的清算 ,以达到掌握重点考点的目的。近三年本章题型 题量如下: 年度 题型 2008年2009年2010年 题量分值题量分值题量分值 单项选择 题 111111 多项选择 题 111111 判断题 计算题131314 综合题 合计353536 l2011年教材的主要变化 l1.删除了土地增值税作用的内容; l2.进行了。</p><p>5、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某工业企业2003年转让一幢新建办公楼取得收入5000万元,该办公楼建造成本和相关费用3700万元,缴纳与转让办公楼相关的税金277.5万元(其中印花税金2.5万元)。该企业应缴纳的土地增值税()。A.96.75万元 B.97.50万元 C.306.75万元 D.307.50万元【答案】C【解析】土地增值额=5000-3700-277.5=1022.5(万元)土地增值额占扣除项目金额的比例=1022.53977.5=25.7%50%,税率为30%应缴纳的土地增值税=1022.530%=306.75(万元)2.下列各项中,应征收土地增值税的是()。A.赠予社会公益事业的房地产 B.个人之间互换自有居住用房。</p><p>6、1,第八章 土地增值税法,土地增值税法是指国家制定的用以调整土地增值税征收与缴纳之间权利及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 是对转让国有土地使用权、地上建筑物及其附着物并取得收入的单位和个人,就其转让房地产所取得的增值额征收的一种税,2,我国开征土地增值税的目的,土地有偿使用是我国土地制度改革的中心内容。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使土地作为商品进入市场流通,通过市场机制来调节土地供需,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3,第一节 纳税义务人,不论法人与自然人 不论经济性质 不论内资与外资企业、中国公民与外籍个人 不论部门,土地增值税的纳税。</p><p>7、第八章土地增值税法,第一节土地增值税基本原理第二节纳税义务人第三节征税范围第四节税率第五节应税收入与扣除项目第六节应纳税额的计算第七节税收优惠第八节征收管理,第一节土地增值税基本原理,一、土地增值税概念土地增值税是对有偿转让国有土地使用权及地上建筑物和其他附着物产权,取得增值收入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一种税。二、我国土地增值税的特点(一)以转让房地产的增值额为计税依据(二)征税面比较广。</p><p>8、2020/5/15,第七章土地增值税,一、土地增值税概述(一)概念:土地增值税:是对转让国有土地使用权、地上建筑物及其附着物(简称房地产,下同)并取得收入的单位和个人,就其转让房地产所取得的增值额征收的一种税。,2020/5/15,(二)特点1.以转让房地产的增值额为计税依据2.征税面比较广3.实行超率累进税率4.实行按次征收,2020/5/15,二、基本征收制度(一)纳税人:转让国有土地使用。</p><p>9、第 八 章 土地增值税法 本章属于小税种中的重点章节,题型有单选、多选和计算题,分值在5-8分。 每年均有计算题题型,通常是与营业税、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结合命题。 第一节 土地增值税基本原理 一、土地增值。</p><p>10、第八章第八章 土地增值税土地增值税 历年分值分布历年分值分布 年份年份单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判断题合计合计 20012001年年1 1分分1 1分分1 1分分3 3分分 20022002年年1 1分分1 1分分1 1分。</p><p>11、第 八 章 土地增值税法 本章考情分析 本章在注册会计师税法考试中属于小税种中的重点章节 近三年在试卷中分值有所上升 除选择题 判断题之外 2006年税法考试综合题中 2007年和2008年税法考试 计算题中均涉及本章内容。</p><p>12、第八章 土地增值税法 土地增值税法是指国家制定的用以调整土地增值税征收与缴纳之间权利及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 现行土地增值税的基本规范 是1993年12月13日国务院颁布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增值税暂行条例 以下简称。</p><p>13、第八章 土地增值税法 课后作业 一 单项选择题 1 下列各项中 不属于我国土地增值税纳税义务人的是 A 销售自建商品房的房地产开发公司 B 出租闲置房产的事业单位 C 转让土地使用权的外商投资企业 D 转让普通住房的李某。</p><p>14、第三节 土地增值税法 一 土地增值税概况 一 土地增值税的概念 土地增值税纳税人转让房地产所取得的收入减除规定的扣除项目金额后的余额 为增值额 纳税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按照房地产评估价格计算征收 1 隐瞒 虚报房。</p><p>15、第八章土地增值税法 一 土地增值税概述1 概念及特征是对转让国有土地使用权 地上建筑物和其他附着物产权 取得增值收入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一种税 以转让房地产的增值额为计税依据征税面广实行超率累进税率实行按次征。</p><p>16、一 单项选择题 1 下列各项中 属于土地增值税征税范围的是 A 李某将其位于市区的房产无偿赠送给自己的女儿 B 某企业将其闲置的厂房无偿赠送给其关联企业 C 某企业将其所有的一项土地使用权通过国家机关赠与学校 D 刘某将其位于市区的住房出租给王某用于居住 答案 B 解析 选项A 房产所有人将房屋产权赠与 直系亲属 的 不属于土地增值税的征税范围 不征收土地增值税 选项C 土地使用权所有人通过中国境。</p><p>17、土地增值税法 1 土地增值税的概念 土地增值税是对有偿转让国有土地使用权 地上建筑物及其附着物产权 取得增值收入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一种税 2 我国土地增值税的特点 1 以转让房地产的增值额为计税依据2 征税面比较广3 实行超率累进税率4 实行按次征收 3 纳税义务人 转让国有土地使用权 地上建筑物及其附着物并取得收入的单位和个人 包括内外资企业 行政事业单位 中外籍个人等 4 征税范围 征税范围包。</p><p>18、第八章土地增值税 内容概要 一 纳税义务人 二 征税范围 三 应税收入的认定 四 确定增值额的扣除项目 五 增值额 六 税率 七 应纳税额的计算 八 税收优惠 九 纳税申报及缴纳 第一节纳税义务人 纳税义务人土地增值税的纳税义务人 是转让国有土地使用权 地上建筑物及其附着物 即转让房地产 并取得收入的单位和个人 包括内外资企业 行政事业单位 中外籍个人等 第二节征税范围 一 征税范围土地增值税的征。</p><p>19、第八章 土地增值税法,2020/7/7,上海对外贸易学院 会计学院,2,2012年教材主要变化,1.删除了第一节土地增值税基本原理的内容; 2.增加了公租房和邮政速递物流业务重组改制的税收优惠政策; 3.删除关于个人转让住房土地增值税优惠的相关政策。,2020/7/7,上海对外贸易学院 会计学院,3,本章基本结构框架,纳税义务人与征税范围 税率 土地增值税 应税收入与扣除项目 应纳税额的计算 税。</p><p>20、第七章 资源税法,对在我国境内开采应税矿产品或生产盐的单位和个人,就其销售或自用应税产品征收的一种税(普遍征收,级差调节) 纳税人境内开采矿产品和生产盐的单位和个人。 独立矿山、联合企业和其他收购未税矿产品的单位为扣缴义务人。 征税范围矿产品原矿(原油、天然气、煤炭、其他非金属矿原矿、黑色金属矿原矿、有色金属矿原矿)和原盐等七类。,第七章 资源税法,税率:幅度定额税率 计算:应纳税额课税数量单位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