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重症患者营养支持
我国20-30% 重症患者的营养不良常被忽视。危重患者营养支持(一)。危重症患者的 营养支持和代谢调节。危重病人的营养支持。背景 危重患者代谢特点 危重病人营养支持的目的 临床营养状态评价 临床营养支持原则及方式 肠内营养 肠外营养 免疫营养 常见重症患者的营养支持 结论。危重病人营养支持 及 肠外营养。
危重症患者营养支持Tag内容描述:<p>1、重症患者营养支持与护理,主要内容,临床营养治疗目的营养不良,营养不良是造成高并发症、高病死率、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的独立危险因素。 住院期间营养不良发病率 欧洲30%,拉丁美洲50%,我国20-30% 重症患者的营养不良常被忽视,营养不良病因,食欲减退、膳食不均衡、疼痛,严重疾病、大手术,吸收不良、严重呕吐、腹泻、烧伤、压疮、肿瘤、失血、肾脏疾病、药物作用,1、摄入减少,2、代谢改变,3、非正常性丢失,营养不良的后果,1、肌肉功能受损、免疫功能受损、伤口愈合能力减退,2、体力减退、发生感染的危险性增加、伤口愈合差、发生压。</p><p>2、危重病患者营养支持,应激对神经内分泌的影响,交感神经兴奋,刺激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 炎症介质(细胞因子、脂质介质)分泌增多,引起高动力、高代谢,应激对代谢反应的影响,代谢亢进,肌蛋白分解加速,尿素和葡萄糖产生增加,同时脂肪动员增加 强化营养支持并不能阻止严重分解代谢时体内蛋白质的大量丢失、不能逆转严重的负氮平衡,分解代谢促进恢复的策略,去除病因,缩短应激反应的时间 应激的早期不主张营养支持,或适当减少供能,避免增加代谢紊乱,充分利用机体自身的脂肪能源 特殊能量的供给:谷氨酰胺、精氨酸、支。</p><p>3、神经重症病人营养支持病例分享,病例介绍(一),黄,男52岁,住院号565208 主诉 脑出血术后7天 诊断 1.脑出血 2.两侧脑室外引流术后 3.气管切开术后 4.肺脓肿 5.脑室感染 6.糖尿病(2型) 7.急性肾功能不全 8.高血压病(3级),实验室检查,血常规 WBC20.30109/L N92.4% 血糖 22.02mmol/L 白蛋白 24.6g/L 细菌学检查 CSF 人葡 气道分泌物 肺克亚种,处理,侧脑室外引流 抗生素 脱水 降血压 PPI 营养支持PN+EN(瑞代鼻饲滴入) 强化胰岛素治疗,具体方法,血糖控制 RI持续静脉泵入 血糖监测 q2h q4h q6h PN 葡萄糖 氨基酸 白蛋白10g, 血浆400ml, EN 瑞。</p><p>4、重症患者营养支持与护理,主要内容,临床营养治疗目的营养不良,营养不良是造成高并发症、高病死率、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的独立危险因素。 住院期间营养不良发病率 欧洲30%,拉丁美洲50%,我国20-30% 重症患者的营养不良常被忽视,营养不良病因,食欲减退、膳食不均衡、疼痛,严重疾病、大手术,吸收不良、严重呕吐、腹泻、烧伤、压疮、肿瘤、失血、肾脏疾病、药物作用,1、摄入减少,2、代谢改变,3、非正常性丢失,营养不良的后果,1、肌肉功能受损、免疫功能受损、伤口愈合能力减退,2、体力减退、发生感染的危险性增加、伤口愈合差、发生压。</p><p>5、危重患者营养支持(一),广西中医学院附属瑞康医院重症医学科 2011,二十世纪重症医学的重要成就,营养支持 抗生素 输血技术 重症监护 麻醉技术 免疫调控 体外循环 from Sabiston Textbook of Surgery,临床营养支持的发展,1968 年Dudrick与Wilmore创用静脉营养后,解决了肠道功能发生障碍时无适合途径供给营养的难题,带动了营养支持的发展; 40多年来,营养供给的方法、制剂与基础理论都在不断地改进,对临床疾病的代谢改变也都有深入的研究,使临床营养支持的理论、策略都有很大进步; 2006年,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推出了“危重病人营养支。</p><p>6、急危重症患者的营养支持,急诊科:,药疗不如食疗,救治于后,不若摄养于先。 黄帝内经,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 黄帝内经,营养不足导致营养不良、机体衰竭进而死亡!,郑爽节食减肥前后对比,营养过剩会导致肥胖、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我们究竟该怎样 摄取营养?,营养素的组成,1 能量(碳水化合物、脂肪乳) 2 蛋白质(氨基酸) 3 电解质 4 维生素(水溶性、脂溶性) 5 微量元素,葡 萄 糖,是体内重要的碳水化合物能源,可被机体大部分细胞利用,也是目前肠外营养中不可缺少的碳水化合物。大量葡萄糖供给可导致超负荷,糖在体内转化为脂肪。</p><p>7、危重症患者的 营养支持和代谢调节,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 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电子版) 陆远强,To Cure Sometimes To Relieve Often To Comfort Always,一、前言 二、营养素 三、临床营养状况的评价 四、营养支持的途径选择 五、胃肠内营养支持 六、胃肠外营养支持 七、代谢调节,一、前 言,前 言,住院患者的营养不良一直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不少危重症患者并非死于病变的本身,而是死于营养障碍。 营养障碍造成机体免疫功能低下, 导致感染不能得到控制, 最终死于脓毒感染或多器官功能衰竭。,饥饿与营养不良,机体一旦处于饥饿。</p><p>8、危重症病人的营养支持 医学院护理系,第一节概述,一、危重症病人的代谢特点: 1、内分泌改变与糖代谢紊乱 2、能量代谢增高 3、Pro分解代谢加速 4、脂肪代谢紊乱 5、维生素代谢的改变 6、胃肠道功能改变,二、营养状态的评定 1、人体测量 2、生化及实验室检查3、临床体检4、综合营养评定 1人体测量 体重 体重指数BMI 体重/身高 18-25正常。 男12.5mm 皮褶厚度 上臂背侧下1/3 处 女16.5mm 正常 90 轻度亏损 80-90 中度 80-90 重度 60 上臂围 AC(自然下垂,上臂中点,软尺测量误差不得0.1cm) 上臂肌围 AMC(间接反映体内蛋白质储存水平),2生。</p><p>9、危重病人的营养支持,主要内容,背景 危重患者代谢特点 危重病人营养支持的目的 临床营养状态评价 临床营养支持原则及方式 肠内营养 肠外营养 免疫营养 常见重症患者的营养支持 结论,背景,创伤、烧伤、感染等危重病人都处于高分解代谢状态,其基础代谢率增加50-150。 由于热量不足,蛋白质出现分解,体内蛋白质下降,将影响组织的修复,伤口愈合及免疫功能,感染难以控制,营养不良与感染形成恶性循环。 当病人的体重急速下降达到3540时,病死率可近于100。,营养支持是重症病人治疗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背景,早期的临床营养支持多侧重于对热卡。</p><p>10、危重病人营养支持 及 肠外营养,危重病人营养支持目的 危重病人营养支持原则 营养支持途径与选择原则 危重病人能量补充原则 肠外营养配方,供给细胞代谢所需要的能量与营养底物,维持组织器官结构与功能。 通过营养素的药理作用调理代谢紊乱,调节免疫功能,增强机体抗病能力,从而影响疾病的发展与转归,这是实现重症病人营养支持的总目标。 合理的营养支持,可减少净蛋白的分解及增加合成,改善潜在和已发生的营养不良状态,防治其并发症。,危重病人营养支持目的,推荐意见1:重症病人常合并代谢紊乱与营养不良,需 要给予营养支持(C级) 。</p><p>11、危重病人的营养支持 病例 74 F 突发喘憋1天余 入院 既往 高血压4年 未规律服药 慢性肾功能不全 查体 身高155cm 体重60kg 端坐呼吸 查体 贫血貌 血压190 80mmHg 双肺呼吸音粗 可闻及双下肺湿罗音 HR114次 分 心律齐。</p><p>12、危重病人营养支持,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 宋方强,2,内容提要,危重症与营养支持 危重病人代谢特点 危重病人营养支持原则及途径选择 肠内营养分类及途径 危重病人营养支持策略,全球三大营养不良问题-第二届世界营养大会(2014,罗马),蛋白质-能量缺乏(吃不饱) 微量营养素缺乏(隐形饥饿) 超重和肥胖(吃多了),4,营养不是万能的,但没有营养是万万不能的!,5,20世纪医学成就,营养支持 抗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