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第
第四章第四章 测量不确定度测量不确定度 2 4-3 测量某电路电阻R两端的电压U。使学生掌握等精度直接测量和不等精度直接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与步骤。掌握等精度直接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与步骤。掌握不等精度直接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与步骤。间接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研究的内容 1、间接测量不确定度的(合成)评定。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第Tag内容描述:<p>1、第四章第四章 测量不确定度测量不确定度 2 4-3 测量某电路电阻R两端的电压U,由公式 I=U/R算出电路电流I。若测得 ,相关系数,试求 电流I的标准不确定度。 (16.500.05) U UV= (4.260.02) R R=0.36 UR = 3 解写出函数关系,先求I的估计值 16.50 3.87( ) 4.26 U IA R = 结果与参与运算的结果与参与运算的 最小有效数相同,最小有效数相同, 中间结果保留中间结果保留3 3位位用方和根法 2 11 0.235 4.26 0.909 I UR IU R R = = 4 根据三分之一准则 22 2 ()()2 0.02495( ) 0.03( ) IURURUR IUII U URUR A A =+ + = = 5 4-4 某校准证书说明,标。</p><p>2、主讲:王雅琳主讲:王雅琳主讲:王雅琳主讲:王雅琳 wyllesson126.comwyllesson126.com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 习题答案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 习题答案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 习题答案习题答案习题答案习题答案 2 第一章 绪 论第一章 绪 论 1-1测得某三角块的三个角度之和为1800002, 试求测量的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 绝对误差=02 相对误差3.110-4% 1-3用二等活塞压力计测量某压力得100.2Pa,该压力 用更准确的办法测得为100.5Pa,问二等标准活塞压力 计测量值的误差为多少。 绝对误差=-。</p><p>3、第三章第三章 误差的合成与分配误差的合成与分配 2 , , , , 3-1 相对测量时需用54.255mm的量块组做标准件 ,量块组由四块量块研合而成,它们的基本尺寸 为 3-1 相对测量时需用54.255mm的量块组做标准件 ,量块组由四块量块研合而成,它们的基本尺寸 为 mml40 1 =mml12 2 =mml25. 1 3 =mml005. 1 4 = ml7 . 0 1 =ml5 . 0 2 +=ml3 . 0 3 = 经测量,它们的尺寸偏差及其测量极限误差分别为经测量,它们的尺寸偏差及其测量极限误差分别为 ,20. 0,25 . 0 ,35 . 0 ,1 . 0 3lim2lim1lim4 mlmlmlml=+= ml20. 0 4lim =。试求量块组按基本尺寸使用 时。</p><p>4、第七章 间接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内容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等精度直接测量和不等精度直接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与步骤。要求学生清楚等精度测量、不等精度测量、权的概念;掌握等精度直接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与步骤;掌握不等精度直接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与步骤。,主要内容:,间接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研究的内容 1、间接测量不确定度的(合成)评定, 2、间接测量不确定度的分配、合成以及最佳测量方案的选择等问题加以讨论。 3、间接测量不确定度的最佳测量方案的选择,第一节 间接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间接测量。</p><p>5、第一章 误差的基本概念,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内容的教学,使学生对误差的定义、表达方法、分类和误差来源等基本概念有一个系统全面的了解,为后续内容学习打下基础。要求学生理解真值的概念,掌握误差最常用的表达方式,了解误差来源的分析方法,正确使用近似数的修约准则。,主要内容,一、测量的概念 二、误差的定义及基本概念 三、测量误差的来源 四、误差的分类 五、近似数的修约与运算,定义:以确定量值为目的的一组操作。,目的:确定被测量的值或获取测量结果。,第一节 测量的概念 测量,定义:实现单位统一、量值准确可靠的活动。,。</p><p>6、4- 1,第9章 回归分析,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内容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一元线性回归方程的求法、回归方程的方差分析与显著性检验方法;了解一元非线性回归方程的求解思路及回归曲线效果和不确定度评定;了解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的求法和显著性检验与不确定度评定方法。,主要内容:,1 回归分析的基本概念:概念、回归分析的主要内容。 2 一元线性回归:一元线性回归方程的求法、回归方程的方差分析与显著性检验、重复实验判断回归方程拟合性、回归直线的简便求法。 3 一元非线性回归:回归曲线类型的选取和检验、化非线性回归为线性回归、回。</p><p>7、第5章:测量不确定度,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内容的教学,使学生能够对测量数据合理的、正确进行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与表示。要求学生清楚测量不确定度的概念,明了不确定度的分类,掌握标准不确定度A类和B类评定方法、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正确进行测量不确 定度的报告和表示。,5-2,主要内容,1. 测量不确定度的基本概念:产生背景、定义及分类、测量误差与测量不确定度、产生测量不确定度的原因、测量过程的数学模型的建立、测量不确定度传播规律。 2. 标准不确定度的A类评定:单次测量结果实验标准差与算术平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