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变法教案
第7课 戊戌变法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 了解公车上书 百日维新 戊戌政变和戊戌六君子等历史基础知识 结合课文 材料 图片 分析维新变法运动发生的社会原因 政治原因以及经济原因 能够解释维新变法人士的进步立场 激。
戊戌变法教案Tag内容描述:<p>1、戊戌变法”教学设计 重点:;变法法令的内容;对变法的评价。难 点: 对变法的评价;变法失败的原因。认识:1、维新志士在国家民族面临被瓜分之际,奋起救之变法,充分体现了近代先进知识分子的爱国主义精神。2、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也是思想解放运动和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它符合历史发展趋势,具有进步意义。其深刻教训又为资产阶级革命派提供了有益的借鉴。结构标志开始的标志:1898年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失败的标志: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发动戊戌政变。变法 内容政治上,扩大民主,让资产阶级参与政权;经济上,保护农工。</p><p>2、戊戌变法教学设计【内容标准】(1)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2)简述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和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3)知道戊戌变法失败的基本史实,探讨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戊戌变法的背景;掌握维新思想的发展情况;理解康、梁维新思想的特点;了解“公车上书”、强学会成立等事件的基本情况;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比较能力。【过程与方法】根据教科书和各种课外补充材料,可以让学生结合已有的历史知识,通过分析19世纪末中国的国际国内形势,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p><p>3、2.7 戊戌变法 教学目标1知识要求:了解或掌握19世纪末中国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的时间、条件和影响;早期维新思想及主要代表人物;康、梁的活动,公车上书及其影响,强学会的性质和活动,保国会成立的时间、地点、发起者、宗旨,维新派同封建顽固势力的论战内容和影响;戊戌六君子,戊戌变法的内容、影响和失败的原因。2能力要求:(1)分析康、梁维新思想的特点,应诏统筹全局折的意义。(2)光绪在维新运动中的作用,顽固派破坏变法的经过,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3)比较林则徐、魏源、洋务派、维新派等改革派的思想。3情感目标:19世纪。</p><p>4、第九讲 戊戌变法课标要求:1.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2.简述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及其特点。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戊戌变法的背景;掌握维新思想的发展情况;理解康、梁维新思想的特点;了解“公车上书”、强学会成立等事件的基本情况;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比较能力。2过程与方法:根据教科书和各种课外补充材料,可以让学生结合已有的历史知识,通过分析19世纪末中国的国际国内形势,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通过横向和纵向的比较,认识维新思想的特点及其进步性和局限性。在此过程中,教。</p><p>5、第6课 戊戌变法课题第6课 戊戌变法课型新授课1 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对戊戌变法的过程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历史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能从中找出维新变法运动发生的原因,并变法对社会的反应,加深对变法运动失败的理解。2、启发式与讨论式教学相结合,帮助学生对戊戌变法的掌握和理解。3、通过学习,使学生能解释维新变法人士的进步立场,激发其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重难点教学重点公车上书与百日维新。教学难点理解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教法学法自主学习 小组合作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 地图册教学过程教 学 设 计二次备。</p><p>6、第6课 戊戌变法课题第6课 戊戌变法备课时间课节累计1节科目历史班级课 时1课时一、 三维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公车上书的时间和主张;识记维新派创办的报刊及宣传的维新思想;理解百日维新的内容和历史意义。2.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康、梁的理论学说和维新活动的分析,学习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方法;通过分析和评价光绪 盟帝颁布的一系列变法诏书的主要内容,变法的历史意义以及变法失败的原因,让学生初步学习辩证地、全面地认识历史的方法。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认识戊戌变法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是爱国的、进步的。让学生学习维。</p><p>7、第6课戊戌变法教学目标1.知道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代表,了解“百日维新”的主要史实。2.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的影响。3.康有为、梁启超、严复、谭嗣同等近代史上的仁人志士善于向西方国家学习、勇于改革创新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值得我们学习。教学重点1.公车上书。2.“百日维新”的内容。教学难点理解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教学内容新课导入导入1(诗歌导入) 绝命诗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谭嗣同同学们,这是谭嗣同临刑前高呼的一首绝命诗,是一首在狱中为自己写的祭死之诗。是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在被害前发出的感慨,。</p><p>8、戊戌变法教学目标:知识方面:19世纪末中国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早期维新思想及主要代表人物;康、梁的维新思想及主要代表人物;公车上书;中外纪闻;强学会;维新派同封建顽固势力的论战;应诏统筹全局折;保国会;百日维新;戊戌政变;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与失败的原因。能力方面:(1)通过对戊戌变法的兴起、失败、影响的分析,培养学生提取信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辨证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2)通过对康有为维新思想特点讨论的教学,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人物的能力。思想方面:(1)通过对康、梁维新思想的形成与。</p><p>9、戊戌变法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变法和戊戌六君子等有关知识。2、能力目标:(1)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和理解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背景,归纳和总结康、梁维新变法的主要活动;(2)通过讨论“变法失败的原因”,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1)通过本节课,使学生认识到戊戌变法是以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情况下,发动的一场救亡图存的政治活动,是符合历史发展潮流和中华民族利益的,具有爱国和进步的意义,从而对戊戌变法有一个正确的。</p><p>10、教学资料参考范本 八年级历史上册 戊戌变法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 时 间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 了 解 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政变、戊戌六君子等历史基础知识 掌 握 1895。</p><p>11、教学资料参考范本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6课 戊戌变法教案 川教版 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 时 间:__________________ 一识记和 了解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背景,记住维新派的主要代表人物。</p><p>12、教学资料参考范本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 第7课 戊戌变法教案 新人教版 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 时 间:__________________ 课 型:新授课 教学模式:三为主五环节 教 具:多媒体 课。</p><p>13、教学资料参考范本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6课 戊戌变法教案 岳麓版 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 时 间: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公车上书、维新派政治团体的形成以及。</p><p>14、第6课 戊戌变法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公车上书、维新运动的展开等基本史实、初步认识百日维新的内容和变法失败的原因及意义等。 二、过程与方法 利用历史图片和史料,引导学生。</p><p>15、第6课 戊戌变法 一 知识与能力 知道公车上书以及康有为 梁启超等维新派代表人物 了解百日维新的基本史实 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由此提高学生的历史理解能力 二 过程与方法 识读课文插图和多种历史资料。</p><p>16、第6课 戊戌变法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公车上书以及康有为 梁启超等维新派代表人物 了解百日维新的基本史实 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由此提高学生的历史理解能力 初步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p><p>17、教学资料参考范本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 戊戌变法教案 新人教版 撰写人 时 间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 使学生了解公车上书 百日维新 戊戌政变和戊戌六君子等历史基础知识 结合课文 利用新闻报道 文件奏折 宣传画照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