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耐药机制
细菌耐药机制与 抗生素应用策略。细菌耐药的机制分类。细菌耐药性机制。抗菌药物作用机制 与细菌耐药性。研究抗菌药物作用机制 和细菌耐药性的目的。产生细菌耐药性的主要原因。第三章 细菌耐药机制。细菌耐药性是细菌产生对抗生素不敏感的现象。细菌耐药性是细菌产生对抗生素不敏感的现象。
细菌耐药机制Tag内容描述:<p>1、细菌耐药机制 1 一、外膜孔蛋白减少或丢失 细胞内抗生素浓度降低 膜孔蛋白 (OprD): 2 细胞外膜上的 某些特殊蛋白是 一种非特异性的 、跨越细胞膜的 水溶性物质扩散 通道。 膜 孔 蛋 白 3 某些细菌本身存在的膜孔蛋白较少或蛋白通道较小,使 一些抗菌药物不能进入菌体内部,称为 “内在性耐药 ”或 “固有性耐药 ”( intrinsically resistant), 即这种耐药并 非是由于任何染色体的突变或是耐药质粒的获得所致。 如铜绿假单胞菌的细胞外膜上没有大多数革兰阴性细菌 所具有的典型的高渗透性孔蛋白,它的孔蛋白通道对小 分子物质的渗透速度。</p><p>2、细菌耐药性机制与抗菌药物 的合理使用 安徽医科大学药学院 李 俊 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l1929年Fleming发现青霉素并随后由Florey和 Chain用于临床而取得惊人的效果,这标志着抗 生素时代的到来,它使人类的平均寿命延长了15 年以上。但是,随着青霉素的广泛应用,发现了 耐药菌的产生。1941年用2万单位青霉素能够控 制的感染逐步上升到用20万、100万甚至更高的 单位才能控制,人们第一次把细菌耐药性的问题 提到重要的日程。 l科学家在不太长的日子里开发出了半合成抗生 素,有力地解决了当时的细菌耐药性问题。但 是,随着更多的抗生素特别是。</p><p>3、细菌耐药机制与 抗生素应用策略,我们即将进入后抗生素时代!,我国抗生素应用现状,我国住院病人抗生素使用率: 三级医院 70 二级医院 80 一级医院 90 WHO同期数据 30 美国同期数据 20,我国住院患者79应用了1种或1种以上抗菌药,而根据药敏实验而选择的只占14 。,我们需要新的抗感染观念,PHARMACOKINETICS,SIDE EFFECTS,PHARMACODYNAMICS,RESISTANCE,INFECTION,IMMUNITY,一、常见致病细菌,化脓链球菌 肺炎链球菌 粪肠球菌 屎肠球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G+球菌,链球菌科,微球菌科,链球菌属,肠球菌属, 葡萄球菌属,一、常见致病。</p><p>4、抗菌药分类及其作用机制,抗菌药基本分类:包括抗生素和人工合成抗菌药,抗生素 -内酰胺类 包括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 氨基糖苷类 大环内酯类 林可霉素类 多粘菌素类 四环素类 氯霉素类 其他类 如万古霉素类,人工合成抗菌药 喹诺酮类 磺胺类 其他抗菌药类 包括 甲氧苄啶(TMP) 硝基呋喃类 硝基咪唑类,抗生素的作用机制,干扰细菌细胞壁合成 损伤细菌细胞膜 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 抑制细菌核酸合成 干扰细菌的能量代谢 增强吞噬细胞的功能,干扰细菌细胞壁合成,干扰细菌细胞壁合成,革兰阳性菌细胞壁,革兰阴性菌细胞壁,注:肽聚糖又称黏肽,作用于胞。</p><p>5、细菌耐药机制,自治区中医院 廖光冲,2019,-,1,细菌耐药性 (Resistance to Drug): 又称抗药性,是指细菌对于抗菌药物作用的耐受性,耐药性一旦产生,药物的化疗作用就明显下降。,2019,-,2,细菌耐药现状 特点: 1.耐药性形成越来越快 2.细菌耐药谱越来越广 3.细菌耐药性传播速度越来越快 4.耐药强度越来越高,2019,-,3,细菌耐药的机制分类,细菌耐药性可分为两类 固有性耐药:来源于该细菌本身染色体上的耐药基因,代代相传,具有典型的种属特异性。 如:链球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肠道G-杆菌对青霉素类,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泰能,铜绿假单胞菌。</p><p>6、2019,-,1,细菌耐药性机制,小组成员:张沛露 刘杰 范鎏 向雪萍,2019,-,2,知识回顾:,耐药性,固有耐药性,获得性耐药性,染色体介导的耐药性,质粒介导的耐药性,2019,-,3,固有耐药:是指某一病原微生物对某种抗微生物药物的天然耐药性,此耐药性由大多数细菌染色体基因决定。,获得性耐药性:是指某一病原微生物接触抗微生物药物以后,通过多种方式使自己具有抵抗微生物药物抑杀作用的能力,耐药性(drug resistance):是指细菌对抗菌药物所具有的相对抵抗性,是细菌的一种抗生现象。,2019,-,4,细菌耐药性产生的机制,(一)、细菌产生灭活酶,(二) 。</p><p>7、抗菌药物作用机制 与细菌耐药性,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 上海来益生物药物研究中心,研究抗菌药物作用机制 和细菌耐药性的目的,指导临床和非临床的合理用药 开发新的更为有效的药物,产生细菌耐药性的主要原因,抗菌药物的滥用,导致对细菌产生巨大的选择压力(selective pressure),使那些原来只占极小比例的耐药菌(10-610-9,自发突变频率),迅速繁殖。 动物很可能是一个蓄积耐药细菌,并向人体传递耐药细菌的储蓄库。,-内酰胺类抗生素 作用机制及细菌耐药性,-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基本结构特征,细菌细胞壁结构 所有的细菌都具有环绕着细胞膜的。</p><p>8、第三章 细菌耐药机制,细菌耐药性 (Resistance to Drug): 又称抗药性,是指细菌对于抗菌药物作用的耐受性,耐药性一旦产生,药物的化疗作用就明显下降。,产生原因: 细菌耐药性是细菌产生对抗生素不敏感的现象,产生原因是细菌在自身生存过程中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天然抗生素是细菌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用于抵御其他微生物,保护自身安全的化学物质。人类将细菌产生的这种物质制成抗菌药物用于杀灭感染的微生物,微生物接触到抗菌药,也会通过改变代谢途径或制造出相应的灭活物质抵抗抗菌药物。,细菌耐药现状 特点: 1.耐药性形成越来越。</p><p>9、细菌的耐药机理及检测方法 西京医院检验科 徐 修 礼,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大量的滥用、介入性治疗、免疫抑制剂应用及某些基础疾病的发生。细菌性感染已是临床重要的常见病,且耐药性和耐药水平越来越高,给疾病的治疗及临床用药造成诸多困难。病原菌对常用抗生素,如-内酰胺类、氨基糖甙类和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性尤为突出,及时了解细菌的耐药机制和抗生素的发展及应用对策,对我们预防和治疗细菌性感染、制备新的抗菌药物及控制耐药性的蔓延是非常重要的。,药物作用机制落后于细菌对抗生素耐药性传播的发展,药物作用机理主要是通过干扰细菌。</p><p>10、细菌耐药机理及其耐药细菌的 检测与临床,长江大学临床学院 检验科艾彪,全球面临主要细菌耐药问题, MRS(Methicilln-Resistant Stapylococci) 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包括MRSA,MRSE等。 VIA(Vancomycin-Intermediate Staphyococcus Aurus) 万古霉素中介的金葡菌 VRE(Vancomycin-Resitant Enterococci) 万古霉素耐药的肠球菌 ESBL(Extended-Spectrum B-lactamse) 超广谱酶(大肠/肺克) Inducible Ampc (Ampc基因突变,高产量,50%左右三代头孢耐药) 阴沟、产气、聚团等肠杆菌属。 Non-Fementatives(非发酵菌) 铜绿、不动、嗜麦芽 PRP(Penicillin-。</p><p>11、以内酰胺类药物为代表的抗生素的抗菌机制和细菌耐药性,一、抗生素的概况,一、抗生素的概况,、抗生素的定义 抗生素(antibiotics),是微生物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在低浓度下就能抑制它种微生物的生长和活动,甚至杀死他种微生物的化学物质。,一、抗生素的概况,、抗生素的抗菌性能 抗生素主要作用在菌类的生理方面,通过生物化学方式干扰菌类的一种或几种代谢机能,使菌类受到抑制或杀死。由于抗生素的这种特殊作用方式,使它的抗菌作用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抗生素的概况, 选择性作用 因为各种微生物各有固定的结构和代谢方式,各种抗生。</p><p>12、细菌耐药性机制,小组成员:张沛露 刘杰 范鎏 向雪萍,知识回顾:,耐药性,固有耐药性,获得性耐药性,染色体介导的耐药性,质粒介导的耐药性,固有耐药:是指某一病原微生物对某种抗微生物药物的天然耐药性,此耐药性由大多数细菌染色体基因决定。,获得性耐药性:是指某一病原微生物接触抗微生物药物以后,通过多种方式使自己具有抵抗微生物药物抑杀作用的能力,耐药性(drug resistance):是指细菌对抗菌药物所具有的相对抵抗性,是细菌的一种抗生现象。,细菌耐药性产生的机制,(一)、细菌产生灭活酶,(二) 作用靶位改变,(三)细菌细胞膜通透性改。</p>